冠状动脉造影
冠脉造影ct检查注意事项
冠脉造影ct检查注意事项
冠脉造影CT检查是一种检查冠状动脉是否狭窄或阻塞的常用方法。
以下是冠脉造影CT检查的一些注意事项:
1.检查前准备:在进行冠脉造影CT检查前,患者需要做好相关准备工作,如避免吃得过饱、避免饮用含咖啡因的饮料等。
此外,还需停用一些药物,如抗凝药、抗血小板药等,具体停药时间需咨询医生。
2.检查过程:在冠脉造影CT检查过程中,患者需要平躺在检查床上,然后医生会在患者的静脉内注入一种造影剂。
这种造影剂可以帮助医生了解冠状动脉的情况。
3.检查后护理:在冠脉造影CT检查完成后,患者需要多喝水以帮助排出体内的造影剂。
此外,患者可能会感到一些不适,如颈部疼痛、恶心等,这些都是正常的反应,无需过于担心。
4.检查结果:冠脉造影CT检查的结果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的冠状动脉是否狭窄或阻塞,从而为患者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需要注意的是,冠脉造影CT检查并非适用于所有人群,如有严重心脏病、肾脏病、过敏史等患者,需咨询医生是否适合进行此项检查。
《冠状动脉造影》PPT课件
术后用药
手术后,患者需要继续服用必 要的药物,如抗凝药、抗生素 等。
康复指导
医生会向患者及家属提供康复 指导,包括饮食、运动等方面 的建议,帮助患者尽快康复。
03
冠状动脉造影的结果解读
正常冠状动脉造影结果
总结词
无阻塞性病变
详细描述
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示冠状动脉通畅,无阻塞性病变,血流正常。
异常冠状动脉造影结果
06
冠状动脉造影的未来展望
新技术发展
人工智能辅助诊断
01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冠状动脉造影图像进行分析,提高诊断准
确性和效率。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
02
OCT技术能够提供更高分辨率的血管结构信息,有助于更精确
地评估冠状动脉病变。
血管内超声(IVUS)
03
IVUS能够实时监测冠状动脉血管壁和斑块情况,为治疗提供更
精确的指导。
临床应用前景
早期诊断
随着冠状动脉造影技术的不断发 展和完善,未来可能实现更早的
诊断,提高患者生存率。
个性化治疗
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为患者制 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 果和患者满意度。
预防性干预
通过对冠状动脉病变的早期发现和 干预,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降 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适用人群与禁忌症
适用人群
主要用于疑似冠心病的患者,特别是中老年人、有冠心病家族史、长期吸烟、 高血压、糖尿病等高危人群。
禁忌症
有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出血性疾病、碘过敏等患者应慎用或禁用冠状动脉造 影。
02
冠状动脉造影的过程
术前准备
患者评估
术前用药
医生对患者的病史、心电图、心脏超声等 检查结果进行评估,确定患者是否适合进 行冠状动脉造影。
冠状动脉造影
编辑版pppt
36
经股动脉穿刺
编辑版pppt
37
穿刺方法
穿刺点的选择
穿刺点多选在股横纹下方约1-2厘 米,股动脉搏动的正下方;穿刺点过于 靠近股横纹可能使穿刺针越过腹股沟韧 带,术后无法止血。穿刺点过低,则因 股动脉位置较深,且有动脉分支,不易 成功;另有股静脉走行于股动脉下方, 易造成动静脉瘘
各种急救药品和输液泵
编辑版pppt
27
2、工作人员:
至少5名工作人员即术者和助手各1名、 护士1名、心电监护人员1名、放射线技 术员1名,需要全麻时,临时配麻醉师1 名
编辑版pppt
28
3、完善术前各种辅助检查: 血、尿常规检查和血型;
血生化全套了解肝功能、肾功能、血糖 及电解质;
测定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及活动 度;
编辑版pppt
31
8、术前一日行双侧腹股沟和会阴部备皮 9、经桡动脉穿刺者行ELLEN试验 10、术前检查股动脉、双侧足背动脉搏动情
况,以助手术并与术后对照 11、训练病人深吸气、憋气和咳嗽动作 12、术前嘱病人行平卧位排尿训练
编辑版pppt
32
13、对既往有过敏史者、碘过敏试验阳性、 心功能差及肾功能受损等病人
快速房颤及室上性心动过速等;
编辑版pppt
22
未纠正的低钾血症、洋地黄中毒及电解 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等;
严重的肝肾功能不全者 出血性疾病如出血和凝血功能障碍患者
编辑版pppt
23
病人身体状况不能接受和耐受该项检查 者
发热及重度感染性疾病 其它原因
编辑版pppt
24
冠状动脉造影术前准备
冠状动脉造影的基本步骤
冠状动脉造影的基本步骤
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是一种介入性心脏诊断技术,用于评估冠状动脉的病变情况以及冠状动脉供血情况。
下面是冠状动脉造影的基本步骤:
1.麻醉和准备:患者通常会接受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医生
会清洁患者的皮肤,穿刺一个血管通道(通常是在手腕或
大腿处)。
2.引导导丝:通过穿刺的血管通道,医生会插入一根细且柔
软的导丝(guide wire),并将其引导到冠状动脉的入口处。
3.注入造影剂:通过导丝,医生会插入一个导管(catheter)
到冠状动脉的入口处。
随后,医生会缓慢注入一种造影剂
(contrast agent)进入冠状动脉,使血管内部显影,以便
观察血管的形态和病变。
4.逐渐检查冠状动脉:医生会在逐渐注入造影剂的同时,通
过摄影机监视血管内部的显影情况,以及血流的通畅程度。
医生会调整导管的位置和角度,同时进行摄影,以获取清
晰的图像。
5.分析和评估:医生会对所获得的图像进行分析和评估,判
断冠状动脉是否存在狭窄、堵塞或其他异常病变,确定病
变的程度和位置。
6.结束和处理:完成造影后,导管和导丝会被移除。
穿刺部
位可能会进行压迫止血或使用缝合物封闭,以预防出血。
冠状动脉造影是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的检查方法,但仍然存在一定的风险,如过敏反应、血管损伤、血肿等。
在进行冠状动脉造影之前,医生会对患者的病史、过敏史和身体状况进行评估,并根据具体情况来决定是否适合进行该检查。
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冠状动脉解剖学
右冠状动脉 起源于主动脉根部右冠窦中部,也可发自近主动脉瓣或右冠 窦-主动脉交接处。下行至右房室沟,绝大多数以一支传导血 管至后室间沟。其分支包括: 圆锥支:为第一分支,约半数发自于右冠状动脉开口前 方1-2cm处,沿右心室圆锥部到达肺动脉瓣。 窦房结动脉:约50%的心脏窦房结动脉起源于右冠状动 脉近端右上方,与圆锥支径路相反。 以后分支常成直角发出,供应右心室前侧壁或右心房。 锐缘支:较粗大,行向心尖,供应室间隔。 远端分为2支:(1)后降支:于室间沟内下行至心尖; (2)左室后支:进入心肌呈U型,然后下行至心尖时发出 1~2· 分支供应左心室后部。
20.锐缘支 21.室间隔穿支
11.窦房结动脉 22.左心房支
冠状动脉造影的常用 投照体位
投照体位的定义:冠状动脉造影时, 投照体位以图象增强器的位置而定,即 从图象增强器位置来观察心脏,而不是 根据X线束的方位来定位。
冠状动脉造影的常用投照体位
正位:图象增强器直接对着胸骨 左、右侧位:图象增强器分别位于受检者左侧或右侧,其X线与 正位垂直 左、右前斜位:图象增强器分别位于受检者左侧或右侧且斜向 观测心脏 头位、足位:图象增强器分别位于受检者的头部或足部 右前斜+头位(右肩位):从受检者右肩观测心脏 左前斜+头位(左肩位):从受检者左肩观测心脏 右前斜+足位(肝位):从受检者肝区观测心脏 左前斜+足位(脾位、蜘蛛位):从受检者脾区观测心脏
左前斜(LAO) 45º + 头位(Cra) 20º
左冠状动脉常用投照体位
5.右前斜(RAO)30º +头位(Cra)20º (右肩位) 观察LAD中、远段
右前斜(RAO)30º +头位(Cra)20º (右肩位)
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操作技巧
导管放置
导管选择
一般选择径路较短、刚性度 较高的导管。
导管放置的技巧
导管的放置需要注意角度和 深度,以保证导管放置到正 确的位置。
导管的固定
放置好导管后,需要进行固 定,以防止导管的移位。
引导针入动脉后的操作
在引导针入动脉后,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操作。 • 通过引导针放置导管。 • 注入适量的肝素和生理盐水。 • 打开气囊,将导管固定在血管壁上。
通过CT血管造影可以对血管结构进行评估。
冠状动脉造影术的风险评估和提示
可能的并发症
可能的并发症包括心脏骤停、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动脉破裂等。
并发症的发生率低
影术的总体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低。
风险和收益的权衡
在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时,需要对风险和收益进行权衡。
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操作技 巧
冠状动脉造影术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检查,通过放置导管和注入造影剂来检 查冠状动脉是否存在狭窄或阻塞。本文将介绍该术式的操作技巧和注意事项。
术前准备
1 准确评估患者
了解患者的病史、过敏史和用药情况,评估是否适合该术式。
2 禁食
术前6小时禁食,并保证患者充足的水分摄入。
3 口服镁剂
取消气腹的方法
自然消退法
在造影后,让患者取横卧位,自然消退气腹。
手法驱气法
在造影后,采用推拿手法来帮助气体排出。
影像采集参数的设置
选择合适的造影剂
根据患者的情况来选择合适的造影剂,需要考虑剂量和成分。
选择合适的影像采集程序
根据不同情况,来选择合适的影像采集程序,保证图像的质量和准确性。
急救处置
引导针的选择
引导针的选择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选择。 • 在桡动脉穿刺时,可以选择0.018英寸或0.025英寸的引导针。 • 在股动脉穿刺时,可以选择0.035英寸或0.038英寸的引导针。
冠状动脉造影
替格瑞洛和普拉格雷具有更强和快速抑制血小板的作用, 且前者不受基因多态性的影响。
.
5.2.抗心绞痛药物:
包括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和钙离子拮抗剂。一 般情况下 ,患者应继续口服原有的常规用药 ,不必仅仅 为了介入操作而另加特殊药物。
但是冠脉造影只能提供关于管腔狭窄的信息, 因而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
冠状动脉造影的适应证
以确立冠状动脉疾患诊断为目的
1、不典型胸痛如胸痛综合征、上腹部症状包括胃、食道症状, 临床上难以与心绞痛进行鉴别,为明确诊断者;
2、有典型的缺血性心绞痛症状,无创性检查如运动平板试验、 心肌核素显像等提示心肌缺血改变者;
.
“心”畅无阻……
.
7、无症状但疑有冠心病,在高危职业如:飞行员、汽车司机、
警察、运动员及消防队员等或医保需要;
.
8、非冠状动脉病变如先天性心脏病和瓣膜病等重大手术前, 其易合并有冠状动脉畸形或动脉粥样硬化,可以在手术的 同时进行干预:
1)风湿性心瓣膜病欲行瓣膜置换术前,且年龄>40岁或有胸痛 症状者;
2)老年性心瓣膜病换瓣手术前; 3)心室壁瘤手术前; 4)特发性肥厚性主动脉瓣下狭窄术前; 5)先天性心脏病行矫正手术前,尤其法洛氏四联症、大血管转
位等可能合并先天性冠状动脉畸形者; 6)其它非心血管疾病 肿瘤或胸腹部大手术前须排外冠状动脉
病变,了解冠状动脉病变情况以及评价左心室功能。
.
以治疗冠状动脉疾病或评价治疗效果为目的
1、稳定型心绞痛,内科治疗效果不佳,影响学习、工作及生 活;
《冠脉造影》课件
心肌缺血或坏死
心肌染色不均匀,出现 缺血或坏死区域。
结果解读的注意事项与技巧
综合分析
结合患者病史、临床表现和其他检查结果, 综合分析冠脉造影结果。
动态观察
观察冠脉造影动态图像,注意血流速度和充 盈情况,有助于发现异常。
鉴别诊断
注意与其他心血管疾病进行鉴别诊断,如心 肌病、瓣膜病等。
定期复查
对于异常冠脉造影结果,建议定期复查,以 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02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和患者满意度。
远程诊疗与会诊
03
利用信息技术实现远程诊疗和会诊,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和
覆盖范围。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与挑战
01
安全性问题
进一步研究冠脉造影对患者的长 期影响和安全性问题,确保技术 的安全可靠。
02
03
技术标准与规范
培训与教育
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措施
预防措施
严格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提高操作技能, 规范使用造影剂,加强患者术前评估和准备 。
处理措施
对于出血和血肿,可采用压迫止血、冰敷等 方法;对于血管迷走反射,可给予阿托品等 药物治疗;对于造影剂过敏反应,应立即停 止使用造影剂,给予抗过敏治疗等。
并发症的监测与报告制度
监测
造影过程与操作步骤
患者体位
患者需平卧于手术台上,暴露手术 部位。
消毒与麻醉
对手术部位进行消毒,并使用局部 麻醉药物进行麻醉处理。
穿刺血管
在患者的手腕或大腿根部选择合适 的血管进行穿刺,将导管插入血管 内。
注射造影剂
通过导管将造影剂注射到冠状动脉内 ,同时通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获取 冠状动脉造影影像。
冠状动脉造影术PPT课件
03
探索冠状动脉微循环病变的诊断方法,以弥补传统冠状动脉造
影的不足。
对临床实践的影响与价值
提高诊断准确性
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有助 于提高冠状动脉造影术的 诊断准确性,减少漏诊和 误诊。
优化治疗方案
更准确的诊断结果可以为 医生提供更多信息,从而 制定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降低手术风险
通过改进冠状动脉造影术 的技术和方法,可以降低 手术风险,提高患者的安 全性和预后。
身麻醉。
穿刺
选择合适的血管进行穿刺,通 常选用股动脉或桡动脉。
冠状动脉造影
将导管送至冠状动脉开口处, 注射造影剂,使冠状动脉显影
。
诊断与治疗
根据造影结果判断冠状动脉病 变情况,如有需要可进行介入
治疗。
术后护理
拔管与压迫止血
手术后拔出导管,对穿 刺部位进行压迫止血,
并加压包扎。
监测生命体征
术后密切监测患者的生 命体征,观察有无并发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
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获取冠状动脉内部结构的高分辨率图像, 有助于发现早期病变。
未来研究方向
新型造影剂的研究
01
开发具有更高诊断价值的新型造影剂,提高冠状动脉造影的准
确性。
冠状动脉生理功能评估
02
研究如何通过冠状动脉造影术评估冠状动脉的生理功能,为治
疗提供更全面的信息。
冠状动脉微循环病变的பைடு நூலகம்断
冠状动脉造影术的历史与发展
1959年,美国医生Dotter首次使用冠 状动脉造影术来评估冠状动脉狭窄情 况。
随着科技的发展,冠状动脉造影术的 技术和设备不断改进和完善,如数字 化成像、三维重建等技术,使其更加 精准和安全。
冠脉造影ppt课件
1.2 正常的影像差异
左主干长短不一,1-3厘米,个别无左主干 相同名称的冠状动脉其管径相差很大 主要分支血管如对角支、钝缘支和锐缘支的长短及管径也有很大 差异 上述的主要分支血管数目也不相同 胖瘦会影响心脏的位置,相同投照角度下血管走行会有一定差异
2 冠状动脉狭窄的判断方法
目测直径法 通常使用,有经验的术者准确性很高 计算机密度测定法 相对耗时,治疗前为获得准确的病变情况方 使用 冠状动脉内超声面积测定法 是判断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最准确的 方法,但技术条件要求高,耗费资金大而不作常规
3.1 左主干
发自左冠状窦,横行向左走行绕过肺动脉后,走行于左心耳下到 达前室间沟 LM前方是肺动脉主干,后方是左心房的前壁,左上方是左心耳, 下方是左纤维三角和二尖瓣环的前内侧部分。 充分暴露左主干的最佳体位是前后位或浅右前斜位或浅左前斜位 ,一般角度不超过15度
3.2 左前降支及分支
LAD为左主干的延伸 近段在右前斜位15-30度暴露最清楚 左前斜位时,近段缩短,而中远段暴露较好 1、间隔支动脉(S1为化学消融目标动脉) 2、对角支动脉 3、右室前支(第一支又称左圆锥支) 4、左圆锥支
3.3 左回旋支及其分支
LCX从左主干呈直角发出,走行于左房室沟内,到达左室钝角缘时 开始分支,分支变异较大
左前斜位60度时,暴露最清楚 1、钝角缘支 2、左室前支 3、左室后支:房室结动脉起于此支 4、左房支:分前中后三只,前支称窦房结支 5、Kuger动脉(房间隔前支或心耳大吻合动脉):为重要的侧支循 环途径。
室壁运动定量分析方法
矩形法 辐射法 复合法
射血分数计算
容积计算法 EF=Vstroke/VED=(VED-VES)/VED 影像密度仪计算法 EF=(Vs-Vd)/(Vb-Vd)
冠脉造影术ppt课件免费
预防性用药
使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β受体拮抗 剂等药物预防血栓形成和心律失常。
及时处理
一旦出现并发症,应立即采取相应措 施,如心肺复苏、抗过敏治疗等。
06
未来展望与研究方向
冠脉造影术的技术创新与发展
创新技术
研发新型造影剂,提高造影效果,减少对患者的损伤 。
智能化技术
利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实现冠脉造影的自动 化分析和诊断。
冠状动脉阻塞
冠状动脉内无造影剂通过,提示冠状 动脉阻塞。
影像学解读技巧
熟悉正常冠脉造影影像特征
掌握正常冠脉造影影像的特点,以便于识别 异常表现。
注意观察冠状动脉分支
了解冠状动脉分支角度、走行和扭曲情况, 判断是否存在血流不畅的风险。
观察造影剂通过情况
造影剂通过冠状动脉时,注意观察有无充盈 缺损、流动缓慢或滞留。
对于复杂病变的患者,冠脉造影术可以帮助医生制定更为精准的治 疗方案,提高手术成功率。
冠脉造影术的价值与意义
1 2
提高诊断准确率
冠脉造影术的应用提高了冠心病的诊断准确率, 为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提供了保障。
优化治疗方案
冠脉造影术为医生提供了病变的详细信息,有助 于制定更加合理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3
推动医学发展
冠脉造影术的应用推动了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 也为冠心病的治疗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05
冠脉造影术的并发症及防治
常见并发症
急性心肌梗死
由于导管进入冠状动脉时可能造成血 管内皮损伤,导致血栓形成,引发急 性心肌梗死。
心律失常
导管刺激心房和心室可能引发心律失 常,包括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等 。
适用范围广
冠状动脉造影后注意事项
冠状动脉造影后注意事项冠状动脉造影是一种显像技术,用于检查心脏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它通过向血管内注入对比剂,然后使用X射线或放射性同位素扫描来观察血管的情况。
冠状动脉造影是一种微创手术,一般需要住院观察,术后还需注意一些事项。
首先,手术后需要严格遵守医生的康复指导。
医生会根据手术情况和个人状况制定一个康复计划,包括饮食、活动、药物等方面的指导。
术后应避免高脂、高胆固醇、高盐和高糖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和低脂肪的食物。
同时,要避免重体力劳动和剧烈运动,以免伤及手术部位。
其次,术后要注意伤口的护理。
冠状动脉造影是经过皮肤切口进行的手术,术后应保持切口部位干燥和清洁。
避免使用过热水洗澡,不要擦拭或揉捏伤口,以免刺激伤口或感染。
如果出现伤口渗液、红肿、疼痛或感染的征象,应及时就医。
再次,术后要按时服药。
冠状动脉造影手术后常常需要服用抗凝血、抗血小板和降压药物。
这些药物的作用是防止血栓形成和支持心脏功能恢复,术后应按照医生的指导规律服药。
同时,要避免随意更改药物剂量或停药,如有需要应咨询医生。
另外,冠状动脉造影后还需要定期复查。
术后一段时间内,需要定期复查血常规、心电图和心脏超声等检查项目,以确定术后恢复情况和疗效。
同时,术后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吸烟、饮酒和过度劳累,保持心情愉快,避免压力过大。
最后,如果术后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
冠状动脉造影是一种较为安全的手术,但也不完全没有风险。
术后可能出现一些不适症状,如胸痛、心慌、气短、出现伤口渗液等,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应及时就医。
同时,要注意观察有无其他并发症的表现,如高血压、心律失常、血栓形成等,如果有疑问应及时找医生咨询。
冠状动脉造影后需要注意的事项包括遵守康复指导、伤口护理、按时服药、定期复查和及时就医等。
只有充分注意这些事项,才能有效地促进术后康复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所以,术后的患者要密切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并及时寻求医生的帮助和指导。
冠脉造影报告
冠脉造影报告
患者基本信息:
姓名,李XX 性别,男年龄,60岁。
临床诊断,冠心病。
检查目的:
评估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分布,为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提供参考。
检查方法:
采用右桡动脉穿刺法行冠脉造影检查。
检查结果:
1.冠状动脉造影示,左主干起始段见轻度狭窄;左前降支近段见中度狭窄;左前降支远段见中度狭窄;左旋支近段见中度狭窄;左旋支远段见中度狭窄;右冠状动脉见中度狭窄。
2.左室造影示,左室壁运动异常,LVEF为50%。
3.冠状动脉造影所见提示患者存在多支血管病变,左心室功能受损。
诊断意见:
1.冠状动脉多支病变,左心室功能受损。
2.临床建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医生签名,XXX 日期,XXXX年XX月XX日。
备注:
以上报告仅供参考,具体治疗方案请遵医嘱。
冠脉造影
冠状动脉造影的并发证及处理
心律失常:早搏,心动过缓,传导阻滞,严 重时可出现室速及室颤; 心肌梗塞:原因为痉挛,栓塞及内膜撕裂; 栓塞:血栓或气栓等 心绞痛发作 血肿及出血 死亡
造影剂反应
皮肤反应 神经系统:头痛,肌肉抽搐等 呼吸系统:呼吸困难,哮喘,咳嗽,喉头水肿痉挛等 胃肠反应:恶心呕吐 泌尿系统:腰痛,少尿无尿,血尿蛋白尿,肾衰 心血管系统:各种心律失常,低血压,急性肺水肿, 过敏性休克,心脏骤停。
同侧侧枝循环 LAD-LCX 对侧侧枝循环 LAD RCA LCX 双侧侧枝循环 桥侧枝
0级:无侧枝循环 I级:极少量的侧枝循环 仅分支显影,主支未显影 II级:受血血管的主干 和分支均显影,但显影 密度低于供血血管 III级:病变远端血管显 影密度与供血血管相同
冠脉造影的投照体位
要求能清楚地暴露冠状动脉的主支和分支血管 的全貌及血管开口处的情况 体位:前后位 头位 右前斜位 左前斜位 足位
综合体位:将横轴位和纵轴位联合应用
冠脉造影术后处理
拔除动脉鞘管,局部压迫止血 20± min 如穿刺股动脉,则右下肢制动24h;左主干病变 沙袋加压12h 患者回病房后测血压,注意心律/心率,有无过 敏反应 检查穿刺部位有无出血,注意足背动脉搏动情况 令患者多饮水,可进食易消化食物 特殊情况酌情处理:如左主干病变等
明确病因&重大手术前的冠脉造影术
原因未明的心脏扩大,心功能不全,心律失 常 --- 除外冠心病 风心,老年退行性心脏病, 先天性心脏病等 心脏疾病或其他非心血管疾病, 肿瘤或腹部 大手术前需排除冠心病。
冠状动脉造影术
冠状动脉造影术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简称,是指给心脏供血的冠脉出现了狭窄、闭塞、痉挛等病变,进而引起了心脏缺血。
冠状动脉造影术就是应用影像学的方法,将冠状动脉正常或异常的形态学直观地显示出来,为临床医师的诊断与治疗提供直接可靠的证据。
尽管临床目前有多种评价冠状动脉病变与功能的技术,但由于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方法简单,结果直观可靠,因此仍被认为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
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概念冠状动脉造影术是手术医师将特殊的造影导管从周围动脉插入,逆行送到主动脉的根部,在X线的指导下插入左、右冠状动脉的开口。
随后手术医师在造影导管的尾端推注不透X线的造影剂,使左、右冠状动脉及其分支在X线下显影,同时,系统将冠状动脉显影的情况用电影、录像或数字的方式记录下来,作为临床医生诊断的根据。
冠状动脉造影术需要的设备心导管室:冠状动脉造影术需在心导管室完成,所谓的心导管室就是装备了心血管造影机及配套设施的专用检查室。
心血管造影机:主要功能部件为X线的球管,该球管固定在外形像英文字母C 的金属架上,因此,又称为C型臂,其可灵活地调节位置,从不同的摄影角度观察心脏及冠状动脉血管。
造影导管:分成左、右冠状动脉造影导管。
造影剂:不透X线的含碘造影剂。
过去应用的离子型造影剂,如泛影葡胺目前已很少应用。
当今主要应用非离子型,如优维显、典必乐、欧乃派克等。
冠状动脉造影术的过程入路动脉:导管经周围动脉(双股动脉或桡动脉)插入,逆行送到主动脉根部进行造影。
应用动脉鞘建立造影导管进出动脉的通道:入路动脉选择后行动脉穿刺术,并植入有单向阀门的动脉鞘。
动脉导管到位:造影导管逆行送到主动脉根部后,在X线透视指引下,插入冠状动脉开口内,然后分别在不同的X线球管的投照体位,术者手推3-5ml造影剂,推注后,造影剂迅速分布在冠状动脉腔内显示冠状动脉的形态,推药的同时计算机记录造影的结果。
拔管及局部压迫:造影完毕,需拔除动脉鞘,由于穿刺的是压力较高的动脉,拔鞘后需局部压迫20-30min,然后加压包扎,病人平卧12—24h。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穿刺注意事项和要点
在穿刺不顺利时,不要轻易用针或者鞘作股动 脉造影,容易使已经形成的夹层变大,如果遇 到任何阻力,均应该重新穿刺;如果仍不顺利, 可以在透视下轻微打少许造影剂印证穿刺位置; 因外周血管壁神经比较丰富,仔细询问病人有 无明显加重疼痛感尤其重要
穿刺注意事项和要点
针尖一定斜面向上 钢丝尽量向远端送 如果不能确定是否为动脉,建议用长钢丝一直
1929年,德国医生Wemer Forssmann在自己身上进行了 人类首例心导管检查术。他将导 管经左肘前静脉、锁骨下静脉、 上腔静脉送入右心房,并拍了医 学史上第一张右心导管胸片,从 此揭开了介入心脏病学的序幕
1956年与他人共同获得了诺贝 尔生理学奖
Wemer Forssmann (摄于1970年)
冠状动脉造影术的发展史
第一阶段:非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
用猪尾导管采用主动脉根部造影,使左、右冠状 动脉同时显影;目前在特殊情况下临床上仍然应 用;其局限是造影剂不能充分充盈整个冠状动脉 血管树使之清晰显影
第二阶段:半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
改进为主动脉窦(Valsalva)内造影, 分别显示左、 右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优于非选择性造影;但由 于其容易损伤到主动脉根部及瓣膜结构,目前临 床基本不用
冠状动脉造影
54岁男性患者,胸痛4小时 入院,入院时心电图
术后心电图
目的
诊断:检查冠状动脉血管树的全部分支,了解 其解剖的详细情况
虽然有一定局限,但是仍然是目前诊断冠心病的 金标准
确定下一步治疗方案:为介入治疗或冠状动脉 搭桥术方案的选择奠定科学依据
介入心脏病学的发展历史
送到升主动脉,明确位置 钢丝上行不顺利,并可见明显外周动脉硬化,
应用泥鳅导丝 如果近段血管极度扭曲,可在长钢丝引导下更
换长鞘,如果髂动脉水平上扭曲,建议穿刺对 侧
穿刺注意事项和要点
穿刺时保持心态稳定,多(建议三针)针穿刺 不到动脉,有比较熟练的助手,可换手,没有 助手可试穿刺对侧
穿刺回血时候避免任何不能确定因素(如回血 不畅,血液颜色比较深等等)如果不能确实确 定在动脉内则重新穿刺
国际介入心脏病学的发展
第一次选择性冠脉造影:1959年,Sones 第一次成功的PTCA:1977年,Gruentzig等
第一次支架植入术:1986年3月 Puels等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的发展
1951年开展右心导管检查(黄宛、方圻和陈灏珠) 1954年开展左心导管检查 1973年上海中山医院和北京阜外麻醉
常用1%利多卡因进行局部麻醉,先在皮下注射形成皮丘,然 后沿穿刺针要经过的路径方向注入少量麻醉剂,至针头完全 进入皮下或估计到达股动脉深度后在其周围进行浸润麻醉, 每次注药前注意先回抽注射器,证实无回血,再行注入,以 避免将麻醉剂注入血管内。一般注射5~8ml即可。注意麻醉 剂不要注入过多,避免术后穿刺部位形成硬结
穿刺方法
置入动脉鞘
输送动脉鞘管时应缓慢、轻柔,若遇阻力可适当旋转输送以 减轻皮下组织的阻力,特别是对已经进行过冠脉介入检查或 治疗的患者,穿刺部位形成硬结往往增加送入动脉鞘管的阻 力,此时切忌粗暴操作,避免使动脉鞘管打折、断裂
Seldinger’s穿刺法
穿刺鞘管的一些知识
标准穿刺鞘:11cm 套管长度;(中等长CSI: 23cm) 用于小儿,肱动脉的短鞘:5.5cm和 7.5cm
静脉动脉瘘多能压迫闭合,但是增加栓塞机会, 动脉静脉瘘一般需外科手术
经桡动脉穿刺
1989年加拿大医生 Campeau首先经皮穿刺 桡动脉进行冠状动脉 造影;
1992 年 荷 兰 医 生 Kiemenij 首 次 经 桡 动 脉进行PCI治疗。
挠动脉造影的优点
冠状动脉造影术的发展史
第三阶段: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
1959年Sones利用特制的尖端呈弧形的造影导管,经肱动 脉逆行送入主动脉根部进行主动脉造影,无意中将造影剂 直接注入右冠状动脉内使其清晰显影。这一偶然事件开创 了冠脉介入技术的新纪元
Mason Sones (摄于1982年)
冠状动脉造影术的发展史
脉造影检查 到2001年底全国112家医院开展介入治疗,完成PCI
1,6345例,仍处在较低水平 2004年全国冠脉内介入治疗例数超过5万例!
冠脉造影的穿刺途径
股动脉穿刺(最常用); 桡动脉穿刺(逐渐增多);
经股动脉穿刺
穿刺方法
穿刺点的选择
穿刺点多选在股横纹下方约1-2厘米,股动脉搏动的正下方; 穿刺点过于靠近股横纹可能使穿刺针越过腹股沟韧带,术后 无法止血。穿刺点过低,则因股动脉位置较深,且有动脉分 支,不易成功;另有股静脉走行于股动脉下方,易造成动静 脉瘘
穿刺方法
股动脉穿刺:
充分局麻后,以左手三个手指(注意:三个手指应在一条直 线上)在穿刺点上方寻找股动脉搏动最明显处,穿刺针与皮 肤成30~45角,穿刺针斜面向上进针,当针尖有明显动脉搏 动感时,即可刺破血管,见线状鲜红血流喷出,缓慢送入导 引钢丝,若遇阻力,切忌粗暴、盲目送入钢丝,适当调整穿 刺针多可成功。导丝到位后,即可退出穿刺针
4F - 11F size; 可使用is .035” 和.038”的导丝 6F直径为2mm
穿刺注意事项和要点
术前一定要看病人,了解股动脉搏动 切口前一定要仔细寻找动脉搏动最强点,力争
做到一针见血 腹股沟韧带不是腹股沟皮纹,切忌过低过高 穿刺到静脉不要着急拔针冲水,拔至皮下稍微
偏外再穿刺一针 禁止穿刺不顺利时候穿刺针在真皮下作扇面运
1966年Amplatz、1967年Judkins进一步 改进了导管顶端形状、弧度和导管插入技术, 结合经皮股动脉穿刺技术(Seldinger法, 1953年),使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得到广 泛应用。
冠状动脉造影术的发展史
1966年Amplatz、1967年Judkins进一步改 进了导管顶端形状、弧度和导管插入技术, 结合经皮股动脉穿刺技术(Seldinger法, 1953年),使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得到广 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