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部六省物流的发展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区域物流
期
末
课
题
报
告
小组班级:12物流2班
小组成员:刘松(20123912)
蒋涛(20122354)
程路(20122655)
胡文宇(20122373)
付绍强(20124048)
关于中部六省物流的发展研究
摘要:物流产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和基础产业。
作为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分工不断深化的产物,物流业的发展对整个社会商品的流通和企业的运营成本、经营效率有很大的影响,其发展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现代化程度和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被喻为经济发展的加速器和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
在实现中部崛起,推动中部地区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优化中部地区的产业结构的过程中,物流产业可以作为中部地区加快发展的一个突破口,可以作为一个重要产业来发展。
现代物流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区域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物流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而物流产业集群通过提高经济活动的效率、降低企业之间的交易成本以及提供相应的物流信息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区域产业结构的升级和高级化,从而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字:中部六省区域物流存在问题解决对策
一、中部六省的简介
我国中部地区包括河南、湖北、湖南、安徽、江西、山西六个相邻省份,中部依靠全国10.7%的土地,承载全国28.1%的人口,创造全国约20%的GDP,是我国的人口大区、经济腹地和重要市场,在中国地域分工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从中国整体发展的角度考虑,中部
就是中国的“腰”,只有“腰板”直
了。
中国这个巨人才能走得正、走得
稳,中国经济才能协调健康发展。
从
这个意义上来说,加快中部地区发展
是提高中国国家竞争力的重大战略举
措,是东西融合、南北对接,推动区
域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
2004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政府
工作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促进中部
崛起。
2004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
议再次提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
2005
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抓紧研究制定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规划和措施。
2006年2月15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问题。
2006年4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出台了36条政策措施,提出要把中部建成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以及综合交通运输枢纽。
六省区的面积约占全国的10%,粮食产量占全国的30%以上,主要粮食作物有小麦水稻等;油料占全国的40%以上。
二、中部六省的物流现状
(一)研究中部六省区域物流的目的和意义
中部地区作为全国腹心地带,在全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
但中部地区的物流业发展刚刚起步,严重滞后的物流体系已经成为制约中部地区经济尤其是国际贸易发展的“瓶颈”环节。
因此,我国中部地区物流战略地位如何、中部地区物流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中部地区国家物流业发展战略实施的基础是什么?中部地区物流发展思路、战略对策是什么?如何运用国内外现代化的基本理论,借鉴世界各国国际物流业和我国物流业发展的成功经验,根据中部地区的客观情况,确定中部物流业的发展战略及具体对策?这些问题的科学解答对指导我国中部地区物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同时,对我国其他地区物流业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我们选择这个课题,是希望通过对其的研究,能够对我国各地区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一个视角和借鉴。
(二)区域经济与物流产业的依存关系
1、区域经济对物流产业集群发展的促进作用
(1)区域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物流产业集群的发展。
经济全球化以及日益开放的区域经济使得生产要素不断地在区域内外部重新组合和分配,这些都为物流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经济辐射能力较强,区域内部以及区域内外部的经济联系日益强烈,因此需要大量的物流服务来实现交易的方便快捷,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外部效应较强的物流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闭。
(2)外向型经济发展促进了物流外包业务的发展。
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必然需要合理高效的物流服务网络体系做支撑,而企业之间不断竞争以及追逐利润的本性为物流外包业的发展带来了契机,物流外包业务的发展使得物流产业集群出现了等级划分,从而使得物流产业集群形成一个颇具竞争性的可持续发展集群体系。
(3)相对开放的区域经济促进了物流产业集群的发展。
区域经济在社会制度、货币规则、企业之间的交易规则等方面基本是一致的,因此具备一定的开放性,这种开放性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区域物流产业集群的发展圆。
2、物流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区域经济是在一定的区域内外部因素相互作用的区域发展实体,它是通过聚集客流、技术流以及资本流等生产要素而进行的规模化生产。
而聚集的规模化生产是要以生产要素的分散为前提和商品的扩散为目的的,需要以一定的商业贸易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保障,因此在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合理高效的物流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发展起着基础性的作用。
(1)物流产业集群通过降低物流成本,提高区域经济活动的效率。
首先是一个合理高效的物流产业集群提供了一个由物流园区、物流中心、机场、港口等节点和公路、管线、铁路、航道等线路组成的物流网络体系,这给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快捷的物流基础设施,同时通过集群的外部性效应,减少了企业之间的交易成本。
其次降低了企业进行交易时所产生的物流信息费用。
(2)物流产业集群推动了区域产业结构的升级。
首先物流产业集群通过物流的扩散效应、回流效应以及技术外溢作用促进了区域产业规模经济的形成,同时促进物流等相关专业知识的传导,促进产业融合,从而加速区域行业创新,提高区域产业的综合竞争力,有利于区域不断走入高技术的产业行列,从而促进区域经济的产业升级。
其次物流产业是属于服务业,属于第三产业,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区域的产业升级,不断倾向于第二和第三产业,物流行业如铁路、管道以及仓储等可以带动制造业的发展。
(三)中部六省的物流发展现状
2013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56884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12年增长
7.7%,超出了此前设定的7.5%目标。
自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我国经济融入全球化的程度越来越大,对外贸易总额年均增长超过15%,这对物流的时效性和服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据专家测算,我国物流成本每降低1%,社会经济效益可以增加1300亿元。
加大力度,用现代技术方法发展物流,不止能让消费者和企业受益,还可以提高我国经济运行质量,优化资源配置,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增强综合国力。
基于此,我国已将物流业放到了优先发展的位置,国家分别在2004年和2008年两次签发正式文件指导物流业的发展。
文件中明确提出,加快和促进物流业的发展是我国应对全球经济变革的迫切需要,要把发展物流业作为本世纪重要的产业和全新的经济增长点来抓。
在此契机下,各地政府都开始制定研究区域物流发展思路和政策,都把发展物流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努力把物流打造成地方新的经济增长点。
1、物资流通体系初具规模,但与其内地物流中心的地位还有很大的距离。
经过体制和机构调整,目前我国物资流通体系主要指批发业,既包括传统的生产资料批发业,也包括生活资料的批发业。
2004年中部地区限额以上批发业法人企业数为2413个,仅占全国的16.2%;批发销售总额为4382.8亿元,占全国的比重更低,只有11.5%;从业人数41.8万人,占全国的23.4%。
这些指标均低于中部地区人口在全国人口中28.1%的水平,说明目前中部地区物资流通体系并不发达,与沿海地区比较起来还有相当大的距离,与其内地物流中心的地位还有很大的距离。
2、外贸流通体系建设尚处于初级阶段,进出口贸易量在全国的地位还有待大幅度提高。
中部地区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条件不很优越(主要是远离国际市场),外向型经济起步比较晚,速度也不快。
2004年中部地区外贸流通按境内目的地和货源地统计,进出口总额只有418.8亿美元,占全国的3.6%,其中出口额达241.5亿美元,占全国的4.1%,进口额177.2亿美元,占全国的3.2%;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进出口总额为349.5亿美元,占全国的3.0%,其中出口额达206.2亿美元,占全国的3.5%,进口额143.3亿美元,占全国的2.6%。
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划分的进出口总额要少于按境内目的地和货源地统计的进出口总额,说明中部地区的商贸尤其是进出口经营能力要比企业的生产能力偏弱,在全国的地位
还有待提高。
因此,想要完成中部崛起计划首先就要把物流发展起来。
以安徽省为例,安徽省地理位置优越,发展物流业有无可比拟的区域优势。
改革开放以来,安徽经济迅速发展,如今已有较为扎实的经济基础,已经具备了发展物流业的物质条件。
物流产业不仅是区域经济的基础和“动脉”,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物流业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包括增强地区或区域产业竞争优势、调节和平衡市场供需、助推新型流通形式发展及保障国家以及地区经济安全等重要作用。
区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空间系统,区域物流则是区域经济至关重要的子系统,属于国家或地区经济网络必不可少的构成元素。
在整个产业链条的运转过程中,功能完善的物流流通体系是国家或地区区域经济高速良性发展的基本保障,它将保障地区或区域产品及时并合理的流动,保障其价值和区域经济运转秩序的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