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美国军力评估报告(民间版)

2011美国军力评估报告(民间版)
2011美国军力评估报告(民间版)

2012美国军力评估报告(民间版)(全文)

《民间版美国军力评估报告》

第一章《美国战略》

美国战略是一个体系,分为国家安全战略(又称国家战略、大战略)、国防战略、军事战略和战区战略4个层次。

一、美国国家安全战略。

2010年5月27日,奥巴马政府公布了其首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报告针对美国面临的战略环境,提出了“重振美国,领导世界”的战略,试图通过“国内建设、国外塑造”的方式,恢复美国的全球领导力量。其主要内容包括:

(一)确认大规模毁伤武器是美国面临的最严重威胁

(二)确认安全、繁荣、价值观和国际秩序是美国的长期利益

(三)提出“国内建设、国外塑造”的战略途径

奥巴马与小布什安全战略的区别有两点:一是放弃了单边主义,主张全面接触,希望通过加强与其他力量中心的有效合作,促进世界稳定与和平。二是避谈“先发制人”思想,主张慎用军事手段,要求在用尽其他手段之前避免采用军事手段,如果确需使用,也必须仔细衡量成本与风险。“重振美国,领导世界”战略是奥巴马政府根据正在下降的美国实力地位、变化了的国际安全环境和新的国际战略格局提出来的,能否收到“亡羊补牢”的效果,还有待于观察。

二、美国国防战略

2010年2月1日,美国防部颁布新版《四年防务审查报告》,重申了“平衡”思想。

总体看,“平衡”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重新评估美国战略环境,强调威胁的多样性和非常规性

(二)确立五大战略目标及实现途径,强调综合运用硬软两种实力确保美国安全“平衡”思想明确提出保卫国土、打赢长期战争、促进安全、慑止冲突、打赢国家间战争等5大战略目标和实现这些目标的5个途径:影响关键国家的政策选择、阻止敌人获得和使用大规模毁伤武器、加强和拓展联盟与伙伴关系、确保美国拥有“战略进入”能力和行动自由、整合与统一美国的行动。同时,强调综合运用“新三位一体”战略威慑力量、前沿部署、精确打击等硬实力和跨机构合作、盟友与伙伴关系、国际组织协作等软实力,实现国家安全战略的总目标。(三)提出防务能力建设具体措施,强调通过深化转型提高联合作战能力“平衡”思想认为,必须通过深化军事转型提高联合地面、联合海上、联合空中、特种作战、“新三位一体”、抗击大规模毁伤武器、联合机动、情报监视侦察、网络中心战、联合指挥与控制等10种联合作战能力。

(四)继续防范中俄,强调通过合作弱化潜在威胁“平衡”思想明确将中国定位为“正在崛起的国家,拥有与美国竞争的潜力”,强调要防范中国的军队现代化;认为俄罗斯在“开放和民主程度上倒退”可能会“对美国及其盟国和伙伴国的安全产生重大影响”。

三、美国军事战略

2011年2月8日,美军参联会公布新版《国家军事战略报告》,阐述了美军面临的战略环境,明确了美军事战略目标。

其主要内容包括:

(一)认为国际政治正在向“多节点”的世界演进

(二)战略关注点指向亚太从防范打击的对手来看,美军主要针对的是地区性对手,分为两类:一类是遏制打击的对象,包括亚太的朝鲜和中东的伊朗;另一类是防范的对象,如中国。(三)提出了“打赢、慑止、合作和准备”的战略目标2010年的《四年防务审查报告》提出

在当前的战争中取胜;预防和慑止冲突;在应急行动中击败敌人;保持和加强“全志愿部队”。据此,新版军事战略报告提出美军事战略的四大战略目标:打击暴力极端主义;慑止和击败侵略;加强国际和地区安全;塑造未来部队。

(四)突出重振美军事领导地位的思想

(五)坚持合作与防范的对华战略报告既强调发展对华关系,又明确表示要更加关注中国军力的发展对美的挑战,特别是在亚太地区对美军事存在的挑战。报告提出深化同中国的军事交流,加深理解,减少误解,防止误判,要在打击海盗、防扩散、朝核问题等方面,加强同中国的合作。

同时,重复了美对中国军事发展的不信任和忧虑。指出美军方将继续监视中国军力的发展及其对台海军事平衡的影响。要关注中国军事现代化以及中国积极发展空间、网络空间能力的长远和战略意图。还表示美军将坚决挫败任何试图阻止美军进入和使用公共空间的行为,击败对美盟国构成威胁的国家。

四、美国核战略核战略属于国家安全战略范畴。

2010年4月6日,奥巴马政府公布新版《核态势审查报告》,把“减少核危险,寻求无核武器世界”作为美国核战略的根本目标。4月8日,美国与俄罗斯在捷克首都布拉格签署《新战略武器裁减条约》,向“无核武器世界”迈出了一步。4月12~13日,全球核峰会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召开,47个国家的领导人(或代表)和联合国、国际原子能机构、欧盟等国际组织负责人出席了本次核峰会,签署了在4年内核查和管控核材料、防范核恐怖主义的文件。美国核战略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无核武器世界”是一个远期目标

(二)全球核大战威胁下降,但核攻击的危险上升目前,世界主要面临四类核威胁:一是恐怖组织可能得到核武器并用于大城市;二是存在意外、未授权或蓄意使用核武器的危险(世界9个国家共拥有23000件核武器);三是正在出现新的核武装国家,如朝鲜、伊朗等;四是控制核扩散的条约组织和工作机制可能崩溃。

(三)美国防核武器扩散的具体措施

包括:采取严格措施落实《核不扩散条约》,扩大核不扩散机制,确保核材料不落入恐怖分子手中;寻求批准和执行《全面核禁试条约》,立即开始《核禁产条约》谈判;采用增强型“消极安全保证”,宣布美国不对加入了《核不扩散条约》并履行其义务的非核武器国家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器;寻求批准和执行《新战略武器裁减条约》;消除海基核“战斧”巡航导弹;继续与中俄进行高层对话,促进更为稳定、透明和非威胁性的战略关系等13项。

(四)美国将把强化《核不扩散条约》作为合作的基础确保有核武器国家将裁减核武器,无核武器国家将不获取核武器,所有国家都可以和平利用核能。

(五)美国必须确保恐怖分子永远得不到核武器

根据美俄新签订的《削减和限制战略武器条约》,美将在10年内把部署的核弹头数量削至1550枚以下,已部署的战略武器运载工具数量削至700件以下。但这并不会严重影响美军的核威慑能力。

首先,美国核武器数量庞大,一定程度的削减,不会影响其战略优势。根据美国务院最近公布的数据,截至2011年9月1日,美国拥有1790枚核弹头,部署核武器运载工具822件。

其次,美战略核导弹部队的战备水平总体较高。90%的“民兵Ⅲ”型导弹部队处于一级戒备状态,导弹发射准备时间最快为32秒;30%的战略轰炸机部队处于二级戒备状态,轰炸机升空准备时间最快为32分钟;弹道导弹潜艇部队中,有60%~70%长期在海上执勤,其中一半处于二级戒备状态,另一半处于三级戒备状态。

再次,美将通过升级核弹头,提高核威慑质量。2010年5月3日,奥巴马政府提请国会批准未来10年拨款1800亿美元升级核武器。最后,美核政策存在较大变数。美军方和保守势力对“无核武器世界”主张持反对态度,美国政府能否真正执行“无核武器世界”主张,令人怀疑。

五、美国“反恐战略”

“反恐战略”属于国家安全战略范畴。2011年5月初,美国特种作战部队击毙基地组织头目本?拉登,使持续10年之久的反恐战争有了象征性结果。6月29日,美国公布了新版《国家反恐战略》,对10年反恐战争进行了总结,同时提出了“反恐战略”的重点、目标和方向。(一)规定美国“反恐战略”的原则和目标原则是:

(1)坚持美国的核心价值观念;

(2)建立安全伙伴关系;

(3)合理运用反恐手段和能力;

(4)建立一种坚忍不拔的文化氛围。

目标是:

(1)保护美国人民、本土安全以及维护美国国家利益;

(2)遏制并击败“基地”组织及其分支和追随者;

(3)阻止恐怖组织发展、购买和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4)清除恐怖分子的藏匿点;

(5)建立持久的反恐伙伴关系和能力;

(6)切断“基地”组织与其分支和追随者之间的联系;

(7)遏制“基地”组织传播其意识形态;

(8)削弱“基地”组织进行恐怖活动的各种具体手段。

(二)强调“反恐”不再是美国安全战略的重中之重

奥巴马政府上台之初便放弃了布什政府奉行的“反恐高于一切”、“以反恐划线”的政策,改变了以反恐为核心的国家安全战略。

(三)首次将本土列为“反恐”最重要“战场”,反恐重点由“域外打恐”转向“境内防恐”

(四)将“基地”分支组织及其追随者列为重点打击对象

2011年年初,美国宣布“基地”也门分支首领奥拉基是对美国威胁最大的恐怖分子。最近,又把“基地”也门分支和北非分支列为主要打击目标。表明美国反恐目标呈现进一步收缩之势。

(五)在“反恐”手段上强调运用“巧实力”

第二章《美国军事实力与兵力部署》

一、美国军事实力

2011年美军现役部队143.5万人,其中陆军57.1万人,海军52.9万人(含陆战队20.1万人),空军33.5万人。预备役部队85.3万人,文职人员80.3万人。

二、兵力部署

根据2005年的“基地关闭与重组建议”,美军于2006年初开始全面调整全球军事部署,展开冷战结束以来最大规模的基地关闭与重组行动。此次调整关闭主要军事基地22个,重组主要军事基地33个,美军现役部队143.5万人,分别驻扎在美国本土和海外美军基地中。在太平洋地区,美军驻有部队135300人,战机618架,舰艇80艘,其中陆军55800人;海军44000人,舰艇80艘,战机280架;空军35500人,战机338架。在欧洲地区,美军驻有85700人,战机290架,舰艇20艘,其中陆军43700人;海军11000人,舰艇20艘,战机70架;空军30900人,战机220架。

第三章《国防预算与武器装备采购》

2011财年奥巴马政府的国防预算达6870亿美元,其中国防基准预算为5280亿美元,1590亿美元为海外应急行动开支,主要用于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预算还包括190亿美元与国防相关的原子能项目经费和80亿美元国防部直属机构经费,此外,用于退伍军人的费用为1220亿美元。所有这些花费共计8360亿美元,约占联邦预算的22%。

一、2011年国防预算总的来看,美军2011年国防预算仍按人事费、战备费、采购费、科研费和其他费用进行分配,没有什么大的变化,但仍表现以下特点:

(一)军队人员开支增加。2011年,军队人员费用增长1.4%,与就业成本指数持平。(二)作战与装备保养经费较2010年增长7.8%。作战与装备保养经费平均到每个任务部队是21万美元,为历史较高水平。

(三)2011年国防预算提出新的武器削减计划。排在前两位的是C-17运输机和F-35联合攻击战斗机替代引擎研发。

(四)2011年是连续第二年向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提供全年拨款。2011财年向美军海外应急行动拨款1590.3亿美元,其中1100.3亿用于阿富汗战争,430.4亿用于伊拉克战争(五)2011财年是实施从2005年开始的“基地改组与关闭”项目的最后一年。2011年预算中该项目拨款为27亿美元。

二、武器研发与采购:

(一)飞机

AH-64“长弓阿帕奇”攻击直升机:2011年国防预算提供10.09亿美元用于购买和改进陆军“阿帕奇”直升机。

B-2轰炸机现代化改造升级:2011年用于B-2轰炸机现代化改造的经费达3.05亿美元。

C-130J大力神运输机:2011年国防预算继续增加空军C-130J运输机的采购数量。

C-17环球霸王运输机:奥巴马政府决定停止1.4亿美元的C-17运输机制造计划。

C-27J斯巴达联合货运飞机:C-27J运输机是以商业用途为主的飞机,美军主要将其用于战场之间轻型货物的运输。C-5运输机现代化改造:2011年预算拨款10亿美元进行C-5运输机现代化改造。

CH-47“支奴干”直升机:美国陆军要求分别拨款11.8亿美元和7100万美元用于购买31架CH-47F“支奴干”直升机并对11架直升机进行改造。

E/A-18G咆哮者:2011财年共划拨11亿美元用于E/A-18G战斗机研发项目。未来,E/A-18G 将在电子战中取代EA-6B。F-35联合打击战斗机:2011财年拨款115亿美元用于F-35战机研发。

KC-X空中加油机:该型机将取代美军500多架KC-135加油机。最终美军将会装备179架该型机,耗资预计将超过350亿美元。

MQ/RQ-1捕食者和MQ-9死神无人机:2011财年国防基准预算中拨款16亿美元购置62架该机,海外应急行动预算拨款2.63亿美元购置15架该机。美国防部的目标是2011年底前装备足够数量的捕食者级无人机用于完成50场空中战斗巡逻任务,2013年底前完成65场空中战斗巡逻任务。

RQ-4全球鹰战略无人侦察机:该机型主要用于广域海上监视,2011财年划拨16亿美元用于购买4架该型飞机。

UH-60黑鹰直升机:2011财年划拨14亿美元用于购买和研究开发74架UH-60黑鹰直升机。(二)地面系统

模块化旅战斗队:模块化旅战斗队是美陆军叫停的未来作战系统的延续。2011国防预算拨

款32亿美元用于组建两支旅战斗队。

远征战车:2011年国防预算拨款2.43亿美元用于继续研发该武器系统。

中型战术车族:2011年,国防基准预算划拨9.22亿美元用于制造2960辆,海外应急行动预算拨款5.16亿美元用于制造1692辆该型车。

防地雷反伏击车:美军最新款的防地雷反伏击车为MRAP-ATV型,计划总共采购27000辆反伏击车。

(三)军舰

“尼米兹”级核动力航母更换项目:2011年,国防预算划拨27亿美元用于“尼米兹级”核动力航母更新项目,美国政府决定延长航母更新年限,由四4年延长至5年。

“阿利?伯克”级“宙斯盾”导弹驱逐舰:2011年国防预算拨款30亿美元用于采购两艘“阿利?伯克”级宙斯盾导弹驱逐舰。

滨海战斗舰:海军计划总共采购55艘滨海战斗舰。

“弗吉尼亚”号潜艇:美海军2011年花费54亿美元采购两艘“弗吉尼亚”号潜艇,并以每年两艘的速度递增。

(四)太空系统

改进型一次性运载火箭:2011年,预算划拨12亿美元采购了3只运载火箭。

移动用户目标系统:该系统是美海军目前负责在轨的特高频窄带通信卫星的下一代移动通信卫星星座的开发项目。

国家极轨业务环境卫星系统:2011年,国防预算划拨3.52亿美元用于该卫星系统的研发。(五)导弹防御系统

陆基中层防御系统:用于拦截远程弹道导弹。2011年国防预算划拨13亿美元用于该部署系统。包括在阿拉斯加格里利堡第二导弹防御阵地部署14口发射井和30枚拦截导弹。

联合地面攻击巡航导弹防御空中感应网:美军2011年花费3.73亿美元用于开发和实验该系统。预计最终将会发展16个该系统,共耗资74亿美元。

(六)通信电子系统

联合战术无线电系统:2011年国防预算划拨11亿美元用于继续开发并初始生产该系统的软硬件。

海军波段终端:该项目将完成304个终端,耗资21亿美元。

(七)导弹及弹药

联合空对地防区外攻击导弹:2011年国防预算拨款2.36亿美元采购171枚该导弹,最终计划耗资76亿美元购买5000枚联合空对地防区外攻击导弹。

标准导弹家族(标注2型和标准6型):标准6型攻击的范围更广,对固定翼和螺旋桨飞机、无人机、巡航导弹具有有效打击能力。2011年国防预算总共为标准导弹拨款4.54亿美元。

三、保持高额国防预算的意图

首先,由于自2001年发动阿富汗战争以来,直升机数量不足,美国分别投入96亿美元和27亿美元用于购买多款直升机和无人侦察机。其中直升机包括为陆军配备的UH-60“黑鹰”、“支奴干”直升机,以及为海军配备的“海鹰”直升机。美国计划在国防预算之外,再为这两场战争追加330亿美元军费。

其次,2011年国防预算案把战略重点放在了维护和增强常规力量上面,意在维持美国全球优势地位。除了继续发展弹道导弹反导系统外,2011年美国国防预算开始向新的远程导弹和巡航导弹项目倾斜,努力升级B-2和B-52战略轰炸机。值得注意的是,自2001年以来美国基准国防预算已增加了40%,随着两场战争费用的增加,美国国防开支的增幅已高达

70%。自2001年“9?11”事件以来,美国政府在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上的开支已经达到1万亿美元左右。随着奥巴马医改法案的通过,美国社会福利负担越来越重,高额的军费开支很可能难以为继。

第四章美军体制编制改革

一、调整高层领导指挥机构,提高指挥效能

(一)扩大战略司令部编成

主要是在战略司令部内新增全球打击司令部和网络空间司令部。

(二)撤销联合部队司令部

于2011年8月3日正式退出美军编制。

(三)调整战区司令部的责任区域。

一是非洲司令部开始独立运作后,其责任区域覆盖除埃及以外的所有非洲国家(埃及仍在中央司令部的责任区域内)。

二是根据2011年国防部最新修订的《联合司令部计划》,太平洋司令部不再负责北极和阿拉斯加地区,北极由欧洲司令部和北方司令部共管,阿拉斯加地区和美大西洋、太平洋沿岸约1000公里以内海域划入北方司令部辖区。

主要包括:终止国防部下属两个部门(负责网络与信息一体化的助理部长办公室、商务转型局)的运行,削减至少50个将军职位和150个高级文职职位,提升参联会作战计划与联合部队发展部(J7)的级别(提升至中将级),在国防部长办公厅增设“海空一体战”办公室等。

二、推进模块化建设,增强遂行多种作战任务的能力

(一)陆军建设旅级模块化部队——旅战斗队其基本设想是把以师(大约1.5万人)为基本战术兵团的结构变成以旅战斗队(3000~4000人)为基本战术兵团的结构,以便于轮换或编入联合部队。旅战斗队有3种类型:重型旅(装甲旅)、中型旅(“斯特赖克”旅)和轻型旅(步兵旅或空降旅)。根据美国防部2010年发布的《四年防务审查报告》,陆军旅战斗队规模将维持在73个(现役45个、预备役28个)。其中包括25个装甲旅(现役18个、预备役7个)、8个“斯特赖克”旅(现役7个、预备役1个)和40个步兵旅(现役20个、预备役20个)。(二)海军打造远征打击部队美海军提出把海上作战兵力改编成可灵活编组的远征打击部队,包括11支航母打击大队、12支远征打击大队、9支导弹防御水面作战大队和4支巡航导弹潜艇打击大队。美海军现已组建12支远征打击大队,并在过去几年多次派遣“埃塞克斯”

号和“佩勒利乌”号远征打击大队前往西太地区巡航。

(三)空军组建航空航天远征部队为了更好地完成“全球警戒、全球到达、全球力量”的能力目标,美空军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组建航空航天远征部队。目前美军共有10支航空航天远征部队。

第五章美军作战理论新发展

一、“海空一体战”(AirSea Battle)

2009年9月,美国空军参谋长施瓦茨与海军作战部长拉夫黑德签署“海空一体战”秘密备忘录,同时成立空海军联合工作组,负责协调“海空一体战”的具体事宜。这标志着“海空一体战”项目正式启动。2010年2月1日,美国防部发布新版《四年防务审查报告》,正式确认“美国空军和海军正在共同开发一种新的联合海空一体战概念,以击败军事行动领域的所有对手,包括拥有尖端…反进入?和…区域拒止?能力的对手。”

(一)认为中国军队对美军构成了新的严重挑战

中国军队一直设法在第二岛链建立“禁入区”,如果不采取措施抵消中国军队力量建设的效果,美军在西太平洋行动的代价可能急剧上升到令人望而却步的程度。

(二)认为“海空一体战”包括初始和后继两个阶段

初始作战阶段从冲突爆发开始,包括4条不同的行动路线:一是抵挡初期攻击,减少美军、盟军部队和基地的损失;二是对中国军队的作战网络实施致盲行动;三是对中国军队的远距离情报、监视、侦察和打击系统实施压制行动;四是在空中、海上、太空和网络空间夺取和保持主动权。后续作战阶段包括持久作战、远距离封锁、维持战役后勤、增加工业生产(尤其是精确制导弹药生产)等行动,旨在通过创造有利条件解决持久常规冲突。

(三)提出实施“海空一体战”的基本战法

为了挫败中国军队的作战行动,美军需要采取以下战法:一是空军实施反太空作战,致盲中国军队的天基海洋监视系统,从而阻止中国军队打击海军航母等高价值水面目标;二是海军“宙斯盾”舰补充其他导弹防御系统,保卫空军前沿基地和日本;三是使用海军的潜基和舰载情报、监视与侦察和火力支援,削弱中国军队的综合防空体系效能,确保空军能够实施空中打击;四是空军实施远距离渗透打击行动,摧毁中国军队的陆基远程海上监视系统和远程弹道导弹发射架;五是海军舰载战斗机积极反击中国军队的有人和无人机载情报、监视与侦察平台和战斗机,支援空军加油机及其他支援飞机的前沿行动;六是空军以隐形轰炸机的攻势布雷支援反潜战,以非隐形轰炸机的持续打击支援实施远距离封锁作战的海军舰只。(四)提出加强“海空一体战”建设的主要措施

1、减少对关岛和其他重要基地以及海上力量的导弹威胁;

2、纠正中国军队与美国在对高价值和时间敏感目标远程打击方面的不平衡,包括研发和部署距离更为遥远的渗透性和防区外情报、监视与侦察和精确打击能力;

3、增强水下作战能力,包括潜艇、水下机器人系统和水雷;

4、弥补天基指挥与控制、通信、情报、监视与侦察能力的漏洞,包括部署高能的机载指挥、控制与通信中继网络,支持天基系统;

5、加强未来数据链、数据结构、指挥与控制以及情报、监视与侦察基础设施的标准化和互通性;

6、强调跨军种电子战能力并加大投入;

7、增强“网空作战”攻防能力;

8、研发和部署定向能武器。

二、“网空作战”(cyberspace operations)

2010年2月1日,美军公布《四年防务审查报告》,首次公开使用“网空作战”和“网空攻击”(cyberspace attack)两个概念,2010年2月22日,美国陆军训练与条令司令部发布525-7-8小册子《2016-2028年网空作战概念能力计划》,指出“网空作战”是“全谱作战”的组成部分,其目的是获取信息优势、保护信息优势和置敌于不利境地。

(一)“网空作战”内容

从美军《网空作战国家军事战略》看,“网空作战”思想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1、由公众、私人和政府创造、维持、拥有和运作,遍及全球;

2、随着技术、构造、程序和专门技术的共同发展而变化,产生新的能力和运作结构;

3、受制于电磁频谱的可用性;

4、利用高质量的决策信息,可实施接近光速的作战机动;

5、使空中、地面、海上和太空的作战行动成为可能;

6、超越通常定义的组织和地缘政治边界;

7、由信息和数据传输系统的相互连接、支持性关键设施、储存、处理与传输数据的设备、软件硬件的应用等构成;

8、包括静止的和运动的数据、声音和视频;9、其他国家、组织、伙伴、私人部门和对手都可不同程度地轻易进入;10、构成信息环境的基础。

(二)厘清关系,明确任务

美军在网络空间的任务是:1、在网络空间设定条件,确保网络空间的可用性;2、拥有与对手进行决定性交战、建立网络空间控制和优势的能力;3、拥有实施“网空作战”行动、达成军事、情报、公务活动预期效果的能力。

(三)阐明“网空作战”的目的、方法和手段

采用网络作战、信息作战、动力行为(Kinetic Actions)、执法与反情报、主题与消息等5 种基本方法。

(四)指出网络空间存在的威胁和薄弱环节

“网空作战”理论认为,美国网络空间存在传统的、非正规的、灾难性的、破坏性的、自然的、意外的等6类威胁。

(五)要求建设“网空作战”能力

1、提高在网络空间、网络情报环境准备和事后公开辩论分析中实施和分享军事效果分析的能力;

2、增加对“网空作战”手段的投入和采购,适当建设网络空间双重利用能力;

3、进行适当的审查和来源代码测试,识别恶意代码和非授权功能;

4、建立确保系统结构能够促进联合作战的机制和程序;

5、设计能够支持不同层次信息保证和信息控制的全球信息栅格;

6、建立临时联合体“网空作战”程序,并进行演习;

7、把“网空作战”纳入现在的军事演习;

8、使教育和训练适应“网空作战”的特殊需要;9、扩大信息作战范畴,将一体化的“网空作战”训练和演习纳入其中;10、使信息可见、可接近、可理解。

第六章美军联合军事演习

美军每年都要和其他国家举行联合军事演习。近两年来,美军军事演习的力度不断加大,每年大约进行各类军事演习达数百次之多。总的来看,这些演习主要服务于军事战略,有很强的针对性;注重联军作战,具有广泛的联合性;验证技术战术,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当然有时也故意炫耀武力,具有一定的威慑性。

2010年以来,美国借助“天安号”事件、美越建交15周年以及延坪岛炮击事件,连续在中国北部、东部和南部周边地区举行以海上兵力为主的联合军演,对中国施加压力,牵制中国快速崛起。除“金色眼镜蛇2010”、“卡拉特2010”系列联合军演、“环太平洋2010”演习等年度例行性演习外,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在东亚西太举行的针对性很强的联合军演。例如:2010年7月25~28日美韩在日本海举行“无畏精神”联合军事演习;2010年9月12日至21日,美海军在关岛海域重启了中断3年之久的“英勇盾牌”系列联合军演;美韩于2011年2月28日至3月10日举行了代号为“关键决心?鹞鹰”的年度例行联合军事演习;美日两国的“宙斯盾”舰首次联网实施弹道导弹拦截模拟演习;2011年4月6日,美国与菲律宾举行“肩并肩2011”双边联合军事演习;美韩于8月16日开始举行为期10天的2011年度“乙支?自由卫士”联合军演;2011年6月23日,美国与马来西亚举行代号为“CARAT-2011”的年度联合军事演练,等。

结论

对美国近两年军力的评估表明,尽管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和2008年开始的金融危机对美国的综合实力产生了重要影响,但对美国军事能力的影响暂时还没有表现出来。美国军队仍然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军队,仍然具备同时遂行两场较大规模地区战争和一些小规模应急作战的能力,能够为美国重返亚太和战略重心东移提供有力支撑。因此,中国一方面要对美国“重返亚太”、插手南中国海领海争端和战略“重心”东移保持警惕,另一方面又要看到中美在经济上深度融合,在维护世界和平、稳定、发展、合作与繁荣方面存在许多共同利益,双方应该本着互尊互信、平等互利的原则,加强中美两国特别是中美两军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21世纪面临的挑战与威胁。

借用美国国务卿克林顿希拉里5月24日说的一句话,“我们在观察、我们要求你们负责。”

我们需要反问的是:

1、谁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庞大、装备最精良的军队?

提示:2010年陆军增加1个独立旅,空军增加5个飞行联队。2011年海军撤销第2舰队。随着编制的调整,陆军坦克数量、海军舰艇数量都有一定增长,但空军飞机数却在逐步减少。

2011年美军现役部队143.5万人,其中陆军57.1万人,海军52.9万人(含陆战队20.1万人),空军33.5万人。预备役部队85.3万人,文职人员80.3万人。若将预备役部队和文职人员列入,美军规模达到309.1万人(还未算国民警卫队),仍处世界第一位。

陆军编为7个集团军(1、2、3、5、6、7、8)、4个军(1、3、5、18)、10个作战师、3个独立旅、4个独立团。共装备M1“艾布拉姆斯”等型主战坦克7,900辆、M2/M3“布雷德利”等型战车7,000辆、各型火炮9,100门、各类飞机约4,900架(主要是直升机)。

海军现有6支编号舰队(3、4、5、6、7、10),10个舰载机联队,分属太平洋舰队和舰队部队司令部。海军陆战队编为3个陆战师、3个陆战航空联队。共装备各型舰艇252艘,主要包括航母11艘、导弹巡洋舰22艘、导弹驱逐舰60艘、导弹护卫舰29艘、濒海战斗舰2艘、弹道导弹潜艇14艘、巡航导弹潜艇4艘、核动力攻击潜艇52艘;共装备各类飞机3,864架,其中作战飞机1,714架,潜射战略导弹288枚。此外,军事海运司令部辖各类舰船114艘。

空军编为16个航空队、67个飞行联队、5个航天联队、3个导弹联队,156个飞行中队(作战中队93个)、9个洲际导弹中队,装备洲际弹道导弹450枚,各型飞机5,244架,其中现役部队3747架,空军国民警卫队1134架,空军后备队363架。

美军已拥有较强的海上预置能力。以海军陆战队为例,要求海上预置中队在接到命令后24小时内离开港口,48小时内提供重型作战力量所需装备;要求陆战队员和预置船队几乎同时赶赴战区,每个预置中队能为一个陆战远征旅提供所有的装备和大约1.7万人30天的补给。2011国防预算拨款32亿美元用于组建两支模块化旅战斗队。中型战术车族:2011年,国防基准预算划拨9.22亿美元用于制造2960辆,海外应急行动预算拨款5.16亿美元用于制造1692辆该型车。

2011年,国防预算划拨27亿美元用于“尼米兹级”核动力航母更新项目,美国政府决定延长航母更新年限,由四4年延长至5年。美国陆军要求分别拨款11.8亿美元和7100万美元用于购买31架CH-47F“支奴干”直升机并对11架直升机进行改造。

2011财年拨款115亿美元用于F-35战机研发,其中为海军和海军陆战队装备20架,为空军装备23架改型机。2011财年国防基准预算中拨款16亿美元购置62架该机,海外应急行动预算拨款2.63亿美元购置15架该机。2011财年划拨16亿美元用于购买4架RQ_全球鹰战略无人侦察机。

2、谁拥有世界上最高的军费数额?

提示:2011财年奥巴马政府的国防预算达6870亿美元,其中国防基准预算为5280亿美

元,1590亿美元为海外应急行动开支,主要用于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预算还包括190亿美元与国防相关的原子能项目经费和80亿美元国防部直属机构经费,此外,用于退伍军人的费用为1220亿美元。所有这些花费共计8360亿美元,约占联邦预算的22%。

3、谁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核武库?

提示:根据美俄新签订的《削减和限制战略武器条约》,美将在10年内把部署的核弹头数量削至1550枚以下,已部署的战略武器运载工具数量削至700件以下。但这并不会严重影响美军的核威慑能力。

首先,美国核武器数量庞大,一定程度的削减,不会影响其战略优势。根据美国务院最近公布的数据,截至2011年9月1日,美国拥有1790枚核弹头,部署核武器运载工具822件。其次,美战略核导弹部队的战备水平总体较高。90%的“民兵Ⅲ”型导弹部队处于一级戒备状态,导弹发射准备时间最快为32秒;30%的战略轰炸机部队处于二级戒备状态,轰炸机升空准备时间最快为32分钟;弹道导弹潜艇部队中,有60%~70%长期在海上执勤,其中一半处于二级戒备状态,另一半处于三级戒备状态。再次,美将通过升级核弹头,提高核威慑质量。

2010年5月3日,奥巴马政府提请国会批准未来10年拨款1800亿美元升级核武器。

4、谁是目前世界上打仗最多的国家?

提示:作战与装备保养经费平均到每个任务部队是21万美元,为历史较高水平。2000年,美军每支任务部队的作战与装备保养经费是9.5万美元。2011年是连续第二年向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提供全年拨款。2011财年向美军海外应急行动拨款1590.3亿美元,其中1100.3亿用于阿富汗战争,430.4亿用于伊拉克战争。

5、谁是世界上联合军事演习最多的国家?

提示:美军每年都要和其他国家举行联合军事演习。近两年来,美军军事演习的力度不断加大,每年大约进行各类军事演习达数百次之多。总的来看,这些演习主要服务于军事战略,有很强的针对性;注重联军作战,具有广泛的联合性;验证技术战术,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当然有时也故意炫耀武力,具有一定的威慑性。

6、谁在把中国当做假想敌?

提示:2010年2月1日,美国防部颁布新版《四年防务审查报告》,重申了“平衡”思想。“平衡”思想明确将中国定位为“正在崛起的国家,拥有与美国竞争的潜力”,强调要防范中国的军队现代化。2011年2月8日,美军参联会公布新版《国家军事战略报告》,报告既强调发展对华关系,又明确表示要更加关注中国军力的发展对美的挑战,特别是在亚太地区对美军事存在的挑战。报告提出深化同中国的军事交流,加深理解,减少误解,防止误判,要在打击海盗、防扩散、朝核问题等方面,加强同中国的合作。同时,重复了美对中国军事发展的不信任和忧虑。指出美军方将继续监视中国军力的发展及其对台海军事平衡的影响。要关注中国军事现代化以及中国积极发展空间、网络空间能力的长远和战略意图。还表示美军将坚决挫败任何试图阻止美军进入和使用公共空间的行为,击败对美盟国构成威胁的国家。

7、美国战略重心东移是针对谁?

提示:在太平洋地区,美军驻有部队135300人,战机618架,舰艇80艘,在欧洲地区,美军驻有85700人,战机290架,舰艇20艘。2011年2月8日,美军参联会公布新版《国家军事战略报告》,战略关注点指向亚太,从防范打击的对手来看,美军主要针对的是地区性对手,分为两类:一类是遏制打击的对象,包括亚太的朝鲜和中东的伊朗;另一类是防范的对象,如中国。

8、“空海一体作战”的作战对象是谁?

提示:认为中国军队对美军构成了新的严重挑战,中国军队一直设法在第二岛链建立“禁入区”,如果不采取措施抵消中国军队力量建设的效果,美军在西太平洋行动的代价可能急剧上升到令人望而却步的程度。

美军认为空海一体战分为两个阶段:初始作战阶段从冲突爆发开始,包括4条不同的行动路线:一是抵挡初期攻击,减少美军、盟军部队和基地的损失;二是对中国军队的作战网络实施致盲行动;三是对中国军队的远距离情报、监视、侦察和打击系统实施压制行动;四是在空中、海上、太空和网络空间夺取和保持主动权。后续作战阶段包括持久作战、远距离封锁、维持战役后勤、增加工业生产(尤其是精确制导弹药生产)等行动,旨在通过创造有利条件解决持久常规冲突。

9、谁在实施和准备实施“网空作战”?

提示:2010年2月1日,美军公布《四年防务审查报告》,首次公开使用“网空作战”和“网空攻击”(cyberspace attack)两个概念,2010年2月22日,美国陆军训练与条令司令部发布525-7-8小册子《2016-2028年网空作战概念能力计划》,指出“网空作战”是“全谱作战”的组成部分,其目的是获取信息优势、保护信息优势和置敌于不利境地。从美军《网空作战国家

军事战略》看,“网空作战”思想主要包含以下内容:1、由公众、私人和政府创造、维持、拥有和运作,遍及全球;2、随着技术、构造、程序和专门技术的共同发展而变化,产生新的能力和运作结构;3、受制于电磁频谱的可用性;4、利用高质量的决策信息,可实施接近光速的作战机动;5、使空中、地面、海上和太空的作战行动成为可能;6、超越通常定义的组织和地缘政治边界;7、由信息和数据传输系统的相互连接、支持性关键设施、储存、处理与传输数据的设备、软件硬件的应用等构成;8、包括静止的和运动的数据、声音和视频;9、其他国家、组织、伙伴、私人部门和对手都可不同程度地轻易进入;10、构成信息环境的基础。

10、谁在给中美军事合作制造障碍?

提示:美国违反“817公报”,对台军售;美国军机军舰频繁在中国东海、南海进行高强度抵近侦察;美国国会设置歧视性法案限制与中国进行正常军事交往。

振奋 中国国防部终于对美国发飙了

振奋中国国防部终于对美国发飙了 振奋中国国防部终于对美国发飙了 2016-5-11 08:59 据最新报道,美国国防部于5月10日再次派遣一艘军舰驶过南海海域。此次派出的军舰为威廉·劳伦斯号导弹驱逐舰,据一名美国防部高官透露,威廉·劳伦斯号在永暑礁12海里内航行。就此消息,中国国防部几个小时候就予以明确回应,称当天美国海军“劳伦斯”号驱逐舰未经中国政府允许,非法进入中国南沙群岛有关岛礁邻近海域。 点击pic进入下一页>> 中国军队当即采取应对行动,海军航空兵2架歼-11战斗机、1架运-8警戒机紧急升空,赴相关海域巡逻警戒,“广州”号导弹驱逐舰、“绵阳”号导弹护卫舰和“临汾”号护卫舰迅即对美军舰进行识别查证,并予以警告驱离(从出动的军力看,解放军应对美军一点不吃力)。以下讲述中国对美发飙的缘由: 国防部接着就“发飙”了,对美国质问说,美军舰机未经允许非法进入中国南沙岛礁临近海域是严重挑衅,虽然中国多

次指出其危害性并严正警告,但美军依然一意孤行地挑衅,美方你这是想在南海军事化道路上走多远啊?到底要在破 坏南海和平稳定的道路上走多远啊? 点击pic进入下一页>> 然后话锋一转,说美军舰机的挑衅活动目的就是要搞乱南海局势,然后自己渔翁得利,由此推出我们中方的“观点”——南沙有关岛礁上进行防御设施的建设是完全合理且很 有必要的。然后接着说,美军挑衅什么目的也达不到,中方将根据需要加大海空巡逻力度,加强各项防卫能力建设,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和安全,坚决维护南海和平稳定。 好家伙,这些话说下来,意思就是美军进入南沙非法,警告了不听劝还是继续来,所以南海军事化、南海和平稳定都是这家伙破坏的,坏人就是这个流氓头子。迫于流氓的压力,我们不得不“种岛压惊”,不得不在岛上多装点装备以防流氓打劫,这都是流氓把我们好人给逼的。由于流氓不断来,我们不得不继续种岛、建设防卫能力。这个逻辑下来,谁还能说出什么来?无论怎么说,中国都有显示的理由摆在那。

美军的战略1

上世纪70年代以来,美军经历了一系列转型建设进程,其中包括四个相对突出的阶段性举措:越南战争后的军力复兴、1991年后的建设转型、“网络中心战”的兴起、“空海一体战”理论的出台。 越南战争使美军遭受重创,但也迎来“浴火重生”的机遇 上世纪70年代,美军在越南受到重创,开始了一轮快得惊人的转型建设和军力复兴。短短10年之内,他们实施了包括向全志愿兵役制过渡、创新军事技术与装备、训练改革和加强军事理论研究等一系列举措,在最短时间完成了作战理论、条令、训练、装备等方面的转型建设。 从美军越战后的改革建设中,我们可以得到三个方面的启示:一是应进一步强化军队改革建设的紧迫感,抓住难得的历史机遇期,努力解决影响战斗力生成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掌握军队未来发展的主动权;二是应进一步统一加快改革建设步伐的思想认识,在思想观念和工作作风上,保证我军转型建设取得显著成绩;三是参照包括美军在内的西方发达国家军队,查找自身建设存在的短板和弱项,积极进取,主动作为,确保能够随时有效履行历史使命。冷战结束后,美军由“基于威胁”建设转入“基于能力”建设 1991年以前,不论是两次世界大战期间,还是冷战时期,美军建设目标总是“基于威胁”或“基于事件”的。冷战结束后,美军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力量。因“基于能力”建设更强调自主性,更注重灵活性,就顺理成章地成为了美军新的战略选择,即立足于采取最新技术和特定方式,推断未来军队可能的能力需求,“努力选择、发展和维持一揽子美国军事能力”,不仅“可战胜当前的威胁,而且拥有可制、阻潜在敌人发展危险的新能力。” 对于“基于威胁”与“基于能力”的军队建设思路,当前我军部分官兵仍存在一些模糊认识:有的倾向于应建设一支以应对各方威胁为主要任务的“基于威胁”型军队;有的倾向于建设一支能打赢未来战争和完成非战争军事任务的“基于能力”型军队。对此,必须结合实际,认真进行理性分析和科学取舍。具体来说,应将“基于威胁”与“基于能力”有机结合起来。我们只有立足现实威胁和未来战争双重需求,恪守战斗力标准,始终基于威胁、基于任务、基于能力搞建设、谋发展,才能扎实提高我军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 世纪之交,“网络中心战”曾作为美军建设的战略重点 美军的“网络中心战”理论,从提出到很快付诸实践,是美军对信息时代战争规律性把握,和信息技术在军事领域有效运用的科学应对,也是美国争夺21世纪军事制高点的集中表现。 对此,我们应认识到两点:其一,“网络中心战”的威力仍在发展中,更在于引领了一种全新的作战理念。它“聚焦于改变军队做事的方式,而不是改变军队所做的事情”。它主张以网络为中心来思考和处理作战问题,通过作战单元的网络化,实现战场信息共享和协调行动,最大限度地把信息优势转变为决策优势和行动优势,充分发挥整体作战效能。其二,它的作用有待观察,但却能为优势方提供军事干涉的借口。美军网络司令部就一再强调,当面对网络空间外来侵入和威胁时,可随时主动攻击,先发制人。 “网络中心战”从理论到实践,再到上升为战略规划,人们不难看到一条信息技术运用于军事领域、新型作战理论牵引部队建设、不断拓展部队战斗力新增长点的军事力量建设的清晰路线。 它给我军的启示是:应善于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充分利用信息时代的新技术、新理念,不断开辟部队战斗力生成的新领域,使我军传统优势与新技术、新理念得以最佳结合;应善于创新发展具有我军特色的作战理论,寻求具有我军特色的联合作战能力生成新路子,防止人云亦云,陷入对手的“理论陷阱”;应始终瞄准强敌,通过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一体化信息系统,掌握不对称信息技术优势,努力提升我军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 当前,美军正着眼潜在对手发展“空海一体战”作战 随着“反恐战争”不断取得进展,美军近年着眼应对所谓新兴国家“反进入与区域拒止”能力的挑战,将未来主要威胁定位于以中国为主的西太平洋地区和以伊朗为主的波斯湾地区,从而在《四年防务评估报告》中正式提出了“空海一体战”理论。该理论强调在核威慑背景下,利用非对称优势,在空中、海上、太空和网络空间,与作战对手进行全面交战,利用空天力量优势,化解作战对手的“反进入与区域拒止”能力。

极速狂飙──美国空军全球一小时打击计划 (图)

极速狂飙──美国空军全球一小时打击计划 5月26日上午,美国空军第419飞行中队的一架B-52H轰炸机从爱德华空军基地起飞,携带着X-51A验证机,执行首次飞行试验任务。大约10时10分,X-51A验证机从载机的左侧机翼下脱离,经过助推和分离阶段后,顺利实现了超燃冲压发动机的点火和加速,总共持续飞行了200秒,使飞行速度达到了马赫数5。此次试飞实现了以超燃冲压发动机为动力的飞行器迄今为止最长的飞行时间,成为超燃冲压发动机研制与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作为美国空军研究实验室(AFRL)、航空航天局(NASA)和国防部预研局(DARPA)联合提出的一项计划,X-51A验证机由波音公司研制,采用了普惠·罗克达因公司(PWR)的一台SJY61超燃冲压发动机,旨在验证吸气式高

超音速推进技术的可行性,将为全球侦察/攻击、进入空间和商业运输等高超音速领域的应用奠定了基础。引人注目的是,奥巴马政府借助于本国在高超音速领域所取得的进展,正在酝酿发展一系列高超音速打击的武器,力图在军事领域建立起绝对优势,早日实现酝酿多年“全球敏捷打击”计划。 全球敏捷打击计划 20世纪90年代末,美国国防部开始着手研究未来远程攻击武器平台的各种候选方案,旨在探索具有潜在能力的一些新技术,以便尽早地研制出可以在数十分钟内攻击全球任何一个目标的高速打击武器。随着各项作战需求的不断明确和关键技术的日益成熟,五角大楼已经出台了一项“全球敏捷打击”(Prompt Global Strike)计划,陆续提出了一些设计方案,逐渐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极大关注。

“全球敏捷打击”计划的目标是具备在1小时内实现打击全球目标的能力。美国国防部认为,现有武器已经可以实施精确的远距离打击,但目前任务对于“时间敏感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美国军方确信,在未来的数年内必须具备超高速度攻击能力,特别是针对一些稍纵即逝的目标采取行动时,必须在一个小时、甚至几分钟内做出反应。这些目标包括恐怖组织的头目、走私核武器或生化武器的船只等。 五角大楼的决策者们念念不忘多年前的一个深刻教训。1998年8月20日,位于阿拉伯海上的美国“林肯”号航母战斗群发射了数枚“战斧”巡航导弹,攻击阿富汗东部塔利班训练营地,目的是清除本·拉登。“战斧”巡航导弹的最大飞行速度为885千米/时,飞行了1770千米,耗时长达2个小时。结果,拉登在导弹飞抵前一个小时刚刚离开了训练营地。这次行动的

2011日本军力评估报告

2011日本军力评估报告(民间版) 日本自卫队自1954年成立以来已有58年的历史。尽管在政策上受和平宪法的制约,但日本自卫队已经发展成为亚洲最强大的军事力量之一,其军事技术、武器装备性能和训练水平均处于世界先进水平。根据国际和地区安全形势的变化以及美国的战略调整,日本正在展开新一轮的军事调整。 2010年12月17日,日本内阁通过了《2011年度以后的防卫计划大纲》(下称“新大纲”),并制定了《中期防卫力量发展计划(2011—2015年度)》(下称“新中期防”),提出了其后5至10年日本军事力量发展的总体规划,对日本安全战略、军事力量的规模、军事部署及武器装备进行了新的规定和调整。本报告从战略调整、军事实力、军事部署、国防预算、武器装备、体制编制调整、非战争军事行动、军事训演等几个方面,对日本2011年的军事发展状况作一评估。 一、战略调整 (一)制定新安全保障战略,加强多层次安全合作 “新大纲”提出了“多层次合作”安全保障战略,明确将通过四种手段实现三大安全战略目标。三大目标即:确保日本和平与安全;营造更加稳定的亚太安全环境和改善国际安全保障环境;为世界和平、稳定与人类安全做贡献。四种手段即:日本自身的努力;与盟国的合作;亚太地区合作;全球合作。也就是说,将综合运用外交、军事等各种手段,在努力发挥日本自身作用的同时,与盟国美国、亚太地区国家和国际社会开展多层次安全合作,以确保本国安全,实现其国家安全利益。 与《2005年度以后的防卫计划大纲》(下称“04大纲”)提出的“统合安全保障战略”相比,“新大纲”提出的安全保障战略增加了“为世界和平做贡献”一目标和“亚太地区合作”一途径。表明其安全战略目标更加拓展,手段更趋多样。在其亚太地区合作中,共分四个层次。首先强调要加强与美国同盟国韩国和澳大利亚的合作。其次是维持并加强与传统伙伴东盟国家的安全合作。第三是加强与印度等相关国家的合作。而对于中国和俄罗斯,则通过安全对话与交流促进信任关系,构建并发展在非传统安全等领域的合作关系,并“与同盟国等合作,积极敦促中国在国际社会上采取负责任的行动”。这表明日本将构建由日、美、韩、澳、印、东盟等组成的亚太地区多边安全合作体系,而中、俄则被排除在其传统安全合作体系之外。建立亚太地区多边安全合作体系,体现了日本在国际金融危机后美国整体影响力下降的形势下加强与本地区合作的意愿,同时也体现了对中国的防范与戒备。 (二)提出“机动防卫力量”构想,实施“动态威慑” “新大纲”明确提出,今后要建设一支注重动态威慑的“机动防卫力量”,而彻底放弃注重静态威慑的“基础防卫力量”构想。“机动防卫力量”强调“五性两力”:快反性、机动性、灵活性、持续性、多用性和高技术能力及情报能力,即更加注重力量运用的快速机动性,侦察监视的持续性,任务能力的多样性,武器装备的高技术性,情报的支撑性和行动参与的主动性。目的是通过机动运用、

中国军事实力排名(整合版)

2006年06月13日10:02:30 转帖引用复制编辑删除楼顶1楼中国军事实力排名(整合版) 据美国国防部消息,以常规武器和核武器能力,全球军事强国或地区最新排名如下:第一名:美国 第二名:俄罗斯 第三名:中国 第四名:印度 第五名:法国 第六名:英国\日本 第七名:德国 第八名:韩国 第九名:澳大利亚 第十名:西班牙 中国台湾排在加拿大之后,位居第十二位.日本排在法国之后,与英国并列位居第六位。世界陆军排名(这也是美国某杂志排的) 第一梯队: 1.中国 2.美国 3.印度 4.俄罗斯 5.朝鲜

6.韩国 7.土耳其 8.以色列 9.巴基斯坦 10.伊朗 第二梯队: 11.德国 12.台湾 13.越南 14.法国 15.埃及 16.瑞士 17.意大利 18.日本 19.英国 20.巴西 世界海军排名(还是美国那杂志排的) 第一:美国 第二:俄罗斯 第三:英国 并列第五:法国,日本 并列第六:中国,印度,意大利 并列第九:德国,澳大利亚,西班牙

并列第十二:加拿大,荷兰,巴西,中国台湾省,韩国 空军竟然没排上前十 这个是日本排的 根据日本军事论坛消息,排除核武器,只按常规武器计算,2005年全球军事强国或地区排名如下: 第一名:美国 第二名:日本 第三名:俄罗斯 第四名:印度 第五名:法国 第六名:英国 第七名:德国 第八名:台湾 第九名:澳大利亚 第十名:西班牙 第十一名:加拿大 第十二名:中国(大陆) 中国大陆排在加拿大之后,位居第十二位。另据日本右翼军事专家预言:亚洲日本军事第一,印度第二,台湾第三。就凭日本现在的国力,可以重新占领中国三次;印度可以占领中国二次,台湾可以占领中国大陆一次. 不知道各位怎么看给我们排名的国家或机构是什么心态

中美军事力量对比

中美军事力量对比(截至2011 年)

资料来源:美国国防部网站、“全球安全”网站。 注释: 2 包括2009 年755 亿美元的补充拨款和2010 年1300 亿美元海外应急行动的支出。

3 包括2010 年追加的330 亿美元支出和2011 年1593 亿美元海外应急行动的支出。 4 数据截至2009 年9 月30 日。 5 包括A-10 和OA-10 型战斗机。 6 排水量3000 吨以上。 7 排水量7500 吨以上。 2001--2017 财年美国国防预算(亿美元)

美国在欧洲和亚太部分地区的兵力部署(单位:人) 资料来源:美国国防部网站、第一财经研究院

美国开启军事战略十年大调整 ——解读美国2012 新军事战略 执笔:第一财经研究院研究员陈晓晨审稿:第一财经研究院研究员 徐以升 第一财经研究院研究报告国际关系系列第07 期总第39 期 2012 年02 月13 日 摘要 此次美国军事战略之变,最大的变化就是战争最高原则。美国从要求其军队“同时打赢两场战争”转变为只要求美军“具备打赢一场大规模常规战争的能力”,同时在另一场可能同时发生的突发冲突中起到“干扰、破坏、威慑”的作用。 未来的美军将是“小、快、灵”的军队——小型、轻型的,高科技武装下的,具备快速反应能力的新型军队。 美国将战略重点转向亚太,将中国列为其主要假想敌之一。据此,美国将加强在澳大利亚和新加坡等地的军事基地,并加强与东亚国家的

军事合作。但是,这一战略调整尚需时间加以执行落实,短期内中美之间还不致发生硬碰硬的冲突。 在美国新军事战略中,马六甲海峡的重要性将得到提升。马六甲海峡就像一个“杠铃”,连接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使之形成一个完整的战区。 美国调整军事战略的主要原因包括:美国深陷阿富汗与伊拉克两场战争泥潭,需要一场“瘦身运动”;美国对中东石油的依赖不断减轻,使得中东在美国全球战略中的地位有所降低;东亚地区的金融一体化和制度一体化不断深化,中国在亚太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威胁美国在这一地区的地位。 美国2013 财年国防预算将印证美国军事战略调整,是新战略的具体执行方案。美国军事预算将在五年内共削减约2600 亿美元,十年内共削减约5000 亿美元。其中,海外行动军费五年内将在目前基础上再降低一半。 美国新军事战略是不同势力妥协的产物。在中东与亚太何为主要战略方向、保守与变革何为军事指导思想主流、联华与制华如何协调之间,美国新军事战略尚有许多不完善、不明确之处。 前言

浅谈高校开展国防教育的意义和作用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9(2):77-79 Journal of Fujian A griculture and Fo restry U niversity (Ph ilo 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 [收稿日期] 2005-09-19 [作者简介] 刘文炳(1974-),男,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 国防教育。 浅谈高校开展国防教育的意义和作用 刘文炳 (福建农林大学人民武装部,福建福州350002) [摘要] 分析了国防教育法律法规和当前我国安全形势,探讨在高校开展国防教育,增强大学生的国防意识和国防观念,这对推进高校的素质教育,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建设强大国防,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关键词] 高等学校;国防教育 [中图分类号] G 41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26922(2006)022******* Sign if icance and role of na tiona l defen se educa tion a t colleges and un iversities L I U W en 2b ing (Of f ice of P eop le ’s A r m ed F orces ,F uj ian A g ricu ltu re and F orestry U niversity ,F uz hou ,F uj ian 350002,Ch ina )Abstract :T he law and regulati ons of nati onal defense educati on and Ch ina’s security situati on are analyzed .It is suggested to conduct nati onal defense educati on at co 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deepen students’nati onal defense aw areness ,so as to p romo te the quality educati on and i m p rove students’comp rehensive quality ,and to bring up qualified builders and reliable successo rs of socialis m and build a pow erful nati onal defense .Key words :co lleges and universities ;nati onal defense educati on 国防教育是一个国家为了捍卫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抵御外来侵略,对全体公民进行的教育活动[1]。其根本目的是增强公民的国防观念,弘扬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使人民增强保卫国家安全的知识、意志、技能和体魄。高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地,担负着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和塑造大学生精神品格的双重任务。在高等学校开展以军事技能训练和军事理论课教学为主要形式的国防教育,是国家法律赋予的神圣职责,也是贯彻落实法律法规的基本要求。这不仅对建设我国现代化国防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当代大学生的素质教育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高校开展国防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高校开展国防教育是贯彻落实法律法规 的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教育法》(以下简称《国防 教育法》 )规定,普及和加强国防教育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学校国防教育是全国民防教育的基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高校应当设置适当 的国防教育课程,并应当将课堂教学与军事训练相结合,对学生进行国防教育。学校应当将国防教育列入学校的工作和教学计划,采取有效措施,保 证国防教育的质量和效果[2]。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强调指出,学生军训是普通高校本、专科学生的必修课,学校要纳入教学计划。学生军训内容包括军事理论教学和军事技能训练2个部分。军事理论采取课堂教学的形式进行,军事技能训练主要采取在校内集中组织实施或在训练基地分批轮训的形式进行。普通高校本、专科的军事理论课教学时间为36学时,军事技能课训练时间为2-3周。这些都明确指出了高校大学生在就学期间必须接受基本的军事训练,并努力学习军事理论知识,这是青年大学生履行保卫祖国的神圣义务的具体行动,也是遵守国家法律的基本要求。 (二)高校开展国防教育是当前我国安全形势的需要 20世纪90年代,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后,世界逐步走向多极化,并基本形成了“一超多强”的格局。在这种战略格局下,我国面临的安全形势依然严峻,主要表现在:(1)美国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威胁。当前,美国不顾世界多样性的实际情况,倚仗其强大的经济科技实力和军事力量,把自身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发展模式和社会制度强加于其他国家,企图建立以其为首的单极世界。1999年美国发表《国防报告》开始,一直把中国当作最主要的潜在“全球对手”,大肆宣扬“中国威胁论”,经济上对我国进行遏制,军事上对我国进行干涉。2005年7月

美国2015年国防授权法案

美国2015年国防预算法案解读 ——战略重心东移与重返亚太 背景介绍: 国防授权法案(National Defense Authorization Act, NDAA)是美国的联邦法律,主要规定美国国防部的预算和开支,每年的法案也包括其他一些规定(例如:2015年在条款中特别规定了增加军队性侵案件的处罚力度)。美国国会主要通过两个年度账单:国防授权法案和国防拨款法案,来监督国防开支。其中国防授权法案规定了国防事务负责机构、拨付资金水平以及资金的使用规则。 美国作为全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其军事力量历来备受关注。美国在全世界各地建立的军事基地多达数百个,其影响巨大。可以说在世界重大问题中都有美国的参与,尤其是军事力量。面对如此庞大的军事体系,其军事开支的预算也一直以来受到全球关注。美国有较为透明的预算审议体系,其军费总额、各项目分配额在预算法案中均有明确规定,同时,对于美国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军事行动计划,该法案也有明确的指示。 美国国防授权法案每年都会做出一些调整,这些调整预示着在新的财政年度里美国在军事上的行动方向。在2015财年的国防授权法案共拨款5771亿美元,其中国防部获得4959亿美元,海外作战获得637亿美元,能源部国家安全项目和国防核设施安全委员会获得175亿美元。 立法流程i: 2014年4月9日,议案提交给众议院军事委员会。 4月28日,议案分发给众议院武装服务委员会;战术空军与地面部队小组委员会;情报、潜在威胁与能力小组委员会;战略力量小组委员会;海上及远征部队小组委员会;军事人员小组委员会。以上各委员会在2014年5月1日前召开小组会议,商讨修改提案中的对应部分,并提交全体委员会等待审议。5月7、8两日,全体委员会审议整体提案。5月8日,表决经过调整的议案,该项议案以61-0全票通过。 5月13日,武装服务委员会提交了修改后的议案——包含了H.R.4435的H.Rept. 113-446. 下午1点32分,武装服务委员会报告了经过审议的议案,1点33分,这份报告被正式提上立法日程,编号329。 5月19日,武装服务委员会提交补充议案备忘录,H.Rept. 113-446, part II. 5月20日,经过1次全体委员会关于各项调整进行的讨论、7次关于各项调整的争论以及4次未产生满意结果的延期审议,全体委员会宣布H.R. 4435为未决事项(CR H4712-4714)。5月21日,全体委员会进行了18次关于各项调整的争论以及8次未产生满意结果的延期审议,法案仍未未决事项(CR H4804-4812)。 5月22日,继续对未决的调整法案进行讨论和表决。当日晚些时候,经过激烈博弈,众议院以325票同意,98票反对通过该项法案(共和党同意216,反对13,弃权3;民主党同意109,反对85,弃权5)。 6月5日,参议院收到提交的法案,经过两次宣读,根据通行规则正式提上参议院立法日程,编号425。 下面两张图表是众议院与参议院关于国防预算法案的历年最终投票结果。根据表格中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对于法案的整体赞同率在稳步上升。其中共和党议员无论是在众议院还是参议院的赞同率都在稳步上升,但是民主党的赞同率摇摆不定;并且众议院与参议院中也存在分歧。

美国军事实力介绍

美国军事实力介绍绍(一):军队编制体制 一、军队规模 美国武装力量主要由现役部队、预备役部队和文职人员组成。冷战结束后,美国对军队的员额进行了大幅度削减。上世纪末,美国陆军、海军(包括海军陆战队)、空军和海岸警卫队现役总兵力139.58万人;陆军国民警卫队、陆 军后备队、海军后备队、陆战队后备队、空军国民警卫队、空军后备队等后备役部队总员额为87.71万人;各类文职人员总数为74.65万人。 现役部队 美军现役部队由陆军、空军、海军、海军陆战队和海岸警卫队组成。是美国武装力量的骨干和战争初期的基本作战力量。这些部队多为齐装满员,战备程度高。 美国陆军是"一支能应付当今世界任何挑战的联合部队,是美国的一支决定性力量,是一支训练有素、能对从大规模战区战争到维和、人道主义救援或国内救灾等任何一种危机作出反应的全能部队,是执行'塑造、反应、准备'军事战略的主力军"。美国要求在大规模冲突中,美国陆军可以在75天内向世界任何一个地区投送一支包括支援部队在内的5个满员师。美国陆军已经成为美国维护世界霸权地位的有力工具。 至上世纪末,美国陆军现役部队48.8万人。主要作战部队为10个师、4 个独立旅及装甲骑兵团、1个特种作战司令部和5个特种作战大队。 美国海军是主要遂行海上作战任务,具有在水面、水下及空中作战能力的军种。它既能在海上作战,又能协同陆军和空军作战。在美国海军"由海向陆" 战略的要求下,美国海军正加强向海外投送军事力量,提供海外军事存在的能力。冷战结束后美国参加的几场局部战争中,如海湾战争、南联盟战争等,美国海军都充分展示了对陆攻击的能力,为美国取得军事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美国海军员额为37.27万人,编为5个舰队:大西洋第2舰队、太平洋第3舰队、印度洋和红海的第5舰队、地中海第6舰队和西太平洋第7舰队。现役11个航母战斗群、12个两栖戒备大队、57艘攻击潜艇、116艘水面作战舰艇和10个舰载机联队(约500架F-14、F-18主要任务飞机)。 美国空军是美国空中力量的主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美国战略核力量的一个分支,其编制内有战略空中打击力量和常规空中力量两部分。美国空军的主要任务是进行空中作战、空对地作战以及与其他军中协同作战。 美国空军目前有现役人员37.09万人,20个现役空军联队(每个联队约72架作战飞机)。冷战后美国空军在历次局部战争中都有出色表现,越来越成为美国进行军事干涉的首选军种,美国空军在某些情况下甚至可以独立达到战争目的。 美国海军陆战队是一支长期处于戒备状态、擅长登陆作战和具有高度机动性的作战部队,是对瞬间爆发的危机迅速有效作出反应的手段。美国海军陆战队员额为17.22万人,编为3个师和3个勤务支援大队,装备3个飞机联队(约21个中队)。 预备役部队 美军预备役部队是美国武装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战时扩充现役部队的首要来源也是平时保卫美国本土安全的重要力量。

外媒对比中美军力:中国军力是“纸老虎”

外媒对比中美军力:中国军力是“纸老虎” 路透社9日发表题为“中国军力是强大还是纸老虎”的文章,大谈中美军力对比,并声称虽然中国的军事实力在不断上升,但要想和美国“叫板”,还有漫漫长路要走。以下为全文: 中国军力是真强大还是纸老虎? 路透北京3月9日电(记者 Ben Blanchard)---中国军队在阅兵方阵等形象打造上颇具功底,但在实地经验、新技术与军队协作上还有欠缺,所以中国军事力量要强势崛起,前方还是漫漫长路。 中国在军队建设上投入巨资,目前正在开发尖端战斗机与导弹,且在考虑建造第一艘航空母舰,同时削减庞大的军队规模,向建设一支精简与科技含量高的军事队伍努力。 根据中国政府上周公布的国防预算数据,中国2010年国防预算比去年增加7.5%,增幅较最近几年有所下降,不过较其他国家相比仍然非常可观。 这一预算的持续增加引起了台湾、亚太其他地区,尤其是美国的警觉。上月公布的一份五角大楼对美国国会的报告中表示,美方对中国军队的壮大,以及在太平洋地区影响力的上升感到担忧。 虽然从数据看来中国人民解放军似乎愈加威猛,但分析人士,甚至中国军队官员们均表示,即使要想在真正意义上挑战美国,中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华盛顿智库机构--尼克松中心(Nixon Center)的唐安竹(Drew Thompson)说:“他们做好了几分的准备?他们自主研发的武器效果如何?” “他们的自主技术确实发挥作用了吗?抑或仅像中国体制内的很多其他东西一样,只是停留在表面意义上?我的答案更倾向于後者。” 在近期中美紧张局势升级後,中国国内部分强硬派人士呼吁国家强硬回击美国影响力,中国部分军事官员则作出了冷静的表态。 国防大学教授李殿仁中将在两会间隙告诉路透,“中国根本威胁不到美国。” “只要有一点点常识都知道,我们的实力根本比不了美国。经济、科技与军事方面的差距很大。我们怎麽能威胁到他们?” 国庆阅兵

评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调整

评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调 整 新世纪之初,国际形势发展依然复杂多变,“9·11”事件对国际形势的影响进一步凸显。世界的力量组合和利益分配在经历新的变化,多极化继续曲折发展,全球化不断深入推进,和平与发展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但是,世界还很不安宁,国际力量对比进一步失衡。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在增加,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因素相互交织,人类还面临许多严峻挑战。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美国调整国家安全战略给国际形势和国际关系频添复杂不测变数。 一、美国全球战略与外交政策 美国对外政策“高开高走”,牵动大国关系起伏动荡,这是当前国际形势的重要特点。2002年9月20日,美国政府公布了新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下简称《报告》)。从1 986年以来,美国法律要求每届政府向国会提交一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主要阐述在外交、防务及内政方面的总体目标和宏观政策。《报告》是布什政府对其执政以来,尤其

是“9·11”事件之后,对美国国家安全政策的全面概括与展望。 (一)在国际棋盘上确立美国“超级大国”的战略坐标 步入21世纪,美国的基本战略目标仍然是确保其在世界格局中的“主导”地位,利用美国的绝对优势,谋求其绝对安全。《报告》对自己超级大国的实力毫不掩饰,认为“今天,美国具有无可比拟的军事实力和举足轻重的经济和政治影响”。但是,《报告》也试图将美国的战略目标从全人类的利益角度进行包装,称美国“从不利用我们的实力要求获取单方面的利益。相反,我们努力创造有利于人类自由的均势”。即使如此,一种美国式的“优越感”和“使命感”还是溢于言表。 共和党政治现实主义“以实力推进目标”信条在《报告》中表现得淋漓尽致。《报告》称:“美国必将拥有足够的力量,挫败敌人把其意志强加于美国及我们的盟友和友邦的任何企图。”《报告》不仅表示美国“将保持充沛的军力,作为我们履行义务和保卫自由的后盾”,还特别强调美国必须遥遥领先于敌手,称“我们的军队将如此强大,可迫使潜在的敌人放弃扩充军备,不再妄想拥有超过美国或与美

美国信息安全综述(提炼版)

美国信息安全综述 1美国信息安全战略的演变 美国十分重视信息安全,是最早制定和实施信息安全战略的国家,并随着形势的变化不断发展和完善。总的来说美国现行的信息安全战略属于“扩张型”信息安全战略。为实现扩张性战略目标,美国制定了较为系统的信息安全政策法规体系,组建了从国家层面、部委层面到机构层面的信息安全管理机构,在各个层面上力求做到分工合理、各司其职;国防部成立了网络战司令部,积极部署信息战:进行系统的信息安全评估,对信息安全状况、信息安全政策落实情况和信息安全能力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调整和改革信息安全战略。 1.1克林顿政府信息安全战略 克林顿政府任职期间,即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至2l世纪初,美国信息安全战略发展为维护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的信息安全战略,并且正式成为国家安全战略的正式组成部分。 1998年美国政府颁发了《保护美国关键基础设施》的总统令(PDD.63),第一次就美国信息安全战略的完整概念、意义、长期与短期目标等作了说明,对由国防部提出的“信息保障”作了新的解释,并对下一步的信息安全工作做了指示。1998年底美国国家安全局制定了《信息保障技术框架》(IATF),提出了“深度防御战略”,确定了包括网络与基础设施防御、区域边界防御、计算环境防御和支撑性基础没施的深度防御目标p】。2000年总统国家安全战略报告的颁布,是美国国家信息安全政策的重大事件。在该报告中,“信息安全”被列

入其中,成为国家安全战略的正式组成部分。这标志着信息安全正式进入国家安全战略的框架,并开始具有其自身的独立地位。此外,在这一时期还成立了多个信息安全保护组织,其中包括全国性的信息保障委员会、全国性的信息保障同盟、首席信息官委员会、关键基础设施保障办公室、联邦计算机事件响应能动组等。 1.2布什政府信息安全战略 由于“9·ll”事件,使信息安全战略地位不断升级。布什政府在任期间,美国把信息安全战略置于国家总体安全战略的核心地位,非常关注贯彻实施信息安全战略措施。 2001年美国发布第13231号行政令《信息时代的关键基础设施保护》,将“总统关键基础设施保护委员会”改为行政实体“总统关键基础没施保护办公室”,作为联邦基础设施安全保护的最高管理协调机构。2003年2月发布砜网络空间的国家战略》,进一步保护国家关键基础设施安全吲。此外布什政府还渊整国家信息安全工作机构,设置直接向总统负责的总统国家安全顾问—职,设立国土安全部、国家保密局信息战处、联合参谋信息战局、信息系统安全中心,同时建立相应的其他配套的工作机构,以保证国家信息安全工作的协调、统一与效率。 1.3奥巴马政府信息安全战略 奥巴马政府虽然刚刚上任不久,不过依旧高度重视信息安全战略,积极推进网络安全评估,试图改变美国信息安全保障不力的情况,开始着手制定新的国家信息安全战略。

美国在全球的军事基地大全

美国的军事存在几乎遍及全球,它在世界各地建立的事基地曾达5000多个(其中近半数在海外)。冷战结束后,由于国际形势的变化、美国军事战略的调整以及驻在国人民的反对,美军事基地的数量大大减少。目前美海外军事基地374个,分布在140多个国家和地区,驻军30万人;本土基地871个,其中海军基地242个,空军基地384个。 美建立军事基地需考虑地理位置、自然条件、设施条件和政治条件等几个方面,选址颇为精心。目前美军事基地布局的主要特点是;以本土基地为核心,以海外基地为前沿,点线结合。既重视前沿基地,又重视战略运输线上的中间基地以及后方基地。“前沿少量存在,本土重兵机动”。控制战略要点,扼守海上咽喉。 美军目前控制的海上咽喉包括:阿拉斯加湾、朝鲜海峡、印尼望加锡海峡、巽他海峡、马六甲海峡、红海南端曼德海峡、北端苏伊士运河、地中海与大西洋间的直布罗陀海峡、波斯湾的霍尔木兹海峡、古巴以北的佛罗里达海峡、从非洲南端到北美的航道、格陵兰——冰岛——英国航道。 美国在全球的军事基地可分为3个区域:即欧洲、中东和北非区;亚洲、太平洋和印度洋区;南北美洲区。 一、欧洲、中东和北非地区 欧洲、中东和北非地区历来是美国军事战略的重点,也是美驻军人数较多、军事设施最集中的地区,该区基地数量占美军海外基地总数的53%,并呈两线配置:中欧基地群、南欧基地群以及中东、西亚、北非基地群构成第一线的前沿基地;英国、冰岛和伊比利亚半岛的西欧基地群构成第二线的中间基地。 1、中欧基地群:该区为欧洲心脏地带,冷战期间是对抗苏联的前沿。冷战结束后,中欧地区美军的主要任务是对地区冲突做出快速反应,同时也有防范俄罗斯的战略意图。该区美军事基地分布于德国、比利时与荷兰三国。 陆军基地:德国斯图加特(欧洲美军总部驻地)、海德堡(美国驻欧洲陆军司令部)、维尔茨堡(美陆军第1机械化步兵师驻地)、巴特克罗伊茨纳赫(美陆军第1装甲师驻地)。 空军基地:德国拉姆施泰因(美国驻欧洲空军司令部驻地)、施潘达勒姆、森巴赫、莱茵—美茵等;荷兰苏斯特堡;比利时希埃夫雷斯。 2、南欧基地群:该区把黑海出口,可控制东地中海,为欧洲南翼屏障。美军基地分布于意大利和希腊。 陆军基地:意大利的维琴察(美陆军南欧特遣部队司令部驻地)、里窝那(陆军后勤供应港)。海军基地:意大利那不勒斯(美驻欧洲海军司令部驻地)、加埃塔(美第6舰队司令部驻地)、马达莱纳(核潜艇支援基地)、锡戈内拉(反潜作战及后勤支援基地);希腊的苏扎湾。 空军基地:意大利的阿维亚诺(美空军第16航空队司令部驻地);希腊的伊拉克利翁。 3、中东、西亚和北非基地群:该区横跨欧、亚、非三大洲,东压波斯湾,南扼苏伊士运河及红海,西控东地中海,北封黑海海峡。陆上可控制中东及北非,海上可东入地中海,西出印度洋。该区的美军基地和设施分布于土耳其、沙特阿拉伯、巴林、阿曼、埃及、肯尼亚。海军基地:沙特阿拉伯朱拜勒;巴林麦纳麦(美驻中东海军司令部驻地、美第5舰队驻地);埃及的巴纳斯角;肯尼亚蒙巴萨。 空军基地:土耳其的因切尔利克、安卡拉、伊兹密尔;沙特阿拉伯的宰赫兰。 此外,美军在阿曼的马希拉岛建有机场,供海、空军共同使用。 4、西欧基地群:该区扼守由大西洋通向北海和地中海的航道,可紧急增援中欧、地中海和中东的地区性冲突,充当中欧、地中海、中东以及北非各基地与美国本土基地之间的中间基地。该区美军基地分布于英国、冰岛、西班牙、葡萄牙和葡属亚速尔群岛。 海军基地:西班牙罗塔(美海军第6舰队主要基地);冰岛凯夫拉维克(海、空军合用);空军基地;英国米尔登霍尔(美空军第3航空队司令部驻地)、拉肯希斯、阿尔康伯里;西

日本军事力量详表

日本军事力量详表 概况 |简史 |规模 |国防政策 |相关的国防立法,军队节日 |陆军 |海军 |空军 |组织结构 |指挥体制 |国防教育结构 概况 日本军队称自卫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美国扶植下重建和发展起来的。随着日本经济实力的迅速增强,日本军队建设得到长足发展,在“质重于量”和“海空优先”的建军方针指导下,自卫队已发展成为一支装备精良、训练有素、作战能力较强的武装力量。 简史 日本1945年战败投降后,军队被解散,军事机构被撤消。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基于其自身需要,指令日本重新发展军事力量。同年,日本组建“警察预备队”,后改称保安队,1952年成立“海上警备队”,1954年新建航空自卫队,7月颁布《防卫厅设置法》和《自卫队法》,将保安队、海上警备队分别改称为陆上自卫队和海上自卫队,将陆、海、空三军正式定名为自卫队,并成立了防卫厅和参谋长联席会议,健全了统帅指挥机构。 1956年成立国防会议。1986年7月“安全保障会议”取代原“国防会议”,负责处理各种突发事件和一切与国家安全有关的重大事宜,由首相任主席。防卫厅隶属总理府,长官由文职人员担任,受首相之命,通过陆、海、空军幕僚长(参谋长)统帅陆海空自卫队。2006年6月,日本政府通过了将防卫厅升格为防卫省的法案,并提交国会审议。同年12月15日,日本参议院全体会议投票通过了将日本防卫厅升格为防卫省的相关法案。由于众议院此前已经批准了这项法案,所以在获得参议院的批准后,相关法案将正式生效。从2007年1月9日起,防卫厅正式升格为防卫省,防卫厅长官也随之升格为防卫大臣。 规模 截止2006年3月,日本总兵力编制员额33万人,其中现役军人25.2万人,文职2.4万人,预备役5.6万人。其中陆上自卫队约14.8万人,编为5个方面队,辖13个师和2个混成旅、1个空降旅,装备坦克1020辆,装甲车约980辆,各型飞机约511架,各种火炮7630门;海上自卫队约4.4万人,由担负机动作战的联合舰队和负责近海警备的5个地方队组成,装备各型舰艇142艘,39.8万余吨,飞机206架;航空自卫队约有4.5万人,主要作战部队为航空总队,辖3个航空方面队和1个航空混成团,装备各型飞机464余架,其中作战飞机361架。此外还拥有各式导弹28种。防卫厅机关和直属机构编制7000余人。2005年,驻日美军总兵力约3.6万人。 国防政策 日本防卫的基本政策是:在和平宪法下,实行专守防卫;坚持日美安保体制;确保文官统治;遵守非核三原则;有节制地增强防卫力量;1976年制订《防卫计划大纲》,提出防卫总体设想和扩军方针:保持均衡发展的防卫态势,坚持重视质量的建军原则,使之能独立应付有限的小规模战争。至1990年已基本达到大纲所定指标。 “无核三原则”:指“不拥有、不制造、不运进核武器”。这三项原则最早于1967年12月由当时的日本首相佐藤荣作在国会答辩中提出,日本国会1971年通过决议将其定为日本的国策。 日本的《防卫计划大纲》是日本长期防卫政策的基本方针。2004年12月日本出台新防卫计划大纲,明确提出将国际贡献与本土防卫并列为自卫队的主体任务。

美国四年防务报告及其启示 陈治宇

美国四年防务报告及其特点 三月四日,美国发布了其最新的《四年防务评估报告》(QDR2014)。报告共分9部分,除了国防部长的信、概述、介绍,以及最后参联会主席对防务报告的评估外,报告的主要内容共5部分,分别为未来的安全环境、美国的国防战略、再平衡联合部队、再平衡机构制度以及预算缩减的影响和危险等。 新版报告的内容 在未来的安全环境部分,报告开篇即指出“国际安全环境充满了不确定性和复杂性。美国将面临各种威胁和机遇。”报告认为:全球力量中心正在形成;小国和非国家行为体日益活跃于国际舞台;全球联系在扩大和加深,国家间、非国家实体间和个人之间的联系在加强;亚洲经济增长;美、欧、中、日老龄化出现;中东和非洲持续动荡;这些因素,加上其他趋势,相互交织相互影响。技术垄断被打破;信息传播也影响着国家的治理,改变着作战样式以及人员的动员和组织。因此,美国必须快速反应,创新应对。 具体来说,报告认为,亚太地区对全球经济、政治和安全越来越重要,但该地区军费开支在增长,领土争端和资源争夺可能激发破坏性的竞争并爆发为战争,中国军队持续全面的现代化发展,朝鲜的远程导弹和WMD计划,尤其是核武器发展计划,令美国感到担忧,但多边安全结构正越来越发挥稳定作用;中东地区摩擦不断:宗教差异是分歧的源头之一;资源争夺也将愈演愈烈。伊朗无视国际法、追求核能力,是该地稳定的威胁。中东和非洲正经历着深刻的政治和社会变革,问题多多。非洲的主要问题是恐怖主义、犯罪集团、武装民兵、官员腐败和海盗;欧洲仍是美国最主要的盟友和支持者,但巴尔干半岛和欧洲周边存在安全威胁。俄罗斯在进行多方面的的现代化,还有破坏邻国主权的行为。美洲的威胁主要来自于毒品与跨国有组织犯罪。 发展趋势方面,美国认为全球发展变化快,而且复杂,包括地区大国的出现,全球联系增多,科技发展等。科技的发展将带来非对称威胁,削弱美军优势;对网络的依赖使网络成为了攻击的目标;太空对安全和经济都至关重要,太空争夺在加剧;其他技术如反隐形、自动化、三维打印、生物技术等也形成挑战;恐怖主义威胁仍然存在;环境变化也带来威胁等。 就美国的优势和机遇而言,报告认为,经济是美国力量的基础,美国经济前景强劲;美国拥有最强大和可靠的联盟,以及强大的技术和人才优势。 在国防战略部分,报告指出,美国的四大核心利益是:美国、美国人民和盟友及伙伴的安全;强劲、创新和增长的美国经济;国内和世界对于普世价值的尊重;美国领导下的国际秩序。而支撑美国利益的三大战略支柱则是:保卫国土;塑造全球安全;力量投射与决战决胜。 就保卫国土而言,报告认为重点是做好导弹防御、核武器升级、核裁军、网络防御和网络作战、非对称低端技术威胁以及海外用兵。 就塑造全球安全而言,方法是通过前沿部署和轮换部署,包括提供军事存在,进行培训、军演和其他形式的军队间活动等来塑造全球安全。亚太是美军战略的重点,要点是提升与盟友和关键伙伴的合作,加强导弹防御、网络安全、空间生存、海上安全等,保持和提高与中国军队对话与联系,积极依赖合作机制等。另外美国将持续关注中东,并保持在其他地区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