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刚体静力学基础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力偶 作用在刚体上等值、反向而不共线的两个力,称为力偶。如图1–14,驾驶 员用双手转动方向盘,钳工用丝锥攻螺纹,都是都是力偶作用于被转动物体的 例子。力偶的作用效果是改变刚体的转动状态,或引起变形体的弯曲或扭转。
图1–14 力偶实例 由力 F 和 F F 所构成的力偶记为 ( F , F ) 。力偶中两个力的作用线所确 定的平面称为力偶的作用面,二力作用线之间的距离 d 称为力偶臂,乘积 Fd 称 为力偶矩。力偶本身不能平衡,且两力投影之和为零,也不存在合力。因此, 力偶和力一样,是力学中的一种基本力系。 ● 力偶矩矢量 从实际经验知道,力偶 ( F , F ) 使物体转动的效果与力偶三要素有关,即, 力偶矩 Fd 、力偶作用面的方位和力偶使物体转动的方向。 力偶三要素可通过力偶矩矢量来完整表述。 如图1–15, 对任意点 O , F 和F 上任意两点 A 和 B 的矢径分别为 rA 和 rB , 自 B 至 A 引矢量径 r , 则力偶对点 O 之 矩的大小和方向由下式确定 (1–12) rA F rB F rA F rB F (rA rB ) F r F 上式表明:力偶对任意点之矩恒等于 r F ,而与矩心位置无关。 定义矢径 r F 为力偶 ( F , F ) 的力偶矩矢量,表示为 M r F 。 M 的大小 等于力偶矩 Fd ,力偶作用面垂直于 M , M 的指向表达了力偶的转向:逆着 M
Fy F DB AB 67.8KN
Fz F AO AB 33.9KN
● 力对点之矩 图1–3 例1–1图 力矩用来量度力使物体产生转动的效应。依据力使物体产生绕点的转动和 绕轴的转动,力矩可分为力对点之矩和力对轴的矩。 力对点之矩,定义为 O 点到 F 作用点 A 的矢径 r 与 F 的矢量积,即 (1–4) M O (F ) r F 其中, O 点称为矩心。 M O ( F ) 是一个定位矢量,习惯上总是将它的起点画在矩 心O处,如图1–4。 M O ( F ) 垂直于r和F所确定的平面,指向由右手定则确定,其 大小为
在已知力系上加上或减去任意的平衡力系,新力系与原力系对刚体的作用 效果相同。
图1–10 力的可传性
5
哈尔滨师范大学-通用技术
工程力学
公理二是研究力系等效替换的理论基础。一个重要的推论是力的可传性: 作用在刚体上的任何一个力,可以沿其作用线移动作用点而不改变该力对刚体 的作用。例如,力沿作用线移动,并不会改变力对任意点或任意轴之矩。因此, 作用于刚体上的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线位置。 图1–10表示了力的可传性的证明思路,其中 F2 F1 F 。显然,公理二及 其推论也都只适用于刚体而不适用于变形体。对于变形体,力将产生内效应, 当力沿作用线移动时,将改变它的内效应。 ● 公理三 力的平行四边形公理
nOC (ai bj ck ) a2 b2 c2
图1–8 例1–2图
4
哈尔滨师范大学-通用技术
工程力学
因此,力 F 对 OC 之矩为
M OC ( F ) M O nOc Fab a2 b2 c2
1.2 静力wk.baidu.com公理
静力学公理概括了力的基本性质,其正确性已由实践所证实,是刚体静力 学的基础。 ● 公理一 二力平衡公理
6
哈尔滨师范大学-通用技术
工程力学
态保持不变。若拉力改成压力,则柔绳不 能平衡,就不能将其刚化。 公理五表明, 变形体的平衡条件包括 了刚体的平衡条件。因此,可以把任何已 处于平衡的变形体看成是刚体, 而对它应 用刚体静力学的全部理论。 这就是公理五 的意义所在。
图1–13 刚化公理
1.3 力偶及其性质
2
哈尔滨师范大学-通用技术
工程力学
图1–4 力对点之矩
i M O (F ) r F x Fx j y Fy k z Fz
图1–5 力对轴之矩 (1–6)
( yFz zFy )i ( zFx xFz ) j ( xFy yFx )k

力对轴之矩
如图1–5,设 z 轴垂直于 Oxy 平面,垂足是 O ,力 F 在 Oxy 平面内的分量为 Fxy , O 到 Fxy 的距离为 d 。则力对轴之矩,定义为乘积 dFxy ,并贯以适当的符 号,即
1.1 力和力矩
● 力及其投影 力是物体间相互的机械作用,这种作用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外效 应),或者使物体变形(内效应)。对刚体而言,只需要考虑力的外效应。 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取决于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这三个要素。因此, 力是一种定位矢量。通常用用粗斜体字母来标记力矢量,如 F ,对应的细斜字 母 F 表示力的大小。在图中通常用有向线段来表示力,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 段的起点或终点为力的作用点,力的单位是牛顿( N )或千牛顿( kN )。 作用于物体上的一组力称为力系。作用在刚体上的一力系,如能用另一力 系来代替,而对刚体产生同样的作用,则这两个力系互为等效力系。一个力和 一个力系等效,则该力是力系的合力,力系中各力是其合力的分力。 力依据其作用形式,可分为体积力、表面力和集中力。体积力和表面力连续 作用于物体的某一体积上或面积内,也称为分布力。例如,物体的重力是体积 力,浸在水中的物体受的静水压力是表面力。而集中力作用于物体一点。实际 上,一切真实力都是表面力,集中力只是分布力在一定条件下的理想化模型。
M O ( Fxy ) OA Fxy dFxy k ( xFy yFx )k
注意到 M z ( F ) M O ( Fxy ) ,且 M O ( Fxy ) 沿 z 轴正向时,对应 M z ( F ) 为正,反之 亦然。由此得到 M z ( F ) 的计算公式 M z ( F ) M O ( Fxy ) k xFy yFx (1–8a)
作用于刚体上的两个力,使刚体保持平衡的充分和必要条件是:这两个力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在同一直线上(或者说,这两个等值、反向、共线)。
图1–9 如图1–9,对只在两点各受一个集中力而平衡的刚体,工程上称为二力构件 或二力杆。根据公理一,二力杆所受两力必沿作用点的连线。 公理一只适用于刚体。对于变形体,公理一给出的平衡条件并不充分。例 如,柔绳受两个等值、反向、共线的拉力作用可以平衡,而受到两个等值、反 向、共线的压力则显然不能平衡。 ● 公理二 加减平衡力系公理
M O ( F ) r F Fh
(1–5)
式中, h 为 O 到 F 的距离,也称为力臂。 为计算力 F 对 O 点矩,以 O 为原点建立直角坐标系 Oxyz 。力 F 沿直角坐标 轴的分解为 F Fx i Fy j Fz k ,力 F 作用点的位置矢量 r xi yj zk ,于是
式(1–9)即力矩关系定理: 力对轴之矩等于力对轴上任意点之矩形在轴上的投影。 若力系中各力都位于同一平面,则该力系为平面力系,如图1–6。显然,平 面力系中各力对力系平面内任意点之矩均垂直于该平面,因此可将平面上力对 点之矩简化为代数量。如图1–6,在平面上建立坐标系 xoy ,力 F 位于 xoy 平面 内,其作用点坐标为 A( x, y ) 。定义 xoy 平面上力对点之矩 M o ( F ) M O ( F ) k xFy yFx (1–10) 在右手系下, z 轴垂直于 xoy 平面向外,因此,若 M o ( F ) 为正,则力使物体作 逆时针转动;反之,力使物体作顺时针转动。 根据力矩关系定理,平面上力对点的矩,也可理解为力对轴的矩,该轴过 矩心且垂直于力和矩心所确定的平面。 例1–2:如图1–8,力 F 沿边长为 a 、b 和 c 的长方体的一棱边作用。试计算 F 对于 O 点之 矩和对长方体对角线 OC 之矩。 解:在图示坐标系, F Fk ,作用点位 置矢量 rOD ai ck ,力 F 对 O 点之矩 M O ( F ) rOD F aFj 对角线 OC 的单位矢量
M z ( F ) dFxy
(1–7)
轴 z 称为矩轴; M z ( F ) 的符号按右手定则确定:即用右手弯曲的四指表示力使 物体绕 z 轴的转动方向,当拇指指向与 z 轴正向相同时,取正号;反之为负。或 者从 z 轴的正端回头看,如 Fxy 使物体绕轴 z 作逆时针转动,则 M z ( F ) 为正;反 之为负。 由定义可知,若力 F 和矩轴 z 平行( Fxy 0 )或力的作用线通过矩轴( h 0 ), 即 F 和轴 z 共面,则力对轴的矩为零。 考虑 Fxy 对 O 之矩 M O ( Fxy ) ,根据力对点之矩的定义
作用在物体上同一点的两个力,可以合成一个力。合力的作用点仍在该点, 合力的大小和方向,由这两个力为邻边的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确定。
图1–11 力的平行四边形公理 图1–12 三力汇交定理 如图1–11,物体上 A 点作用着两个力 F1 和 F2 ,其合力 FR 也作用于点 A , 表示为 (1–11) FR F1 F2 公理三对刚体和变形体都是适用的。运用公理三和力的可传性,可导出仅 适用于刚体的同平面三力平衡时的汇交定理:当刚体受同平面内三个力作用而 平衡时,此三力的作用线必然交汇于同一点。简称三力汇交定理。 图1–12是三力不平行时三力汇交定理的证明思路。当三力平行时,可认为 其作用线相交于无穷远。 ● 公理四 作用和反作用公理
图1–1 力沿直角坐标轴的投影与分解
图1–2 二次投影法
1
哈尔滨师范大学-通用技术
工程力学
力在轴上的投影定义为 F 与该轴基矢量的标量积。设坐标系 Oxyz 的各坐标 轴的基矢量分别为 i 、 j 和 k ,则力 F 在各轴上的投影可表示为 Fx F i F cos Fx F j F cos (1–1) Fx F k F cos 其中 、 和 是力 F 与各坐标轴的正向夹角,如图1–1所示。显然,力在轴上 的投影是代数量。 如已知力在各轴上的投影,则可将力沿直角坐标轴分解 F Fx i Fy j Fz k (1–2) 如图1–2所示,计算力在直角坐标轴上的投影,也可以使用二次投影法。 Fx Fxy cos F sin cos
任何两个间相互作用的一对力总是大小相等,作用线相同,而指向相反, 同时并分别作用在这两个物体上。这两个力互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公理四概括了物体间相互作用力之间的关系, 对刚体和变形体都是适用的, 是一个普适原理。通常也称该公理为牛顿第三定律。 ● 公理五 刚化公理
当变形体在已知力系作用下处于平衡时,如果把变形后的变形体视为刚体 (刚化),则平衡状态保持不变。 对变形体刚化,一定要在变形体达到平衡后才能进行。如图1–13,柔绳在 等值、反向、共线的两个拉力作用下处于平衡,此时可将柔绳刚化,则平衡状
哈尔滨师范大学-通用技术
工程力学
第一章 刚体静力学基础
刚体静力学以刚体为研究对象。所谓刚体,是受力时不变形的物体。刚体 静力学的任务是研究物体的受力分析、力系的等效替换和各种力系的平衡条件 及其应用。刚体静力学在工程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其它力学分支的基础。 本章介绍刚体静力学理论的基础知识,包括力和力矩的概念,静力学公理 和任意力系的简化方法。
Fy Fxy sin F sin sin Fz F cos 其中, Fxy Fx i Fy j 为力 F 在 Oxy 平面上的投影。
(1–3)
例1–1:已知力 F 大小为 80kN ,试计算它 在坐标轴上的投影。 解: AB 32 4 2 8 2 89 Fx F OD AB 25.4KN
3
哈尔滨师范大学-通用技术
工程力学
图1–6 平面力系 同法可求得力 F 对 x 轴和 y 之矩 M x ( F ) yFz zFy
M y ( F ) zFx xFz
1–7 平面上力对点之矩 (1–8b) (1–8c) (1–9)
由式(1–6)及(1–8),得 M O ( F ) M x ( F )i M y ( F ) j M z ( F )k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