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雅教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博雅教育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在学校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研讨会上的讲话

(2009年5月6日)

郭泽深

老师们、同志们:

大家好!这次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研讨会,是在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求的背景下召开的。以评估优秀为新起点,学校确立了建设鲜明办学特色的优质师范院校目标,并在内部管理改革、学科建设、国际化办学、校地合作等方面,逐步形成清晰的发展思路,进入了精细化建设落实发展目标的阶段。

本次会议的目的,是希望通过广泛深入的研讨,进一步理清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路,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促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推进教育质量工程,以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落实特色优质发展目标。

下面,我围绕“博雅教育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这一主题,谈几点思考,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正确认识学校人才培养现状,增强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紧迫感和使命感

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学校的人才培养,主要是采取定向封闭性培养的师范教育模式。进入新世纪以来,学校已经提出从师范教育向教师教育转变、从培养单一类型人才向培养多样化人才转变的人才培养模式变革,逐步增强人才培养的开放性和综合性,改变以往单一、封闭的教育模式。多年来,学校为满足广东省基础教育师资的需求,同时也为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做出了重大贡献。

随着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多样化和综合化,及个体发展需要的多元化和教育需求的多样化趋势,现行培养模式愈发明显暴露出其对人才培养需求的不适应,并已逐渐成为制约我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瓶颈。其不足主要表现为:

第一,人才培养重专业轻基础;重知识传授轻素质、能力培养;强调共性生成,忽视个性发展。表现在:一是过于强调对学科专业知识的系统学习,基础学科方面的知识偏窄。学生的视野局限于所学专业,缺乏运用跨学科的眼光来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学科课程比重偏大,教师专业课程偏小;理论课程偏多,实践课程偏少;分科课程偏多,跨学科综合性课程偏少;普适性课程偏多,区域性课程和校本课程很少。造成学生的素质,和其他院校毕业生相比较,特色不够明显,素质不够突出,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三是培养模式比较单一,对学生的考评也缺乏弹性,学分制、辅修制没有真正实施,未能适应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要。

第二,培养机制不适应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需求。表现在:一是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的平衡配套机制远没有形成,隐性课程处于边缘化状态。二是师生间的熟络互动关系没有建立。民主平等、教学相长、频繁交往的和谐师生关系,是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但现实中,师生接触主要限于课堂,沟通交流偏少,与学生分享成功的体验、学习和人生的指引缺乏,师生关系比较疏离。三是教学研究和教学内容与基础教育区域经济社会脱节,未能及时反映区域基础教育、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及变化发展;部分非师范专业尚未建立与社会需求对接的人才培养平台,未建立面向动态发展的就业市场的自我调适机制。在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毕业生的竞争优势不够明显。

第三,教学内容更新缓慢,教学方式缺乏创新,直接影响了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表现在:课堂教学信息量不够丰富。教学方法单调,偏于注重知识的单向灌输,探究式、启发式、案例式、讨论式等互动教学法,以及网络化教学手段应用不多,注重结果教育,忽视过程教育,导致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培养不足。作为拓展学生认知和学术视野的选修课及学术讲座,其数量和质量都未能满足学生需求。

以上问题的存在,既有历史的原因,也有现实的问题;既有我校的特殊性,也有普遍性。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国际化,科技发展、社会进步日新月异的背景下,高校竞争日趋激烈,作为教学评估后优秀时期的我们,要完成学校创建特色鲜明的优质师范院校的重大历史使命,转变教师行为方式、更新教育理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已经刻不容缓。

二、推行博雅教育,是建设鲜明办学特色的优质师范院校的现实选择

博雅教育(Liberal Arts Education)源于古代西方的自由教育,形成于20世纪中期的美国,并且对全世界现当代教育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博雅教育基于以人为本、教学民主和人的全面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其内涵从关注发展人的理性,到关注完整的“人”,包括情感的陶冶和健全人格的塑造;其外延从对专业教育、职业教育的超越,到与之在更加高度的融合。在这些演变中,博雅教育的核心始终是一致的:即基于对人与社会本质的认识,通过对科学、人文及艺术的学习、习得和生活体验,培养人的理性和心智,培育健全的人格,为社会进步提供优秀人才。

综合有关论述来看,我对现代博雅教育理念内涵的理解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在教育目的上,博雅教育旨在培养“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有社会责任感的、全面发展的社会的人和国家公民”。博雅教育要求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教育和训练,实现人的充分自由的发展。它不仅仅是让学生获得多方面的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大学学习生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自我管理与自我发展的能力,培养学生阳光人格、宽广的视野、

对他人对社会关怀的热情、对事业追求的激情与恒心、对社会敢于担当。通过丰富的生命体验,学生、师生、学生与社会之间的互动、心灵的交流,认知社会并获得事业发展的能力,内化社会的核心价值,了解并珍惜生命的意义和价值;通过多种有形的教育活动,形成无形的安身立命、修身养性的健全人格,追求卓越的人生。

2、在教育内容上,它是“注重基础性的、非专业性的和非功利性的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的教育”。博雅教育的内容并没有特定的范围,它是开放的,随各国各院校自身的文化和人才培养目标的不同而各有差异。美国主要是独立的人数为2000人左右的博雅学院,而英联邦国家在大学中往往设立“博雅书院”,在香港和台湾多是后者,国内近年开始也有上述两种类型院校的设置。而我校则是不同于两者的第三种类型。应当指出的是,博雅教育的内容并不只是人文知识和艺术教育,对博雅教育而言,人文知识和艺术的学习是必须的,但不等同博雅教育。

3、在教育实施上,它通过摒弃分科而教的思想,以打通文理界限、破除专业壁垒的课程设置和课堂教学,重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理性的统一结合,使学生建立起合理的知识和能力结构;从注重教育结果到注重教育过程,通过“生活学习”开辟丰富多样的校本、社会及国际文化体验课程资源,以三个课堂、显性与隐性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学生道德修养、社会责任、兴趣情感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和谐发展。可见,博雅教育的着重点不是如何“教”、如何“管”,而是如何“学”与如何“育”。

博雅教育与通识教育、素质教育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是平衡专业教育过分发展的知识教育,它是与专业教育并提的,本质上仍是一种知识教育。素质教育是实现个体对人类社会的历史文化、科学技术和行为规范内化和升华的过程,是提高个体身心发展的质量和水平的根本途径。它相对于应试教育而言。博雅教育不仅包含对基础学科和专业知识的学习,还包含受教育者在学校日常生活学习中对情感、动机、态度和价值的陶冶、能力的习得等,追求的是人的全面和谐发展。可以说,通识教育是博雅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素质教育与博雅教育不仅使用的语境各异,而且博雅教育比前者在教育目标的定位更高、内涵更丰富、实践可操作性更强。博雅教育以其长期广泛的实践,很好地回答了素质教育的本质和实现途径等问题。

博雅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理念,是对我们以往专业教育观的超越,是今后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发展方向。树立和推行博雅教育理念,对于进一步丰富我校特色优质教育的内涵、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博雅教育是教育回归本真的必然选择。大学教育最根本的目的和最核心的价值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