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经济发展与农村和谐社会的关系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农村经济发展与农村和谐社会的关系分析
发表时间:2018-09-10T16:08:34.280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21期作者:马莹
[导读] 摘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历史任务。

吉林大学生物与农业工程学院吉林长春 130021
摘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历史任务。

和谐社会离不开经济发展;经济发展离不开城乡的统筹发展,离不开区域的协调发展,更离不开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仅仅有了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还远不能构成和谐社会。

只有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实现公平分配,才能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当前,在中国经济社会转轨时期,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促进和谐社会构建的重要体制保障。

关键词:农村经济发展;农村和谐社会
1 当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农村农业基础相对薄弱
改革开放后,受到我国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影响,农民家庭收入水平逐渐提升,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而在此背景下,国家认识到工业建设的重要作用,开始大力支持工业经济的发展。

但是在我国工业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部分地区缺乏规范化管理,导致大量的耕地资源遭到破坏,对农民的生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即使针对破坏的耕地国家已经给予了一定的经济补贴,但是耕地的减少对农业基础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严重限制了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国家农产品保障供给平衡也受到不良影响。

1.2城乡经济差距仍然存在
城乡经济差距问题是影响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城乡经济差距的存在造成农村地区基础设施、教育文化等建设水平偏低,无法有效支撑农村经济的发展。

所以我国政府部门要想真正推动农村经济的建设和发展,就应该针对城乡经济差距问题制定相应的措施,为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良好的支持。

2.新时期推动中国农村经济建设发展的主要措施
2.1农业生产组织方式,调整农村产业结构
在农村经济建设过程中应该注意引导农民群众以市场为先导,结合市场需求探索科技化农业生产工作,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相应的支持[3]。

具体而言,结合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在开展农业生产工作的过程中应该尽量引入先进生产技术、优化种植品种,实现增产增收,促使农产品、畜牧业以及水产养殖业等都得到良好的发展,保证农产品的附加值得到有效的增强。

同时,在发展农村经济的过程中还应该注意对产业结构进行优化,挖掘地区优势,全面加强第三产业建设,以第三产业发展带动农业经济发展,为农业经济建设提供良好的支持。

唯有如此,农村经济才能够真正实现健康发展,农村经济建设的稳定性和持续性也能够得到显著的提升。

2.2引入资金,加快农村经济发展进程
当前我国农村经济在建设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人才资源短缺和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因此要想推动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政府部门还应该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多渠道引入资金,争取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支持,保证农村经济获得持续稳定发展。

同时,在建设农村经济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农村金融税收杠杆的作用,将更多的信贷资金向农村地区引入,以充足的资金支持加快农村经济建设发展进程。

3经济发展和农村和谐社会的关系
3.1农村经济发展是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主要特征
农村经济发展是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主要特征。

所谓的构建农村和谐社会就是指将农村中的文化、经济、政治等各个方面进行全面的发展,再此过程当中要将人和自然等生态建设和谐的进行发展。

而农村经济的发展与农村的和谐社会是一体的,只有农村经济稳定发展了才能构建和谐的农村社会,只有农民不再为吃饱穿暖而担心,注重精神上的建设以后农村社会才能得到真正的和谐的建设。

所以农村经济发展的程度是农村和谐社会的主要特征。

想要构建农村和谐社会就必须发展农村经济。

3.2农村经济和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相互渗透、相互存在
人类的社会是由一个多元素构成的世界,有经济、文化、环境、政治等。

只有将人文社会和生态换将相结合,相均衡才能和谐的发展。

想要构建和谐农村社会就必须将农村的经济搞好,因为大力的加强农村经济发展本身就是构建和谐农村的一个组成部分。

只有将两者的关系处理好才能将是两者齐头并进,只发展好两者之一而忽略另一方面的话就不会得到好的结果。

只发展经济而不注重农村其他方面的和谐发展,会出现一边倒的情况。

而不注重农村的经济发展一心想要构建和谐农村社会的话就会出现发展不均衡、不整体、不全面的问题。

所以农村经济发展和构建农村社会是相互渗透,相互存的关系,两者偏一不可。

3.3农村经济发展是构建农村和谐社会内在属性
所谓的构建农村社会不仅是要将人与社会的关系调整好,还要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处理好,并且要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调整好。

农村经济的发展可以看做是可持续发展,而想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核心的问题就是要把各方面协调好。

所以农村发展就使农村和谐社会的内在属性,只有将把农村的经济发展好了才有可能实现农村社会的和谐发展。

4.如何实现农村经济发展与农村和谐社会的关系
4.1构建农村社会促进农村多元素经济发展
农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农村和谐社会的构建和农村社会的稳定。

想要发展农村的经济,没有一个和谐的社会是不可以的。

只有构建好农村的和谐社会,才能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因为一些因素的影响,我国农村发展的水平与城乡发展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随着改革开放经济的发展这种距离的差距越来越大,想要将差距缩短,只能大力的发展农村的经济。

城乡之间的均衡发展、共同进步、构建和谐社会是当前农村要加强的首要任务。

想要发展好农村经济就要因地制宜的发展各地所有优势的项目,多元素的发展经济。

4.2以民为本、统筹规划、改善环境
我国农村居住条件都比较差。

都以平房居多,安全性较差,占地面积较大。

所以想要发展农村的经济构建和谐社会要统筹的合理规划。

主要就体现在改善农村农民的居住条件,要让民有所居,民心安定。

很多地方的都在规划农村的建设,构建新的房屋,采取群居。

将节约出来的土地进行合理的规划,发挥更大的作用。

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做一些物地理环境的基础。

想要改善农村经济的状况,就要让农村实现现代化,还应该合理的发展水电,通讯等设施的建设。

并且发展农村的绿色食品,政治道路,引进商机。

只有全面的
将农村的资源合理的发挥,才能发展农村的经济,促进农村社会的和谐。

4.3政策支持、社会让利、舆论力量
我国农村一直长时期的从事着单调的土地的耕作,而且农作物比较单一,主要的经济来源就是通过国家的收购。

通过向国家销售农作为主要的经济来源,近几年来免了税以后还比较好。

免税就是国家政策的扶持,帮助农民减轻一些负担,使农民的生活质量有所改善。

现在农业的发展也越来越多的注进现代时尚因素,如社会舆论量的支持。

国家通过舆论的力量将农村问题通过新闻媒体向大众传播引起更多的社会上更多的人关注。

使更多的人了解到农村的产业,并进行一些合作,将农作物以不错的价格收购,为农民增加经济收入并为农村经济发展和构建和谐的农村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和努力。

结语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对社会整体经济发展水平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在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要想实现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就必须加强对农村经济的重视,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支持,促使农村经济在新时期能够取得更大的发展成果,为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宋晓光.对当前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分析与思考[J].中国集体经济,2014(3):1-2.
[2]王浩欢.当前中国农村经济发展探索[J].中外企业家,2016(18):8-8,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