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 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2

学思践悟十九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的重要内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丰富发展,也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发展。特别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矛盾的历史时期,统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进程中,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也经历了一个历史演变过程。党的八大指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但八大这个正确的判断未能在后来的实践中得以坚持,从八届三中全会又回到阶级斗争是主要矛盾的错误论断上去。1979年3月,邓小平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讲话中对新时期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作出了新的概括,1981年6月在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作出了规范的表述:“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阶级斗争不是社会的主要矛盾,但它在一定范围内还将长期存在。

改革开放四十年,涵盖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引导我们在发展生产上不断扩大规模、效率与质量,我国的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卓有成效。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解决各种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需要采取经济、政治、法律和思想教育等各种方法,但根本上还是要靠解决主要矛盾来推动经济社会的向前发展。社会

主义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不断变化和改革中成长壮大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必须认识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我们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毛泽东同志曾指出:“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的规律的认识,必须从实践出发,从没有经验到有经验,从有较少的经验,到有较多的经验,从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未被认识的必然王国,到逐步地克服盲目性、认识客观规律性、从而获得自由,在认识上出现一个飞跃,到达自由王国。”邓小平同志也曾经明确指出:“一个新的科学理论的提出,都是总结、概括实践经验的结果。”十九大报告关于因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变而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许多新要求的科学论述,标志着我们在不断实践中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更加深刻成熟。

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人民群众已不仅限于对物质文化的需求,还包括对政治、民生、环境等多方面日益增长的更均衡、更优质美好生活的需求。我国的社会生产快速发展,但相对于人民群众对更高层次的广泛需求,我们所面临的问题是发展与共享不平衡,优质供给不充分的问题。

Editor/于生妍

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文•曹淑英24

2018·2

学思践悟十九大

Editor/于生妍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虽然有了明显提高,但我们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状态。发展不平衡主要指各区域各领域各方面的发展不够平衡;发展不充分主要指在一些地区、一些领域、一些方面还存在着发展不足的问题。尤其是欠发达地区、西部地区、农牧区的发展不充分,落后地区与发达地区、农村与城市、东中西部地区的发展不平衡。所以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已经成为制约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因素。与之前的物质文化需要相比,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需求的内容更广泛,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理想的就业、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再到对更高层次的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进而对共同富裕、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的要求也都有了相应的提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准确把握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全局,关系到牢牢立足于我国仍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的最大实际,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系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要在本世纪中叶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斗目标,相对应的就必须要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要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变化的角度出发来谋划发展,注重提高发展的质量与效率,着力解决好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既是党的工作总部署,也是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而这个总体布局又需要在我国各地区得以贯彻落实,才可能实现整体意义上的小康和整体意义上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否则,我国区域发展长期失衡将会制约全国发展的总体水平和发展进程。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阐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部署时指出,要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并提出了坚定实施乡村振兴、区域协调等发展战略,强调了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的策略方针。针对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这些安排部署是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必然要求。我们已经站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方位上,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必须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才能不断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局面。

(作者单位:省委党校)

乡村振兴战略与青海

文•张双喜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自“三农”问题作为一个概念被提出来至今,一直是备受人们关注,并且解决起来比较复杂的一个问题。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由彼时的新农村建设,到美丽乡村建设,再到现在的乡村振兴战略,无不表明了党和国家对农村问题的重视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一贯的执政主张和治国理念。这不仅充分尊重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也体现了这一战略的务实性与前瞻性。在青海,这一战略更是契合了乡村发展的实际,带给青海发展无限前景。

产业兴旺——不断激发内生潜力

从“农村”到“乡村”一字之变,却大有乾坤。农村,一般指从事农业生产为主的劳动者聚居的地方,是农业的配套,通常是放在产业关系中来看的;而乡村,是一种生活与文化的空间载体,是诗意的,是带有中国特色文化基因的,它可以是农业的配套,却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业。正如十九大报告中所讲的“业态兴旺”,也就是说,农业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第一产业,而是一二三产业的融合,是一二三产业的平衡协调可持续发展,是产业转型升级和品质化的发展。在青海,除了传统的农业,其独特的高原农牧产品加工、生物资源利用,乡村旅游业、大数据产业、新能源新材料、盐湖化工、生物产业以及文化创意产业等应是其业态兴旺的应有之义。如今,面朝黄土背朝天不再是农民唯一的生产生活方式,取而代之的是从土地中解放出来,用更多更灵活的方式去谋划、经营自己的生活,要么靠技术外出打工、要么种药材种树苗,要么进行农产品深加工,要么开个农家小院,要么搞个休闲观光农业,要么开发乡村旅游,等等,总之,从传统意义的农业

2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