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育健康的社会心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如何培育健康的社会心态
尽管社会心态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我们应理性地看到,它是经济社会转型期,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结果。

归要到底,社会心态出现问题的根本原因是经济社会结构的失衡,它使人们缺乏一种应对社会变革,生活变化的从容心态,强化了对未来前景的不安全感。

而培育健康的社会心理,需要正视其存在的矛盾和问题,社会各方共同努力,改变失衡现象。

1.做好社会心态的监测,掌握社会心态的波动规律
政府应当监测民众心态,及时掌握社会心态的波动规律,作为宏观决策的依据。

并且建立科学有效的监测预警系统。

在一些西方发达国家,有一套基于公众心态调查的社会预警系统。

比如美国密西根大学社会研究所自1947年以来开始监测民众心态。

在大量收集数据的基础上,该机构能够预测国际动荡和风险事件的发生,成为政局和国际问题的“预警员”。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社会与经济行为研究中心研究员王二平认为,这种调查至少可以发挥以下四种功能:(1)预警。

通过了解公众心态监测社会形势变化,发现社会不稳定因素。

(2)建议。

通过了解公众社会态度及反映的社会问题,为国家公共政策制定提供科学建设和技术支持。

(3)疏导。

公众的一些不满意情绪,只要能以恰当的方式宣泄就可以得到平息。

公众社会态度调查本身就是一种关注和倾听,可以成为宣泄不满情绪的恰当渠道。

(4)监督。

公众社会态度调查可以补充官方正式沟通信息的不足,监督基层官员的行为。

目前,我国已有28个省(市)建立了自己的社情民意调查中心,还有一些科研机构也经常做一些社会心态调查。

通过这类机构,及时对社会舆情进行汇集和分析,准确把握社会心态,是培育健康社会心态的前提。

2.不断完善制度和社会建设
制度建设是培育社会心态长期性的、治本的策略。

要有效解决就业问题,尽快完善民生保障;在社会多个层面上建立健全顺畅的沟通机制;通过建立和完善公平、合理的分配体制和激励机制,缩小贫富分化,完善社会管理制度,为民众提供平等的向上流动机会;提高人民群众的收入,不断扩大社会的中产阶级比例;增进不同社会阶层人群的互信、互助和相互理解,致力社会各阶层的和谐与融合,深入做好群众心理疏导工作,构建社会心态调节网络;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让核心价值体系入眼、入口、入心,成为国民的行为准则和毕生追求;做好对新媒体的科学管理,加大正面宣传力度,引导人们理性看待社会热点问题。

3.坚持正面引导,建立有效的社会心理疏导机制
心态问题的解决最终还要落到“心”上去,因此,建立一种良好的社会心理疏导机制
至关重要。

政府针对社会结构变化导致部分社会群体归属感降低,企业改制、城市拆迁、贫富差距拉开引发的社会问题和心理失衡,工作生活压力加大导致人们的心理负担过重等情况,要加强心理疏导工作,最大限度地消除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潜在因素,培养积极健康向上的社会心态。

变“堵”、“禁”为“疏”、“导”,宣泄和释放人们的消极情绪,保持社会的稳定。

同时,可以以专门的心理卫生机构为龙头,由综合性医院、社区医疗机构、学校及其他的社会组织开设的心理治疗机构和咨询中心等组成,建立心理卫生整体网络。

社会心态的疏导离不开具体的操作性指导,在这方面有许多纯技术性、技巧性的知识及方法应该教给社会成员,如怎样克服认知不协调而造成的焦虑,怎样更快更好地适应多变的情境,怎样克服习惯性思维方式带来的惰性,如此等等。

对此,政府可以通过建立免费的心理急救热线,和在社区、学校等场所举办一些免费的心理健康讲座等多种方式普及心理知识。

社会心态是由国民的个人心态集合而成的。

健康社会心态的培育,最终要落实到每一个个体的思想和行动中。

这就需要我们每一个人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切实加强修养,不断提高境界,在实践中磨练和完善自己,努力消除那些不符合健康社会心态的观念和做法。

我们在重视社会心态调节的同时,也要十分重视个体自我心理调节。

一是加强心理认知调节,确立奋发进取的积极心态。

个体心理认知的核心原则是直面现实、正视自我,合理预期、知足而乐,以引转换思维方式和心态模式,避免走入心理“怪圈”和“象牙塔”。

要学会自我调适、自我激励,读立志之书、交阳光之友、做有德之人,树立奋发进取的人生观、价值观,不断矫正既有的成功观、财富观,通过营造自我“小环境”增强内在精神动力。

培育奋发进取的社会心态,需要着力克服急功近利、贪大求全、炫富斗富、小富即安等不健康心态。

二是加强心理情感调节,确立理性平和的健康心态。

同心理认知一样,心理情感同样存在正确与错误之分,情感缺失、错位、扭曲,容易导致感情用事、情感过激。

情感疏导和调节的根本目标是理性、平和、克制、自律,其中,最现实的方法是“换位思考”。

换位思考是一种意识,也是一种能力,凡事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爱自己、爱他人、爱社会,“己欲立而立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所谓理性和科学,就是强调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通过独立思考和科学实践来探求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而不盲从外在权威和各种教条;强调尊重科学,自觉维护法制和制度的尊严,而不为迷信和习惯势力所左右。

理性科学的国民心态,表现为强烈的主体意识和独立的判断能力,不唯上、不唯书、善于独立思考而不人云亦云;按科学规律办事,按规章制度办事;以客观、冷静、严谨的态度面对自我和外部世界,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
国与国之间的关系。

与理性科学的心态相对立的是非理性、非科学的心态,即盲目、轻信、主观臆断、意气用事。

培育健康国民心态,迫切需要弘扬理性科学精神,倡导深入思考和独立判断,强化规划意识、程序意识。

三是加强心理品性调节,确立开放包容的乐观心态。

确立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就是打破封闭、走出自我,眼界宽广、胸怀博大,积极学习借鉴别人的优点和长处,平和看待成败得失,冷静对待他人的正面与负面评价。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快速发展举世瞩目,随之而来的是各种各样的声音,其中有叫好、惊叹,也有质疑、诘难。

如何对待这些声音,直接考验社会心态。

在这个问题上,正确的心态就是开放宽容——保持静心、虚心和耐心,广泛听取不同方面的声音,去伪存真、求同存异。

开放宽容不是丧失原则和立场,不是一味妥协和退让,而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充分吸纳善意批评和合理建议,耐心纠正片面认识和模糊印象。

对外,坚持取长补短,促进互利共赢,与世界各国一起共享发展机遇,共同应对各种挑战,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

开放宽容的心态,同样适用于我们处理国内的各种关系。

在社会经济万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关系以及社会意识等日益多样化的情况下,保持开放宽容的心态,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经过不断实践,包容开放的乐观心态就会逐渐确立起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