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化理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后现代化理论
几乎与现代化理论研究同步,西方学者对发达工业国家未来的发展进行研究,并提出了许多种新理论。例如,后资本主义社会(达伦多夫,1959)、后工业社会(贝尔,1973)、后现代主义(Lyotard,1984;Rose, 1991;格里芬,1997)、后现代化理论(Crook,1992;Inglehart,1997)、知识社会(莱恩,1966)、信息社会、网络社会和数字化社会等,其中,后工业社会和后现代主义是与经典现代化理论紧密相关的,后现代化理论则与经典现代化理论相对应。
在20世纪50年代末,美国社会学家丹尼尔·贝尔就产生了后工业社会的思想,1973年正式出版《后工业社会的来临》一书。他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分为前工业社会、工业社会和后工业社会三个阶段,在今后30年至50年间,发达工业国家将进入后工业社会。
后现代主义起源于西方发达国家。根据韦氏辞典,后现代(postmodern)指20世纪中叶在西方艺术、建筑和文化等领域兴起的思潮,它分析现代社会的种种问题和危机,反对现代化运动的哲学和实践,主张复兴传统要素和技术。有些后现代主义者倾向于对现代思想的否定和解构,有些后现代主义者比较重视后现代社会的建设和创造。有些后现代主义者把社会发展分成三个阶段,即传统社会、现代社会和后现代社会;但是,他们关于“后现代”的时间涵义,没有形成一致意见。有些学者认为,后现代是一种文化思潮,不是一个时间概念;有些学者把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历史阶段称为“后现代阶段”,有些学者提出“后现代时代”。后现代思潮在政治、经济、社会、科技等领域都有反映。
后现代化理论是西方学者提出的一种社会发展理论。它认为,社会经济的发展不是直线的,7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社会发展方向发生了根本转变,已经从现代化阶段进入后现代化阶段。美国密执根大学教授殷格哈特(Inglehart,1997)把1970年以来先进工业国家发生的变化称为后现代化。他认为,后现代化的核心社会目标,不是加快经济增长,而是增加人类幸福,提高生活质量。
不同社会的社会目标和个人价值观
殷格哈特教授是世界价值观念调查项目(World Values Surveys)委员会的执行主席,参加该项目的80名专家对43个国家进行了问卷调查,该项调查覆盖全球70%的人口。世界价值观念调查共进行了三次,分别是1981~1982年,1990~1991年,最近的一次调查是在1995~1998年完成的。
最近的调查结果显示,有些国家如尼日利亚,刚刚开始现代化;有些国家如中国,正加速进行现代化;有些国家如韩国,接近于从现代化向后现代化的转折点;有些国家, 如英国、德国和美国,已经进入后现代化;北欧国家(瑞典、挪威、丹麦、芬兰等)和荷兰基本是后现代社会。
有人认为,后工业社会理论、后现代主义等是后现代化理论的组成部分,它们是后现代化理论在社会经济、思想文化等领域的反映。
然而,不论是后现代主义,还是后现代化理论,都容易让人感到迷惑。
因为,根据韦氏辞典,“现代”指大约公元1500年到当前的这段历史时间,没有明确时间下限,当前的时代就是“现代”。如果“后现代”具有时间涵义,那么,“后现代”是什么时候?当前的时代是不是“后现代”?
如果当前的时代是“后现代”,那么,“现代”和“后现代”在时间上就是交叉的。如果是这样,那么,在时间上,“后现代”是一个自相矛盾的概念。
事实上,前面谈到,有些学者把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称为“后现代阶段”,有些学者把70年代以来的发达社会称为“后现代社会”。由此可见,“后现代”概念的自相矛盾,已经发生。
而且,“现代”是一个被广泛接受的时间概念,已经使用了数百年,要想改变它,谈何容易。
“后现代”概念的时间不自洽,必然影响后现代化理论的传播和应用。在某种意义上,后现代化理论是以经典现代化理论为参照的,它没有完全超越经典现代化理论的束缚。
在现代化理论家看来,后现代化也是现代化研究的一个研究领域,它是关于发达国家的社会发展研究。例如,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布莱克教授在1976年出版的《比较现代化》一书中谈到,有大量文献讨论高度现代化的社会,往往把它们称作“后工业化社会”。
学者们发现后现代化理论:后现代是一个自相矛盾的概念;没有包括知识经济、知识社会等;不能解释发展中国家的情况。
后现代化理论在20世纪70年代引起工业发达国家的广泛关注。如果说,经典现代化理论描述了一个工业化世界,那么,后现代化理论探索了工业化以后的发展,是关于发达工业国家未来发展的一种理论假设。
后现代化理论认为工业社会不可能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终点,也不是现代化的最终目标。这一理论从经济社会和文化两个方面描述了后现代化的图景。在经济社会方面,后现代化社会的经济将从产品生产经济转变为服务型经济;专业和技术人员阶级处于主导地位;理论知识处于中心地位,是社会革新与制定政策的源泉。在文化方面,后现代化理论认为,经典现代化的核心目标是经济增长,它带来了极大的物质财富,但也带来了理性的专制、人性的淡化、精神的空虚、生态的灾难等人类越来越难以忍受的“现代病”。后现代化的核心目标则是使个人幸福最大化,追求生活质量和生活体验。
后现代化理论也受到广泛批评,认为它没有反映知识社会、信息社会、网络社会等新的发展;排列下去,后现代化以后是“后后现代”,这就难免有文字游戏之嫌。(《中国财经报》200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