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管齐下江苏农信的科技金融转型之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双管齐下江苏农信的科技金融转型之路
作者:郭思岐谌力马淑琴
来源:《新金融世界》2019年第04期
当前,传统的金融场景正在被互联网金融模式所蚕食,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倾向于借助互联网的手段获取金融服务。然而,单个县域农商行的科技力量无法满足互联网时代对金融对科技的需求,省联社集中开发系统的模式又不能满足不同地域农商行个性化需求。
江苏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以下简称“江苏农信”)作为我国发达地区的省级农村金融机构,对辖内的农信机构在业务发展和系统建设发展不均衡、特色业务系统繁多等痛点非常重视。为方便辖内农信机构有一个更大的发展空间,专心致力于特色业务、个性化服务研发,并从繁重的系统维护事务中解放出来,江苏农信决定把握时代趋势,化挑战为机遇,积极利用新兴技术来实现省联社的科技金融转型,走一条“服务即管理”的全新路线,重塑省联社价值。
为此,江苏农信成立了专门的团队,对A(AI人工智能)B(BlockChain区块链)C (Cloud云计算)D(Data大数据)四大金融科技概念认真学习研究。經过反复的考量和评
估,最终选择了当时发展相对成熟,应用场景已比较明确,且和省联社的需求契合度较高的云计算和大数据作为重点抓手,双管齐下推动江苏农信的金融科技转型升级之路。
江苏农信信息科技管理部总经理傅晓三表示:“江苏农信从2016年开始关注金融科技,根据我们辖内农商行的需求迫切度、自身技术积累,以及新兴技术的应用成熟度,我们选择了云计算、大数据作为金融科技上的切入点。”作为全国农村信用社首家改革试点单位,江苏农信这一举措走在了其他同行的前列。
打造行业云重塑省联社价值
利用云计算对业务进行转型升级是很多农商行的愿景所在,不少农商行试图自建云服务而实现“上云”。然而,自身IT条件的限制和人才的缺乏,短缺往往制约了农商行的“上云”脚步。另一方面,大量农商行由于服务模式类似,自建的云服务同质化极高,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一种资源浪费。
面对这样的现状,傅晓三思考:能否由省联社建立一个开放的农商行专属行业云,让所辖的中小农商行接入进来?这样不仅避免了各家农商行建立同质化私有云所带来的资源浪费,也可以提供统一维护,解决了农商行自建私有云所面临人才不足的难题。
于是,江苏农信的行业云建设之路就这样展开了。
(一)谨慎抉择,打造自主可控“上云”之路
考虑到金融业务的特殊性,江苏农信在建设云计算平台时,第一要义就是自主可控。2016年江苏农信正式进入大规模云计算环境规划阶段,傅晓三亲自带领员工考察了市场上多种技术类型和几乎所有云厂商的解决方案,期间交流的云厂商数量达到19家,省联社自行总结了POC测试指标达321条,并开展了两轮POC测试工作,POC测试厂商达到14家,最终确定采用OpenStack + KVM + SDS技术方向。
“当时之所以最终选择这样的技术路线,是因为OpenStack + KVM + SDS技术方向大量采用了开源技术,能充分满足自主可控要求,避免封闭技术导致成本投入和技术服务不可控的风险。”江苏农信信息科技管理部云计算团队负责人蒋星梁告诉《新金融世界》记者,“在选择关键供应商的问题上我们相当严谨。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也一直坚持积极探索、稳健推广的原则,为的是确保产品的稳定性和先进性。”
据悉,为了避免初创公司的经营的不确定性,江苏农信特意选择了两家OpenStack公司分别实施私有云(定位为省联社统建系统的运行环境)与行业云(定位为基于多租户的,农商行自建业务系统的运行环境),互作备份,从而保证业务的万无一失。
(二)直击痛点,为辖内农商行做好服务
从2017年开始,江苏农信陆续实施了私有云、行业云多个网络区域资源池的部署,“上云”之路开展得如火如荼。但是,不同于省联社,当时辖内的农商行普遍还处于一个运维自动化程度低、资源利用效率也低,基础环境部署响应较慢,日常运维管理难度较大的状态中。尽管这些农商行也想参考省联社的路线“上云”,但是技术人员缺失、硬件资源不足、机房容量不够、无力进行扩容等痛点却制约住了他们的脚步。
为了给辖内农商行提供切实有效的服务,江苏农信从第一个资源池、第一个应用上线时,就同步实施基于自动化的配置采集系统、性能监控、容量管理平台,最终目标是实现极大程度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的云计算平台,来提高基础环境的部署和运维效率。行业云多租户模式下,协助农商行将本地应用近乎在线的迁移至省联社的行业云平台,减少农商行对本地IT资源的需求,同时也减轻了农商行本地的基础设施管理压力。
当前,江苏农信的行业云上已经运行有54家农商行的1300余套业务系统,已占到业务系统总量的60%以上,自建的微信银行、中间业务、绩效系统、办公OA、数据平台等系统均运
行在其上。江苏农信行业云在基础的计算资源、存储资源、网络资源之外,提供了监控、备份、对象存储自服务的能力,给农商行们提供了切实有效的服务。
(三)成绩斐然,技术人才“双提升”
现如今,这项“上云”建设已经开始展现出了五大显著的成果:一是基础环境的标准化程度极大的提高,运维自动化较大程度的提高,配置、性能、容量均实现了自动化,基础环境部署效率大大提高;二是资源利用率极大程度的提高,在自动化的配置、性能、容量管理的帮助下,资源利用率提高了6倍左右;三是较大程度地释放了农商行的科技人员的运维压力,农商行科技人员可以更多精力投入到当地业务需求的支持中去了;四是全省范围内集约效应凸显,农商行机房内服务器设备等待自然淘汰,机房容量的压力已彻底消失;五是为后期的互联网安全统一防护与管理打下了基础。
“以往一个应用系统的投产受制于基础软硬件的采购、安装、配置,动辄两三个月还搞不定,而现在依托云计算平台,基础软硬件环境的准备可以按小时来计算。” 蒋星梁告诉《新金融世界》记者。
不仅仅是技术和效率上获得了提升,云计算平台的建设给江苏农信还带来了其他的收获。“经过云计算平台的建设,我们改变了很多原有的运维思路,驱动了应用场景和IT业务的创新。” 傅晓三表示,银行业务系统云化之前与之后的最大变化是运维方式,由于设计理念不同,两者的运维模式存在很大的差异。为了适应软件定义存储带来的运维变化,江苏农信单独成立了云服务团队,以软件定义、软件调度的方式全新构建运维体系与搭建运维团队。在带领团队探索新技术应用的过程中,不同部门之间增强了开放、共享与协作,人才队伍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四)从IaaS到SaaS,“上云”之路仍在继续
尽管已经取得了喜人的成果,但是江苏农信的“上云”之路还在继续。据悉,云平台的下一步规划,一个是继续完善云平台的IaaS功能,实现防火墙、VPN、负载均衡、SSL、签名验签等的自服务,让农商行享受更多更便捷的底层资源服务;二是实施云平台的同城灾备与多中心模式探索,提供云平台本身的灾难预防等级;三是开展集中代监控服务,根据监控结果探索代运维的可行性,进一步减轻农商行科技人员压力;四是开展应用商店建设,也即PaaS和SaaS 的服务平台,依托容器、API平台、混合编排等技术,为省联社、农商行、外部软件供应商的生态圈创造条件。
“我们的云计算是一个长期的布局规划,初期以IaaS服务的模式实现全辖农商行的硬件资源共享,逐步推进PaaS和SaaS服务,集合同类需求农商行的科技力量合力开发,共享成果,省农信的云平台将成为一个云上的应用商店,农商行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服务。”傅晓三告诉《新金融世界》记者,“云平台的建设和我们省联社‘服务即管理’发展思路的一个落地体现,希望在未来可以给辖内农商行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