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拼音化---中国国际化的必要途径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语拼音化----中国国际化的必由之路

是伊人四大皆空中国人,一直是以汉语为傲的。

我们应该为汉语骄傲,我们淘气的汉语既没有非常严格固定的词法,也没有板上钉钉的语法规则,虽有六书造字,但是在一个词形成过程中,却似神来之笔,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转注六法任意结合,让人摸不着头脑。于是,从口头语言上,我们有各种方言和京剧、昆剧、川剧等戏曲艺术和说唱艺术,在象形文字上,我们有楷、隶、篆、草等书法艺术和与之息息相关的书画艺术。所以,能说汉语的民族是幸福的。

很遗憾,古板的西方人是无法体会到这种幸福的。并且,在中西文化交流的过程中,写意随性的中文与精准的英文相比,越来越不占优势。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中,我从多个方面对中西语言进行了对比,对词法、语法、篇章、艺术、科学、哲学、教育、翻译等等都进行了涉猎,这过程中,心情是比较复杂的。但是最后,得出了一个不悲不喜的结论:汉语规则化是中国国际化的必由之路。

本文将分为四个部分来阐述汉语的规则化。第一部分是对始终贯穿在文章里的基础----语言和思维的相互关系。第二部分是从词法、语法角度,对中文和英语进行比较。第三本分是重点部分,梳理了近代以来汉语的变革过程,以及这种过程对中国人思维方式和科学研究的影响。最后一部分是对前面所述的总结,以及文章的不足,因为我并不是学语言专业的,对于各种语言的现象不能够做非常深入的剖析,做出的分析会相对浅显。

一、语言与思维的关系

有人说,如果孔子会讲英文,他就不是孔子;如果亚里士多德会讲汉语,他也不是亚里士多德。每一种语言都在使用该语言的民族周围划出一道魔圈,任何人都无法逃出这道魔圈,他只能从一道魔圈跳入另一道魔圈。(洪堡特) 在语言与思维的关系上,中西方有着不同的认识。“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没有语言这个工具,人类的思维是难以进行的。”同时,“一个新概念的产生总是在旧语言材料的使用多少有点勉强的时候或是扩大了的时候预示出来。”所以,语言既能帮助人们思维,同时也在限制人们的思维。

比如,就英语来说,它的结构和表达方式是完全适应西方的哲学和逻辑学的。“主语就是主语,谓语就是谓语,实体就是实体,属性就是属性,不可颠倒。这里界限分明,分工明确,打破这样的分工是大逆不道的。就像人要穿衣服而人自身绝对不会变成衣服”。(张东荪《从中国言语构造上看中国哲学》)亚里士多德对于“言”和“所言”的严格规定的追求,也是从西方语言的本身的构造出发的。而汉语的表达过程中,有太多的注意力分散和曲折变化。中国缺少实体与属性的二分法,跟汉语中缺乏明确的主语—谓语的表达是不无关系的。汉语结构不是靠系表结构来维持的,如果去理解由系表结构产生的逻辑学,必然会体会到“怪圈”的力量。

语言和思维的关系是贯穿在全文中的,是一个联系语言和文化的基础。后文的一些研究,都是在这个基础上展开的。

二、中英文字比较

英语是板上钉钉,一丝不苟,而汉语则是羚羊挂角,无迹可寻。英语是耳朵的文字,而汉语是眼睛和耳朵相结合的文字。在英语汉语对比的研究中,

大多数学者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汉语是以意趋形而英语是以形制意,英语有着严格的语法规则,而汉语的词法句法比较松散,不容易把握。

1、形合与意合

形合指词语和语句之间的连接主要依仗连接词或语言形态手段来实现,意合则指词语或语句间的连接主要凭借语义或语句之间的逻辑关系来实现。形合是组词造句的外在逻辑形式,意合是遣词造句的内在认知事理。(张思洁,张柏然,2001)

以下是选自贾平凹《天狗》中的一段话:

王家的里外亲戚,人口不旺,正人也不多,(于是,天狗)爹娘下世后,大半就断绝了来往;(即便)小半的偶有走动,也下看天狗不是个能成的人物,(因而,他们对天狗)情义上也淡的如水。

在汉语语境下,我们很容易理解这段话。但是,如果需要翻译为英文,译者需要做的第一件工作,就是把句子和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理清,即写出上面括号中的逻辑连词,然后再按照英语的语言习惯进行翻译。因此,汉语的句子结构松散,与中国古代的字画一样,是多重焦点的。这也导致了汉语习惯以语境体会句子的含义,而英语习惯用结构来直接表示出句子的含义。以下是从语境分析句子含义的例子: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玉阶怨》李白

在这首诗歌中,作者并没有说出主人公的身份和她所处的情景。但是从“玉阶”、“罗袜”我们就可以体会出主人公是一位妇人;从“望”“怨”这些字眼,我们也可以体会出她在等他的丈夫。而在英文的表述中,句子一定要有动作的发出者即主语,句子和句子之间也要有清晰的逻辑关系。

2、汉语和英语的词法与语法

(1)词法

中西方的语言研究中有一个共识------人们用于日常口头交流的言语是出现在文字之

前的,文字是为了弥补口语表的不足或者解决口语时间的迟滞性而出现的。清代学者钱塘在《溉亭述古录.与王无言书》中说:文者,所以释声也。声者,所以达意也。声在文之先,意在声之先,至制为文,则声具而意显。

拼音文字与表意文字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是不同的。

英国历史学家韦尔斯在《世界史纲----人类和生物的简明史》中曾经介绍过一种叫“画谜”的文字表示方法,即它并不画出这个词表示的事物,而是把已经存在的、与这个词读音类似的词画上去代表这个词。“苏美尔文字就是善于用这种表现方法的一种文字….这种楔形文字,很快就发展为一种音节文字,其中每个符号都能表达一个音节。”

而在我国的“六书”中,也存在着这种造字法----假借,即“本无其字,依声托事”,这就是汉语中存在大量的形声字的原因。但是,汉语并没有和英语一样,按照声音的规律发展下去,而是保留了象形文字的特色---偏旁部首。通过汉字的偏旁,我们可以判断这个汉字所属的种类,比如“病”“癌”“痛”、“媚”“妇”“嫂”等等。同时,我们可以部分地按照形声字的声旁来确定发音。

汉语的文字和声音有一定的联系,但是有太多的例外。所以从这种意义上来说,汉语确实不方便学习和书写。作为一种象形文字,它的功能也在退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