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菌药品生产中细菌内毒素控制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细菌内毒素控制措施

1. 水

注射用水既是注射剂等药品制备中的一种重要原料,也是灌装无菌产品的包装容器、生产中使用的相关设备、管道、工器具等的最后洗涤用水,其水质好坏,对无菌产品质量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注射用水水质最大污染风险是微生物和热源。

注射用水水质的污染包括外源性和内源性污染。外源性污染包括进料水、排气口或由于系统存在泄漏而与外界污染接触所致;内源性污染是系统运行中产生的,可能是水处理设备单元储存于分配系统的设计、选材、安装、运行、维护和使用不当产生利于微生物生存、繁殖的生物膜所致。

注射用水系统的水质保证体系包括硬件、软件和人员。即硬件方面的合理设计、精心安装、严密验证、达标运行、有效监控和及时维护,只有在具有一定素质的人员,严格按相关软件要求去认真操作和管理,才能制造出合格的注射用水。

2.原料

用无菌过程生产的药品可能被一种或多种成分,在使用中可能受到微生物或内毒素的污染。应优先选择无菌原料药,无菌原料药精制工艺用水及直接接触无菌原料药的包装材料的最后洗涤用水应符合注射用水质量标准;其它原料药精制工艺用水应符合纯化水质量标准。于可能夹带内毒素的每批组分应有书面操作步骤及适当的接收或拒收标准。任何组分不符合规定的内毒素标准者都应该拒收。

如果无法保证原料药中内毒素限度,应尽量制定企业内控标准。

常见的去除原料药内毒素的方法有离子交换法、有机溶剂析晶法、超滤法、吸附法和高温灭菌法等。

国外流行的的是无炭化生产。国内一般采取在药液配制时,采用0.1%活性炭吸附除去热原,达到控制内毒素的目的。试验表明,活性炭只能除去80~90%除热原,而且还容易带入很多不可知杂质。按照目前的条件,大多数厂家还是用的它,只是对于不耐热只能无菌灌装的药液,药液的温度不是活性炭除热源的理想温度,所以效果弱些。这时活性炭除热源可以按照少量多次的方法来进行,比一次加入全量效果要好。

3. 辅料

注射剂的辅料选择应遵循以下原则:①必须使用是前提(如稳定剂、增溶剂等);

②优先采用符合注射规格的辅料;③所用辅料的种类及用量应尽可能少;④应尽可能采用制剂剂常用的辅料(吐温80等)

对于非注射用辅料应严格控制,未批准供注射用的辅料:①在国外上市注射剂中已使用的进口辅料(原生产企业)。关注国外药用依据、执行标准及检验报告;

②有注射使用依据,尚无符合注射用标准产品生产或进口的辅料。关注精制工艺及其选择依据、内控注射用标准的制定依据及其执行标准及检验报告;③必要时应关注其相关安全性试验资料。

对于非注射剂辅料,国内一般采取配制时,采用0.1%活性炭吸附除去辅料中的热原,达到控制内毒素的目的。

4. 工器具及包材

4.1 工器具的清洗

对于无热原的非胃肠道用药容器和密封件应该规定为无菌。使用加工方法的类型首先取决于容器和/ 或密封件材料的性质。这些过程的验证试验应适当地说明使得材料无菌和无热原的能力。书面程序应该规定这些过程再验证的频率,以及保持容器和密封件无菌、无热原的时间限度。

玻璃容器预灭菌准备通常涉及一系列的洗涤(如氢氧化钠溶液、纯化水)和冲洗(纯化水、注射用水)循环。这些循环在除去异物方面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冲洗用水必须高纯度,以免污染容器。对于非胃肠道用药,最后的冲洗水应该符合注射用水的标准。

除热原过程的适当性评价使用已知内毒素量的接种容器或密封件,然后测定其去热原后的内毒素含量。实施挑战性试验用重新标定的内毒素溶液,它可以直接放在表面上,并风干。阳性控制应该用于测定用测试方法回收的内毒素百分比。验证试验数据应该能够说明内毒素经过处理后减少了至少99.9 %。

玻璃容器一般用干热灭菌方法进行消毒灭菌和去热原。干热灭菌和去热原的验证应该包括适当的热分布和加热强度(热穿透) 试验,以及用最差状态过程,容器特性(如质量) ,负载配置等试验以体现实际的生产情况。

塑料容器的热原通常用多次注射用水冲洗除去。塑料容器也可以用适当的气体,辐射或其他适当的方法灭菌。气体灭菌可以用环氧乙烷,应该规定和密切注意环

氧乙烷灭菌过程的参数和限度(如温度,压力,湿度,气体浓度,灭菌时间,除去气体,测定残留量) 。在表示环氧乙烷和气体气体灭菌过程的有效性时,生物指示剂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

胶塞(如:塞子和针芯) 在最后蒸汽灭菌前要进行反复多次的洗涤冲洗循环清洁。至少最初洗涤过程冲洗的用水应该是纯水,为了把内毒素含量降低到最少,非胃肠道药品最后要用注射用水冲洗。一般通过多次用热的注射用水冲洗去热原。洗涤,干燥(如果需要时),灭菌之间的时间应该尽量短,因为在塞子上残留的水分有利于微生物生长和产生热原。由于橡胶是热的不良导体,特别要注意验证过程中热量的利用,使之能够穿透胶塞负载。洗涤程序的验证应该能证明成功地把内毒素从橡胶制品中除去。胶塞硅化可能的污染源。制造胶塞时使用的硅应该符合适当的质量控制标准,对安全,质量,药品纯度不得产生负作用。委托生产单位的容器和密封件灭菌和/ 或去热原也应该符合自己生产同样的GMP 要求。生产成品药生产商负责审查和批准受委托单位的验证计划和最后的验证报告。

4.2 容器/ 密封系统的检查

能够让空气和微生物进入的容器密封系统是不适合用于无菌产品的。在检查最终密封产品时应该查出并剔除破损和有缺陷的产品。应该要有安全措施以保证产品的运送不会影响容器密封系统的完整性,并导致失去无菌性。设备的适当性问题或接收的容器或密封件的缺陷已经引起了密封系统的完整性丧失。例如:由于设备缺陷或由于半成品运送失当,没有检查出西林瓶的碎片。导致药品召回。如果破损没有检查出来导致容器密封系统完整性破坏,应该迅速修改程序防止和检测出这些缺陷。给药装置(如:针筒缺陷,给药体积) 的功能性缺陷也可能导致产品质量问题,应该通过适当的中间控制测试监控。在中间控制和最终检查中查出的任何缺陷或超过规格范围的结果都应该进行调查。

5. 人的影响

5.1 人员:

无菌过程的良好设计可以将人员的影响降低到最小。因为无菌过程作业中操作人员的活动增加,成品无菌的危险性也增加。为了保证维持产品的无菌性,涉及无菌作业的操作人员应该在任何时候都要遵守基本的无菌技术原则。

任何人在允许进入无菌生产区和进行操作前都应该适当培训。这些培训应该包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