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当前我国高校公共安全管理问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区安全《安全》2011年第5期
近年来,SA R S、汶川大地震、三鹿奶粉事件、国
际金融危机、袭击幼儿园系列事件等公共危机频繁
出现。

“风险社会和非传统安全下产生的公共危机被
全球化带入中国,同时中国自身的社会转型也产生
了大量公共危机,中国公共危机常态化局面已经显
现……”常态化的危机处理呼唤常态化的公共安全
管理机制。

随着我国公共安全管理研究的深入,公共
安全社会化理论受到关注与肯定,政府不再是唯一
的责任者,私人部门、社会组织、社区和公民个人等
都是公共安全管理的重要力量。

我国高校是一个青年密集、相对独立的小型社
会,聚居着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储备和创造着国家的
科研资源,高校安全直接牵动着国家的安全与稳定。

高校公共安全管理是我国公共安全管理特别重要的
部分。

高校在自身的公共安全管理中一直发挥着不
可替代的积极作用,是当然的高校公共安全管理责
任的承担者。

1高校公共安全管理的概念
高校公共安全管理,是指以政府和高校为主要
力量,为保护师生员工生命财产安全、维护高校公共
安全秩序,对校园公共安全事件进行预防、监测、应
对和恢复秩序的一系列管理行为与机制的总和。


般认为,我国公共安全涉及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
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和国家安全等内容。


会安全事件,主要包括重大刑事案件、恐怖袭击事件
以及规模较大的群体性事件。

国家安全包括国防和
军事安全,近年拓宽至生态安全、金融安全、货币安
全、粮食安全、食品安全、网络安全等领域。

高校公共
安全管理的对象与上述内容基本一致,当然,在具体
的公共安全管理中,各个高校因实际情况有所侧重。

2高校在其公共安全管理中的积极作用
高校的公共安全管理权责在法律上并不明确,
但在具体的高校公共安全管理中,高校在维护其公
共安全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首先,高校设置有两类机构,履行相关的公共安
全管理职能。

一类是在编常设机构,如:保卫机构,是
高校最重要的公共安全管理部门,履行全校安全保
卫职能;学生工作机构,负责学生方面事务;心理健
康机构,履行维护学生心理健康职能等。

另一类是非
编常设机构,如:维护稳定工作小组、国家安全领导
小组、校园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调解委员会、保密
委员会、防火工作委员会、志愿消防队等等,履行各
条块的公共安全管理职能。

其次,高校制定有两类内部管理制度,规范公简述当前我国高校
公共安全管理问题
周静菊
江苏大学保卫处
54
社区安全《安全》2011年第5期
共安全管理行为。

一类是学校日常安全管理制度,包括:校园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条例、消防安全管理制度、交通安全管理制度、学生工作制度、保密工作制度、涉外人员服务与管理等方面的常规性安全管理制度;另一类是学校根据政府部门要求,逐步形成的各项预案,包括:校园突发事件预案、火灾疏散逃生预案、公共卫生事件预案、地震灾害预案以及校园网络事件预案等应急性工作预案。

再次,当前高校公共安全管理实践方式。

就高校与外部社会而言,由学校邀请地方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武警消防机构等参与高校公共安全管理,主要限于提供专业安全知识与技能的宣传。

高校校园发生的刑事与治安案件由公安机关独立处理。

就高校内部而言,公共安全管理责任,分散在各个职能部门,由各个部门在履行日常职能中同时进行。

如:治安防范与政治保卫归于保卫部门,卫生防疫归于校医院,安全生产、食品卫生归于后勤部门等。

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则按预案临时协调各部门应急处理。

3高校公共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SAR S事件以来,我国政府应对了一连串的社会危机事件,公共安全体系与法律制度得以建设与发展,公共安全管理能力得到加强。

但是,我国公共安全管理仍然存在着公共安全职能不明确、偏重应急处理、社会参与不足、技术水平偏低等重要问题和缺陷,高校公共安全管理也存在同样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3.1高校公共安全管理非专职化与非专业化
高校没有专职的公共安全管理机构,没有专职化的公共安全管理队伍。

高校公共安全管理偏重应急,工作缺乏连续性。

高校的主要保卫力量是保卫队伍,它是日常高校公共安全管理中最“专业”的队伍。

但是,从上世纪90年代初公安体制改革以来,保卫队伍脱离公安系统,仅仅作为普通部门履行一般内部管理职能。

安全专业人员补充中断、安全专业技能培训停滞、安全保卫执法权缺位造成高校公共安全管理非专业化。

3.2高校公共安全管理浅表化
(1)缺乏标准。

高校缺乏公共安全管理所需的管理与技术标准,既无法对各责任单位的公共安全管理工作进行考核与问责,也无法对可能发生或已发生的公共安全风险进行预测与评估。

这些都直接关系到公共危机的预防、认定与应对,极易延误危机处置,导致公共危机的突发与蔓延。

(2)预案纸面化。

一些预案完全照搬国家相关预案,缺乏实际针对性与可操作性。

一些预案制定以来,从未进行过模拟练习。

一些工作人员甚至不知道自己是某一预案中确定的责任人员。

预案形式化、纸面化现象较为严重。

(3)公共安全知识普及难。

公共安全知识普及教育是高校公共安全管理最基础的工作。

目前我国高校普及公共安全知识指导思想不明确,其具体的内容、方式与时间也存在问题。

公共安全知识内容的系统性、全面性不足,多重于日常治安防范知识,缺乏统一普及标准内容;没有专门的教学方案;没有固定的教学课时;特别如逃生疏散等实践性训练,以目前的组织水平,无法安全有序地在高校内对数万学生进行普及性演练。

这些问题的存在,使高校公共安全管理难以深入,流于浅表。

3.3高校公共安全管理无序性
我国公共安全管理是分行业、分部门的分散性管理体系,缺乏常设的专门性公共安全管理部门,这是导致高校公共安全管理无序性的根本原因。

高校公共安全管理无序性主要表现为公共安全信息封闭、侵权管理与全过程管理不足等方面。

(1)公共安全信息封闭。

在高校公共安全管理极为先进的美国,高校校长与全体师生员工建立通讯系统(包括电子邮件与短信等),使预防、应对危机的通讯渠道非常通畅。

但我国高校内部没有建立公共安全信息管理系统,也不存在校方与各个师生员工之间通畅的通讯系统。

公共安全信息透明性、公开性与共享性不足,内部安全信息沟通极端滞后,严重
64
社区安全《安全》2011年第5期
影响着校园公共危机的预测与应对的及时性与有效
性,威胁着高校师生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

我国高校
与政府、社区、家长、媒体等外部利益相关方关系,条
块分割,公共安全信息互通联运缺失,各自从自身利
益出发,谎报、瞒报、裁剪或夸大高校的一些公共安
全信息,致使公共安全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真实
性都得不到保证。

公共安全信息的封闭,既影响高校
公共安全危机的预防与预测,又妨碍管理信息与措
施的及时发布和行动。

(2)侵权管理。

公共利益优先是公共安全管理
的法理基础。

我国宪法与《突发事件应对法》等法律,
允许行政机关在应对公共危机过程中采取一些特别
行政权力,如对土地、公民私有财产实行紧急征用,
或者对公民人身自由作一定的限制等。

从2003年
SA R S应对等公共危机处置情况与日常公共安全管
理工作看,高校在采取限制师生人身自由的措施应
对公共危机时,没有通过正当的法律程序,多以内部
行政命令的方式行动,实际行使了国家行政机关的
上述行政权力。

但是,我国宪法与相关法律并未将这
些权力授予高校,高校根本不具备相应的行政主体
资格。

高校在其公共安全管理中存在侵权管理的问
题。

(3)全过程管理不足。

公共安全管理是对公共危
机从预防、准备、应对到恢复的全过程管理。

我国高
校公共安全管理更突出应急管理,而事前预防与事
后恢复不足。

由于专职管理人员的缺乏,以及社会力
量参与极少,高校公共危机后期恢复管理方面基本
空白。

例如高校心理健康工作方面,只有寥寥数名专
职心理工作者,相对于几万人聚集的高校而言,应付
日常心理咨询已然捉襟见肘,更别提公共危机过后
的恢复性心理健康服务了。

4高校公共安全管理的现实要求
通过对高校在公共安全管理中的积极作用与存
在问题的分析,高校公共安全管理的现实要求已基
本表现出来。

4.1国家层面的要求
我国应当建立常设的权威性公共安全管理专门
机构。

健全相关公共安全法律制度。

完善国家公共安
全管理体制,将广泛的社会力量纳入公共安全管理
体系,明确政府与其他社会组织、个人的公共安全职
能与责任、权利与义务,实行多元化合作治理。

开展
公共安全管理标准化与规范化建设,提高公共安全
管理技术水平。

这些都是目前我国公共安全管理研
究学者们提出的建设性意见。

特别是公共安全标准
指南、公共安全管理体系标准及各种技术标准建设
尤其迫切与重要,它们直接关系到公共安全管理的
质量与深度。

4.2高校内部的要求
在完善的国家公共安全管理体制下,高校建立
相应的公共安全管理常设机构,常态化开展高校公
共安全管理。

(1)高校根据法律或行政机关授权,承担相应的
高校公共安全管理责任。

建设高校公共安全管理专
职专业队伍,按正当程序开展公共安全管理,实现公
共危机的预防、准备、应对与恢复的全过程管理。

(2)高校根据国家公共安全标准化要求,制定与
实施公共安全普及教育教学方案,组织专业人员进
行公共安全普及化标准化教育。

(3)高校建立相应的公共安全信息系统与快捷
的内部通讯系统。

快速与准确交流、共享相关公共安
全信息,国家与校方能按信息随时预测与确定公共
危机的发生及发展状况,按预警级别分别启动与处
置校园公共安全问题,师生员工能收到即时性安全
信息,受到及时的安全指导与保护。

(4)高校建立相应的危机管理评估体系,审视与
反思危机处理全过程,寻找高校公共危机发生的根
本性原因,寻找减轻危害的适当管理方式,追究危机
产生责任与应对失误责任,防止公共危机的再次发
生与危害的蔓延。

我国高校公共安全管理建设任重道远,高校公
共安全管理研究亟待深入。

我们应当牢固确立“以人
为本”观念,借鉴高校公共安全管理较为发达国家的
实践经验与模式,善于学习与创新,提高我国高校公
共安全管理综合水平,切实维护高校公共安全,建设
和谐平安的大学校园。

4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