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中国民族器乐赏析之二 弹拨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民族器乐赏析之二弹拨乐

中国音乐从敲击乐器的注重节奏到吹管乐器的注重旋律,可以说是完成了中国器乐史上的第一个圆圈,奠定了音乐两大要素的基础。随着奠基的完成,必然是进一步的发展和深化。这种发展和深化,首先是由弹拨乐器做出的。它的主要贡献是对音乐色彩的铺饰,使音乐的音色更为丰富和美丽。

根据记载,在春秋战国时代,琴、瑟、筝等弹拨乐器已经出现,并参加音乐的演奏。尽管有伯牙的《高山流水》以及师旷等人在演奏上的卓越技巧,但它仍只在演奏中充当陪衬角色。到了汉代,弹拨乐器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不仅已有的琴、瑟、筝等乐器在形制上逐渐的完善起来,而且还新出现了一批弹拨乐器,如三弦和阮。到了隋唐,由于琵琶的引进和普遍使用,才大大的施展了弹拨乐器的魅力和威力,使弹拨乐器起而代替吹管乐器成为这一新的时代的乐器家族的主题。

在众多的弹拨乐器中,最具典型性的要数古琴和琵琶。古琴即七弦琴,在古代即称琴。它的存在历史可以追溯到西周初期,是最古老的、纯正的中国乐器之一。早在《诗经》中,就有“窈佻淑女,琴瑟友之”之句,尤为历代文人墨客所喜爱。古琴音量不大,但音色丰富、演奏手法细腻,内容多表现“超脱”或“出世”之情;也有激昂慷慨的咏志之作。如伯牙鼓琴,钟子期曰:“巍巍乎,若泰山”(志在泰山)。“洋洋乎,若江海”(志在江海),其知音者,大多不过一二。音乐的语言方式和结构手法,也大都非常自由、狂放,结构中“忘形”的成分较多。由于只是个人浮想联翩,所以无需着意考虑采用为他人所容易听懂的结构、逻辑(基本上是心到那,手到那)。当然,由于操琴者的思绪并不紊乱,所以琴曲的陈述,也总会有某些结构规律可循,只不过其结构规律比较模糊、隐蔽而已。相对而言,琴曲中采用“散起—入调—入侵—复起—散出”等音乐陈述过程者,最为多见。此外,诸段落间速度交替、材料交替循环者或叠奏者也时有所见,但均处理得相当自由。

古琴的音域宽广,共有四个八度和一个大二度。虽然音量较小,但表现力特别丰富,运用不同的弹奏手法,,可以发出很多极富特色、极有韵味的乐音。其基本音响大体可分为三类:散音(即左手不按的空弦音)、按音(也称实音,即左手按弦,右手拨弦时发出的声音)、泛音(即右手拨弦,左手轻碰琴弦所发出的较清亮的声音)。但实际操奏起来,吟、揉、绰、注以及由双弦同时拨奏的和音等,又各有自己的讲究。

古琴不仅音色优美,同时还具有精深高妙的美学内涵、很强的艺术表现力,和古色古香、典雅质朴的文人气度。其艺术深邃高妙而又源远流长,正是中国古代音乐艺术的灵魂所在。

中国传统音乐中的这种过于朴素,缺少繁富多姿的先天不足随着琵琶的兴起而得到修饰。我国的琵琶最初来自波斯的梨形曲项琵琶,公元五世纪前后,经丝绸之路传人我国中原。隋唐时期已在中国宫廷中广泛运用。如官方“大乐署”、“教坊”、“梨园”等均设有专门的琵琶课(见白居易《琵琶行》)。在琵琶到中国后,无论从外形、结构还是演奏方法、演奏韵味等方面,都产生了深刻变化,使它终于变成了一种地道的中国民族乐器。如,原来隋唐琵琶的演奏是用拨子的,而到了明清,就改成了用五指弹奏;其乐器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由于演奏范围由宫廷扩散向民间,琵琶的乐目也开始增多。现有的传统琵琶曲主要是清代以来的传谱。它们包括有《汉宫秋月》、《夕阳箫鼓》、《月儿高》、《塞上曲》(其中包括五首可以连续演奏,也可以分段演奏的小曲)等文曲,又有《十面埋伏》、《霸王卸甲》、《海青拿天鹅》等武曲。还有一些被称为琵琶大曲者,其特点是综合文曲、武曲技术表现于一身,如《阳春古曲》等,它们都广泛地表现出自隋、唐以来,琵琶在中国生根、演化和发展的大体状况。

琵琶以其颗粒性音响见长,音色独特,演奏灵活多变,自古就有“大珠小珠落玉盘”的赞喻。它不仅能唱、能吟,还长于通过精美的节奏表现歌舞动作,或通过各种多音演奏技术表现复杂的戏剧性音乐内容等,所以近年来,发展尤其迅速。

艺术是时代精神、生活风貌和审美情趣的最直接的表现。弹拨乐器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过程。从最初的弹拨乐器——琴,到唐代的色彩乐器——琵琶,这种循序渐进的过程体现了当时人文精神的发展,体现了人对物、人对自然界征服气概的苏醒,也正因为人们思想的自由,为音乐上色调的完善和丰富提供了可能。中国的音乐从凝重、古朴中走了出来,描画了五光十色、多姿多彩的生活风貌和自然意境,体现出了一派盛事气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