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与地质灾害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5地震引发地裂缝
2.6地震引发地面塌陷
2.7地震引发软土震陷
三、地震对地面建筑设施的破坏性
地震本身就是一种特大地质灾害
1.破坏强烈
用“地动山摇”“山崩地裂”来描 述地震到来时的情形一点也不过分。由于建筑物依 附在地球表面,建筑物受地震破坏的方式主要受地 震波的传播方式影响。简单地说建筑物破坏有三种 方式:上下颠簸、水平摇摆、左右扭转。多数时候, 还是三种方式的复合作用。
2.地震波传播方式
地震被按传播方式分为三种类型:纵波、横波和 面波。 纵波是推进波,地壳中传播速度为5.5~7千米/ 秒,最先到达震中,又称P波,它使地面发生上下 振动,破坏性较弱。 横波是剪切波:在地壳中的传播速度为3.2~4.0 千米/秒,第二个到达震中,又称S波,它使地面 发生前后、左右抖动,破坏性较强。 面波又称L波,是由纵波与横波在地表相遇后激 发产生的混合波。其波长大、振幅强,只能沿地 表面传播,是造成建筑物强烈破坏的主要因素。
5.云南省
地震带主要有8: 小江地震带; 中甸—南涧地震带; 大关—马边地震带; 澜沧—耿马地震带; 泸水—腾冲地震带; 思茅—普洱地震带; 通海—石屏地震带; 南华—楚雄地震带。 小江断裂带和普 渡河断裂带是影响 昆明地区地震活动 的主要断裂带。
云南总的来说分为8个地震带,最强的比如像 纵贯全省的小江强震带,就是在昆明以东大概三十 公里,一条延伸大概几百公里长的南北向的断裂带。 根据历史记载,这条断裂带上,到现在至少有6次7 级以上,最高达到8级的地震。 云南省是我国地震灾害的高发地区,从1976年 唐山大地震以来,我国共发生6级以上强破坏性地 震56次,其中有15次发生在云南,占全国总数的五 分之一以上。
地球六大板块
印度洋板块俯冲
地壳运动是由于地球内部原因引起的组成地球物质的机械运动。它可以引起岩石圈 的演变,促使大陆、洋底的增生和消亡;并形成海沟和山脉;同时还导致发生地震、 火山爆发等。
地球表面上存在着 各种地壳运动的遗 迹,如断层、褶皱、 高山、盆地、火山、 岛弧、洋脊、海沟 等都是 地壳运动的 产物
1.2泥石流治理(1)修建蓄水、引水工程。在水体补
给区修建调洪水库、引水渠和截流水沟等,集中截留、 切断泥石流上游的水源。(2)修建拦挡工程。包括拦沙 坝、谷坊、挡土墙和护坡,层层拦截泥石流可能经过 的流通区。(3)修建排导工程。在流通区和堆积区修建 排导沟、渡槽、急流槽、导流堤、顺水坝等,尽量把 地表水和地下水排出泥石流形成区。(4)修建停淤工程。 一般在下游开阔平坦的河床段或平坦低洼的堆积扇上 修建停淤场和拦淤库。(5)固结泥石流物源。以防止松散堆
1.2什么是泥 石流?
指在区沟谷 中、由暴雨、 冰雪融水或库 塘溃坝等水源 激发,形成的 一种夹带大量 泥砂、石块等 固体物质的特 殊洪流。
1.3什么是崩塌?
指陡倾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 然脱离母体崩落、滚动、堆积在坡脚(或沟 谷)的地质现象。
1.4什么是地面塌陷?
地面塌陷是指地表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向下陷落,并在地面形 成塌陷坑(洞)的一种动力地质现象。 发生地:岩溶发育、地下采空区、地下水超采区、地下暗流淘蚀区、震区。
8.构造地震
9.火山地震
是由于火山作用引起的地震,占 全球发生地震数的7%左右。火山地震 都发生在活火山地区,一般震级不大。
二.地震地质灾害
1 .什么是地质灾害?指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
发的危害人民群众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 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 灾害。
防震减灾 造福于民


水平有限 敬请指正
浅谈地震与地质灾害
云南省有色地质局 西南有色昆明勘测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徐国民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一、关于地震之点滴 二、地震地质灾害 三、地震对地面建筑设施的破坏性 四、我们能做点什么?
一、关于地震之点滴
1.地震 地震,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 球上经常发生的一种自然现象。 由于地球在不断运动和变化,逐 渐积累了巨大的能量,在地壳某些脆 弱地带岩石圈在内力的作用下突然发 生破裂,或者引发原有断层的错动,地 球内能以地震波的形式强烈释放出来 ,从而引起一定范围内地面震动的现 象,这就是地震。
2.地震分类
地震一般可分为:人工地震和天然地震两大类 地震按成因分类: 天然地震(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塌陷地震) 是自然界发生的地震; 诱发地震(矿山冒顶、水库蓄水等)是人为 因素引起的地震; 人工地震(爆破、核爆炸、物体坠落等)是 人类的工程活动而引起的地震。
3.地震带 是指地震集中发生及分布的地方。 地球上主要有三处地震带,皆位于板块交界处。在地震带内震中密集,在 带外地震的分布零散。地震带常与一定的地震构造相联系。
2.了解地震地质灾害 2.1地震引发滑坡
2.2地震引发崩塌
2012年9月9日,云南彝良地震震中洛泽河镇附近道路发生山体崩塌,通往重灾区的 救援通道一度被阻。
2012年9月7日11时19分,在云 南省昭通市彝良县、贵州省毕 节市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 交界发生5.7级地震,震源深度 约14公里,12时16分,彝良县 又发生5.6级地震,震源深度10 公里。地震已造成67人遇难, 731人受伤,74万多人受灾, 6650间房屋倒塌,引发当地山 体崩塌灾害,彝良主要交通干 道、通信、水电受损。
6.地震的宏观成因 地震成因是地 震学科中的一个重 大课题。目前有如 大陆漂移学说、海 底扩张学说等。现 在比较流行的是大 家普遍认同的板块 构造学说。
1965 年加拿大著名地球物理学家威尔 逊首先 提出 “板块”概念。 1968 年法国人把全球岩石圈划分成六大板块,即欧 亚、太平洋、美洲、印度洋、非洲和南极洲板块。板块 与板块的交界处,是地壳活动比较活跃的地带,也是火 山、地震较为集中的地带。 板块学说是大陆漂移、海底扩张等学说的综合与延 伸,它虽不能解决地壳运动的所有问题,却为地震成因 的理论研究。
4.地震对地面建筑物破坏情形
四、我们能做点什么?
1.工程治理
对有危险的滑坡、崩塌、泥石流,进行工程治理。 1.1滑坡治理工程分为减滑工程和抗滑工程两类。减 滑工程在于改变滑坡的地形、土质、地下水等状态, 而使滑坡运动停止或缓和;抗滑工程则在于利用抗滑 的工程建筑来支挡运动的全部或部分滑坡,减轻或免 于滑坡灾害。其主要措施为: (1)排除滑坡体上的地表水并防渗处理。 (2)排除地下水。 (3)削方减重。 (4)建抗滑桩。 (5)修档墙。 (6) 边坡锚固。
4.中国处于环太平洋板块、欧亚板块、印度洋板块等几个板块相接的地方,
至少有495个地震断裂带。 中国地震主要分布在五个区域:西南地区、西北地区、华北地区、东南沿海地 区和23条地震带上。
(1)华北地区(含东北南 部) 郯城—庐江带(沿郯庐 断裂,) 燕山带 河北平原带 (太行山东麓) 山西带(主 要沿汾河地堑) 渭河平原带 (主要沿渭河平原地堑) (2)东南沿海地区 东南沿 海带(主要在福建及广东潮汕 地区) 台湾西部带 台湾东部 带 (3)西北地区 银川带 六盘 山带 天水-兰州带 河西走廊带 塔里木南缘带 南天山带 北天 山带 (4)西南地区 武都-马边带 康定-甘孜带 安宁河谷带 滇东 带 滇西带 腾冲-澜沧带 西藏察 隅带 西藏中部带 除去这23个,还有个东北 深震带(主要在吉林、黑龙江 的东部)
地质灾害种类 (六大类) 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 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
1.1 滑坡
是指在山坡岩体或 土体顺斜坡向下滑动的 现象。
2012年10月4日8时许,彝良县龙海乡镇河村油房村民小组发生山体滑坡,造 成800余人受灾,6户农户住房受损,其中3户房屋全部被掩埋, 18名学生 被埋在垮塌的教学楼内(遇难)。
3.建筑物破坏原理 地震对建筑物的破坏作用主要有三种因素:振动破坏、地基失效破坏、次生效 应破坏。 振动破坏 地震波引起的地面振动通过基础传递到建筑物上,引起建筑物本身 的振动。建筑物一般是按静力设计和建造的,耐受振动的强度有一定的限度, 其破坏程度取决于地震力的大小;但地震波对建筑物的破坏作用很复杂,破坏 程度常由许多因素综合决定,包括地震波频谱组成和延续时间,建筑物的材料 性质,动力特性,以及地基条件和地形等环境因素。 地基失效破坏 当地基强度较小或加速度很大时,地表层或下垫层可能达到屈 服极限;此时岩石或土层不再具有完全弹性,将产生永久变形,进而导致地基承 载力下降甚至丧失,地基产生变位、移动。虽然地基破坏消耗了地震波的能量, 减小了震动对建筑物的破坏;但地基失效同时又造成另一种灾害,如建筑物下 沉、地基不均匀沉降和水平变位,进而导致建筑物结构破坏。 次生效应破坏 在特定的地质、环境条件下,地地震波是指从震源产生向四外 辐射的弹性波。地震发生时,震源区的介质发生急速的破裂和运动,这种扰 动构成一个波源。由于地球介质的连续性,这种波动就向地球内部及表层各 处传播开去,形成了连续介质中的弹性波。
1.5什么是地裂缝?
地表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产生开裂,在地面形成一定长度和宽度 的裂缝的地质现象称为地裂缝。 当这种现象发生在有人类活动的地区时,便可成为一种地质灾害。
1.6地面沉降区域性的,范围较大;
过量开采地下水; 大范围抽排地下水; 较大范围采空区变形。 (略)
地震地质灾害
在地震作用下,地质体变形或破坏所引起的灾害。 主要包括:崩塌、 滑坡、泥石流、地裂缝、地面塌陷、砂土液化、软土震陷等。 1)即时灾害:由地震波直接产生的地质灾害。崩塌、滑坡、地裂缝 、地面塌陷、砂土液化、软土震陷 有些灾害又可能进一步衍生成其它灾害。 2)次生灾害:不是由地震波直接产生的地质灾害 崩塌滑坡产生的巨量松散岩土可能导致泥石流; 地裂缝可发展衍生成崩塌滑坡; 崩滑体堵塞江河形成的堰塞湖,有可能对上下游造成灾害; 失稳的破碎山体和崩滑堆积体存在再次崩滑的危险等等。 由于它们不是由地震波直接产生的地质灾害,因此被称为次生地质灾 害。 地震地质灾害是主要的地震次生灾害,它们不仅常造成严重的人员伤 亡,,而且破坏房屋、道路、桥梁等工程设施和土地资源,从而加剧地震灾 害损失程度。
积体液化形成泥石流。
1.3崩塌治理:清除危
岩体、建防护网、建拦 挡墙、挖隔离沟、危岩 锚固
2.预防措施
选好址:避开抗震危险地段 安全评价:重大项目的地震安全评价 断裂影响评价:断裂对建筑场地影响评价 严格用地审批:体现断裂影响的否决作用
3.昆明的断裂构造问题
重要工作:开展断层影响评价 查明断裂分布、特 征、活动性。 目的:为用地安全提供技术支撑。
2012年9月9日,云南彝良地震震中洛泽河镇附近道路发生山体崩塌,通往重灾区的救 援通道一度被阻。
2012年9月9日,云南彝良地震震中洛泽河镇附近道路发生山体崩塌,通往重灾区的救 援通道一度被阻。
2.3地
震引 发泥 石流
2.4地震引发砂土液化
地壳运动使岩层
发生弯曲,产生裂 缝、断裂,并留下 永久形迹,这样就 形成了地质构造。 所谓地质构造就 是地壳运动引起 的岩层变形和变 位的形迹(结果)。
7.地质构造
变位的形迹(结果)。
地壳运动引起的岩层变形和
是由于地下岩层的快速破裂 和错动所造成的地震。 绝大多数地震都是地壳中的岩层发生断裂错 动造成的,这种地层断裂并移动了位置的现象, 被称为断层,这类地震也就被称为“断层地震” 。 世界上百分之90以上的地震、几乎所有的破 坏性地震属于构造地震。 由于构造地震频度高、强度大、破坏重,因 此是地震监测预报、防灾减灾的重点对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