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灾害概述
原创2: 2.2 中国的地质灾害

三、滑坡和泥石流
根据所学知识思考: (1)滑坡和泥石流主要发生在哪些地方? (2)它们主要是由哪种外力作用形成的? (3)滑坡和泥石流在哪些条件下容易发生?
(一)滑坡
1、定义: 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在重力的作用下,沿一
定的滑动面整体下滑的现象。
A:原斜坡剖面;D:滑坡后的剖面;E:滑动面
2、滑坡发生的条件
(2)我国各类火山的分布如何?
我国的活火山主要分布在台湾和新疆境内,他 们在人类历史时期作周期性喷发;黑龙江的五大 连池是休眠火山,他长期熄灭,有时又突然喷发; 山西的死火山群,在人类历史以来没有重新喷发 过。
火山喷发的火山
灰和熔岩流,常常破 坏田园、建筑,有时 引起地震;同时也可 能带来丰富的地热、 温泉、肥沃的火山灰 土和硫磺等资源,许 多火山地区已成为旅 游和疗养胜地。
华北太行山和京津唐地区 西北天山和祁连山
西南青藏高原及边缘川、滇 东南部的台、闽
地震的大小用里氏震级表示。地震释放出来的 能量越大,震级越高。震级每增加1级,能量约增 加30倍。
A、通常,3级以下的地震,人无感觉,称为微震 B、3—5级的地震,人们有不同的感觉,称为弱震 或小震 C、5级以上地震,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称为 破坏性地震
山区发生滑坡,在地形、岩石、植被方面的条件是什么?
地形: 地势起伏大 岩石: 较破碎 植被: 植被覆盖较差
(二)泥石流
1、定义:
山区沟谷中由暴雨、冰雪融水等激发的、含大量 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
2、泥石流发生的条件
山区发生泥石流、在地形、岩石、 植被、气候方面的条件是什么?
地形:坡陡谷深的山区 岩石:破碎,松散碎屑物质多 植被:缺乏,山坡表层缺少保护 气候:暴雨或连续性降雨
《中 国的地质灾害》 讲义

《中国的地质灾害》讲义一、引言中国是一个地域辽阔、地质条件复杂的国家,地质灾害频繁发生,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威胁。
了解和认识中国的地质灾害,对于加强防灾减灾工作、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二、中国地质灾害的类型(一)地震地震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
中国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与欧亚地震带之间,受太平洋板块、印度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的挤压,地震断裂带十分发育。
(二)滑坡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者软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
在中国,山区面积广大,地形起伏较大,加上人类活动的影响,如开挖坡脚、坡体上部堆载等,导致滑坡灾害较为常见。
(三)泥石流泥石流是山区沟谷中,由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
它往往突然爆发,来势凶猛,破坏力极大。
(四)崩塌崩塌是指陡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崩落、滚动、堆积在坡脚(或沟谷)的地质现象。
(五)地面塌陷地面塌陷是指地表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向下陷落,并在地面形成塌陷坑(洞)的一种地质现象。
三、中国地质灾害的分布规律(一)地震分布我国的地震活动主要分布在五个地区的 23 条地震带上。
从地理区域看,地震活动频繁的地区主要有西南地区、西北地区、华北地区、东南沿海地区和台湾地区。
(二)滑坡和泥石流分布滑坡和泥石流主要分布在山区,特别是西南地区的四川、云南、贵州等地,以及西北地区的陕西、甘肃、青海等地。
这些地区地形陡峭,地质构造复杂,降水丰富且集中,容易引发滑坡和泥石流灾害。
(三)崩塌分布崩塌灾害在山区公路、铁路沿线以及露天矿山等地区较为常见。
(四)地面塌陷分布地面塌陷主要分布在地下矿产资源开采地区,如煤矿区等。
四、中国地质灾害的成因(一)自然因素1、地形地貌:山地、高原、丘陵等地形起伏大的地区,容易发生地质灾害。
笔记—中国主要的地质灾害

一、地震灾害 1.我国地震多发的原因 由于我国地理位置特殊,既位于
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碰撞挤压的交界 地带,又处在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 撞挤压的交界地带,地壳运动活跃。
2.我国地震的分布特点 总体特点:东少西多; 多发地区:青藏、新疆、华北和 台湾。 3.我国地震的灾情特点 总体特点:东重西轻; 变化趋势:人员伤亡总体减少, 经济损失迅速上升。
二、滑坡和泥石流 1.概念: 滑 坡: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 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整 体下滑的现象。
泥石流:山区爆发的特殊洪流, 它饱含泥砂、石块,破坏力极强。
2.成因 自然 : ( 1 )地形崎岖,地势起伏大; ( 2 )岩石破碎,土质疏松, 碎屑物质多; (3)降水量大,且多暴雨;
(4)植被稀少。
(2)人为原因: 人类不合理的生产和生活活动: 如,过度开垦、过度樵采、不合理 开矿,引起植被破坏;大规模的工 程活动;建设者的防范意识和措施 不到位。
人为 :(1 )过度开垦、过度樵采、不 合理开矿,引起植被破坏; (2)大规模的工程活动。
3.危害 ①可堵塞江河; ②摧毁城镇和村庄; ③破坏森林、农田、道路、水利 水电设施; ④对人民的生命财产、生产活动 以及环境造成பைடு நூலகம்大的危害。
三、地质灾害多发区—西南地区 西南地区地质灾害多发的原因 (1)自然原因: ①地处印度洋板块 和亚欧板块碰撞挤 压地带,地 壳运动活跃,地质构造复 杂,多断裂发育,岩层疏松破碎。 ②位于第一、二级阶梯交界处,地 形起伏大,地势陡峻,大斜坡多 。 ③受西南季风和东南季风影响,降 水丰富,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第二节 中国的地质灾害

分析图 2.8,从数据中找出相关关系: 东部人口、建筑物以及城 (1949~2000年)人口密度≥400人/KM2的地 市等密集,西部人烟稀少 区的死亡人数是人口密度200~400人/KM2的 地区的10倍;是人口密度100~200人/KM2的 地区的100倍。可见,地震死亡人数与人
灾情:东重西轻 口密度成正比关系。人口密度以倍数增
9、地震前的预兆
• • • • • • • 震区群众总结出这样的谚语 震前动物有预兆,抗震防灾要搞好。 牛羊驴马不进圈,老鼠搬家往外逃; 鸡飞上树猪拱圈, 鸭不下水狗狂叫; 兔子竖耳蹦又撞,鸽子惊飞不回巢; 冬眠长蛇早出洞,鱼儿惊惶水面跳。 家家户户要观察,综合异常做预报。
(二)火山喷发
(二)火山喷发
长,死亡人数则以级数增长。因此,在 我国东部地区,小震也有可能造成大灾。
地震灾害是伤亡人口最多,造成社会 恐惧心理最严重的灾害。地震造成的 财产损失与地震烈度和财产的易损性 有关。如果巨大的破坏性地震发生在 财产密集且抗震能力较差的城市,则 会造成更大的财产损失,在中国造成 财产损失最大的地震是唐山地震。
(三)滑坡和泥石流
滑 坡
(三)滑坡和泥石流
1、滑坡概念
滑坡是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在重力 的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下滑的现象。
A:原斜坡剖面
E:滑动面 D:滑坡后的剖面
2、滑坡危害
滑坡会破坏或淹没坡上和坡下的农田、 建筑物和道路,造成人员伤亡。
3、泥石流的概念
泥石流是山区爆发的特殊洪流,它 饱含泥沙、石块以至巨大的砾石,破坏 力极强。
1.我国地震分布特点:西多东少 四个地震多发区:青藏、新疆、华北和台 湾。地震带的分布基本上遵循活动性断裂带 的分布。
2.我国地震灾情特点:东重西轻 (1)灾情总体特征——东重西轻 (2)灾情变化趋势——因地震死亡 人数减少,经济损失却有加重趋势
中国地质灾害 ppt课件

山西大同火山群——死火山
滑坡
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在重力的作用下, 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下滑的现象。
泥石流
山区坡陡谷深、岩石破碎、松散碎屑物质多、植 被不良的地方,当夏季暴雨骤降或是冰雪融水汇 集时突然爆发的特殊洪流,它包含泥沙、石块以 至巨大的砾石,破坏力极强。
(一)中国的地质灾害
3、滑坡泥石流
泥石流
发生条件:
▪地形:地势起伏大
▪岩石:破碎;
想一想:泥石流的发生条件?
▪植被:稀少;
(地形、岩石、植被、气候、地质)
东南部的台湾 福建沿海
(一)中国的地质灾害
2、中国火山众多
(1)成因:我国地
处世界六大板块之间相 撞形成的两大地震带
(2)分布:活火山 有新疆于田附近的昆仑 山中的火山与台湾大屯 火山群的七星山;休眠 火山有长白山的白头山 和黑龙江五大莲池;死 火山主要有山西大同附 近的火山。
长白山天池——休眠火山
(一)中国的地质灾害
1、中国地震频发
(1)成因:我国地处
世界六大板块之间相撞形成 的两大地震带
(2)分布:①东南沿
海台湾福建地震带,②华北 太行山与京津塘地震带,③ 西北新甘宁地震带,④西南 的青藏高原与喜马拉雅山地 和川滇地震带。
西北新疆甘肃和宁夏 华北太行山沿线 和京津唐地区
西南青藏高原和 四川、云南
中国主要的地质灾害
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
影响我国的地质灾害
名称
我国是世界上地质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

我国是世界上地质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
中国是世界上地质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裂缝等种类的地质灾害十分严重,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的分布范围占国土面积的44.8%,其中以西南,西北地区最为严重。
地面塌陷(含岩溶塌陷和采空塌陷)主要分布在岩溶地区和矿区。
岩溶塌陷分布广泛,自1949年以来,已在24个省(区市)发生近干起,塌陷坑总数3万多个,尤以中南、西南地区最多。
矿区(以采煤为主)采空塌陷十分严重,仅华北,华东地区的煤矿区采空塌陷每年就达10.5万亩。
地面塌陷每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几十亿元。
地面沉降主要发生在东部平原地区,全国已有上海,天津,苏州,无锡等40多个大中城市出现较为严重的地面沉降灾害。
地面沉降虽不致直接造成人员伤亡,但由于够出现在经济发达地区,所以造成的经济损
失尤为严重。
地裂缝已在17个省(区市)200多个县(市)发现400多处。
各类地质灾害平均每年造成1000多人死亡,经济损失上百亿元。
地质灾害已成为造成我国人员伤亡的主要灾害之一。
地质灾害的概念类型及分布课件

• 地质灾害概述 • 山体滑坡 • 泥石流 • 地面塌陷 • 地震灾害 • 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建议
01 地质灾害概述
地质灾害定义 01 02
地质灾害类型
山体滑坡
泥石流
地震
火山喷发
地质灾害分布
在我国,地质灾害主要分布在西南、 西北和华东地区,其中四川、云南、 贵州等省份是地质灾害的多发区。
02 山体滑坡
山体滑坡类型
山体滑坡成因
自然因素
人为因素
山体滑坡防治
加强监测
排除地表水 减重与加载
山体滑坡防治
改善滑动带土石性质
修筑挡土墙
植树造林 加强管理
03 泥石流
泥石流类型
01
02
03
暴雨型泥石流
冰雪融化型泥石流
人为型泥石流
泥石流成因
自然因素 人为因素
泥石流防治
加强预警监测
植树造林
加强防震减灾宣传教育
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地震灾害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减少恐慌和盲目行动。
制定防震减灾预案
根据地震灾害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防震减灾预案,明 确应急组织、救援队伍、物资储备、医疗救治等方面的职 责和措施。
加强建筑抗震设防
对重要的建筑物和基础设施进行抗震设防,提高其抗震能 力,减少地震造成的损失。
地下开采、工程建设等对地下岩土体的破坏。
地面塌陷防治
工程措施
非工程措施
加强监测预警、合理规划土地利用、 加强环境保护等。
05 地震灾害
地震灾害类型
构造地震
人工地震
火山地震 陷落地震
地震灾害成因
构造地震 陷落地震
火山地震 人工地震
地震灾害防治
地理人教选修五课件中国的地质灾害

分布:滑坡在中 国各地都有分布, 但主要集中在山 区和丘陵地区, 如四川、云南、
贵州等地。
危害:滑坡可 能导致人员伤 亡、财产损失、 交通中断等严
重后果。
泥石流
定义:由于降水 等因素,在沟谷 发育地区,挟带 大量固体物质的
特殊洪流
成因:降水、 地形、地质条
件等
分布:主要分 布在西南地区, 如四川、云南
防治措施:加强 环境保护意识, 合理利用水资源, 推广节水灌溉技 术,恢复植被, 建立防风固沙林
带等。
自然因素
地形地貌:山区、高原、 盆地等地形容易发生滑坡、
泥石流等灾害
气候条件:害
地壳运动:地壳运动活跃, 容易引发地震、火山等灾
害
水资源:地下水丰富,容 易引发地下水过度开采导 致的地面沉降和地裂缝等
地面塌陷
成因:自然因素(如地震、火山活 动、气候变化等)和人为因素(如 地下水开采、城市建设、矿山开采 等)
定义:地表岩层、土层在自然因 素或人为因素作用下发生下沉、 断裂、错位等现象
分布:中国地面塌陷主要分布在 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珠
江三角洲等地区
危害:地面塌陷可能导致房屋倒塌、 道路断裂、地下管道损坏等,严重 影响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经济 发展。
四川汶川地震
发生时间:2008年5月12日 震级:里氏8.0级 影响范围:四川、甘肃、陕西等地
伤亡情况:近7万人死亡,30多万人受伤
救援情况:全国范围内展开大规模救援行动
重建情况:灾后重建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灾 区人民生活逐步恢复正常
云南滑坡泥石流灾害
发生时间: 2018年7 月11日
地点:云 南省昭通 市镇雄县
加强地质 灾害防治 技术的研 究和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泥石流灾害区域特征
区域 青藏高原 东南山地 川滇山地 成因类型 特点 规模巨大,爆发频繁而 猛烈
冰川泥石流
降雨泥石流
爆发较频繁,与人类经 济活动密切相关
爆发频率、规模和强度 黄土高原 暴雨激发的黄土泥流 均不及山区泥石流 华北和东 北山地 暴雨引发泥石流 爆发频率较低,但规模 大且来势迅猛
三.地质灾害多发区——西南地区
为什么我国地震西多东少,地震灾情却东重西轻?
以东经105°为界,我国西部地区主要是亚欧板块与印度 洋板块,地质构造复杂,地壳运动特别活跃,是世界大陆地 震最强烈多发和密集的地区。而东部地区除了沿海以及华北 外,大部分地区相对稳定,故地震较少。 我国地震西多东少,但灾情却东重西轻。虽然我国西部 地震频次高,强度大,但人口稀疏,资产密度小,因此灾情 也就相应小得多;而东部地区有着占我国城市总数46%的城 市,90%以上的人口,又是我国经济发达、资产密集区,这 就决定了我国地震灾情必然是东部严重。
遭受严重破坏,灾情之大举世罕见。
案例②—台湾岛“9· 21”南投地震
1999年9月21日凌晨,南投县发生7.6级大地震, 震
源深度10千米左右,重灾区在日月潭地区。这是台湾岛
近百年来发生的最强烈的地震。该区有许多活断层,导 致断层沿线地区遭遇灾难性破坏。整个灾区死亡2 329人, 伤8 722人,失踪39人,倒塌各种建筑9 909栋,严重破 坏7 575栋,受灾人口250万,灾民32万,财产损失92亿
1.西南地区地质灾害多发的原因
断裂发育,地震频发 地壳 活动 激烈
岩石破碎 风化严重
滑坡 泥石流 多发
季风 气候
干湿季节分明,暴雨集中
地质灾害在成因上的关联性
思考:四川省、重庆市滑坡和泥石流灾害频繁的原因 。
(1)大巴山的南坡,大部分
地区海拔在500—1 000米左 右,是面积广大的大斜坡。 (2)岷江和大渡河的上游区 又是地势急剧下降的地区, 地质结构复杂,地表结构不 稳。 (3)受西南降水系统的影响, 雨量丰沛,而且盆地边缘植 被破坏严重。
二.滑坡、泥石流灾害 1.多发原因 山区 面积广。 (1)地形:_______ (2)地势:山高谷深,地势_____ 陡峻 。 复杂 和上层岩性相对松 (3)地质地貌:地质构造______ 软。 连续降雨、暴雨 。 (4)气候:多________________ 2.分布 (1)地域特点:广泛性和相对_______ 集中 性。 山区,从太行山到______ 秦岭 ,经 (2)空间上:主要在_____ 鄂西、______ 、云南到藏东一带,特别是_____ 西南 地 四川 区为重灾区。 降水 相对一致性。 (3)时间上:具有与_______
中国的地质灾害
教学目标
1.利用地图分析,说明中国地震、滑坡、泥石流 的地理分布。
2.从地震、滑坡、泥石流灾害成因的关联性理解 西南区地质灾害群发性和灾情严重的原因。 3.结合中国人口分布特点,分析地震灾情特点。
一.地震灾害
1.我国地震分布特点 2.我国地震灾情特点
造东 的经 东 西 度 分 是 界 我 线 国 地 质 构
①我国地震分布的特点? ②从板块构造角度分析青藏、新疆、华北和台湾四个多发区地 质灾害的成因?
105
①我国地震分布特点是东少西多,地质构 造特点是以105°E为界分为东西两部分。中 国西部地区是世界上大陆地震最活跃、最强 烈和最密集的地区。环太平洋地震带对我国 台湾及其附近海域影响最大。 ②华北区、台湾地区地震多发的成因是该 区处在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带。地 壳活动强烈。西南地区地震、滑坡、泥石流 多发的成因是由于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 挤压碰撞。
美元。此次地震还波及福建、广东、浙江和江西的部分
地区。
探究活动
①总结唐山地震灾情严重的影响因素。 ②比较唐山和南投地震的受灾人口和经济损失 的差异。 ③分析唐山和南投地震的灾情中,人文因素导 致的灾情差异(资产密度、建筑物的抗震系数、 人的防震意识等)。
发现:(1949 —2000年) 人口密度≥400人的地区 的死亡人数是人口密度 200—400人的地区的10 倍;是人口密度100~ 200人地区的100倍。
案例①——中国河北唐山地震
1976年7月28日,在中国河北省的唐山发生了里氏7.8级
强烈地震。这次地震的震中位于唐山市区,即北纬 39.6°,
东经118.2°。这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罕见的城市地震灾害, 北京市和天津市受到严重波及,地震破坏范围超过30万千方 千米,有感范围广达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相当于全国 面积的1/3。唐山地震造成数十万人伤亡,民房和公共设施
地震死亡人数与人口密度成正比关系。 我国地震灾情特点:东重西轻
灾情发展趋势
我国地震死亡 人口总体下降
经济损失迅速上升
近年来我国地震的死亡人口下降但经济损 失上升的原因是什么?
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单位面积上的资产密度加大了,灾害 的经济损失呈上升趋势;地震的预测、建筑物的加固、人的防 震差 异 原因 人口 、建筑物及 东部______ 城市 等密集,西部人烟 ______ 稀少
东重西轻
科技 进步,防震、抗震 人员伤亡有所 _______ 变 _____ 减少 ,经济损 设施逐步趋于完善;经济 加重 趋 飞速发展,单位面积上的 化 失呈______ 势 ___________ 资产密度 加大
读下图,回答有关问题。
(1)试分析我国西南地区地 震集中和频发的原因。 (2)仲巴地震强度大于攀枝 花地震,但没有人员伤 亡。请分析原因。 (3)“滚石随处可见,公路 已变形成台阶状”反映 了地震引发了什么灾害? (4)简要分析汶川地震后, 堰塞湖形成的原因及主 要危害。
【答案】
(1)我国西南地区处在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上, 属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碰撞边界,地质活动强
烈且频繁。
(2)仲巴地区海拔高、人口稀少。
(3)引发了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
(4)形成的原因是地震引发的滑坡和泥石流产生的 土体(或岩体)堵塞河道,使河水滞留,水位提高,形 成湖泊。堰塞湖的危害是河道水位上升,淹没土地、 房屋,更有可能造成决堤而引发洪水,危害下游。
二. 滑坡、泥石流灾害
我国滑坡、泥石流灾害的成因 时间分布特点 空间分布特点 灾害的严重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