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灾害概述

合集下载

原创2: 2.2 中国的地质灾害

原创2: 2.2   中国的地质灾害

三、滑坡和泥石流
根据所学知识思考: (1)滑坡和泥石流主要发生在哪些地方? (2)它们主要是由哪种外力作用形成的? (3)滑坡和泥石流在哪些条件下容易发生?
(一)滑坡
1、定义: 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在重力的作用下,沿一
定的滑动面整体下滑的现象。
A:原斜坡剖面;D:滑坡后的剖面;E:滑动面
2、滑坡发生的条件
(2)我国各类火山的分布如何?
我国的活火山主要分布在台湾和新疆境内,他 们在人类历史时期作周期性喷发;黑龙江的五大 连池是休眠火山,他长期熄灭,有时又突然喷发; 山西的死火山群,在人类历史以来没有重新喷发 过。
火山喷发的火山
灰和熔岩流,常常破 坏田园、建筑,有时 引起地震;同时也可 能带来丰富的地热、 温泉、肥沃的火山灰 土和硫磺等资源,许 多火山地区已成为旅 游和疗养胜地。
华北太行山和京津唐地区 西北天山和祁连山
西南青藏高原及边缘川、滇 东南部的台、闽
地震的大小用里氏震级表示。地震释放出来的 能量越大,震级越高。震级每增加1级,能量约增 加30倍。
A、通常,3级以下的地震,人无感觉,称为微震 B、3—5级的地震,人们有不同的感觉,称为弱震 或小震 C、5级以上地震,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称为 破坏性地震
山区发生滑坡,在地形、岩石、植被方面的条件是什么?
地形: 地势起伏大 岩石: 较破碎 植被: 植被覆盖较差
(二)泥石流
1、定义:
山区沟谷中由暴雨、冰雪融水等激发的、含大量 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
2、泥石流发生的条件
山区发生泥石流、在地形、岩石、 植被、气候方面的条件是什么?
地形:坡陡谷深的山区 岩石:破碎,松散碎屑物质多 植被:缺乏,山坡表层缺少保护 气候:暴雨或连续性降雨

《中 国的地质灾害》 讲义

《中 国的地质灾害》 讲义

《中国的地质灾害》讲义一、引言中国是一个地域辽阔、地质条件复杂的国家,地质灾害频繁发生,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威胁。

了解和认识中国的地质灾害,对于加强防灾减灾工作、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二、中国地质灾害的类型(一)地震地震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

中国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与欧亚地震带之间,受太平洋板块、印度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的挤压,地震断裂带十分发育。

(二)滑坡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者软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

在中国,山区面积广大,地形起伏较大,加上人类活动的影响,如开挖坡脚、坡体上部堆载等,导致滑坡灾害较为常见。

(三)泥石流泥石流是山区沟谷中,由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

它往往突然爆发,来势凶猛,破坏力极大。

(四)崩塌崩塌是指陡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崩落、滚动、堆积在坡脚(或沟谷)的地质现象。

(五)地面塌陷地面塌陷是指地表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向下陷落,并在地面形成塌陷坑(洞)的一种地质现象。

三、中国地质灾害的分布规律(一)地震分布我国的地震活动主要分布在五个地区的 23 条地震带上。

从地理区域看,地震活动频繁的地区主要有西南地区、西北地区、华北地区、东南沿海地区和台湾地区。

(二)滑坡和泥石流分布滑坡和泥石流主要分布在山区,特别是西南地区的四川、云南、贵州等地,以及西北地区的陕西、甘肃、青海等地。

这些地区地形陡峭,地质构造复杂,降水丰富且集中,容易引发滑坡和泥石流灾害。

(三)崩塌分布崩塌灾害在山区公路、铁路沿线以及露天矿山等地区较为常见。

(四)地面塌陷分布地面塌陷主要分布在地下矿产资源开采地区,如煤矿区等。

四、中国地质灾害的成因(一)自然因素1、地形地貌:山地、高原、丘陵等地形起伏大的地区,容易发生地质灾害。

笔记—中国主要的地质灾害

笔记—中国主要的地质灾害
中国主要的地质灾害
一、地震灾害 1.我国地震多发的原因 由于我国地理位置特殊,既位于
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碰撞挤压的交界 地带,又处在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 撞挤压的交界地带,地壳运动活跃。
2.我国地震的分布特点 总体特点:东少西多; 多发地区:青藏、新疆、华北和 台湾。 3.我国地震的灾情特点 总体特点:东重西轻; 变化趋势:人员伤亡总体减少, 经济损失迅速上升。
二、滑坡和泥石流 1.概念: 滑 坡: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 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整 体下滑的现象。
泥石流:山区爆发的特殊洪流, 它饱含泥砂、石块,破坏力极强。
2.成因 自然 : ( 1 )地形崎岖,地势起伏大; ( 2 )岩石破碎,土质疏松, 碎屑物质多; (3)降水量大,且多暴雨;
(4)植被稀少。
(2)人为原因: 人类不合理的生产和生活活动: 如,过度开垦、过度樵采、不合理 开矿,引起植被破坏;大规模的工 程活动;建设者的防范意识和措施 不到位。
人为 :(1 )过度开垦、过度樵采、不 合理开矿,引起植被破坏; (2)大规模的工程活动。
3.危害 ①可堵塞江河; ②摧毁城镇和村庄; ③破坏森林、农田、道路、水利 水电设施; ④对人民的生命财产、生产活动 以及环境造成பைடு நூலகம்大的危害。
三、地质灾害多发区—西南地区 西南地区地质灾害多发的原因 (1)自然原因: ①地处印度洋板块 和亚欧板块碰撞挤 压地带,地 壳运动活跃,地质构造复 杂,多断裂发育,岩层疏松破碎。 ②位于第一、二级阶梯交界处,地 形起伏大,地势陡峻,大斜坡多 。 ③受西南季风和东南季风影响,降 水丰富,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第二节 中国的地质灾害

第二节 中国的地质灾害

分析图 2.8,从数据中找出相关关系: 东部人口、建筑物以及城 (1949~2000年)人口密度≥400人/KM2的地 市等密集,西部人烟稀少 区的死亡人数是人口密度200~400人/KM2的 地区的10倍;是人口密度100~200人/KM2的 地区的100倍。可见,地震死亡人数与人
灾情:东重西轻 口密度成正比关系。人口密度以倍数增
9、地震前的预兆
• • • • • • • 震区群众总结出这样的谚语 震前动物有预兆,抗震防灾要搞好。 牛羊驴马不进圈,老鼠搬家往外逃; 鸡飞上树猪拱圈, 鸭不下水狗狂叫; 兔子竖耳蹦又撞,鸽子惊飞不回巢; 冬眠长蛇早出洞,鱼儿惊惶水面跳。 家家户户要观察,综合异常做预报。
(二)火山喷发
(二)火山喷发
长,死亡人数则以级数增长。因此,在 我国东部地区,小震也有可能造成大灾。
地震灾害是伤亡人口最多,造成社会 恐惧心理最严重的灾害。地震造成的 财产损失与地震烈度和财产的易损性 有关。如果巨大的破坏性地震发生在 财产密集且抗震能力较差的城市,则 会造成更大的财产损失,在中国造成 财产损失最大的地震是唐山地震。
(三)滑坡和泥石流
滑 坡
(三)滑坡和泥石流
1、滑坡概念
滑坡是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在重力 的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下滑的现象。
A:原斜坡剖面
E:滑动面 D:滑坡后的剖面
2、滑坡危害
滑坡会破坏或淹没坡上和坡下的农田、 建筑物和道路,造成人员伤亡。
3、泥石流的概念
泥石流是山区爆发的特殊洪流,它 饱含泥沙、石块以至巨大的砾石,破坏 力极强。
1.我国地震分布特点:西多东少 四个地震多发区:青藏、新疆、华北和台 湾。地震带的分布基本上遵循活动性断裂带 的分布。
2.我国地震灾情特点:东重西轻 (1)灾情总体特征——东重西轻 (2)灾情变化趋势——因地震死亡 人数减少,经济损失却有加重趋势

中国地质灾害 ppt课件

中国地质灾害 ppt课件
长白山天池及其周围地区,是松花江、鸭绿江、图们江三江之 源。长白山天池火山已休眠了300年,仍具有再次喷发的危险。 “九五”期间,中国地震局在长白山天池建立了火山监测站,从目 前的观测结果看,尚没有发现火山复苏的征兆。
山西大同火山群——死火山
滑坡
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在重力的作用下, 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下滑的现象。
泥石流
山区坡陡谷深、岩石破碎、松散碎屑物质多、植 被不良的地方,当夏季暴雨骤降或是冰雪融水汇 集时突然爆发的特殊洪流,它包含泥沙、石块以 至巨大的砾石,破坏力极强。
(一)中国的地质灾害
3、滑坡泥石流
泥石流
发生条件:
▪地形:地势起伏大
▪岩石:破碎;
想一想:泥石流的发生条件?
▪植被:稀少;
(地形、岩石、植被、气候、地质)
东南部的台湾 福建沿海
(一)中国的地质灾害
2、中国火山众多
(1)成因:我国地
处世界六大板块之间相 撞形成的两大地震带
(2)分布:活火山 有新疆于田附近的昆仑 山中的火山与台湾大屯 火山群的七星山;休眠 火山有长白山的白头山 和黑龙江五大莲池;死 火山主要有山西大同附 近的火山。
长白山天池——休眠火山
(一)中国的地质灾害
1、中国地震频发
(1)成因:我国地处
世界六大板块之间相撞形成 的两大地震带
(2)分布:①东南沿
海台湾福建地震带,②华北 太行山与京津塘地震带,③ 西北新甘宁地震带,④西南 的青藏高原与喜马拉雅山地 和川滇地震带。
西北新疆甘肃和宁夏 华北太行山沿线 和京津唐地区
西南青藏高原和 四川、云南
中国主要的地质灾害
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
影响我国的地质灾害
名称

我国是世界上地质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

我国是世界上地质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

我国是世界上地质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
中国是世界上地质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裂缝等种类的地质灾害十分严重,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的分布范围占国土面积的44.8%,其中以西南,西北地区最为严重。

地面塌陷(含岩溶塌陷和采空塌陷)主要分布在岩溶地区和矿区。

岩溶塌陷分布广泛,自1949年以来,已在24个省(区市)发生近干起,塌陷坑总数3万多个,尤以中南、西南地区最多。

矿区(以采煤为主)采空塌陷十分严重,仅华北,华东地区的煤矿区采空塌陷每年就达10.5万亩。

地面塌陷每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几十亿元。

地面沉降主要发生在东部平原地区,全国已有上海,天津,苏州,无锡等40多个大中城市出现较为严重的地面沉降灾害。

地面沉降虽不致直接造成人员伤亡,但由于够出现在经济发达地区,所以造成的经济损
失尤为严重。

地裂缝已在17个省(区市)200多个县(市)发现400多处。

各类地质灾害平均每年造成1000多人死亡,经济损失上百亿元。

地质灾害已成为造成我国人员伤亡的主要灾害之一。

地质灾害的概念类型及分布课件

地质灾害的概念类型及分布课件
目录
• 地质灾害概述 • 山体滑坡 • 泥石流 • 地面塌陷 • 地震灾害 • 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建议
01 地质灾害概述
地质灾害定义 01 02
地质灾害类型
山体滑坡
泥石流
地震
火山喷发
地质灾害分布
在我国,地质灾害主要分布在西南、 西北和华东地区,其中四川、云南、 贵州等省份是地质灾害的多发区。
02 山体滑坡
山体滑坡类型
山体滑坡成因
自然因素
人为因素
山体滑坡防治
加强监测
排除地表水 减重与加载
山体滑坡防治
改善滑动带土石性质
修筑挡土墙
植树造林 加强管理
03 泥石流
泥石流类型
01
02
03
暴雨型泥石流
冰雪融化型泥石流
人为型泥石流
泥石流成因
自然因素 人为因素
泥石流防治
加强预警监测
植树造林
加强防震减灾宣传教育
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地震灾害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减少恐慌和盲目行动。
制定防震减灾预案
根据地震灾害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防震减灾预案,明 确应急组织、救援队伍、物资储备、医疗救治等方面的职 责和措施。
加强建筑抗震设防
对重要的建筑物和基础设施进行抗震设防,提高其抗震能 力,减少地震造成的损失。
地下开采、工程建设等对地下岩土体的破坏。
地面塌陷防治
工程措施
非工程措施
加强监测预警、合理规划土地利用、 加强环境保护等。
05 地震灾害
地震灾害类型
构造地震
人工地震
火山地震 陷落地震
地震灾害成因
构造地震 陷落地震
火山地震 人工地震
地震灾害防治

地理人教选修五课件中国的地质灾害

地理人教选修五课件中国的地质灾害
能导致滑坡。
分布:滑坡在中 国各地都有分布, 但主要集中在山 区和丘陵地区, 如四川、云南、
贵州等地。
危害:滑坡可 能导致人员伤 亡、财产损失、 交通中断等严
重后果。
泥石流
定义:由于降水 等因素,在沟谷 发育地区,挟带 大量固体物质的
特殊洪流
成因:降水、 地形、地质条
件等
分布:主要分 布在西南地区, 如四川、云南
防治措施:加强 环境保护意识, 合理利用水资源, 推广节水灌溉技 术,恢复植被, 建立防风固沙林
带等。
自然因素
地形地貌:山区、高原、 盆地等地形容易发生滑坡、
泥石流等灾害
气候条件:害
地壳运动:地壳运动活跃, 容易引发地震、火山等灾

水资源:地下水丰富,容 易引发地下水过度开采导 致的地面沉降和地裂缝等
地面塌陷
成因:自然因素(如地震、火山活 动、气候变化等)和人为因素(如 地下水开采、城市建设、矿山开采 等)
定义:地表岩层、土层在自然因 素或人为因素作用下发生下沉、 断裂、错位等现象
分布:中国地面塌陷主要分布在 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珠
江三角洲等地区
危害:地面塌陷可能导致房屋倒塌、 道路断裂、地下管道损坏等,严重 影响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经济 发展。
四川汶川地震
发生时间:2008年5月12日 震级:里氏8.0级 影响范围:四川、甘肃、陕西等地
伤亡情况:近7万人死亡,30多万人受伤
救援情况:全国范围内展开大规模救援行动
重建情况:灾后重建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灾 区人民生活逐步恢复正常
云南滑坡泥石流灾害
发生时间: 2018年7 月11日
地点:云 南省昭通 市镇雄县
加强地质 灾害防治 技术的研 究和应用

中国的地质灾害

中国的地质灾害

中国的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是指在自然或者人为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对人类生命财产、环境造成破坏和损失的地质作用(现象)。

如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缝、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及沼泽化、土壤盐碱化,以及地震、火山、地热害等。

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有:
1、地震
(1)我国地震的基本特点:分布范围广;频率高,强度大;震源浅,危害大。

(2)我国地震多发的原因:处于地壳活跃地带
(3)我国地震的分布:
2、泥石流和滑坡灾害
(1)泥石流:定义:由暴雨、冰雪融水等水源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

(2)类型:
①暴雨泥石流:西部和半湿润、半干旱气候过渡带
②冰川泥石流:102°E以西的高原
(3)泥石流发生的条件:
①地形:坡陡谷深的山区
②岩石:破碎,松散碎屑物质多
③植被:缺乏,山坡表层缺少保护
④气候:暴雨或连续性降雨或冰雪融水汇集
(4)泥石流分布地区:
以燕山、太行山、龙门山、邛崃山、大凉山和乌蒙山一线为界——以西:呈带状或片状;以东:呈零星分布
(5)滑坡
①定义:是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在重力的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下滑的现象。

②我国滑坡的分布:
空间分布:以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为界——东部:稀疏;西部:密集
时间分布:6-8月
地质灾害的关联性:
成因上的关联性:我国川、滇、黔地区
人类活动及其对自然环境施加的影响,可以直接或间接诱发地质灾害。

中国地质灾害概况及成灾特点--25页

中国地质灾害概况及成灾特点--25页

中国地质灾害概况及成灾特点第一节中国主要地质灾害概况一、地震(一)中国是世界上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在全球范围内,20世纪地震灾害尤其严重。

伴随世界人口迅速增长和经济持续发展,地震造成的死亡人数和经济损失均超过以往任一世纪,达历史最高水平。

据有关国际组织提出的报告,20世纪全世界地震死亡人数170万左右,经济损失难以计数。

一次损失100亿美元以上的地震屡屡发生,1995年1月17日发生在日本兵库县南部的阪神大地震,直接经济损失约1000亿美元,创历史地震损失的最高记录。

中国受欧亚地震带和环太平洋地震带控制,地震活动频繁而又强烈,是世界上地震最活跃,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据统计,本世纪以来中国发生6级以上地震650多次;其中米s≥7级的地震98次,约占世界的1/10;8级以上地震9次;全球米s≥8.5级的特大地震5次,其中2次发生在中国,分别是1920年宁夏海原8.5级地震和1950年西藏察隅-墨脱8.6级地震。

由于中国大部分地震震源浅,房屋和工程建筑抗震性能差,所以震灾十分严重。

本世纪中国地震死亡人数达61万多人,约占世界地震死亡总人数36%,居世界首位。

以下死亡人数较多的国家依次为日本(15.5万人)、意大利(14.5万人)、伊朗(14万人)、土耳其(近10万人)。

一次死亡10万人以上的毁灭性地震,本世纪共发生3次,其中有2次发生在中国,分别是1920年宁夏海原地震和1976年河北唐山地震,另一次发生在日本(1923年9月1日,日本8.2级关东大地震,死亡14.3万人)。

发生在中国的这两次大地震造成的死亡人数在人类地震灾害史上屈指可数,对社会经济造成严重破坏,在国内外引起极大震动。

公元1920年12月16日宁夏海原8.5级地震,是中国和世界近代最大的地震,共造成23.4万人死亡。

震灾最重地区在海原、固原和靖远、隆德、静宁、通谓地区,震动波及面积约170万平方千米。

据《农商公报》1921年第七卷第86期等史料,死亡超过一万人的县有:海原县(死37030人)、固原县(死40176人)、靖远县(死31933人)、隆德县(死28370人)、通渭县(死18108人)、会宁县(死13962人)、静宁县(死12447人)。

《中 国的地质灾害》 讲义

《中 国的地质灾害》 讲义

《中国的地质灾害》讲义一、引言中国是一个地域辽阔、地质条件复杂多样的国家,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地质灾害时有发生。

地质灾害不仅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巨大威胁,也对社会经济的发展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了解和掌握中国的地质灾害情况,对于预防和减轻灾害损失具有重要意义。

二、中国常见的地质灾害类型(一)地震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一种表现形式,是中国较为常见且危害较大的地质灾害之一。

中国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欧亚地震带之间,地震活动频繁。

如 2008 年的汶川地震,给当地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二)滑坡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者软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

在山区、丘陵地区,由于地形起伏较大,加上人类活动的影响,如过度开垦、修路建房等,容易引发滑坡灾害。

(三)泥石流泥石流是山区沟谷中,由暴雨、冰雪融水等水源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

它往往突然爆发,来势凶猛,破坏力极大。

在强降雨的情况下,山区的沟谷容易形成泥石流。

(四)崩塌崩塌是指陡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崩落、滚动、堆积在坡脚的地质现象。

通常发生在陡峭的山坡、悬崖等地带。

(五)地面塌陷地面塌陷是指地表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向下陷落,并在地面形成塌陷坑的地质现象。

常见的有岩溶塌陷和采空塌陷。

三、地质灾害的形成原因(一)自然因素1、地质构造中国的地质构造复杂,板块运动活跃,这使得一些地区地震活动频繁。

2、地形地貌高山、深谷、陡坡等复杂的地形地貌条件为滑坡、崩塌、泥石流等灾害的发生提供了有利的地形条件。

3、气候条件暴雨、洪水、干旱等极端气候容易诱发地质灾害。

例如,暴雨会增加土体的含水量,降低其稳定性,从而引发滑坡和泥石流。

(二)人为因素1、工程建设道路、桥梁、水库等工程建设过程中,如果不注意地质环境的保护,可能会破坏山体的稳定性,引发地质灾害。

2、矿产资源开采过度开采煤炭、金属矿等矿产资源,容易导致地面塌陷。

中国的地质灾害

中国的地质灾害

试推测唐山地震灾情严重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震源浅
自然原因: 震中位于市区
震发时间为凌晨
人口密度大
人为原因: 人们防震意识薄弱
建筑物抗震系数小
北海道强震人员伤亡少的原因:
一是政府对地震的高度重视。 二是日本国民有较强的防震意识。 除此之外,日本的建筑物、道路等公 共设施的防震加固措施效果良好。
案例: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判断我国泥石流和滑坡叠加区 主要分布在____ (多选)(填入字母代号)。原因是什么? BCE A.青藏高原 C.黄土高原 B.云贵高原 D.内蒙古高原
E.四川盆地周边地区
原因:地形由平原向山区过渡,斜坡较多;处于东 南季风和西南季风相互作用地区,降水较多;黄土、 喀斯特等可蚀性物质集中分布区;人类活动广泛且
防灾减 灾措施
加强灾害的监测预报; 积极开展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 的环保和减灾意识; 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 法规体系; 提高建筑物的抗震强度; 加强国际合作
采取正确的避震措施:躲在室内开间较小和支撑坚 固的地方,如卫生间、墙角、坚固的家具下;尽量 蜷曲身体,降低重心,保护好头部、眼睛,掩住口 鼻;疏散到空旷的地面上,远离高大建筑物;不要 使用电梯等。
华北区、台湾地 区地震成因:位 于亚欧板块与太 平洋板块交界区 地壳活动强烈
分析材料:
1976年7月28日凌晨3点42分,我国河北唐 山发生了里氏7.8级强烈地震,震源深度为10 千米,造成24.2万人死亡,16.7万人伤残,直 接经济损失高达283亿元,灾情之大举世罕见。 2003年9月26日凌晨3点50分,日本北海道 发生里氏8级强烈地震,5时7分又发生7.1级余 震,但仅造成1人死亡400多人受伤的微乎其微 的损失。

中国的地质灾害课件

中国的地质灾害课件

中国的地质灾害课件汇报人:日期:•地质灾害概述•中国地质灾害现状分析•地质灾害成因分析目录•地质灾害预防措施探讨•地质灾害治理方法研究•案例分析:成功应对地质灾害的案例分享01地质灾害概述地质灾害是指由于自然或人为活动引发的,对人类生命财产和生存环境造成危害的地质现象。

定义根据成因和表现形式,地质灾害可分为滑坡、泥石流、崩塌、地面塌陷、地震、火山等。

分类定义与分类地质灾害常常导致人员伤亡,特别是地震、滑坡、泥石流等灾害。

人员伤亡财产损失资源环境破坏地质灾害会损坏房屋、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造成财产损失。

地质灾害会破坏土地资源、水资源和生态环境,影响可持续发展。

030201地质灾害的危害地质灾害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性,某些地区由于地质条件特殊,更容易发生地质灾害。

地域性地质灾害的发生往往与季节有关,如暴雨、地震等灾害多发生在特定季节。

季节性人类活动也会影响地质灾害的发生和分布,如过度开采、工程活动等可能导致地质灾害的发生。

人为因素地质灾害的分布特点02中国地质灾害现状分析地震灾害地震活动频繁中国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欧亚地震带上,地震活动频繁,地震灾害时有发生。

地震灾害损失严重地震灾害往往造成房屋倒塌、道路断裂、桥梁垮塌等严重损失,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威胁。

地震预警体系不断完善中国在地震预警方面不断加强研究和技术创新,努力提高地震预警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03滑坡、泥石流防治工作不断加强中国在滑坡、泥石流防治方面不断加强研究和技术创新,努力提高防治效果。

01滑坡、泥石流灾害频发中国地形复杂,山高坡陡,降雨量大,滑坡、泥石流灾害频发。

02滑坡、泥石流灾害损失严重滑坡、泥石流灾害往往造成房屋倒塌、道路阻断、桥梁垮塌等严重损失,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威胁。

滑坡、泥石流灾害地面塌陷、沉降灾害地面塌陷、沉降灾害频发01中国部分地区存在地面塌陷、沉降等地质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威胁。

地面塌陷、沉降灾害原因复杂02地面塌陷、沉降灾害的原因复杂多样,包括地下水开采、地下工程建设、地质构造等多种因素。

中国的地质灾害

中国的地质灾害
升。
二、地震灾害
特点: • 范围广、频率高、强度大、危害大 • 震源浅、烈度高; 原因: • 我国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地
带,又处在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挤压碰 撞带的北东边界。
二、地震灾害
特点: 地震西多东少,青藏、新疆、华北、台湾为 四个多发区; 原因:
中国地震多发区分布
二、地震灾害
三、滑坡和泥石流
1.特点——分布 ⑴. 时间分布
泥石流:发生时间与集中降水的时间规律一致, 具有明显的季节性。 滑坡:具有常发性,一年四季均有。 雨季或春季冰雪融化时多发,尤其大雨、暴雨、 连续性降雨更多。 ⑵. 空间分布:主要在山区 ⑶. 地域总体特点:广泛性和相对集中性。
三、滑坡和泥石流
2. 成因
死亡人口





经济损失
害 灾





二、地震灾害(世界上大陆地震最多的国家)
特点: 地震死亡人口总体下降,经济损失迅速上 升。 原因: 防震、抗震、减灾能力加强(地震预测、建 筑物的加固、人的防震意识加强等)。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单位面积上的资产密 度增大。
三、滑坡和泥石流
1.特点: • 分布广泛 • 爆发频繁 • 规模巨大
中国地质灾害
地震、滑坡和泥石流
一、地质灾害的类型
• 地震 • 滑坡和泥石流
二、地震灾害(世界上大陆地震最多的国家)
特点:
• 范围广、频率高、强度大、危害大 • 震源浅、烈度高; • 地震西多东少,青藏、新疆、华北、台湾
为四个多发区; • 地震灾情东重西轻,尤其南北地震带、华
北地区和台湾灾情最严重; • 地震死亡人口总体下降,经济损失迅速上

中国的地质灾害与地质灾害防治

中国的地质灾害与地质灾害防治

中国的地质灾害与地质灾害防治中国是一个地广人稠的国家,拥有丰富而多样化的地质资源。

然而,由于地质构造的复杂性以及气候、地球物理等因素的影响,中国也常常面临地质灾害的威胁。

本文章将重点探讨中国的地质灾害类型及其防治措施。

一、地质灾害类型中国的地质灾害主要分为地震、山体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等几大类。

地震是中国面临的最主要的地质灾害之一。

中国位于多个板块交汇处,地震频发。

历史上许多大地震不仅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巨大威胁,而且对国家的经济发展也产生了重大的不利影响。

山体滑坡指的是山坡上的土石体由于外力,比如降雨,而失去平衡,导致山体下滑的现象。

中国许多地区山体陡峭,加之气候湿度大,山体滑坡灾害频发。

这种灾害不仅给附近居民的生命财产带来危险,也对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造成严重影响。

泥石流是山区地质灾害中的一种常见类型,特指由降雨引发的水土流动现象。

中国西南地区和西北地区多山多雨,泥石流灾害常有发生。

泥石流的流动速度快,数量大,给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威胁。

地面塌陷主要指由于地下水开采、地表水调整等人为因素导致地面下陷的现象。

中国的许多城市位于丘陵山区,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导致地下水开采量剧增,地面塌陷问题日益严重。

地面塌陷不仅会对房屋建筑、市政基础设施造成破坏,还会引发水灾等其他灾害。

地裂缝是由于地壳应力的累积释放而导致地表出现破裂的现象。

中国西部地区由于板块运动剧烈,地裂缝灾害时有发生。

地裂缝不仅会对农田和建筑物造成损害,还会引发水源地污染等问题。

二、地质灾害防治措施为了减少地质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的威胁,中国政府采取了多种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首先是建立健全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

通过加强地质灾害监测设备的建设,提高监测能力,及时发现地质灾害的迹象,提前采取应对措施。

地质灾害预警系统的建立使得对地质灾害的防治具有了更高的精确性和有效性。

其次是推行科学的规划设计和土地利用管理。

通过科学规划和合理的土地利用管理,减少土地开发对地质环境的不良影响,降低地质灾害的风险。

中国的灾害

中国的灾害

中国的地质灾害一、中国地质灾害基本概况1.地震灾害(1)我国地震分布特点:西多东少。

(2)四个地震多发区:青藏、新疆、华北和台湾。

地震带的分布基本上遵循活动性断裂带的分布。

(3)我国地震灾情特点:东重西轻。

2.滑坡、泥石流灾害(1)我国滑坡、泥石流灾害的成因:山地面积广、山高谷深、地势陡峻、地质构造复杂、上层岩性相对松软、受重力和水力作用以及山地开发程度不断加大等影响。

(2)时间分布特点。

泥石流:与集中降水的时间规律相一致,具有明显的季节性规律。

滑坡:表现出常发性,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生,一般在雨季或春季冰雪融化时多发,尤其是大雨、暴雨、久雨中更多。

二、难点突破西南地区是地质灾害多发区,其中藏、滇是地震、滑坡和泥石流最为严重的省区。

三、中国地质灾害的成因分析1.造成滑坡的主要原因:2.①组成山体的岩石是一些古老的岩系(如千牧岩、片麻岩等),经过多次地质构造运动的作用、破碎严重,容易发生滑坡。

②岩层的倾斜方向和山坡方向一致,往往会出现顺岩层滑坡的现象。

③地下水和地表水浸湿坡面物质,使其软化,降低了黏聚力,所以在大雨后和地下水丰富的地区容易发生滑坡。

此外,风化作用、人为因素和地震等也会促使滑坡发生。

2.形成泥石流的主要条件:①在地质构造复杂,褶皱断裂发育,新构造运动强烈,地震烈度大的地区,地表岩层破碎,山坡上有松散的土层和风化物质覆盖,为形成泥石流提供了丰富的固体物质。

②有陡峻的地形,沟谷上游有一定的汇水面积,下游窄小,沟床纵剖面坡度较陡直。

③在中、上游地区有强大的暴雨或冰雪强烈消融及湖泊的溃决等形成给充沛的水源。

此外,强烈的地震、植被的严重破坏等,都可以引起泥石流的爆发。

中国的水文灾害一、中国水文灾害概况1.洪水灾害(1)分布特点:东部多,西部少;沿海多,内陆少;平原低地多,高原山地少;山脉东坡和南坡多,西坡和北坡少。

(2)暴雨洪水分布:东部季风区各大江河的中下游平原。

(3)我国洪涝灾害的灾情特点:范围广、发生频繁、突发性强,而且损失大。

(完整word版)中国地质灾害概述

(完整word版)中国地质灾害概述

中国地质灾害第一章中国地质灾害分布概况我国地质灾害种类齐全,按致灾地质作用的性质和发生处所进行划分,常见地质灾害共有12类、48种(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管理司等,1998)。

它们是:1.地壳活动灾害,如地震、火山喷发、断层错动等;2.斜坡岩土体运动灾害,如崩塌、滑坡、泥石流等;3.地面变形灾害,如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面开裂(地裂缝)等;4.矿山与地下工程灾害,如煤层自燃、洞井塌方、冒顶、偏帮、鼓底、岩爆、高温、突水、瓦斯爆炸等;5.城市地质灾害,如建筑地基与基坑变形、垃圾堆积等;6.河、湖、水库灾害,如塌岸、淤积、渗漏、浸没、溃决等;7.海岸带灾害,如海平面升降、海水入侵,海岸侵蚀、海港淤积、风暴潮等;8.海洋地质灾害,如水下滑坡、潮流沙坝、浅层气害等;9.特殊岩土灾害,如黄土湿陷、膨胀土胀缩、冻土冻融、沙土液化、淤泥触变等;10.土地退化灾害,如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盐碱化、潜育化、沼泽化等;11.水土污染与地球化学异常灾害,如地下水质污染、农田土地污染、地方病等;12.水源枯竭灾害,如河水漏失、泉水干涸、地下含水层疏干(地下水位超常下降)等.全国共发育有较大型崩塌3000多处、滑坡2000多处、泥石流2000多处,中小规模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则多达数十万处。

全国有350多个县的上万个村庄、100余座大型工厂、55座大型矿山、3000多公里铁路线受崩塌、滑坡、泥石流的严重危害。

除北京、天津、上海、河南、甘肃、宁夏、新疆以外的24省、区、市都发现岩溶塌陷灾害。

全国岩溶塌陷总数近3000处,塌陷坑3万多个,塌陷面积300多平方公里。

据不完全统计,在全国20个省、区内,共发生采空塌陷180处以上,塌陷面积大于1000多平方公里。

全国共有上海、天津、江苏、浙江、陕西等16个省(区、市)的46个城市出现了地面沉降问题。

地裂缝出现在陕西、河北、山东、广东、河南等17个省(区、市),共400多处、1000多条。

中国的地质灾害

中国的地质灾害

大量降雨
大量碎屑物质 地势陡峻
(四)滑坡、泥石流的灾情特点
1.时间分布特点 (1)泥石流:具有明显的季节性规律。 (2)滑坡:表现出常发性,一般在雨季或 冰雪融化时多发。
2.空间分布特点 主要发生在山区。
3.地域上的总特点 广泛性和相对集中性。
泥石流
泥石流
3、灾害造成严重的损失
(1)人员伤亡 (2)经济损失严重 (3)交通运输受干扰
导入新课
地质灾害是指在自然或者人为因素的作用
下形成的,对人类生命财产、环境造成破坏和 损失的地质作用(现象)。 我国位于亚欧板块和 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地带, 又处在印度洋板块与亚欧 板块挤压碰撞带的北东边 界,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 地质灾害发生。
地震
滑坡
第二节
中国的地质灾害
地震灾害
滑坡、泥石流灾害
滑坡的人为因素
(1)开挖坡脚 (2)蓄水、排水
2.泥石流的预防措施 跨越工程:是指修建桥梁、涵洞,从泥石流沟 的上方跨越通过,让泥石流在其下方排泄,用以避 防泥石流。 穿过工程:指修隧道、明硐或渡槽,从泥石流 的下方通过,而让泥石流从其上方排泄。 防护工程:指对泥石流地区的桥梁、隧道、路 基及泥石流集中的山区变迁型河流的沿河线路或其 它主要工程措施,作一定的防护建筑物,用以抵御 或消除泥石流对主体建筑物的冲刷、冲击、侧蚀和 淤埋等的危害。
C.人类活动不会减轻火山、地震造成的损失 D.地质灾害发生的强度和频度不断提高与人 类活动有关
地质灾害多发区
一、地震灾害
地震后的房屋
地震后的房屋
地震后
一、地震灾害
1、我国地震分布特点 2、我国地震灾情特点
(一)相关定义
1.地震 地震(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快速 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 波的一种自然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泥石流灾害区域特征
区域 青藏高原 东南山地 川滇山地 成因类型 特点 规模巨大,爆发频繁而 猛烈
冰川泥石流
降雨泥石流
爆发较频繁,与人类经 济活动密切相关
爆发频率、规模和强度 黄土高原 暴雨激发的黄土泥流 均不及山区泥石流 华北和东 北山地 暴雨引发泥石流 爆发频率较低,但规模 大且来势迅猛
三.地质灾害多发区——西南地区
为什么我国地震西多东少,地震灾情却东重西轻?
以东经105°为界,我国西部地区主要是亚欧板块与印度 洋板块,地质构造复杂,地壳运动特别活跃,是世界大陆地 震最强烈多发和密集的地区。而东部地区除了沿海以及华北 外,大部分地区相对稳定,故地震较少。 我国地震西多东少,但灾情却东重西轻。虽然我国西部 地震频次高,强度大,但人口稀疏,资产密度小,因此灾情 也就相应小得多;而东部地区有着占我国城市总数46%的城 市,90%以上的人口,又是我国经济发达、资产密集区,这 就决定了我国地震灾情必然是东部严重。
遭受严重破坏,灾情之大举世罕见。
案例②—台湾岛“9· 21”南投地震
1999年9月21日凌晨,南投县发生7.6级大地震, 震
源深度10千米左右,重灾区在日月潭地区。这是台湾岛
近百年来发生的最强烈的地震。该区有许多活断层,导 致断层沿线地区遭遇灾难性破坏。整个灾区死亡2 329人, 伤8 722人,失踪39人,倒塌各种建筑9 909栋,严重破 坏7 575栋,受灾人口250万,灾民32万,财产损失92亿
1.西南地区地质灾害多发的原因
断裂发育,地震频发 地壳 活动 激烈
岩石破碎 风化严重
滑坡 泥石流 多发
季风 气候
干湿季节分明,暴雨集中
地质灾害在成因上的关联性
思考:四川省、重庆市滑坡和泥石流灾害频繁的原因 。
(1)大巴山的南坡,大部分
地区海拔在500—1 000米左 右,是面积广大的大斜坡。 (2)岷江和大渡河的上游区 又是地势急剧下降的地区, 地质结构复杂,地表结构不 稳。 (3)受西南降水系统的影响, 雨量丰沛,而且盆地边缘植 被破坏严重。
二.滑坡、泥石流灾害 1.多发原因 山区 面积广。 (1)地形:_______ (2)地势:山高谷深,地势_____ 陡峻 。 复杂 和上层岩性相对松 (3)地质地貌:地质构造______ 软。 连续降雨、暴雨 。 (4)气候:多________________ 2.分布 (1)地域特点:广泛性和相对_______ 集中 性。 山区,从太行山到______ 秦岭 ,经 (2)空间上:主要在_____ 鄂西、______ 、云南到藏东一带,特别是_____ 西南 地 四川 区为重灾区。 降水 相对一致性。 (3)时间上:具有与_______
中国的地质灾害
教学目标
1.利用地图分析,说明中国地震、滑坡、泥石流 的地理分布。
2.从地震、滑坡、泥石流灾害成因的关联性理解 西南区地质灾害群发性和灾情严重的原因。 3.结合中国人口分布特点,分析地震灾情特点。
一.地震灾害
1.我国地震分布特点 2.我国地震灾情特点
造东 的经 东 西 度 分 是 界 我 线 国 地 质 构
①我国地震分布的特点? ②从板块构造角度分析青藏、新疆、华北和台湾四个多发区地 质灾害的成因?
105
①我国地震分布特点是东少西多,地质构 造特点是以105°E为界分为东西两部分。中 国西部地区是世界上大陆地震最活跃、最强 烈和最密集的地区。环太平洋地震带对我国 台湾及其附近海域影响最大。 ②华北区、台湾地区地震多发的成因是该 区处在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带。地 壳活动强烈。西南地区地震、滑坡、泥石流 多发的成因是由于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 挤压碰撞。
美元。此次地震还波及福建、广东、浙江和江西的部分
地区。
探究活动
①总结唐山地震灾情严重的影响因素。 ②比较唐山和南投地震的受灾人口和经济损失 的差异。 ③分析唐山和南投地震的灾情中,人文因素导 致的灾情差异(资产密度、建筑物的抗震系数、 人的防震意识等)。
发现:(1949 —2000年) 人口密度≥400人的地区 的死亡人数是人口密度 200—400人的地区的10 倍;是人口密度100~ 200人地区的100倍。
案例①——中国河北唐山地震
1976年7月28日,在中国河北省的唐山发生了里氏7.8级
强烈地震。这次地震的震中位于唐山市区,即北纬 39.6°,
东经118.2°。这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罕见的城市地震灾害, 北京市和天津市受到严重波及,地震破坏范围超过30万千方 千米,有感范围广达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相当于全国 面积的1/3。唐山地震造成数十万人伤亡,民房和公共设施
地震死亡人数与人口密度成正比关系。 我国地震灾情特点:东重西轻
灾情发展趋势
我国地震死亡 人口总体下降
经济损失迅速上升
近年来我国地震的死亡人口下降但经济损 失上升的原因是什么?
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单位面积上的资产密度加大了,灾害 的经济损失呈上升趋势;地震的预测、建筑物的加固、人的防 震差 异 原因 人口 、建筑物及 东部______ 城市 等密集,西部人烟 ______ 稀少
东重西轻
科技 进步,防震、抗震 人员伤亡有所 _______ 变 _____ 减少 ,经济损 设施逐步趋于完善;经济 加重 趋 飞速发展,单位面积上的 化 失呈______ 势 ___________ 资产密度 加大
读下图,回答有关问题。
(1)试分析我国西南地区地 震集中和频发的原因。 (2)仲巴地震强度大于攀枝 花地震,但没有人员伤 亡。请分析原因。 (3)“滚石随处可见,公路 已变形成台阶状”反映 了地震引发了什么灾害? (4)简要分析汶川地震后, 堰塞湖形成的原因及主 要危害。
【答案】
(1)我国西南地区处在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上, 属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碰撞边界,地质活动强
烈且频繁。
(2)仲巴地区海拔高、人口稀少。
(3)引发了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
(4)形成的原因是地震引发的滑坡和泥石流产生的 土体(或岩体)堵塞河道,使河水滞留,水位提高,形 成湖泊。堰塞湖的危害是河道水位上升,淹没土地、 房屋,更有可能造成决堤而引发洪水,危害下游。
二. 滑坡、泥石流灾害
我国滑坡、泥石流灾害的成因 时间分布特点 空间分布特点 灾害的严重后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