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体质的表现

各种体质的表现

从立秋之日起,我们已经进入秋季了。天气逐渐变凉,气候也变得比较干燥。正是这种气温渐低的“凉”,常常容易诱发出各种疾病,尤其是呼吸系统的问题,咽炎、咳嗽等各种症状也随之而来。我们在秋天期间应该如何养生,才能确保安然度过不生病呢?养生的方法五花八门,但是你知道那种方法适合你吗?每个人的体质是不同的,因此养生的方法也需要因人而异,不能一概而论。根据每个人的体质,配以不同的穴位养生,才是最合理的秋季养生方法。

生活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由于受着不同水土性质、气候类型、生活条件的影响,从而形成了不同地区人的体质。身心健康的平和体质在人群中只有1/3,其他人的健康都是有偏颇的。不同体质的人有各自的特点,因此养生也要因人制宜。


一 阳虚体质

1、怕冷、手足不温、四肢冰凉;
2、唇色、脸色苍白
3、少气懒言,嗜睡乏力,总是睡不醒
4、易腹泻、男性遗精,女性白带清稀,排尿次数频繁,性欲减退。
5、容易出汗,喜欢热饮,精神不佳

调节适宜:栗子、虾、橄榄、苹果、猪脊骨、萝卜
少吃:蟹、牛肉、羊肉、冷饮、柚子
忌吃:新姜、小蒜、蓼子、野鸡肉、狗肉、霜下瓜、葵菜

明代医家张介宾说:“天之大宝,只此一丸红日;人之大宝,只此一息真阳。”阳虚体质就是红日不那么温暖。阳虚体质的人火力不够,阳气不足,怕冷,要吃热,穿暖。所以穴位上以温补阳气为主,用灸法效果最佳。

神阙:即肚脐。有温补元阳,健运脾胃,复苏固脱之效。操作:取0.2~0.4厘米厚的鲜姜一块,用针穿刺数孔,盖于脐上,然后置小艾炷或中艾炷于姜片上点燃施灸。每次3~5壮,隔日1次,每月灸10次,最好每晚9点钟灸之。每次以灸至局部温热舒适,灸处稍有红晕为度。




图片1

关元:位于肚脐正下方3寸(4横指)的位置,关元穴具有培元固本、补益下焦之功,元阴元阳在此交汇,揉按此穴能够调节阴阳平衡。操作:用手掌按揉和震颤关元穴。震颤法是双手交叉重叠置于关元穴上,稍加压力,然后交叉之手快速地、小幅度地上下推动。操作不分时间地点,随时可做。注意不可以过度用力,按揉时只要局部有酸胀感即可。

气海:人体气海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肚脐中下1.5寸(约合3指)。本穴如同气之海洋,故名气海。此穴有培补元气,补益阳气,延年益寿之功。操作:艾灸,以艾灸条在穴位上旋转施灸,灸到皮肤发红即可。






二 阴虚体质

1、便秘;
2、经常觉得脸上皮肤干燥、皴裂
3、嘴唇常发

干起皮,可以撕下来,或是口腔溃疡反复发作
4、经常觉得口渴,需要饮用大量的水
5、不是睡不着就是劳累地梦了一夜,手脚心发热

调节适宜:芝麻、糯米、蜂蜜、乳品、甘蔗、鱼
少吃:葱、姜、蒜、韭、薤、椒
忌吃:辣椒等食物

阴虚体质的人体内少水、阴分不足、缺乏滋润、干枯干涩、火偏盛。因此在养生是以滋阴降火为主,用穴位养生可以兼顾,同时减少很多药物引起的副作用。

太溪:在足内侧,内踝后方,当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太溪穴的意思就是肾经水液在此形成较大的溪水。太溪补一经之阴,就是补肾阴。它是足少阴肾经的输穴和原穴,所以太溪穴处肾经的经气最旺。足少阴肾经在五行中属水,肾主水,所以刺激太溪穴能够很好地发挥"补水",也就是滋阴的作用。操作:用拇指和食指同时扶住跟腱的两侧,可以同时用力揉按10~15分钟。


三阴交:三阴交在小腿内侧,足内踝尖上3寸(4指),胫骨内侧缘后方。补阴不能忘了三阴交,这是肝、脾、肾三经的交会穴,补三经之阴,也就是补肝经、脾经及肾经之阴。操作:坐屈膝成直角取穴。每天按摩2次,每次5~6分钟。孕妇忌按。
涌泉:涌泉穴,在人体足底穴位。该穴名意指体内肾经的经水由此外涌而出体表,因此是滋阴的要穴。操作:推搓涌泉穴俗称“搓脚心”,用手与脚心之间摩擦,能够产生热量,从而达到保健效果。





三 气虚体质

1、面色总是苍白或萎黄;
2、经常觉得疲惫,说话有气无力
3、习惯性的头晕目眩,觉也睡不好
4、月经量少而且颜色淡薄,还总是伴有痛经。
5、 将手指搭在手腕上,几乎感觉不到脉象

调节适宜:怀山百合莲子汤;参药煨乳鸽;五香牛肉
少吃:荞麦、柚子、柑、金橘、橙子、荸荠、生萝卜
忌吃:山楂、佛手柑、槟榔、大蒜、苤蓝、香菜、紫苏叶


气虚体质的养生,当然以补气养气为主。因气虚常常导致血瘀,因此选择下面三个能够益气活血的穴位,在补气的同时起到活血的作用。

关元:位于肚脐正下方3寸(4横指)的位置,关元穴具有培元固本、补益下焦之功,凡元气亏损均可使用。能够用于治疗气虚引起的痛经、眩晕、神经衰弱等症。操作:用手掌按揉和震颤关元穴。震颤法是双手交叉重叠置于关元穴上,稍加压力,然后交叉之手快速地、小幅度地上下推动。操作不分时间地点,随时可做。注意不可以过度用力,按揉时只要局部有酸胀感即可。


气海:人体气海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肚脐中下1.5寸(约合3指)。本穴如同气之海洋,故名气海。此穴有培补元气,补益回阳,延年益寿之功。操作

:艾灸,以艾灸条在穴位上旋转施灸,灸到皮肤发红即可。
足三里: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边缘。足三里是一个强壮身心的大穴,传统中医认为,按摩足三里有调节机体免疫力、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的作用。操作方法:拇指指面着力于足三里穴位之上,垂直用力,向下按压,按而揉之。10~15分钟为宜。


血海配合关元穴、足三里穴能治疗喘息、气短等气虚症状。长期坚持按摩,能够增强体质。


四 气郁体质

1、神情忧郁,情感脆弱,烦闷不乐;
2、多愁善感,忧郁,焦躁不安
3、经常无缘无故地叹气,容易心慌,容易失眠
4、容易受到惊吓,遇事容易感到害怕
5、舌淡红,苔薄白,胁肋部或乳房容易胀痛

调节适宜:陈皮、豆豉、萝卜、洋葱、菊花、玫瑰
少吃:乌梅、南瓜、泡菜、石榴
忌吃:雪糕、冰激凌、冰冻饮料

气郁多由忧郁烦闷、心情不舒畅所致。长期气郁会导致血循环不畅,严重影响健康。当气机不畅,不能外达而结聚于内时,便是"气郁"。中医认为,气郁多由忧郁烦闷、心情不舒畅所致。因此,要调理气郁体质就要从气机入手,使气机通畅。
太冲:位于大脚趾和二脚趾后方的凹陷处,是肝经的穴位,能够疏肝理气,缓解气郁症状。主要治疗生气引起的头晕、胁痛、腹胀、口干。操作方法:用拇指或者食指揉按穴位,或者点压穴位10~15分钟。





膻中:在胸部正中的中线上,两乳头连线的中点。膻中穴是八会穴之中的气会,是宗气聚会之处,能理气活血通络,宽胸理气,对调畅气机效果显著。治疗胸闷、胸部疼痛、腹部疼痛、心悸、呼吸困难等。操作:分揉法和推法,揉用中指端按揉,约揉50~100次,推法:两只手掌面自膻中穴沿胸肋向两侧推抹至侧腰部,20次左右。
期门:期门名意指天之中部的水湿之气由此输入肝经。此穴位于当乳头直下,第6肋间隙。有疏肝解郁、理气活血的作用,能够治疗因为情绪不佳引起的胸胁刺痛、憋闷等。操作:分揉法和推法,揉用中指端按揉,约揉50~100次。
这三个穴位配合使用,能起到很好的疏肝理气、调畅气机的作用。长期坚持,对改善气郁体质的各宗症状都有效果。


五 血瘀体质

1、刷牙的时候经常会出现牙龈出血;
2、面色偏暗,嘴唇色重,色斑
3、眼里经常有红血丝
4、伸出舌头,你可以看到上面有小瘀点
5、皮肤比较粗糙,有时不知不觉会出现皮肤淤青的现象

调节适宜:黑豆、香菇、茄子、油菜、醋、玫瑰花、红糖
少吃:油腻的食物、冷饮、柚子
忌吃:凉性的食物,如海鲜、西瓜

瘀血体质对人的寿命、健康、美容的影响靓良

大,是一个要引起高度注意的体质。血瘀体质的人用穴位养生的方法往往能取得非常明显的效果,因为没有药物的副作用,也不会导致活血过度而出血。血瘀体质的穴位养生,主要依靠穴位对气血循环起作用。

曲池:曲池穴位于肘横纹外侧端,肘横纹尽头的凹陷处。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之上部天之下部的水湿雾露,性温热,气血场范围巨大。因此曲池穴有良好的活血止痛、扶正祛邪的作用。操作方法:用拇指或者食指揉按穴位,或者点压穴位10~15分钟。



合谷:合谷即是虎口。合谷穴有宣通气血、行气活络的功效,能够治疗血瘀引起的各种疼痛、色斑。操作方法:用拇指朝小指方向用力按压,而并非垂直手背的直上直下按压,5~10分钟。孕妇一般都不要按摩合谷穴。

血海:位于髌骨上2寸的大腿内侧缘。血海,指脾经所生之血在此聚集,气血物质充斥的范围巨大如海,故名。该穴有化血为气,运化脾血之功能,因此是治疗瘀血证的重要穴位。操作方法:以手指的指腹部位按压,每天坚持点揉两侧血海穴3分钟,力量不宜太大,能感到穴位处有酸胀感即可,要以轻柔为原则。

每天坚持按摩这三个穴位,对瘀血所引起的疼痛、色斑、面色不佳有很好的效果。



六 湿热体质

1、形体偏胖、面部面垢油光、多有痤疮粉刺;
2、小便赤短、大便干燥
3、常感口干口苦、眼睛红赤
4、困倦、心烦懈怠、爱发脾气
5、男性多有阴囊潮湿、女性常有带下增多

调节适宜:绿豆、山药、竹叶、荷叶、冬瓜、薏米、鸭肉
少吃:火锅、烤肉、大鱼大肉
忌吃:鹿肉、狗肉、羊肉以及滋补制品

湿热体质的人群,养生应该注意清热祛湿。在穴位养生时,主要取能够起到清热祛湿作用的穴位。

曲池:曲池穴位于肘横纹外侧端,肘横纹尽头的凹陷处。曲,是隐秘、不太察觉的意思;池,是水的围合之处、汇合之所。曲池穴为手阳明大肠经之合穴意为脉气自四肢末端至此,最为盛大,犹如水流合入大海。曲池穴是几大清热要穴之一,可以转化脾土之热,燥化大肠经湿热。操作方法:用拇指或者食指揉按穴位,或者点压穴位10~15分钟。





大椎:位于颈部最突出的棘突(第7颈椎棘突)下方的凹陷中。是4大清热要穴之一,具有清热祛风、振奋阳气、开窍醒脑的功效。按摩方法:两手向后甩(同侧),用手掌拍打大椎穴,以局部有痛感为宜,可反复拍打数次。

阳陵泉:位于膝盖前下方(腓骨小头)凹陷的地方。阳陵泉是胆经的穴位,有清热利湿的作用。主治胆经湿热引起的口苦,头晕目眩,疟疾,头痛等病症。操作方法:拇指指面着力于穴位之上

,垂直用力,向下按压,按而揉之。10~15分钟为宜。

这三个穴位配合,能起到很好的清热除湿作用,改善史特体质。同时缓解因为湿热出现的口苦、痤疮、胸闷等症状。



七 痰湿体质

1、即使睡的很好,你的眼泡也总是浮肿;
2、脸很容易出油,动不动就出黏汗
3、喜欢吃甜的东西,舌头胖大,舌苔白腻
4、大便比较软散,小便微浊
5、痰多,胸闷,总是觉得困倦。

调节适宜:茯苓饼、山药、薏米、红小豆、白萝卜、佛手
少吃:酸涩食品,如饴糖、石榴、柚子等
忌吃:大鱼大肉,辛辣食物

痰湿体质的养生原则在于健脾祛湿。“脾为后天之本”食物的吸收和转化都要靠它,所以痰湿体质者一定要好好保护脾脏。痰湿体质的穴位养生,以健脾除湿、温阳化痰为原则。

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是一个强壮身心的大穴,传统中医认为,按摩足三里有调节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的作用。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边缘。操作方法:拇指指面着力于足三里穴位之上,垂直用力,向下按压,按而揉之。10~15分钟为宜。




图片1

丰隆:位于外踝尖与膝盖过横纹的连线的中点,胫骨前缘外侧2横指的地方。丰隆属于足阳明胃经,是胃经的络穴,属于胃经,又联络脾经。脾主运化,脾虚则水湿不化,易聚集而成痰,丰隆调胃和脾两大脏腑,除湿祛痰效果尤为明显。中医常用它来治疗咳嗽、哮喘等呼吸系统疾。操作方法:拇指指面着力于穴位之上,垂直用力,向下按压,按而揉之。10~15分钟为宜。

承山:在小腿肚子下方正中,这里,肌肉分成“人”字形,承山穴就在人字中间。承山穴是去除人体湿气的最好穴位。承山在足太阳膀胱经上,膀胱经主人体一身之阳气。承山穴一方面是全身承受压力最多筋、骨、肉的集结之处,另一方面又是人体阳气最盛的经脉的枢纽,所 以,它能通过振奋太阳膀胱经的阳气,排出人体湿气。按摩方法:坐屈膝成直角取穴。双手拇指用力点压,有酸胀感为宜,每天按摩2次,每次5~6分钟。

这三个穴位配合使用,能够排出人体痰湿之气。治疗因为痰湿阻滞造成的胸闷、憋气、头晕等症状。




八 特禀体质

1、容易过敏,经常长皮疹;
2、花粉过敏,出现咽痒、鼻涕、喷嚏
3、皮肤一抓就红
4、常常患过敏性疾病
5、有些人有先天残疾、生理缺陷

调节适宜:萝卜、山药、红薯、栗子、羊肉、甘蔗、荸荠
少吃:海鲜、冷饮、辛辣味、烧烤油炸
忌吃:龟鳖肉、生菜、生韭、虾蚌、烧烤、腰子、芋头


禀体质的人在我当中不占少数,通俗的讲,过敏体质也属于特禀体质的一种。很多人是由于先天的因素而容易过敏,但是我们可以体质调理,来改变这种情况。中医认为很多过敏是由于“风邪”和“湿气”导致的,而“风性善行而数变”也符合过敏疾病的特征。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因此我们选用活血行气、平肝息风的穴位。

章门穴:该穴位于人体的侧腹部,当第11肋游离端的下方。该穴名意指肝经的强劲风气在此风停气息。中医认为各种过敏多多少少都与“风”有关,因此按摩章门穴有息风的作用。操作:用大拇指、食指直下掌根处像鱼一样的肉厚处部位,即鱼际,揉按穴位,并有胀痛的感觉;左右两侧穴位,每次大约揉按1~3 分钟,也可以两侧穴位同时按揉。


图片1

尺泽穴:尺泽穴位于手臂肘部,取穴时先将手臂上举,在手臂内侧中央处有粗腱,腱的外侧即是。此穴位于血郄之侧,兼俱活血之妙,中医讲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操作方法:用拇指或者食指揉按穴位,或者点压穴位10~15分钟。

血海:位于髌骨上2寸的大腿内侧缘。血海,指脾经所生之血在此聚集,气血物质充斥的范围巨大如海,故名。该穴有化血为气,运化脾血之功能,因此是活血化瘀的重要穴位,能够起到活血通络,祛风止痒的作用。操作方法:以手指的指腹部位按压,每天坚持点揉两侧血海穴3分钟,力量不宜太大,能感到穴位处有酸胀感即可,要以轻柔为原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