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语文10螳螂捕蝉

六语文10螳螂捕蝉
六语文10螳螂捕蝉

语文备课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10课 绿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10课绿 1.认识本课“挤、叉”2个生字,会写“瓶、挤、叉、挥”4个生字,正确书写“墨水瓶、墨绿、教练、指挥”等11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了解作者所描绘的不同的“绿”。 3.感受作者对“绿”色的赞美,对春天的讴歌。 背诵诗歌,了解作者所描绘的不同的“绿”。 感受作者对“绿”色的赞美,对春天的讴歌。 相关图片、相关的课件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1.课件出示诗歌《我爱这土地》: 同学们,请大家有感情地朗读。 2.同学们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吗?(艾青)(齐读课题) 作者简介:艾青(1910—1996),现、当代诗人。原名蒋海澄,笔名莪加、克阿、林壁等。浙江金华人。自幼由一位贫苦农妇养育到5岁回家。1928年入杭州国立西湖艺术学院绘画系。翌年赴法国勤工俭学。1932年初回国,在上海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从事革命文艺活动,不久被捕,在狱中写了不少诗,其中的《大堰河——我的保姆》发表后引起轰动,一举成名。1935年出狱,翌年出版了第一本诗集《大堰河》,表现了诗人热爱祖国的深挚感情,泥土气息浓郁,诗风沉雄,情调忧郁而感伤。 3.同学们,绿色给人以无穷的美感,历来就是古代文人墨客歌咏的对象,这节课,我们就和艾青一起走进春天“绿意盎然”的画卷中!(板书课题)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节奏,并把生字词勾画出来多读几遍。 2.出示生词检查自学情况。 墨水瓶墨绿嫩绿淡绿粉绿集中交叉 教练指挥整齐节拍 3.指名再读生字词,教师正音。 4.生字书写指导。 5.学生朗读诗歌,边读边感受诗歌的节奏。 三、学习第一、二节。 出示句子: 好像绿色的墨水瓶倒翻了, 到处是绿的…… 到哪儿去找这么多的绿: 墨绿、浅绿、嫩绿、 翠绿、淡绿、粉绿…… 绿得发黑、绿得出奇; 1.指名读,“到处是绿的……”说明了什么?(这句话写了绿的颜色很多) 2.这么多的绿,有深有浅,文中省略号说明什么?(表示列举的颜色还有很多,给人留有想象的空间。) 3.这么多的绿又有什么特点呢?(发黑、出奇)如何理解这一特点?(“发黑”指颜色深。“出奇”写颜色绿得让人无法想象。) 4.有节奏朗读,想象绿的不同颜色。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教师出示词语卡片,学生认读。 2.诗歌朗诵。 二、学习诗歌,读中悟绿。 自由朗读每小节诗歌,选择自己喜欢的小节反复朗读、感悟。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10课《青山处处埋忠骨》知识要点+讲解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10课《青山处处埋忠骨》知识要点+讲解 课文知识点 《青山处处埋忠骨》,这是作者晓年写作的一篇短文。主要讲了毛泽东的爱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光荣牺牲后,毛泽东惊悉这个噩耗后极度痛苦的心情和对岸英遗体是否归葬的抉择过程,表现了毛泽东常人的情感,超人的胸怀。写作背景: 《青山处处埋忠骨》这篇课文主要讲了毛泽东的爱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光荣牺牲后,毛泽东得知这个噩耗后极度痛苦的心情和对岸英遗体是否归葬的抉择过程,表现了毛泽东常人的情感,超人的胸怀。 全文以毛泽东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先写彭德怀从朝鲜发出来的有关毛岸英牺牲的电报内容和毛泽东收到电报后的巨大悲痛;再写彭司令要求送回岸英遗体,而金日成首相要求把岸英葬在朝鲜的意见分歧,面对这两种抉择,毛泽东的矛盾心理,最后作出了将爱子葬于朝鲜的艰难、痛楚的决定;之后写毛泽东强忍悲痛,在电报上写下了“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批示。文章截取最能表现人物精神境界的一个片段,通过细节描写反映出毛泽东的崇高境界,展示了他凡人的情怀和不同凡人的胸怀,读后让人肃然起敬。 多音字组词:

禁:jīn(情不自禁) jìn(禁止) 近义词: 破格──破例慰问──问候 反义词: 危险──安全悲痛──快乐 词 眷恋永别平平安安情不自禁自我安慰 踌躇黯然狂轰滥炸光荣殉职原封不动 句 主席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地眷恋。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原封不动:比喻像原样一样,一点儿也没有改变。 破格:打破既定规格的约束。 眷恋:(对自己喜欢的人或地方)深切地留恋。 意愿:愿望、心愿。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绿》优秀教案

10绿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绿》一文运用文字的魅力用文学的形式描述了春天到处都是绿色,树木大地中的小草在春风的吹拂下来回摆动,风是绿的,水是绿的,世界充满了绿。绿是生命的颜色,是生命的象征。教学中,关注学生的阅读感受,抓住“读”这一学习手段,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结合自己对绿、对生命的认识,进行美读诗歌的训练,在读中加深感悟,感受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1.制作多媒体课件以及字卡、词卡。 2.查阅与作者相关的资料。 学生准备:预习生字词。 教学重难点1.识记生字新词,感受诗歌意境,熟读成诵。 2.了解现代诗极富想象等特点,体会诗歌的情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1.春姑娘悄悄地来到我们身边,大自然到处是一片绿色。你见过春天里什么样的景象? 2.学生交流看到的春色。 3.小草探出了头,树木发芽,田野变绿,放眼看去,到处都是绿,就好像…… 出示句子:好像绿色的墨水瓶倒翻了,到处是绿的…… 4.今天我们走进诗人艾青的《绿》,一起去感受绿。

5.板书课题。了解作者。 艾青,原名蒋海澄,现代诗人。1933年第一次用笔名“艾青”发表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奠定了他诗歌上的基本艺术特征和在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朴素、凝练、想象力丰富是艾青诗歌的一贯特点。《绿》是诗人写于20世纪70年代末期的一首抒情小诗。 设计意图:谈话引入,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阅读兴趣。 二、初读课文,集中识字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 (1)借助拼音读正确、流利,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错字。 (2)选择自己读得不够正确、流利的小节,再仔细读一读。 2.交流自学效果: (1)春风姑娘要考考大家认识了哪些字。 瓶、挤、叉、挥。 ①学生自由认读,遇到读不准的字音,可以向同学请教。 ②指名认读生字,师生共同纠正字音,着重读准多音字“叉”的读音。 指导学生借助工具书,准确掌握多音字。 [chā] a.(—子)一头有两个以上长齿便于扎取东西的器具:鱼~|三齿~|粪~子。 b.用叉子扎取:~鱼。 c.交错:~着手站着。 d.形状为“×”的符号,表示错误或不同意等:反对的打~。 [chà][劈叉]两腿分开成一字形,臀部着地。是体操或武术动作。 [chǎ]分开,张开:~腿。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练习

10※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学习目标]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重点语句。了解黄河的过去和现在,知道黄河变化的原因及其内在的联系,从中受到启示,培养保护大自然的意识。并收集有关黄河的资料,激发保护母亲河的社会责任感。 [尝试运用] 一、用“﹨”划去加点字错误的读音。 决.口(jué qué)繁衍.(yán yǎn)江淮.( huái huǎi)折.腾( zhēshé)侵.蚀(qīn jìn)几亩.( mǔ mǒu)苦难.( nán nàn )叫苦不迭.(shí dié) 二、从文中找出恰当的词语填空。 ()的苦难()的水灾()的保护层 ()的植被()地开垦( )地流进 三、判断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方法。 1.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2.像这样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怎么能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呢?() 3.可是,后来黄河变了,它开始变得凶猛暴烈起来。()[巩固运用] 一、仿照例子写词。 例:不折不扣 成百上千 二、按要求写句子。 1.像这样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怎么能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呢?(给句子换一个说法,使其意思不变。) 2.黄河变好的梦想一定能成为现实。(缩句) 3.行动起来,拯救黄河。(设计一条保护黄河的公益广告语) 三、认真读课文,思考:黄河发生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四、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说来有趣,在数千年到数万年前,黄土高原nǎi zhì()黄河流域,自然条件是很好的,可与今日的江淮流域媲美。那时候,黄河流域qì h?u wēn nuǎn( ),森林茂密,土地肥沃,yóu qí( )是下游一带自然条件更好。因此,我们的祖先才 xu

六年级语文:《螳螂捕蝉》教学设计(1)

小学语文标准教材 六年级语文:《螳螂捕蝉》教 学设计(1) People need to communicate and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and language is the bridge of human communication and the link.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专业教学设计系列下载即可用 --- 六年级语文:《螳螂捕蝉》教学设计(1)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能联系实践和语言环境理解运用新词的意思。 2、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并拟定小标题。 3、把握文中人物性格,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 课前谈话:成语引入,激发兴趣。 1、作为六年级的学生,大家都知道,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而成语故事就是其中璀璨的一颗明珠。比如“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这样的成语

你能接一接吗? 2、你也能说吗?根据学生所说板书课题:螳螂捕蝉。理解“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意思。 一、解析课题,质疑激趣 1.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0课-------螳螂捕蝉。 出示课题《螳螂捕蝉》的图片和文字图。(字理析字词:螳螂、捕、蝉) 2.请大家读一读课题。(生读课题)看到这个课题,你认为课文会写些什么呢? 生自由谈。 3. 师:这个故事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是一篇寓言故事,蕴含着一个深刻的道理。就让我们走进课文,看看它到底写了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悟 1.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求: (1)把生字读准,把句子读通顺。(2)划出不会读的字和不理解的词。(3)遇到较难读、难懂的句子多读几遍。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绿》图文讲解

知识点 教材分析: 艾青的诗歌《绿》运用文字的魅力用文学的形式描述了春天到处都是绿色,树木大地中的小草在春风的春拂下来回摆动,风是绿的,水是绿的,世界充满了绿。绿是生命的颜色,是生命的象征。绿是自然的颜色,是希望,是慰安,是快乐!艾青先生的名诗《绿》,更是写出了绿的摇曳、绿的美幻,绿的闻风而动,乃至绿的生命。绿色真是具有永恒的魅力! 作者介绍: 艾青 (1910年3月27日—1996年5月5日)原名蒋正涵,字养源,号海澄,出生于浙江金华,现当代文学家、诗人。主要作品有《艾青诗选》《归来的歌》《北方》《大堰河——我的保姆》《我爱这土地》《艾青诗选》等。1985年获法国文学艺术最高勋章。 我会写: 瓶:花瓶酒瓶水瓶瓶颈守口如瓶 挤:拥挤排挤挤牙膏挤牛奶挤眉弄眼 叉:交叉叉鱼鱼叉铁叉叉烧叉车 挥:指挥挥动挥霍大笔一挥挥汗如雨 形近字: 挤(拥挤)济(人才济济)叉(交叉)杈(树杈) 挥(挥手)辉(光辉) 多音字: 倒:dào倒车dǎo摔倒 重:chóng重复zhòng重要 叉:chā交叉chǎ叉着腿chà劈叉 近义词: 【出奇】特别;不平常。 【重叠】(相同的东西)一层层堆叠。 【交叉】不同事物有部分相同,重合。 【指挥】发令调度。 【节拍】音乐中每隔一定时间重复出现的有一定强弱分别的一系列拍子,是衡量节奏的单位。 反义词: 集中——分散整齐——杂乱 理解词语: 【出奇】特别;不平常。 【重叠】(相同的东西)一层层堆叠。 【交叉】不同事物有部分相同,重合。 【指挥】发令调度。 课内词语: 墨绿嫩绿集中交叉教练指挥

整齐节拍 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1~3):写世界充满了丰富多彩的绿。 第二部分(4~5):写绿色聚集重叠的静姿和动态。 课文主题: 这首诗运用文字的魅力,用文学的形式描述了春天到处都是绿色的情景,绿是生命的颜色,是生命的象征。表达了诗人对“绿”的喜爱和赞美,对春天、生活、生命的热爱。 问题归纳: 1、诗中呈现了哪些绿色,有什么特点? 这些绿色的特点是绿得发黑,绿得出奇。 2、想象这些绿色集中在一起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一场春雨润醒了小草,田野里小草破土而出,远远望去一片嫩绿;润绿了杨柳,杨柳摆动着腰肢,随风舞蹈。润动了河水,碧绿的河水,犹如一面绿色的大镜子,倒影出我们的笑脸,倒映这两岸的翠柳。一阵清风吹过,笑脸没了,翠柳的身姿也凌乱了。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思想感情。 同步练习1 一、辨字组词。 蹈()练()叉()按() 稻()炼()又()案() 二、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交叉()节拍()整齐()飘动() 重叠()指挥()集中()出奇() 三、按要求改写句子。 1.所有的绿就整齐地按着节拍飘动在一起。(缩句) 2.所有的绿被春天集中在一起。(改为把字句) 四、读下面的短文,完成练习。 好像绿色的墨水瓶倒翻了到处是绿的……到哪儿去找这么多的绿:墨绿、浅绿、嫩(nèn)绿、翠绿、淡绿、粉绿……绿得发黑、绿得出奇;刮的风是绿的,下的雨是绿的,流的水是绿的,阳光也是绿的。所有的绿集中起来,挤在一起,重叠在一起,静静地交叉在一起。突然一阵风,好像舞蹈教练在指挥(huī),所有的绿就整齐地按着节拍飘动在一起…… 1.按要求写词语。 (1)从文中摘抄出表示“绿”的词语。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2)再仿写两种绿。 橄榄绿 __________绿__________绿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杨氏之子词语盘点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杨氏之子词语盘点 氏:姓氏,表示家族的字。 夫子:旧时对学者或老师的尊称。 设:摆放,摆设。 10杨氏之子①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②聪惠③。孔君平诣④其父,父不在,乃⑤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扬梅。孔指以示⑥儿曰⑦:“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⑧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①本文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该书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②甚:很。③惠:同“慧”, 智慧的意思。④诣:拜见。⑤乃:就,于是。⑥示:给……看。⑦曰:说。⑧未:没有。 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他非常聪明。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 这个孩子叫了出来。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其中有杨梅。孔君 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孩子马上回答说:“我可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1、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这句话点明了文章要讲的人物,以及人物的特点。起到总起全文的作用。 2、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从孔君平来拜见孩子的父亲一事看,两家的关系很好,常来常往。所以当得知孩子的父亲不在时,孔并没有马上离开,而是叫出了这 个孩子。可见,孔与孩子很熟。 3、为设果,果有杨梅。

谁为谁设果?联系上下文自然知道,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 看起来孩子很有礼貌,很会招待客人。 4、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 是夫子家禽。” 这是故事中的重点部分。孔君平看到杨梅,联想到孩子的姓,就故意逗孩子:“这是你家的水果。”意思是,你姓杨,它叫杨梅, 你们本是一家嘛!这信手拈来的玩笑话,很幽默,也很有趣。孩子应 声答道:“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这回答巧妙在哪里呢?孔 君平在姓上做文章,孩子也在姓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姓想 到了孔雀;最妙的是,他没有生硬地直接说“孔雀是夫子家禽”,而 是采用了否定的方式,说“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婉转对答,既 表现了应有的礼貌,又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杨梅岂是 我家的果”这个意思,使孔君平无言以对。因为他要承认孔雀是他 家的鸟,他说的话才立得住脚。这足以反映出孩子思维的敏捷,语 言的机智幽默。 句子中的“家禽”不同于现在的“家禽”,这里的“家”和“禽”各自独立表达意思。 猜你感兴趣:

六年级语文:《螳螂捕蝉》四(教学方案)

( 语文教案 )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案设计 / 精品文档 / 文字可改 六年级语文:《螳螂捕蝉》四(教 学方案) Chinese is known as the "Mother of Encyclopedias", which is the best interpretation of it, so learning Chinese is very important.

六年级语文:《螳螂捕蝉》四(教学方案) 《螳螂捕蝉》教学设计四 《螳螂捕蝉》教学设计四 第二课时 泗港小学赵建华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一位少年以树上的螳螂欲捕蝉,却不知被身后的黄雀即将啄食的故事,劝诫吴王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顾不到身后的隐患是危险的。全文分“准备攻打楚国→少年巧妙劝说→打消攻打念头”三部分,结构紧凑、前后照应、生动有趣、

寓意深刻。 学情分析: 对寓言这一体裁,学生并不陌生。但学生往往只注意故事的情节,不善于思考蕴含的道理。因此,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抓住揭示寓意的语句,围绕具体形象的故事,理清“蝉、螳螂、黄雀、少年”间的关系,探究“眼前的利益”和“隐伏的祸患”,从而深刻理解文章内容,领悟告诉人们的道理。 设计理念: 在本课教学设计中,一是突出了探究性学习,让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二是体现了合作式学习,学生对故事的复述、表演等,都以同桌或小小组的形式进行;三是倡导了个性化学习,允许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表现课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作繁琐的分析,力求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协调者、合作者和激励者。 教学目标: 1、情意目标: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视身后隐患的道理,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古诗三首》精品教案

第四单元集体备课 本单元围绕“革命理想”这一主题,安排了《古诗三首》《十六年前的回忆》《为人民服务》《金色的鱼钩》四篇课文。《古诗三首》用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表达了诗人们的抱负和志向;《十六年前的回忆》通过作者的回忆,描写了革命先驱李大钊同志牺牲的经过;《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为纪念张思德同志所写的一篇演讲稿;《金色的鱼钩》讲述了发生在红军过草地时的一个真实感人的故事。 单元语文要素在课文中的梯度序列 内容 课时 教学要点 古诗三首 2 1.会写并掌握26个生字,正确读写62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品质。 3.学习并背诵《古诗三首》,学习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学习 《十六年前的回忆》,了解前后照应的写法,关注人物神态、 语言和动作的描写,体会革命先驱李大钊同志的高贵品质;学 习《为人民服务》,初步感知议论文的写作方法,树立为人民 服务的精神;学习《金色的鱼钩》,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无 私奉献的品质。 十六年前的回忆 2 为人民服务 2 金色的鱼钩 1 口语交际 1 1.选择生活中的某一场合,进行即兴发言。 2.理清思路,注意说话的场合和对象。

10 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读准“燕、劲”等字的读音,会写“络、锤”等字,默写《竹石》。 2.结合注释、查阅资料,加深对古诗的理解,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体会诗人的情感及诗人所咏事物背后抒发的志向。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句的含义,背诵古诗,体会诗人抒发的情感。 ?教学策略 1.指导朗读 古诗大多讲究押韵,这一特点体现在朗读上就表现为朗朗上口,有鲜明的节奏感且韵味十足。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我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古诗的节奏、韵律,从而培养他们的语感。有了前面的朗读、感悟的铺垫,后面的背诵自然水到渠成。 2.借助注释 为了体现“诗意的古诗”,在设计中,我力求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必要的理解。让学生先借助注释弄清字词意思,再大致说说诗句的意思,最后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在体验中感悟诗情。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完成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 《马诗》 ?课时目标 1.学习《马诗》,读准“燕”字的读音,会写“络”字,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了解古诗大意,并在此基础上背诵古诗;感受诗人的豪情壮志和渴望立功报国的赤子之心。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杨氏之子

第10课杨氏之子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新词。 3.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古诗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4.能主动在生活中搜集、发现、积累、运用精妙的语言。 (二)过程与方法:根据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句意和文意。收集妙言妙语,体会语言的巧妙艺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杨氏之子的聪颖机智,体会语言的巧妙艺术。 【教学重点】 1.能理解课文意思,做到感情朗读。 2.能在生活中运用精妙语言。 【教学难点】体会语言的巧妙性。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自古以来出现过许多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关于他们的故事至今流传。那你知道关于机智儿童的哪些故事呢?今天,让我们走进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感受杨氏之子的聪慧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你了解到的《世说新语》。 2.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3.抽读,检测读书情况。 4.齐读。 (这是小学生初次接触到的文言文。学习本文应重点指导学生把文章读正确。特别要注意停顿的恰当。)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5.说说课文主要写的什么事?(只是了解课文的大概意思) 三、合作学习,理解课文意思 1.小组学习,借助注释和搜集的资料理解文中每句话的意思,并作好记录。 2.交流汇报句意。

意思:梁国的杨家的小孩只有9岁,特别聪明。孔君平去拜访他的父亲,因为父亲不在,就叫儿子出来。他为客人端果子,果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对小孩说:“这是你们家的水果。”小孩回答他说:“没听说过孔雀是孔先生家的家禽啊!” 3.理解了课文意思,你现在有什么感受?你认为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反应快说明很机智;妙在用否定的方式婉转礼貌地对答,使孔君平无言以对。 四、感情朗读、背诵课文 1.有感情地读全文。 2.背诵全文。 五、拓展 1.在生活中有哪些语言让你铭记在心呢?(交流自己搜集的或听到、看到的精妙语言。) 2.演一演相声、小品或电影中的精彩对白。 六、作业 1.写一写对精彩语言的体会。 2.默写课文。 3.看《世说新语》。 教学后记: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10课练习题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10课练习题 一、词语。 1、填空。 ()声叹气大()进犯恍然大()不()而遇 不()情理()苦功高冲()陷阵赫赫()功 喜气()()一()人才()勇双全受之有() 不可思()忠孝两()巾帼不让()() 2、选择题。 (一)选择恰当的字填空。 【状壮】()纸()观不可名() 【厉历】()害严()日() (二)为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良: A.优秀 B.善良的人 C.表示程度深 (1)用心良苦()(2)良辰美景() (3)除暴安良()(4)良师益友() 3、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近义词。 (1)从小爹就说我的武艺并不比男子逊色,可现在空有一身武艺,没法帮爹。()(2)刘大哥恍然大悟的说:“我想错了,多谢各位指教!”() (3)花木兰所在的部队打败了敌人之后,凯旋回朝。() (4)李将军一表人才,年轻有为,不愧是国家栋梁。() (5)这下可好了,我们四人结伴而行,路上就不会感到寂寞了。() 4、根据要求填空。 (1)用几个词语来评价花木兰。 (2)仿写词语。 不可思议(写几个带有“不”字的成语。) 五、课文细细读。 1、这篇课文是一个,共有幕。 2、课文讲的是一位,的好女孩儿花木兰在外敌大举进犯边关,国家正紧急征兵的时候,,在边关冲锋陷阵,立下赫赫战功,并晋升为将军的故事,赞美了花木兰 的崇高精神。 3、“巾帼不让须眉”中的“巾帼”本意指,这里代指;“须眉”本意指,这里指代,这种修辞手法叫。用这种修辞手法写一句话: 。 六、金苹果乐园 日常交往中,注重礼貌用语,讲究措辞文雅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将下列不同场合和使用的敬辞谦语连线。 A. 托人办事说 a.恭喜 B. 询问长者年龄说 b.拙见 C. 请人原谅说 c.拜托 D. 谦称自己的见解说 d.包涵

【新教材】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绿》教案

10 绿 ?教学目标 1.认识“挤、叉”2个生字,会写“瓶、挤”等4个字,正确读写“墨绿、嫩绿”等8个词语。 2.通过反复朗读课文,理解诗歌大意,感受诗歌意境,熟读成诵。 3.了解现代诗极富想象等特点,体会诗歌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识记生字新词,感受诗歌意境,熟读成诵。 2.了解现代诗极富想象等特点,体会诗歌的情感。 ?教学策略 1.字词教学 本课要求会认2个生字,会写4个字和8个词语,学生根据以前学过的方法,可以进行自主学习。“叉”读“chā”,要读准,重点指导书写“瓶”右边的“瓦”。 2.阅读理解 通过不同形式的反复朗读,以及情境创设、补白想象、补充资料等教学策略,去感受现代诗朗朗上口、富有节奏的特点。 3.表达运用 在反复诵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感,体会诗歌的韵味,感受诗人的情感,通过想象画面、对比阅读感受 诗意、诗情。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挤、叉”2个生字,会写“瓶、挤”等4个字,正确读写“墨绿、嫩绿”等8个词语。 2.通过反复朗读课文,理解诗歌大意,感受诗歌意境,熟读成诵。

?教学过程 板块一诗文引路,入《绿》之境 1.图画导入。 (1)师导入一组由各种绿色绘制而成的图画。(课件出示青山绿水、禾苗、竹林、绿树等图) ①师:看到这样一组图画,你想说些什么? ②示例:看到这一片绿色的景象,很自然地想起奶奶家的那片竹林,一场春雨过后,一个个手指大小的嫩绿嫩绿的“小脑袋”就从土里探出来,可有意思了。 (2)师小结:这生机勃勃的绿景实在让人赏心悦目。绿是春天的象征,是希望的象征。绿给人以无穷的美感,历来就为文人墨客所歌咏。 (3)你知道哪些带有“绿”的诗词? 示例: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2.引入课题。 (1)师引导:诗人艾青也喜欢“绿”,他笔下的“绿”,更是千娇百媚、风情万种。这节课,我们就和艾青一起走进春天“绿意盎然”的画卷中! (2)板书课题,(板书:绿)生齐读课题。 (3)师述: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诗歌,继续用美丽的眼睛看世界。(出示课件) 诗歌,让我们用美丽的眼睛看世界。 (4)全班齐读。 【设计意图】本板块以吟诵含有“绿”的诗词为引,带领学生进入绿的意境,在旧知与新知、古诗与新诗中架起一座桥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板块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作者简介。 (1)课件出示作者简介。 (2)师指名读。 (3)师:读了简介,你对作者有哪些了解?根据自己查找的资料,谁想补充说明一下? 2.生听课文朗读音频,注意节奏和停顿。 3.生自由读课文,圈出生字新词。 4.检查预习。

六下语文《螳螂捕蝉》教学设计及反思

六下语文《螳螂捕蝉》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开门见山,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螳螂捕蝉》这篇课文,大家一起齐读课题。 “螳螂捕蝉”这个成语有时也写作“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个成语来源于古代的寓言故事。大家知道,寓言的特点就是通过讲故事让人们从中明白一定的道理。那么这个故事讲的是什么呢?能让我们领会到什么道理呢?下面,我们就到课文中去找答案。 二、扫除障碍,学好字词课文中有几个难读的词语,大家能读 准确吗? 请同学们自己先读一遍,再互读一遍,互相提醒纠 正。出示:固执侍奉诸侯禀报乘虚而入不堪设想再看两 个形近字 侯候请大家观察它们的字形有什么不同,如何区分呢? 三、初读课文,了解梗概下面请大家按要求朗读课文出示:大 声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完课文,你知道课文讲了一件 什么事吗?建议大家在 讲的时候,把: 出示:概括文章内容时间起因经过结果讲清楚。 出示:概括文章大意吴王决定攻打楚国,并下令不准别人劝阻。一位侍奉吴王的少年用“螳螂捕蝉”的故事,巧妙地劝说吴王。结果,吴王恍然大悟,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 四、抓住线索,了解背景同学们,大臣们为什么要劝阻吴王攻打楚国呢? 出示:大臣们认为,攻打楚国虽然取胜的希望很大,但

如果其他诸侯国乘虚而入,后果将不堪设想。 同学们,大臣们的话有道理吗? 手绘地图:春秋时期,吴国在长江下游,而楚国位于长江中游,两个国家相距很远,如果吴王出兵攻打楚国,吴军就要孤军深入到楚国的腹地,而此时中原的诸侯国要乘虚而入,吴国就无法及时回航,后果就不堪设想。 五、揣摩语言,感受特点 大臣们是说得有道理的,可是吴王是怎么回答的呢?读 一读下面的句子。 出示:可是吴王固执地说:“谁敢来劝我,我就处死他!” 你们看,吴王下达了死命令,大臣们只好束手无策,此时,我们这篇文章的主人公就登场了。 同学们,大臣们劝的结果是怎样的呢?而那位侍奉吴王的少年劝的结果又是怎样的呢?大家在书上找出来出示两段话:可是吴王固执地说:“谁敢来劝阻我,我就处死他! ” 吴王恍然大悟,连声说:“对!对! 你讲得太有道理了!” 于是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 你们看,同样是劝,可结果却这样的不同,是为什么呢? 我们到文章里去找一找答案。首先我们来读一读文章的第九至十一小节,争取能把螳螂捕蝉这个故事复述出来。 六、深入故事,探究道理同学们,少年为什么要用螳螂捕蝉的故事来劝说吴王呢螳螂捕蝉和吴王攻打楚国有什么相同点呢?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绿》课时练习及答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绿》课时练习 第一课时 一、根据拼音写词语。 mò shuǐ pínɡ jiāo chā zhǐ huī jiào liàn ()()()() 二、仿照例子,写词语。 绿墨绿嫩绿淡绿粉绿 三、汉字变脸(加偏旁组字组词)。 安_____()_____()军_____()_____() 四、字义推敲(选择恰当解释,填序号)。 1、()按着:①用手或手指压;②止住;③依照,按照;④考查。 2、()舞蹈:①践踏,踩;②跳动。 第二课时 一、仿照样子,写词语。 绿得发黑 二、选择同一词语在不同句子中的含义。(填序号) 集中:①把分散人、物或事集合在一起;②把意见、经验等归纳起来。 1、集中众人的智慧才能无敌于天下。() 2、烟尘污染要减轻,集中供热是途径。() 交叉:①方向不同的几条线或条状物互相穿过;②部分相重的。③间隔穿插 3、但我想说的是,我们之间自始至终都存在着利益交叉。() 4、他告诉我每一个交叉点处都有埋藏的宝藏。() 5、晚会上的歌舞和时装表演,交叉进行。() 三、理解句子的含义,填空。 到哪儿去找那么多的绿:墨绿、浅绿、嫩绿、翠绿、淡绿、粉绿……绿得发黑,绿得出奇。 1、这里写到绿的不同层次的词语有:()。 2、你还知道哪些绿:()。

【答案】 一、墨水瓶交叉指挥教练 二、蓝浅蓝深蓝瓦蓝湛蓝 三、安按(按时)案(方案) 军挥(指挥)辉(光辉) 四、1、③ 2、② 【答案】 一、红得发紫白得透亮紫得发黑 二、1、②2、①3、②4、① 5、③ 三、1、墨绿、浅绿、嫩绿、翠绿、淡绿、粉绿 2、碧绿,油绿,青翠,葱绿,黄绿、苍绿、新绿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一课一练第10课.和11课

10 杨氏之子 一、看拼音写词语。 j iāqín () 二、解释下面句子中带点的字。 1、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诣:________ 乃:________ 2、孔指以示儿曰。示:________ 曰:________ 3、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未:________ 闻:________ 三、仔细读下面的句子,回答问题。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对话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话精妙极了,妙在何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二、1、诣:拜见乃:于是,就 2、示:给,,看曰:说 3、未:没有闻:听见 三、(1)孔君平指着杨梅给杨家儿子看,说:“这是你家的果子。”杨家儿子答道: “没有听说孔雀是您家的家禽。” (2)都根据人物姓氏来借题发挥,杨家儿子反应极快,才思敏捷。 11 晏子使楚

一、看拼音写词语。 wúrǔwēifēnɡáixiǎolěnɡxiàow?inán ()()()()()qiúfànchūxīdàch?nɡānjúdàoz?i ()()()()()xiàoxīxīp?ibúshìshíhuàshíshuō ()()() qǔxiào miànbùɡǎisaānjūlayaɡuīju ()()()() 二、按课文内容填空。 1、有一回,齐王派大夫晏子去楚国。楚王仗着自 己,想乘机晏子,显显楚国的。晏 子凭着自己的()和,对楚王的侮辱一一进行了反 驳。从此以后,楚王晏子了。 2、楚王知道晏子,就故意在城门旁开了一个五 尺高的洞。而晏子说, 楚王只好叫人打开城门迎接他。 三、根据下列句子的意思,填上与“叫”意思相近的词。 1、我原来想取笑大夫,没想到反()大夫取笑了。 2、访问上等的国家,就()上等人去。 3、既然有这么多人,为什么()你来呢? 4、楚王只好()大开城门,迎接晏子。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10课 古诗三首 部编版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10课古诗三首 1.会写本课“络、锤”等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竹石》。 3.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托物言志。 1.理解诗歌所表达诗人的志向。 2.感受古诗的韵律美以及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分组准备)搜集边塞诗歌、郑板桥字画、于谦事迹。 3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亲爱的同学们,南宋民族英雄、爱国诗人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名句,他那大义凛然,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鼓舞了多少仁人志士。自古以来,多少和他一样的爱国将士为了国家、为了民族,不怕牺牲、铁骨铮铮的民族气节让我们肃然起敬。李贺、于谦、郑燮就是其中的几位,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他们的诗歌走近他们的内心世界!(板书:古诗三首)。 二、初读古诗,了解大意。 1.轻声读诗歌,扫清生字障碍。 请同学们轻声朗读三首诗歌,注意平翘舌“锤”“凿”的读音;注意多音字“燕”“劲”的读音。 2.借助工具书、注释理解词语在诗歌中的意思。 三、再读古诗,理解诗意。 (一)《马诗》

1.了解作者。 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留下了“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 《马诗》是中唐诗人李贺所作的一组五言绝句中的第5首(共23首)。诗歌通过咏马、赞马或慨叹马的命运,来表现志士的奇才异智、远大抱负以及生不逢时的感慨与愤懑。 下面我们就来理解一下诗歌的意思。 2.理解诗意。 (1)出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2)思考。 “沙如雪”“月似钩”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3)“大漠”“燕山”是古时候边塞之地,那里曾有过无数的战争,也曾有过无数征人的生命与鲜血在这里挥洒。所以这行诗给人一种清冷而且悲凉的感觉,你能通过朗读读出这种感觉吗? (4)指导朗读。 因为这是一首五言诗,所以节奏应为二三停顿。节奏缓慢,体现出清冷而且悲凉的情感。 (5)生试说后总结。 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如弯钩一般。 (6)出示“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同学们细细品读这两句诗,采用你喜欢感悟古诗的方法和同桌之间讨论这两句诗的意思。 (7)总结诗意。 何时才能受到皇帝赏识,给我这匹骏马佩戴上黄金打造的辔头,让我在秋天的战场上驰骋,立下功劳呢? (8)指导朗读。 ①这是一匹怎样的马?通过哪个词看出来的? (骏马。) (“快走”暗示出骏马轻快矫健的风姿。) ②这匹马真的受到重用了吗?从哪个词看出来的? (没有,“何当”,这是作者的希望。) 表达了诗人什么志向? (期盼这样的骏马早日驰骋沙场,同时想到自己,希望施展自身的才华,不仅只当九品小官,建功立业。) 因此在朗读这两句要充满忧虑、感慨之情。 (9)总结结构。 让我们再次回顾全诗,上下两部分,两两相对,前两句是在写什么?后两句又是在写什么呢? (上两句写景,下两句抒情)(板书) (10)诵读全诗。 最后让我们再次怀着对李贺才华的钦佩,对其命运的哀叹,齐读这首诗。 第二课时 一、解题。 昨天,我们在李贺的《马诗》中读出他对建功立业的渴望。 今天,我们来学习明代诗人于谦在12岁时写下的一首诗。齐读课题。“吟”是古代持歌的一种体裁,是吟诵、赞美的意思,“石灰吟”的意思就是“吟诵、赞美石灰”,如《游子吟》《暮江吟》。这首诗还有一个题目叫《咏石灰》,“咏”也是古代持歌的一种体裁,如《咏柳》《咏鹅》。古代诗歌的体裁还有很多,如“行”“引”“歌行”等,感兴趣的同学课外可以去了解一下。 二、学习古诗。 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古诗,看看于谦为什么要赞美平凡的石灰,让我们从文章中找答案。 1.理解诗句意思。 (1)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千、万”不是实指,而是虚指。你能举出类似的词语吗?(千言万语、千头万绪、千丝万缕、千呼万唤、千变万化、千军万马、千辛万苦、千差万别、千真万确、千山万水) (2)“等闲”的意思。 (出示)选一选:“等闲”在字典中也有几种解释:①平常;②随随便便,轻易;③无端,平白地。 A“烈火焚烧若等闲 ..”中的“等闲”应取第()种解释。 B.“莫等闲 ..,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中的“等闲”应取第()种解释。 C.“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中的“等闲”应取第()种解释。 D.“等闲 ..之辈”中的“等闲”应取第()种解释。 E.“等闲 ..视之”中的“等闲”应取第()种解释。 2.体会石灰精神。 (1)石灰石经过千万次的敲击锤打,历经千辛万苦运出了深山,被放入土窑中去经受烈火的焚烧。如果石灰石有表情会是怎样的表情?如果石灰石会说话,它会说些什么? 经过烈火的焚烧,石灰石已经变成浑身雪白的石灰,人们把它浸到水里,为了把洁白无瑕的颜色奉献给人类,石灰承受住一次又一次的痛苦折磨,你觉得这是怎样的石灰?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该书是一部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本文讲述了梁国姓杨的一家中九岁男孩风趣幽默、机智巧妙地应答他人的故事。故事情节简单,语言幽默,颇有趣味,尤其是“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一句充分显示出九岁孩子的聪明机智和超强的应对能力。 选编本课的目的,一是让学生开始接触文言文,对文言文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二是理解古文的意思;三是使学生感受到故事中人物语言的风趣机智。 设计理念 语文教学要以读为本,重视朗读训练是我国语文教学的优秀传统。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读,最好的方法也是读,重点在读,难点也在读,在朗读上必须有时和量的保证。这是小学生初次接触文言文,更应该多读少讲,使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熟读成诵,从而丰富语文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 教学目标

1.会写6个生字,会认3个生字。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 3.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流利,读懂句子。 教学难点 体会人物语言的风趣和机智。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了解义庆的《世说新语》。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我们每天都在用语言交流,精练得当的语言,能使我们有效地与人沟通,机智巧妙的语言,能帮我们摆脱可能出现的尴尬局面,幽默

风趣的语言,能愉悦我们的身心。古代有一个九岁的孩子,回答别人时语言风趣机智,妙趣横生。他的故事被记录在刘义庆的《世说新语》里,大家想听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古文,也叫文言文——《杨氏之子》。 “杨氏之子”意思是姓杨人,“之”相当于“的”(.读题,解题。2. 家的儿子。) 二、读通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把字音读正确,读通课文。2.检查读通情况 (1)着重强调以下字的读音:惠曰禽诣为应 (2)引导学生读准停顿: 梁国/杨氏之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句子中的“家禽”不同于现在的“家禽”,这里的“家”和“禽”各自独立表达意思,因此要停顿。) (3)反复熟读 [设计意思:这是小学生初次学习文言文,因此把文章读正确是学习的重点。]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绿》课文原文、知识点及说课稿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绿》课文原文、知识点及说课稿【课文原文】 好像绿色的墨水瓶倒翻了, 到处是绿的…… 到哪儿去找这么多的绿: 墨绿、浅绿、嫩绿、 翠绿、淡绿、粉绿…… 绿得发黑、绿得出奇; 刮的风是绿的, 下的雨是绿的, 流的水是绿的, 阳光也是绿的。 所有的绿集中起来, 挤在一起, 重叠在一起, 静静地交叉在一起。 突然一阵风, 好像舞蹈教练在指挥, 所有的绿就整齐地 按着节拍飘动在一起…… __________ 本诗作者艾青,选作课文时有改动。 【知识点】 我会写: 瓶:花瓶酒瓶水瓶瓶颈守口如瓶 挤:拥挤排挤挤牙膏挤牛奶挤眉弄眼 叉:交叉叉鱼鱼叉铁叉叉烧叉车 挥:指挥挥动挥霍大笔一挥挥汗如雨

形近字: 挤(拥挤)济(人才济济)叉(交叉)杈(树杈) 挥(挥手)辉(光辉) 多音字: 倒:dào倒车 dǎo摔倒 重:chóng重复 zhòng重要 叉:chā交叉 chǎ叉着腿 chà劈叉 反义词: 集中——分散整齐——杂乱 课内词语: 墨绿嫩绿集中交叉教练指挥 整齐节拍 理解词语: 【出奇】特别;不平常。 【重叠】(相同的东西)一层层堆叠。 【交叉】不同事物有部分相同,重合。 【指挥】发令调度。 【节拍】音乐中每隔一定时间重复出现的有一定强弱分别的一系列拍子,是衡量节奏的单位。 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1~3):写世界充满了丰富多彩的绿。 第二部分(4~5):写绿色聚集重叠的静姿和动态。 课文主题: 这首诗运用文字的魅力,用文学的形式描述了春天到处都是绿色的情景,绿是生命的颜色,是生命的象征。表达了诗人对“绿”的喜爱和赞美,对春天、生活、生命的热爱。 问题归纳: 1、诗中呈现了哪些绿色,有什么特点? 这些绿色的特点是绿得发黑,绿得出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