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学科竞赛的管理和运作模式的思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校学生学科竞赛的管理和运作模式的思考
高校学科竞赛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竞争意识及合作精神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同时对提高高校的教学质量,推进校风学风建设也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文章通过对目前高等学校学科竞赛的现状与特征进行归纳、思考,对学科竞赛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结合工作实际,就如何构建完善的学科竞赛体系,充分发挥学科竞赛对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作用,针对学科竞赛所存在的问题,提出进一步发展设想。

标签:学科竞赛;运作模式;问题措施
学科竞赛是高校营造创新教育的氛围,培养大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创业精神的有效手段和重要载体,对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协作精神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兴趣和潜能,学校校风学风建设具有促进作用。

海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有三千多名在校本科生,如何使学科竞赛活动科学化、常规化、系统化开展和建立,搭建学生创新活动平台,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学科竞赛活动,将是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的课题。

一、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和养素质教育是学科竞赛的独特功能
创新,在现代社会经济学理论中,是以技术创新为主的,将技术革新转化进入商业市场的过程。

创新型人才,是具有技术革新和转化的实践能力的综合型人才。

国务院于2010年6月公布的《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要“突出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

举办学科竞赛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构建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意识,达到人才培养的目的溯本同源。

培养高素质和创新能力人才的重要途径就是要大力开展学科竞赛。

学科竞赛不仅提高参赛学生的实际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亮点。

学科竞赛主要存在以下几个特点:第一竞赛难度较大,需要学生综合运能知识解决问题能力较高;第二竞赛形式多样化,比赛时间准备与参数周期较长;第三学科竞赛竞争环境较为激烈。

学生从学生竞赛准备到参数过程中,需要不断的自主深入学习,充分的利用资源,直面困难的勇气,探索问题的毅力,以及持之以恒的心;团队需要对成员进行分工、协作能力进行考验。

解决学科竞赛问题,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如:运用网络、查阅文献书籍、实地调研等进行问题的解决。

参加一次竞赛,不仅是弥补课堂教学之不足,还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能力,为高校学风建设产生促进作用。

二、学科竞赛存在的问题
学生在学校学习知识主要的渠道就是第一课堂,老师在课堂上对知识的讲授;其次就是以学科竞赛为主的第二课堂。

虽然这近年来学校和学院对学科竞赛的建设越来越重视,也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存在其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需完善制度保障
学校学科竞赛制度不完善,缺失,导致阻碍学科竞赛的发展。

我院将学科竞赛制度完善和填补列为工作重点。

具体体现为:(1)学校缺乏对学科竞赛制度推行的统一管理部门,缺乏有效的推动机制,政策无法很好的得到落实和推动;(2)部分学科竞赛缺乏学校重视和稳定的活动经费;(3)缺乏对参与学科竞赛的学生、指导老师明晰化的激励机制等。

(二)需加强组织保障
目前学校的学科竞赛缺乏统一的组织管理体系。

首先,学校缺乏权威的统一学科竞赛领导机构,各个职能部门没能形成很好的组织协调进行开展相关学科竞赛,都是直接对接相关上级部门开展;其次,各个学院之间缺乏合作联系,学院内部各系之间没有形成联动,相互配合力度不够,未达到很好的资源利用和资源共享,从而不能使学科竞赛得到很好的开展。

(三)需提高物质保障
学科竞赛的物质基础是活动经费、比赛场地、软件和硬件设施等。

随着学科竞赛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学校和学院也加大对学科竞赛的经费支持,但仍然在物质条件上存在“供求矛盾”具体表现为:缺乏足够的科研硬件条件,如科研经费、实践场所、名师指导。

同时,在学生获奖人员、指导老师的奖励措施方面,也未有一个很好的奖励机制。

三、构建完善的学科竞赛体系
我院专业设置是办学时间较短、学科单一、学习难度较大、学科力量薄弱的文科专业,所学专业要求较高。

为培养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提高我院学生综合素质,我院以学科竞赛为突破,师生联动,资源整合,逐步形成和完善“一个中心、两个开放、三大基地、四大赛事”的学科竞赛体系,做到提升学生社会竞争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一)坚持“一个中心”,即坚持以培养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为中心
学院一方面紧绕“一个中心”,营造良好的学科竞赛氛围,提倡师生联动,鼓励老师指导学生参加学科竞赛。

其次,大力支持和鼓励学生进老师课题组,带动和影响学生参与到老师课题研究中。

第三,学院每年十月通过创新中心招收创新学员,从基本科研能力,创新精神,学生感兴趣方向,巩固和深化专业思想进行培养,逐渐提高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

(二)坚持“两个开放”,坚持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参与平台进行资源整合
整合大学生创新中心实训室和学院教师“一硬一软”资源,坚持面向学生的
“两个开放”,即教师研究课题向学生开放,大学生创新中心实训室向学生开放。

我院通过大学生创新中心把专业老师的课题向全体学生介绍,让学生参与进去,逐步形成师生互动,融洽的合作关系,最终也将形成各类的师生科研课题小组。

(三)坚持建立“三大体系”,扩大学生参与面和激发师生参与热情
学院专门组织了一批骨干教师,依托学院力量,坚持建立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创业教育体系;坚持建立以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实训体系;坚持建立保障有力、以人为本的学科竞赛体系。

同时大力发展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大学生就业模拟实训基地、就业实习基地,为进一步覆盖和扩大全院学生学科竞赛的参与面。

(四)坚持抓好“四大赛事”,树立优秀典型,形成赛事“传帮带”
为激发学生学科竞赛兴趣,学院坚持抓好“四大赛事”,即“挑战杯”中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作品竞赛、网络虚拟专项竞赛系列赛事;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大学生全国电子商务大赛;大学生“三创”大赛。

通过参加学科竞赛逐步形成大四指导,大二大三为主力,大一学习的“传帮带”的培养模式。

(五)坚持根据专业特点,开展专项学科竞赛项目
根据学院专业特色,结合课程安排和课程设计在不同年级开展学科竞赛培训指导。

针对性的开展会计学专业的ERP沙盘模拟比赛;金融学专业开展模拟炒股竞赛;财务管理开展全球模拟财长大赛;市场营销专业开展营销策划大赛;农林经济与管理开展经济案例分析大赛等。

开展一系列专业比赛,为网络虚拟专项竞赛、“挑战杯”创业计划作品竞赛、全国电子商务赛、全国案例分析大赛等学科竞赛选拔学生。

(六)坚持把学科竞赛的相关内容渗透到日常教学中
从学校的专业建设角度去看,学科竞赛是拓宽专业建设的途径,增加专业建设内容,为专业建设搭建平台。

如我院在教学计划中,为大一新生安排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大二学生安排SYB、KIB等创业教育培训,将相关学科竞赛知识融入教学活动中,让教学充满活力,让学生充满兴趣,不仅可以使学生对专业知识有直观的了解,也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学科竞赛中。

(七)坚持逐步完善和形成学生科技创新的长效机制
1.完善制度建设,提供制度支持。

学院学科竞赛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的关键环节是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

首先,结合学科竞赛的发展情况,不断的完善保障制度,制定《大学生学术科技竞赛指导老师奖励办法》、《大学生床新科研项目立项办法》、《大学生创新中心赛事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学科竞赛制度,使之成为学院开展竞赛活动的行为准则;其次,加强制度落实的监管,学院通过落实制
度保障,逐步使学科竞赛常态化、项目化、规范化。

2.深化管理机构,加强组织保障。

学科竞赛活动顺利开展的关键是建立系统化、高效率的组织管理体系。

一方面分别成立学科竞赛领导小组,小组成员由学校团委负责学科竞赛专项工作的书记副书记、学院院长、书记、分管教学副院长、学生工作副书记、团委书记、大学生创新中心负责老师、专业教师代表组成;另一方面学院依托大学生创新中心,成立比赛专项指导老师小组,由大学生创新中心老师和专业教师共同承担,主要负责承担相应学科竞赛工作的开展和指导,使得比赛能够高质量的完成比赛,让学生得到很好的提高,老师之间密切交流配合,互相提供支持。

3.加大学生科研经费投入,提供物质保障。

首先,增加对各类学科竞赛所需的科研硬件投入。

我院划拨一定的科研经费,为学科竞赛活动提供学习研讨场所、实验室、实习基地等物质条件与环境;其次,设立专项学科竞赛基金,制定《经济与管理学院关于大学生参加学科竞赛的奖励办法》鼓励参加学科竞赛的学生,制定《大学生科研实践活动指导教师奖励办法》用于奖励和支持指导学生参加学科竞赛活动的教师,除了物质奖励外,还要进行一定工作量或课时量的奖励,在工作晋升、外出学习、职称评定、工作考核等方面给予照顾。

最后,寻求企业和社会的赞助,对研究项目进行支持,实行产、学、研一体化。

参考文献:
[1]韦玮.试析学科竞赛在高校学风建设中的作用[J].宁波大学学报,2005,27(3):86-88.
[2]鲁保富.构建系统、高效的学科竞赛管理机制促进高校学风建设[J].中国大学教学,2005(8):37-38.
[3]邹丽华.规范学科竞赛管理,促进竞赛健康发展[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6,22(3):12-13.
[4]陈树莲,赵勤勇.关于提高高校学生学科竞赛水平的探讨[J].广西大学学报,2005,27(6):116-118.
[5]史宁,陈芳.简论学科竞赛与高校学风建设之关系[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2).
[6]王晓勇,俞松坤.以学科竞赛引领创新人才培养[J].中国大学教学,2007(12).
[7]蒋柏焰.浅议高校学科竞赛管理体系的构建[J].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9).
[8]陈树莲,赵勤勇.关于提高高校学生学科竞赛水平的探讨[J].广西大学学
报,2005(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