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出改变的生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活出改变的生命
戴绍曾
一九二九年八月十二日----二零零九年三月二十日
我们的父亲戴绍曾牧师,1929年8月12日出生于河南开封一个循理会宣教士家庭。
他的双亲--戴永冕(James Hudson Taylor II,1894-1978)牧师与戴永和(Alice Hayes Taylor,1898-1987)师母,在河南从事开荒布道、建立教会,与神学训练。
祖父忠诚地委身于神的话语,在中国各地忠心传讲。
父亲上有三个姐姐--Alice Geraldine (1925-1926)、爱玉(Jeannie Amelia,1926-1929)、爱莲(Kathleen Grace,1928-1952),下有一妹爱美(Mary Evelyn,1932-)、二弟绍仁(John Hayes,1934-)与绍义(Herbert Hudson,1940-)。
他们自幼成长于敬虔的家庭,得以学习、遵行神的话。
特别是他们的母亲,把金句改编成歌谣以便背诵,让孩子们把神的话铭记于心。
二战期间,父亲与爱莲、爱美和绍仁,一起被关在山东潍县的日本集中营。
虽然他们的父母有机会带全家回到安全的美国,但感到神呼召他们看顾神所爱“在中国的百姓”,于是把船票退回。
短短几个礼拜内,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对日宣战。
父亲与中国内地会烟台子弟学校所有师生,以及数百名在华外籍人士,一起被拘禁。
日后,父亲常对我们提起集中营里珍贵的回忆:如何受到苏格兰宣教士,1924年奥运四百米短跑金牌得主李爱锐(Eric Liddell,1902-1945)周详的照顾,如何深受他的祖父戴存仁(Herbert Hudson,1861-1950)的影响,老人家热切渴慕神的话语、坚定依靠神的信实、勇敢面对不可知的未来。
长达五年半的分离,神保护了关在集中营的父亲和手足,也大大使用了我们的祖父母;使他们得与内地会合作,在陕西凤翔建立“西北圣经学院”。
除了提供中国青年基督徒急需的圣经和神学训练;又欣见神将跨文化宣教的异象赐给马可牧师,成立了“遍传福音团”,要把福音传回耶路撒冷。
至终,一队队福音使者受差到中国西北各地,忠心地在汉族与少数民族中传讲福音。
日本人战败投降后,潍县集中营重获自由。
1945年9月11日,父亲16岁,和姐姐爱莲、妹妹爱美、弟弟绍仁,终于抵达凤翔,与他们的父母团聚。
归家的路程漫长而艰辛:他们搭机飞抵西安,转乘火车到宝鸡,然后坐上骡车前往凤翔。
或许是思家心切,相离西北圣经学院还有好几里,这四个孩子不耐骡车走的慢,纷纷跳下,一路往家门狂奔!学院守门的先生见到他们,飞快跑进校舍,打断了老师的开会:“戴师母,您孩子们回来了!”可不是,门口站着的,正是两个美丽的年轻女孩,两个英挺的少年----他们都长大了!学院里的师长、同学们珍惜戴家团聚的这一刻,纷纷“藉故”走避,不忍打扰。
戴家孩子们七嘴八舌,抢着述说故事;他们也发现,家中多了一个弟弟绍义。
这段时间,父亲随着祖父来到安徽传道。
看到许多同龄的中国青年,认真地检讨自己的生命、正视神的主权,接受耶稣基督为救主、为生命之主。
深受震撼之余,在圣灵催逼下,我们的父亲决志,全然归信耶稣基督。
过不多久,戴家老少打包行李,回到美国。
定居密西根州(Spring Arbor,Michigan)。
父亲入学当地Spring Arbor Junior College,认识了同班同学、清纯可爱的赖恩(Leone Tjepkema),并在1951年9月5日成婚。
父亲常津津乐道他们初次约会,就在Sadie Hawkins Day那一天,而且是我们的母亲主动邀约的!母亲固然在初中就已蒙召作宣教士,却是在我们祖母一次分享中,才确认神要她往华人中间传道。
她当时并不知道,就是这位讲员的儿子,有天会成为同行五十八年的人生伴侣!
1955年,父亲完成了艾斯伯利神学院(Asbury Theological Seminary)的神学装备,以及在肯德基州(Kentucky)一年的乡间牧会工作,夫妻二人加入我们祖父母在台湾高雄循理会的宣教事工。
我们祖父母除了传福音、从事青年工作外,也着手开办“圣光圣经书院”(今“圣光神学院”),服务南台湾众众教会。
至今,圣光已经栽培了近千位毕业生,从事牧会及宣教。
完成了在台湾的语文学习后,很快地,父母亲就加入圣光教席。
父亲教新约希腊文及教会历史;母亲则善用她在Asbury神学院图书馆工作的经验,设立学校图书馆,又教导学生弹钢琴、学音乐。
直到今日,许多循理会肢体清楚记得当年我们父亲所讲的道,以及他们如何从父亲的牧养中得益。
1960年起,父亲受邀接任圣光院长,直到1970年。
在南台湾的十五年,神赐给他们三个孩子:美琳(Amelia Sue)、美溪(Signe Jean)和继宗(Jamie)。
他们都
在屏东基督教医院出生。
除了美琳错过机会外,美溪和继宗都在当地国民小学就读。
父母亲衷心期望,孩子们不但照他们所能的,对丰富的中华文化有所欣赏和学习;也期望有朝一日,这些背景有助于服事华人。
1970年,父母亲有负担让更多的大学毕业生蒙召、受装备,以服事为主,就从台湾南部搬迁台北,开始宣教生涯的新阶段。
他们联合了十四个教会和福音机构共同创设“中华福音神学院”,专门招收大学以上毕业生,为牧会、神学奠下基础。
在吴勇长老代表的董事会力邀下,父亲终于首肯,接下首任院长之职。
自此,举凡校地扩建、师资延揽、募款、课程发展等,无不躬亲。
父亲看出华神对华人教会具有策略性的先驱意义,于是遍访东亚、北美,在各华人查经班、教会,分享建校异象。
自创校以来,华神除了提供神学、教牧训练外,也致力于栽培华人神学家与师资,父母亲巴望,终有一天,学院能由华人,而不再是西国宣教士领导其发展,并组成教师阵容。
可喜的是,1980年林道亮博士受邀接任父亲的职位;从此,学院的领导重任,在华人同工手中稳健地传承下去。
出乎意外之外,就在华神交棒同时,父亲受到“海外基督使团”(其前身为他祖父戴德生所创办的“中国内地会”)邀约,接续高力富(Michael Griffiths),继任第七任总主任。
总部设在新加坡。
父母亲既从林后4:7确认这邀请出于神,于是欣然就道。
他们加入使团、搬到这美丽的城市国家,进入崭新的服事旅程,承担更为开广的国际责任。
接下来的十年,父母亲致力于动员教会在东亚地区宣教,也致力于东亚人士从事宣教。
中国内地会从起初专注关怀中国内陆未曾听闻福音的人;1949年,内地会忍痛离开中国,分散到亚洲各地:从韩国到泰国,从日本到印尼;原本只针对海外华侨的事工,很快延伸到十余个国家的国民。
今天,海外基督使团宣教士达1300人,在亚洲各地致力于传福音、教会拓荒、全人关怀。
父母亲到任新加坡之际,适逢中国对外门户开放;在邓小平的务实主义路线下,从前的“竹幕”逐渐拉开。
身为总主任,父亲居于决策地位,领导使团回到与中国相关的事工上。
他开始与一群“老”中国通(就是1949年前,参与内地会的宣教士们)合作,制定中国事工方针:推动祷告;与“远东广播公司”、“福音证主协会”等机构建立伙伴关系;制作并分发文字材料;接触在海外进修的华人学者;训练神学工作者和教牧人员;动员基督徒专业人员,如英语教师等。
1980年,就在到任“使团”总主任的前夕,父亲难得陪同母亲戴永和师母走访中国;他们希望到1930、1940年代老戴牧师夫妇住过的地方走一走,和当年相处的老同工们聚一聚。
虽说中国已渐次对外开放,但一些地方,如开封,仍然不容外国人到访。
无论如何,这一站他们不愿错过;几经交涉,终以“华侨”身份,陪同母亲顺利“返乡”!生在中国,住在“国外”,父亲当然名正言顺是“华侨”了。
一场又一场、一个又一个与老同工久别重逢的场合,莫不热泪盈眶。
他们向我们父亲和祖母述说,神如何在艰难、逼迫中彰显他的信实。
走访中国之前,老祖母已两次小中风;可去了一趟中国,她好似换了一个人,从新得力。
因为得了确据,不仅知道她以往在中国多年的事奉,不归于徒然;并且得知,在试炼的日子里,神实在眷顾、保守了他自己的教会。
1991年,父母亲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转换事奉工场。
把“使团”的工作交棒给毕大卫夫妇(David & Sue Pickard)后,父母亲移居香港,寻求服侍中国的机会。
1994年,有感于中国西南内陆地区许多百姓缺乏医疗的服务,父亲成立了“国际专业服务机构”(MSI Professional Services,最初称“国际医疗服务机构”Medical Service International,简称MSI)。
MSI的发展,占据了父亲的整个心灵。
同工们昵称他为“老华侨”泰乐博士,他与当地长官关系良好,在四川、云南一带开启宽敞的门,许多基督徒专业人士得以深入内地服事。
无论异象传递、策略拟定、工作拓展、资源开展、教牧关怀,或甚而在一些快速发展地区,与官方联紧......等,泰乐博士都以圣洁和谦卑的精神来领导。
时至今日,MSI已经延揽了许多位愿意长期委身于中国的同工,和1000多位短期投入的基督徒专业人士。
泰乐博士对凉山居民的整全福祉有着不可估量的贡献。
为了感念他,昭觉县人民政府特于2007年4月4日,赠予父亲“昭觉荣誉市民证书”。
我们的父亲除了对“圣光”、“华神”、“海外基督使团”以及MSI有深远影响之外,他更是一个全然委身于神话语的人;而他让人怀念的,就在于他忠实地传讲神的话语。
不论向广大会众,如五次主领“港九研经培灵会”;或向办公室同工,如晨祷分享,他都能从神的话语里,按时供应新鲜的亮光、圣洁的挑战,和适时的安慰。
我们的父亲也赢得了许多同工、好友与认识他的人,由衷地欣赏和感念,因为他们从他得了既是牧者、又是个人的关怀。
不论一通电话、一次探访、一封电邮,或馈赠一本书,他总能觉察到人们生命中最有需要的神圣时刻,带给他们鼓励和支持。
这实在是从神来的恩赐;藉着这恩赐,神把许多人领到他面前、坚固许多人的婚姻和
家庭,也向人发出挑战,呼唤他们投入服事的行列,更是激励了许多灰心沮丧的同工。
父亲于宣教生涯早年感染B型肝炎,后转变为肝硬化,2005年经诊断证实罹患肝癌;最初医生说,一般这样的病人只有六个月的生命,但父亲开朗的个性、坚强乐观的精神,给他动力,足足度过精彩的四年。
这四年间,他讲道、写作、访视MSI工场(包括二次走访2008年5月四川大地震灾区),为许多与中国相关的议题提供辅导和咨询,并为宣教大趋势定向。
写作也是父亲在世最后几年的生活重心。
2005年,为了纪念戴德生去世一百周年,他曾和张陈一萍师母合作出版了纪念集--《唯独基督》;接着从2006年开始,他再与张师母研究、合著台约尔牧师--《虽至于死》;台约尔乃戴德生的岳父。
父亲虽来不及亲眼目睹这部传记出版,却蒙神大能托住,得以看见全书完稿。
他心中的盼望,必然是:台约尔短暂的十六年宣教生涯,能成为催化剂,挑战、兴起更多的华人弟兄姐妹,奋身投入跨文化宣教行列。
为了这跨文化的宣教呼召,我们的父亲全然摆上了他的生命,整整五十四年。
父亲的一生,的确活出了“与众不同”的生命,也改变了许多人的生命!
父亲身后,留下我们母亲戴赖恩,和三个孩子:戴美琳(Amy,女婿翟伯乐Bruce Jackson),戴美溪(Signe,女婿艾立楷Erik Alsin),戴继宗(James IV,媳妇柯悦敏),以及孙辈九人。
戴继宗谨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