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案例:课堂教学中的意外事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教学中的意外事件

--------------老师你跳一个吧!

这是一堂八年级第二学期的歌曲学唱课。

在音乐课上,每到学习新的歌曲时我们总是遵循着范唱、介绍相关知识、跟唱等等这些步骤。但是我们常常可以感觉到,有些歌曲学生喜欢的、熟悉的,在学习的过程中他们就会比较主动些、积极点,反之总显的很被动。针对这种情况,在教唱歌曲《多瑙河之波》时我就尽量从能引起学生兴趣的角度出发来进行歌曲的教学。

可惜收效甚微,课进行15分钟了,同学们已经跟着琴声学唱了一遍歌曲了,歌声中还是非常清楚的透着大家被动的学习情绪。看起来他们不是很喜欢这手歌。怎么办呢?

“谈谈你喜欢这首歌的那个方面?”我停下了伴奏问着。

“谁能来说说这首歌给你最初的感觉是什么?

没有学生举手

“这首歌是几拍子的啊?”我不甘心地继续着。

“三拍子”。稀稀拉拉的有几个声音。

“好!那么大家回忆一下这首歌曲的三拍子跟我们以往学习的三拍子的歌曲有什么不一样啊?”

一片沉默!

“蓬嚓嚓,蓬嚓嚓…两岸的森林啊郁郁苍苍……”我轻轻的哼着歌曲,提示着。

有几个学生的目光有点亮起来了。

“有什么不一样啊?”我问着。

“有舞曲的味道”。“三步”。零零落落的几个声音。

“对了,这个歌曲的音乐有华尔兹的风格”。我说着,“大家知道华尔兹是什么吗?”

“……”

“华尔兹又称圆舞曲,它先是一种舞蹈,三拍子,曲调流畅,速度可快可慢。18世纪后期流行于欧洲,既在舞会中作伴舞之用,也在音乐会上演奏”。学生们的目光不在象刚才那么涣散了,开始出现焦点。

“老师你会跳华尔兹么?”

“老师你跳一个吧”!

“对,老师你给我们表演一下吧!”平常上课最不认真的贺叫的最响了。

“老师是学过一点,不过要有舞伴啊,没有舞伴怎么跳啊!”我回应着同学们逐渐高涨的情绪。

“没关系的,老师你随便跳好了”!有同学已经迫不及待了。

“那好吧,!”

我就勉为其难开始了一个人的独舞:一边跳,一边嘴上轻轻的哼着这首歌。突然灵光一闪,对啊,这首歌曲最关键的就是圆舞曲的风格,既然同学们对华尔兹这么有兴趣何不让大家也来跳一下?

想到就做,我停下了舞步。

“同学们,老师一个人跳没有气氛,大家一起来吧!我先带大家一起来走最基本的舞步,然后再合上音乐来跳”。

教室里的气氛一下子变了,他们的眼里分明是很想尝试,但是又表现出非常怕难为情的样子。“贺同学你带个头吧!”我热情地拉起他的手,“跟着我的脚步走,一二三,右脚出,左脚跟…”他很大胆尽管脸上还有点平日里少见的羞涩,很快他就基本会走了,尽管没有跳舞的感觉。“同学们一起来啊,把椅子移到边上去,快跟我一起来”。

跟着我学舞步的学生越来越多起来,我悄悄的跑过去把音乐的声音打开。

“大家试着合上音乐节奏,蓬嚓嚓、蓬嚓嚓,一二三、一二三”!一边嘴里这么号召着一边我又去拉一个同学当我的舞伴跳起来。

“注意第一拍的重音要跟第一步动作合上。”

教室里已经看不到平日里暮气沉沉的状态了,不管是在起舞的同学还是在观看的同学,每个人的表情告诉我他们都在关注着节奏,关注着音乐,当然还有音乐与肢体动作的协调。时间过的很快,还有五分钟就下课了。

“好,请大家坐下来,在下课前我们一起把这首歌曲唱下来。”

琴声起来了,“看……多瑙河……静静流……”!回荡在教室里的歌声是如此纯净,音准比平日里明显要好,节奏节拍相当准确,那个我原以为最难唱的乐句也很自然的唱下来了。

奇怪!

我悄悄的回头看了看我的学生,一个个坐的端端正正的,每个人都很认真。

下课铃响了,歌曲进行到一半,没有一个同学说“老师该下课了”!

这节课花了大半节时间在学习舞步上,从某中角度来看似乎不能算是音乐课了,却没想到会出现这样的教学效果。

课后我不停的问自己,为什么会这样呢?

其实原因很简单:这节课的教学中,老师在无意识状态下运用了音乐的弥漫性特点,让学生在学习舞步时,无时无刻都在不自觉地熟悉着所要学习的音乐;通过学习舞步,每个学生都真切地感受了华尔兹的节奏特点,同时又体验了圆舞曲的音乐风格;在边听边动作的过程中了解了音乐,接受了歌曲所带来的美的熏陶。所以在歌曲学唱时就轻而易举的解决了学习的积极性问题和节奏、音准等平时颇为头疼的问题,比较完整的唱下来自然不成问题了。相反,在我们平常的教学中,过于注重把音乐作为一门学科,一门科学来讲授,重视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因此往往忽略了音乐是以整体的形式,通过具有非常鲜明特点的强化手段和弥漫作用对人施加影响与产生乐于接受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