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阅读空间 提高语文素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拓展阅读空间提高语文素养

江苏省泰兴市泰兴镇中心小学肖燕

摘要:

重视阅读教学,研究阅读教学,在教学中努力拓展学生阅读的空间,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建立开放的语文阅读教学课堂,让阅读课堂教学成为教师指导下学生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一种实践活动。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拓展学生阅读的时间和空间,扩大学生的阅读面,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关键词阅读空间语文素养拓展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存在着忽视阅读教学的现象,不少教师一味追求“读是为了写”,认为“阅读只是手段,写作才是目的”,“阅读是过程,写作才是结果和标准”,导致相当一部分教师将阅读课上成写作辅导课。君不见,“一言堂”、“满堂灌”一讲到底的教风依然很盛,语文教学仍局限在一堂课、一本书、一支粉笔上依然大有人在。这样的教学行为忽视了语文教育的根本目标在于提高学生全面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课程,拓展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构建开放的语文课程。”新课标认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经验的重要途径”。为此,我们必须大力提倡重视阅读教学,研究阅读教学。在教学中努力拓展学生阅读的空间,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以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为最终教学目标。

一、拓展阅读空间的意义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和发展,使小学语文阅读课教学更具个性化,既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精神,也反映了新时代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必然要求。因此,拓展学生语文阅读空间,提高学生语文能力是新时代的产物,与《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是一致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1、拓展阅读空间是向人本的回归

基础教育改革所明确的“以人为本,以发展为本”的育人宗旨,就是强调教育者必须遵循人的发展规律,积极创设适合学生发展的良好环境和有利条件,尽最大努力,让每个学生成长为完善的人。新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就是尊重生命个体存在与发展的具体表现,是对教育回归人本的强烈呼唤。

2、拓展阅读空间是对学生的解放

由于学生的个人经历、认知水平、心理素质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学生阅读同一文本的感受也会出现差异,这就是阅读的个性化。它受到语文教育的人文性和学生个体差异性的影响。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针对学生的这种差异性区别对待,个别处理。让不同水平、不同爱好的学生都能发挥特长。让其在自由的心境中感悟语文的美,去张扬人性的善,去探求人格的真,让他们各自独特的个性与阅读文本得到融合。

3、拓展阅读空间是情感迁移的过程

古人说“诗言志,词言情”。其实,不管是古诗词,还是现代文,绝大部分的文学作品都是作者感情的载体。学生要品味多姿多彩的艺术形象和凝练生动的文学语言,就必须注重情感因素的激发。因为情感是推动审美创造活动的动力,阅读教学应以情感去激发学生情感。“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让学生感受声律,体味词句,领会情感,增强语感,从而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进而更好的步入作者的内心世界。

二、建立开放的阅读课堂

目前的语文课堂教学中仍存在着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教师灌输的多,学生自主学习的少,高耗低效现象尤为严重。因此,要自觉地摒弃那种“教师讲、学生听”、“以讲为主的繁琐分析”的教学模式,建立一种“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读书训练为主线,以学生自主阅读为载体”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一种实践活动。“从学习的特点出发,语文教学要突出一个‘读’字,即要把语文课上成在教师指导下的一种阅读课。

1、读为主线——悟之本

文本是主题感悟的语言材料,对文本语言的感悟首先要读来完成,语文课堂上听不到琅琅的读书声,这是语文教育的悲哀。新课程标准提倡给学生有充分的读书机会,让学生充分地、自主地,独立地读,在读中感受语文的无所不在!读的方式有很多,有默读、朗读、自由读、集体读、小组读、表演读等,还包括背诵、复述等等,都是读的范畴,所以,读是理解,感悟是前提,也是最基本最经常的训练。深刻的感悟是建立在深入阅读,积极思考的基础之上的,对文本读得越多,想得越深,自然感悟就越丰富。

(1)朗读教学中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不能按老师的要求把学生训练成一个统一朗读模式,朗读的形式应个别读为主,可以采取自由读、指名读、小组读、分角色读,上台表演等多种形式进行,采取措施,加以改正,只有这样,朗读才可发挥学生的优点。让他们爱上语文,了解语文。

(2)朗读内容可由学生自己选择

传统的朗读教学,一节课重点朗读哪几个句子往往都是由教师所定,教师通常会说:“同学们,这几个句子很重要,让我们来读一读,最好能读熟、读背。”至于为什么读?为什么重要?教师却不去探究,学生却一头雾水,只能被动地跟着老师读。

《新课标》强调:“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动,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阅读教学活动中,学生所产生的感悟,必然会有些不同,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是因为,每一个学生具体的阅读,有着各自注重的焦点,每一个学生的理解,都与原有的知识水平、认识能力、生活在经验和阅读习惯等有关。即使对同一篇课文,不同的学生在同一教师的指导下,也会产生不同的感悟,甚至同一个学生在不同的时间和环境中,对同一课文的感悟也会有差异,在教学中出现学生对同一内容独特的感悟,是正常的、健康的、可喜的。教师要珍视、尊重并加鼓励,正是学生这种不同的阅读感悟,才使学生对语文的“大”有所理解。

2、心灵对话——悟之源

在语文阅读中,学生要处处发现美理解美,对美的体验就是对语文的喜爱,对文本多角度的解读,就是对语文美的多方面挖掘,《语文课程标准》这样说:“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只有对话,才是真正的引导;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