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禽免疫接种方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禽免疫接种方法

摘要从免疫对象的选择、免疫程序的制定、免疫方法的选择、疫苗的使用和免疫后管理等方面总结家禽免疫接种方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家禽;免疫;接种

家禽疫(菌)苗接种是预防和控制家禽传染病的一种重要手段,只有了解家禽疫苗接种的特点,科学合理地制定家禽的免疫程序,选择恰当的免疫方法,科学使用疫苗,做好免疫后养殖场的饲养管理,才能确保家禽免疫的成功。该文总结了疫苗接种应注意的问题,以期提高家禽的免疫效果。

1免疫对象的选择

免疫对象仅限于健康家禽群体,而对于已感染发病或紧急预防接种的禽只,均不能保证其免疫效果。

2免疫程序的科学制定

免疫程序要依据实际情况并结合流行病的特点而制定。疫苗使用前要对禽群进行跟踪监测,以了解其健康状况及抗体水平,并参照使用说明在兽医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免疫[1]。

3免疫方法的选择

如群体免疫法(拌料、气雾、浸嘴、饮水法等)和个体免疫法(刺种、注射、点眼、滴鼻、涂擦等),依据家禽及疫苗特点选择[2]。

3.1注射法

注射法免疫接种适用于蹼足类家禽疫苗、灭活疫苗和其他个别疫苗。注射法工作量大但效果快,若注射不当会造成应激严重、肿头、肿腿、后遗症等,严重时影响其生产性能。

3.2刺种法

适用于鸡新城疫I系疫苗、鸡痘苗等,注射部位在鸡翅膀内侧皮下,该方法对喉炎免疫效果最好。

3.3点眼滴鼻法

多用于雏鸡,其优点是接种量较均匀,疫苗通过黏膜侵入,达到免疫效果。

3.4饮水法

适用于传染性支气管炎和H120弱毒疫苗、H52鸡新城疫Ⅱ、Ⅲ、Ⅳ系弱毒苗、禽脑脊髓炎疫苗、传染性法氏囊炎中等毒力和弱毒疫苗等。优点是对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免疫效果较好,但易受多种因素影响,免疫后抗体水平低[3]。

3.5气雾免疫

适用于对呼吸道有亲嗜性的活疫苗,如新城疫,该免疫控制雾滴大小,易激发呼吸道感染。

4疫苗的科学使用

疫苗可分为弱毒苗和灭活苗2种。为避免失效,弱毒苗一般需要冷冻保存和运输,灭活苗可以常温保存,但以2~8 ℃保存效果最佳。疫苗保存过程中应避免阳光照射和冻结。购买和使用疫苗前应仔细核对疫病名称与疫苗是否相符,检查其保质期。疫苗接种时应注意以下5个方面的问题。

(1)接种用具的消毒。注射器、针头、滴管等在使用前应做预先消毒,并保持其干燥。

(2)稀释液的正确选择。一般疫苗有其特定的稀释液,通常情况下病毒性活疫苗采用生理盐水稀释,细菌性活疫苗用20%铝胶生理盐水稀释。饮水免疫可用纯净冷水、深井水或蒸馏水,不能用含有任何消毒药物的水和温热水,而且忌用金属容器,灭活疫(菌)苗一般不需要稀释。

(3)接种剂量。消毒工作完成后,再接种疫苗,严格按照说明书或兽医人员的要求接种疫苗剂量,严禁随意增减。

(4)接种器具。使用固定的针头吸取疫苗,严禁使用已与家禽接触的针头,防止疫苗受污染,已取出的不可重新注射回瓶内,已稀释的疫苗须在限定时间内用完,未用完应销毁。

(5)疫苗的科学使用。弱毒菌苗接种前后几天不可使用各种抗菌药物。为保证免疫效果,不产生副作用,不同疫苗使用前应先咨询兽医人员,禁止随意混合。为保证肉产品质量,屠宰前6周内禁止接种油佐剂或氢氧化铝佐剂类疫苗。

5免疫后的管理

机体一般要在接种疫(菌)苗后1~2周才能产生免疫力,免疫后要从以下几方面做好家禽的管理工作。

(1)对免疫接种后使用的器械要严格消毒。弱毒苗遇到适宜的环境会返强,变成污染源,造成环境污染,对养殖场造成很大的危害。有的疫苗接种后会继发

呼吸道症状,应针对具体情况,合理用药,做好治疗工作[4]。

(2)免疫接种后,特别在1 h之内,要认真检查家禽中有无过敏或应激反应,并准备好地塞米松、肾脏上腺素等抗过敏的药物,一旦发生上述情况,要及时抢救。

(3)注意做好免疫记录。一旦免疫出现问题,便于查找原因,解决问题。

(4)加强饲养管理,在禽群饲料、饮水中适当补充能够增强体质的营养物质及抗应激类药品。

(5)减少环境应激。如通风不良、潮湿、拥挤、有害气体超标等均会影响免疫效果。

(6)注意防止病原微生物感染,以免造成免疫失败。

(7)免疫接种2~3周后,如果条件许可,应做免疫效果监测,根据禽群免疫抗体水平,决定是否需要补充免疫。

6参考文献

[1] 崔兰芝,石传佳,程丽岩,等.畜禽免疫接种与药物预防[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0(1):127.

[2] 王凤武.禽流感的诊断与防控[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0(5):174-175.

[3] 庞书琴,朱欢婷.畜禽传染病的危害和防制研究动向[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2(3):32-33.

[4] 游朝贵.简析猪免疫失败的原因[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0(9):163-16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