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切入点着力点和落脚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切入点着力点和落脚点
李兆富
实现科学发展,必须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在新的思想高度上形成深化改革开放的共识,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在发展理念、发展思路、发展方式、发展机制体制上来一个深刻转变,找准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切入点和着力点;不断增强大连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主动、实现跨越。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成功的实践总是源于科学理论的指导。

现实生活中一些人特别是一些党员干部还没有真正理解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含义,主要表现在:一是缺乏正确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错误地把科学发展观看作是解决经济发展问题的理念,没有看到在解决经济发展的同时,全面解决政治、文化、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把科学发展观曲解为只解决经济发展的可持续。

二是视野狭隘,思路不宽,开放意识不强。

作为沿海开放地区的党员干部应该有一种开阔的视野和开放的胸襟,善于把本地区、本部门的工作置于国际国内大环境中来思考、来定位,高起点、深层次、广角度地谋划设计工作。

但在实际工作中,应该说个别党员干部是愧对于我们所处的开放前沿位置的,考虑问题简单,分析问题粗浅,谋事缺乏气度,不能以科学发展的眼光审视谋划工作,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不能适应新的形势要求。

三是重物轻人,重经济增长,轻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民本意识不强。

长期传统的增长概念使我们的一些人只注重扩充规模、增加总量,忽视发展的质量和对成本的计算,尤其是对经济发展的终极目的理解不准,对人的需求关注不够;在考虑经济社会发展时,对生产者和消费者缺乏关怀;在谋划公共服务方面,对弱势群体关心不够。

好大喜功,贪大求洋,不顾发展实际,片面追求大手笔、大动作,热衷于搞形象工程、面子工程,认为这些工程既美化了“面子”,又提高了政绩,殊不知这恰恰是扭曲的政绩观在作祟,是科学发展的大忌。

四是因循守旧,故步自封,发展意识不强。

有些党员干部对本地区、本部门的发展沾沾自喜,觉得本地区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能有今天这样的发展繁荣已属不易,安于现状。

没有看到,长三角、珠三角等沿海发达地区发展步伐更快,幅度更大,我们还有很大的差距和不足。

五是妄自菲薄,本位主义严重,大局意识淡薄。

面对金融危机,外经外贸行业凸现出形势难料、订单难接、风险难控、汇率难稳、市场难拓、效益难保、摩擦难防、增幅难升的被动局面。

对这些困难,有些党员干部被困难吓倒,无所作为,工作上求稳怕乱,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有的党员干部遇事推托,办事拖沓,本着“知识不多有文凭,水平不高能对付”的低级想法,缺乏“一日无为,三日不安”的科学发展的强烈事业心、紧迫感和责任感。

以上种种错误观念,究其根源,就是没有把科学发展观所蕴含着的发展思想理解透。

二、抓住着力点,树立发展的全新理念
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机遇、新挑战,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树立加快发展的全新理念,以此来振奋精神,凝聚力量,推动发展。

一要敢于突破创新。

科学发展观体现在实际工作中,就是要敢闯、敢试、敢干,要有敢为人先的胆识和魄力,敢于承担责任。

要自觉地把科学发展观的思路落实到具体工作中,不能“天桥把式”光说不练、纸上谈兵,要在用好用活现有的政策、规章上寻求突破。

各级干部要积极带领群众不断开创各项工作的新局面。

要鼓励干事,宽容务实,保护那些敢想敢干、有魄力有胆识干部的积极性,决不能让他们因一时一事的失误而受到冷落。

要大力营造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良好氛围。

对于那些善于创新、锐意进取、敢于负责、做出实实在在
政绩的干部,要给予支持、予以重用。

对那些不思进取、碌碌无为、敷衍塞责的干部,要强力鞭策,直至调整岗位。

正如马克思所说:“思想根本不能实现什么东西,为了实现思想,就要有使用实践力量的人。

”当前,要把应对金融危机冲击、克服经济发展困难作为学习实践活动最大的实践、最重要的实际、最需要取得的实效,找准国家扩大内需与我市发展的对接点,在发挥既有优势、巩固现有基础的同时,攻坚克难,化解危机。

二要勇于拼搏争先。

发达地区、先进部门的成功经验中,有他们固有的优势,别人是无法比拟的,但认真分析,更主要的是得益于他们拥有科学发展的思路和探索精神。

如江苏的昆山市,他们在建设开发区初期,内部就有很大的争议,国家和省里也有不同的意见,但当时的主要领导就是认准了“不管东南西北风,咬住发展不放松”的道理,一条路坚持走下去,克服了重重困难,最后借小平南巡谈话的契机得到了国家的认可。

按他们的话讲,就是在宏观经济环境偏紧时,善于寻找契机迎难而上,而在宏观经济环境宽松时,则要善于借助外力乘势而上。

他们有一个观点,就是“市场经济不等人,不争不抢是庸人,错过机会是罪人”。

学习兄弟单位的经验,关键要学习他们科学思维的习惯和想问题、办事情的方法。

在具体工作中,我们要敢于同强手比、同勇者争、向高处攀,要学会在逆境中负重奋进,在顺境中自加压力,在落后时瞄准先进,在领先时不骄不躁。

善于从繁杂的事物堆中解脱出来,不仅想事、干事、成事,还要不“惹事”,不空谈,在工作中能做到最好,就决不做一般;能完成100%,就决不只完成99%。

三要善于抢抓机遇。

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是具有周期性的。

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

目前,金融危机、经济衰退,我们就要从“危”中寻合乎科学发展的“机”,我们不能单纯以经济总量增幅高低论成败,我们要寻找符合中央提出保增长战略决策要求的发展机遇。

对国内来说,国家出台了许多新政策、新措施,是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机遇;对国外而言,深陷金融危机的发达国家,急于摆脱实体经济的发展困境,有向我们出售高端技术、先进设备的意向,这是我们借助国外先进技术装备调优产业产品结构的机遇。

但是,这些都还没有抓住“化危为机”含义的根本。

金融危机的冲击使我们从自身经济内在矛盾中更加清楚地看到按传统发展思路、传统发展模式发展起来的企业和产业的问题所在,进而增强对经济调整转型的迫切感和责任感。

从这个意义上讲,金融危机正好带来一种倒逼机制,逼迫我们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理念加紧开拓发展新思路,转换发展模式,抓住这样的机遇化“危”为“机”,将会赢得把解近忧与谋长远统一起来的最佳效应,其意义就不是局限于一个方面一个领域一时发展的机遇所能比拟的了。

从这样的思想境界看问题,才能提升我们内外统筹、远近兼顾的科学发展理念,在推进经济转型升级中既保得当前增长又增强了发展后劲。

三、把握落脚点,实现发展的新突破
我们要把科学发展观的落脚点放在制约发展的一些关键问题上,推动重点工作实现新突破。

1.树立科学发展观,抢抓发展契机。

首先,面对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我们要进一步坚定信心,在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洗牌机制”和“倒逼机制”中,发扬优势、赢得先机、逆势而上。

其次,调整发展思路,做到变中求“进”。

深入研究和落实中央、省、市出台的一系列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措施。

抢抓国际经济重心东移和长三角、珠三角地区资本外溢的机遇,进一步深化招商引资的成果。

再次,摆脱束缚,破解难题。

依靠以廉价劳动力为基础的比较优势建设的“世界工厂”带来的环境与资源代价太大,必须将开放发展的优势从比较优势
转向竞争优势。

在增长目标上,从规模速度型增长向质量效益型增长转变;在竞争方式上,从低成本、低价格优势向综合竞争力、核心竞争力优势转变;在责任理念上,从过去只是参照和适应国际经济管理调整国内经济运行,向积极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和主动地履行起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国际责任转变。

2. 树立科学发展观,加大对外开放的力度。

孙子讲:“合于利而动,不合利而止”。

从某种意义上讲,发展的空间取决于对外开放的幅度,发展的水平取决于对外开放的力度。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8年以来,我国外经贸持续快速发展,尽管金融风暴带来了经济衰退,但没有改变中国发展的基本面,我们要全面、清醒地把握对外开放的辩证法。

目前,金融危机仍在蔓延,经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很多,还有很多看不懂、吃不准的事情。

我们必须要清醒地认识到,同国际成熟经济体相比,我国对外开放仍然带有计划经济的深刻痕迹,官商作风还比较突出,许多根本性问题还需要调查研究解决。

我们既要增强对外开放的使命感和紧迫感,又要在对外开放中认清差距,不断学习,迎接挑战,建功立业。

3. 树立科学发展观,增强创新能力。

面对复杂的经济环境,要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一是正确处理服务创新与风险防范的关系。

创新要面临市场选择的风险,因而要坚持审慎的原则,使创新建立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

二是正确处理管理模式创新与加强内控的关系。

历史的内在逻辑告诉我们,社会发展没有止境,企业管理创新也就没有止境。

在经济衰退面前,仅靠机制、体制和管理上的简单修正是不行的。

只有在实践中对机制、体制、管理模式不断自我否定,自我扬弃,自我完善,把管理创新常态化,才不致于错过变革的时机。

三是正确处理好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无论是什么样的创新活动、创新实践,都不能一味地追求名字的好听、响亮,而要更多地关注、关心其是否有利于科学发展。

坚决做到不利于科学发展的形式坚决不搞,不利于科学发展的事情坚决不做。

在践行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不能“空对空”,而要“实打实”。

4. 树立科学发展观,增强大局观念。

发展是生死之搏,在世界越来越被拉平的时候,外经外贸企业在谋划发展时,不但要考虑局部业务增长速度和增长量,更要为大局发展做好铺垫。

面对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压力,如果不从根本上否定粗放经济增长的惯性思维,就不会对保增长与调结构、转模式统筹考虑,很可能会不知不觉重走投资驱动型的老路,使保增长偏向于“保基建”;如果不从扩大内需与对外开放相互协调内外统筹的科学观念上摆正扩内需与拓外需的互动关系,就不会从思想深处真正看重扩大内需的方针,仍然会单纯把稳住外需、稳住外资看作是“复苏”。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要统筹好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树立大环境、大利益、大发展、一盘棋意识。

5. 树立科学发展观,增强忧患意识。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是个没有彩排、不能重演的“电视连续剧”。

一个企业的成功与失败,既有其偶然性,也有其必然性。

这次由美国引发的金融危机,波及范围之广、影响之大、危害之深出乎意料。

受冲击最早、影响最大的当属外经贸领域。

面临着风险和机遇并存,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每个党员干部必须从国际国内形势的这种变化中产生一种高度的责任心,一种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居安思危的忧患感,在困难叠加、问题叠现的敏感时期,牢牢把握科学发展的主动权,像郭沫若先生说的那样“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作者系中国大连国际合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海外发展分公司经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