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化学之文学与化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笔触下的真实
——浅谈文学中的化学
五千年华夏文明渊远流长,历史的长河中各种文化纷呈,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等百花齐放。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见过很多熟知的化学现象,而这些化学现象也一定程度上反应到了我们的文学中,令我们的文学更加逸趣横生。
成语中的化学
成语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是我们伟大的先人智慧的结晶。他们短小精悍且寓意深刻,简练明了而又生动形象。因为成语是先人通过对身边事物的详致观察并加以反复的揣摩最终得出的成果,其中势必会有相当一部分的知识涉足化学知识的领域。
味同嚼蜡
味道如同嚼蜡烛一般,尝不出滋味。通常指文章或言语枯燥乏味。
蜡烛的主要材料是石蜡,而腊的化学成分实际是一种分子质量较大的烃,是一种难溶于水的可燃固体物质,古代通常用于夜间照明。这种物质在正常情况下一般都是白色无味的,口感干涩,难以入口。文章言谈枯燥单调,无可品读,可不是让人觉得像嚼蜡一般乏味么。
点石成金
用手指一点就使石头变成了金子的术法。通常指将原来的内容稍加改动,使文章更有新意、妙处。
不论是东方还是西方都有点石成金的传说,甚至各成流派。不过,数千年来,不论是东方的炼丹师还是西方的炼金术士都没有成功,点石成金一直只是人们美好的幻想,因为这是违背科学规律的。不过随着科学的发展,点石成金终成现实。1941年科学家用原子加速器把汞变成了黄金-人造黄金镄(一百号元素)。1980年美国科学家又用氖和碳原子高速轰击铋金属靶,得到了针尖大的微量金。让普通的“石头”成为会发光的“金子”,前人的梦想终成现实。
古诗词中的化学
中国古诗卷帙纷繁、浩如烟海,不少名言佳句脍炙人口,千古流传。它是中华五千年文化史中的璀璨明珠,是中华民族艺术殿堂里的一朵奇葩。诗人们通过诗词来描绘身边发生的各种事情,并寄寓自己深厚的思想感情,而诗人们所描绘的这些景致中就有不少的化学现象。
《咏煤炭》(明·于谦)
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
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
鼐彝原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古代,因为煤的用途广泛,人们又喜欢将煤称为乌金。煤是一种固体化石燃料,它是由远古时期的植物经过多年的化学作用和物理作用而形成的:枯死的植物不断的沉积并在在细菌作用下腐败分解,能接触空气的表面部分完全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但埋藏在下层的则在缺氧甚至无氧的条件下腐败,慢慢地形成黑色的腐殖质。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腐殖质就在无氧的条件下初步脱水,并在分解
产物间的互相作用下生成了腐殖酸,变成了棕褐色的凝胶状物质,称为泥炭。随着地壳的下沉,在地热和压力条件下,这些泥煤继续失水,并产生硬结、紧缩等现象。经过这一漫长的过程,泥煤中的腐殖酸减少,氢和氧含量也减少,而碳含量增加,最终形成了不同质量的煤炭。
《烟火诗》(宋·赵孟頫)
人间巧艺夺天工,炼药燃灯清昼同。
柳絮飞残铺地白,桃花落尽满街红。
纷纷灿烂如星陨,赫赫喧豗似火攻。
后夜再翻花上锦,不愁零落向东风。
这首诗描写的是烟花燃放时似桃红柳絮纷扬,如流星划破夜空的壮观场面。诗中化学知识很多。焰火在化学领域中通称称为焰色反应,是金属及其化合物在火焰上灼烧时呈现出特殊颜色的化学现象。我们所知道的几种常见金属中钠盐发黄光,锂盐显红光,钡盐是绿光,而镁、锌等金属粉末则会发出耀眼闪亮的白光。当烟火中各种金属盐和金属粉末混合在一起时,燃放出来的礼花真真正正是万紫千红。
而烟花发出的清脆爆炸声,则是黑火药的作用。火药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黑火药成分是硝石(硝酸钾)、硫磺及木炭,当三者按一定比例混合加热就会发生剧烈反应。黑火药是由古代的道士在炼制丹药时候无意中发明的,在化学方程式中通常表述为:
S +2KNO3 +3C===燃烧3CO2↑+K2S +N2↑如今火药已不仅仅是应用在烟火上了,在军事行动乃至是日常生活中它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小说中的化学
元末明初时,小说的萌芽就开始崭露头角,明清小说取代了元曲成为了当时时代的文学主流。趣味盎然的故事情节,尖刻辛辣的历史批判和深刻的文学意蕴是文章的特点,当然,其中也不乏一些有趣的化学知识。
《西游记》
《西游记》中有那么一段情节描写了唐僧一行西去取经时路过女儿国的故事。饮河水而生的尽是女儿,这一情节看着着实荒诞,然而不得不令人惊奇的是现实中确有类似的事发生。
神奇的化学元素不仅影响着人们身体的健康,甚至是对生男育女都有着一定的影响。曾在广东有某一山区的村寨里,数十年连续出生的尽是女孩,人们急了,照这样下去,这个地区岂不会变成女儿国了吗?人们求医问药甚至拜神求佛却毫不济事。有位风水老儿声称是龙脉被截断了,于是,迷信的村民千方百计地找到了原来在此地探过矿的地质队,闹着要他们赔“风水”。后来,地质队回到这个山寨,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终于发现是先前探矿时,钻机把地下含铍的泉水引了出来,饮用水的铍含量大为提高,形成了铍污染。长时间饮用这种水,就会导致生女不生男的现象发生。当水源通过治理又恢复纯净后,在“女儿国”里又开始有出男孩生了。
《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征讨南蛮时曾有过一段七擒孟获的故事。诸葛亮捉住孟获七次,但七次都因孟获的不服而将其释放。其中在第四次释放孟获后,孟获逃至秃龙洞,秃龙洞的秃龙大王便扬言要借用四个毒泉来消灭蜀军。四个毒泉中有
一个“人若饮之,则不能言,不过旬日必死”的哑泉。不久蜀军先锋王平率军士探路时因天气酷热,人马都饮用了哑泉之水,回营后果然遇上了军士们个个说不出话来,生命危在旦夕的危机,诸葛亮对此毫无办法。幸运的是,孟获的兄长指点蜀军众将士饮用了安乐泉里的水,终于又转危为安。
一些当代化学家听闻这则故事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对历史上曾经发生过这一事情的实地进行考察研究,最后发现其实哑泉的泉水中含有大量的硫酸铜,而人喝了含有铜盐的水就会中毒,进而引起口齿不清、呕吐腹泻,最后虚脱、痉挛而死。而在安乐泉中的水里则含有较多的碱(一般味苦),在饮用了含铜盐的水后又饮用大量含碱盐的水,其中一部分碱会中和胃酸,另一部分碱则会在胃肠中与硫酸铜发生离子反应,即:
Cu2+2OH-=Cu(OH)2↓
致使原来被人体吸收的可溶性铜盐变成不溶性的Cu(OH)2,沉淀后不会被吸收,因此又具有解毒作用。
人类进步的足迹能从从远古行至今日,和化学的发展密不可分。化学知识遍布于人类生活,可以说化学的发展史就是人类的进步史。然而化学知识不仅仅使我们的生活变得多姿多彩,也是我们的文学变得精彩纷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