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商誉减值会计经济后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商誉减值会计经济后果
【摘要】本文对于上市公司?绦猩逃?减值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并对于商誉减值中的价值以及及时性两个方面对于上市公司商誉减值会计经济后果进行了分析。商誉减值中的计提时点相对于股票中的收益率降低的时点有很大的延时,延期计提中的时点可以分为两期,所以商誉减值施行的过程中一定要企业或者是公司披露自身信息的有效性,同时使得相关从业人员认为判别或者是参与的程度降到最低。
【关键词】商誉减值;上市公司;价值性及时性;会计
1.商誉减值起源以及应用现状
商誉减值的后续计量最早起源于西方一些经济较为发达的国家和美国,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于企业商誉减值的影响大多是围绕商誉减值的减值相关性来进行研究的。直线摊销商誉的方式无法为企业通过财务报表提供任何有助于企业的信息,甚至还会对于企业决策者对于企业的决策以及相应的盈利预期造成一定的影响,这会使得投资者作为错误的决策。要对影响商誉减值的相关的因素进行实际的调研,很多上市的企业在对自身进行商誉减值披露的过程中没有披露与企业自身相关的资金流信息,很多的企业管理者利用职业
判断的空子来延期计提商誉减值,来操纵企业的利润,这在很大程度上违背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及时性。对于商誉减值的价值以及时间相关性进行测试,很多企业的股价都和商誉减值信息呈现一种负相关的关系,也就是公允价值的计量模式在商誉减值的计算过程中具有价值的相关性具有一定的客观性,收到测量误差以及相关从业职业人员的影响较小。通过调查发现资本市场对于企业的商誉减值呈现较为负面的回应,也就是资本市场对于企业商誉减值具有非常负面的回应。这种负面回应存在一定的时间延时,商誉减值数额的确定越往后,那么资本市场对于其回应的负面程度越高。在新的会计政策实施之后,上市公司对企业进行商誉减值的目的是为了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企业自身盈利能力下降,在很多的企业越来越倾向于选择质量较高的会计师,这种管理措施是对于企业盈余管理的一种抑制,使得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大大提升。但是商誉减值会计方式给管理人员赋予了很大的权力来左右商誉减值,所以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难免主观性过于凸显,并且随意性也比较强,并且现金量很难进行估算,折现率也很难进行确定,可变现以及可回收资金的额度都难以进行计算核实,作为企业来将仍然可以对计提时机以及商誉减值的比例进行控制操纵。现阶段对于资产商誉减值的研究已经出现了很多的研究成果但是这些研究大多是针对企业的商誉减值对象,对于公允值不容易获得所造
成的商誉减值会计后果很多相关方面的文献都进行了分析,但是大多停留在理论定性研究的阶段,很少在该方面的研究过程中采用实证的研究方法。本文就是以上海某上市公司为例,对于上市公司目前所执行的商誉减值的情况进行了分析,然后建立了相应的计量经济模型,通过实证来对上市公司商誉减值信息的价值以及及时性进行了相关分析,对于对于企业商誉减值的会计经济后果进行了分析,研究的过程中仅仅围绕着企业商誉减值的规则的实证评价来进行。
2.企业执行相关减值政策统计与分析
2.1样本选择
针对本文所要研究的对象和实现的目标,本文对于2001年到2012年期间为上市做准备而披露的企业的商誉减值数据为样本数据,并且选取了相同数量的企业,这些企业披露了商誉的净值,但是没有披露相应的减值信息,这些企业都在为上市做准备。所研究的数据来源于相应的数据库中的股票数据以及公司研究的数据。在上述资料应用的过程中在出现数据缺失的时候要采用相应的公司的年报数据予以补齐。样本选择的过程中主要参照了以下的标准:样本的选取剔除了某些暂停上市的公司;并且剔除了商誉减值信息缺失以及有明显信息出路的公司。通过按照上述标准进行选择,所选取的披露商誉减值的企业数量为345家,新规则阶段涉及的数量为324家,披露商誉减值净额但是未披露商誉减值企业
的数量为324家。
2.2上市公司执行商誉减值政策基本情况
在旧准则实施阶段,企业与企业之间出现并购的情况并不多见,披露企业自身商誉减值企业的数量也较少,并且会在一两个年度之内进行全额的转回。在2001年新计提的商誉减值的公司数量为5,减值的规模达到了0.45亿人民币,在2002年又有三家企业进行商誉减值,规模达到了0.2亿元人民币,占到了上个阶段商誉减值规模的60%,这种比例是非常罕见的。其中有家企业2002年实现的净利润为0.03亿人民币,当年的资产损失达到了0.22亿人民币;这说明在旧的规则下企业管理层对于企业商誉减值的盈余管理的操控性非常强,会计信息严重失实。
2.3上市公司执行商誉减值政策行为分析
通过上面的研究可以看出,新会计政策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鼓励了企业披露自身盈利以及披露自身的资金流信息,这使得上市公司与其有利益关系的企业的信息不对称性大大降低。但是从计提商誉减值的较高的波动性来看,在新的规则下管理层所具有的自主权很可能会造成企业管理层的操控行为,上市企业可以通过转销以及延期商誉减值等一系列的手段来实现对于企业自身盈余的管理。在新规则下对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抑制的相应的动机进行了消除,在新规则下企业自身更愿意公布自身的财务信息,并且通过信息的
披露向与其有业务往来或者是利益相关者提供利好或者是利空的信息,使得会计信息的质量得到了较大的提升。如果存在上面描述的情况的话,那么在上市公司中已经披露商誉减值信息的企业和未披露商誉减值信息企业之间的盈利会出现巨大的差别。通过这种情况,本文对一定数量的上市公司采取的披露商誉减值的信息,然后另外相同数量的企业没有披露相应的减值信息,通过二者的数据对比发现,披露信息减值的企业的盈利缺失要好于未披露商誉减值信息的企业。
3.模型构建
企业有选择是否进行商誉减值披露的自主权,这使得人们对于上市企业所准备的商誉减值信息的可信性产生了质疑。所以本文在原来模型的基础上引入了相应的变量:也就是商誉减值的披露是否符合预期结果,来对商誉减值的准备性以及不可预期性进行相应的调研和考察。然后根据较为成熟的常用的评估方法来来商誉减值进行评估,在这里可以将企业的商誉减值看成是一个独立的现金的单元,可以将相应的股东权益市场的价值作为衡量商誉减值信息的公允性,可以讲股东权益市场的价值作为商誉减值的代理变量。如果在这个过程中股东的权益市场价值比相应的台面上的价值要小并且企业又公布了自身的商誉减值信息,也可能出现股东权益市场的价值大于股东相应的权益账面的价值但是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