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抓病误诊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猫抓病误诊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猫抓病的诊断条件及误诊原因。
方法:根据15例csd患者的病因、症状、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等临床资料总结csd 误诊原因及诊断条件。
结果:①误诊情况:20例csd患者误诊为淋巴炎11例、淋巴结核3例、肉样瘤3例、多形红斑2例等;误诊时间29~89天,平均60天;误诊原因为对csd的临床认识不清,遗漏患者被猫、狗抓咬伤史及医生诊断中的习惯思维导致误诊为一些常见淋巴结疾病。
②诊断csd常用4条标准,即猫、狗抓咬、伤史;淋巴结肿大;淋巴结呈csd的病理组织学改变;csd特异抗原皮内试验阳性。
具备其中3条即可诊断csd。
结论:前3条诊断标准较实用,可佐以淋巴组织抗酸染色和普通培养等检查,以利于csd 的诊断和鉴别。
关键词猫抓病淋巴结炎误诊诊断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27.219
猫抓病(csd)是一种多由猫或狗抓咬引起的病程自限的感染性疾病,其特征为开始在接触部位发生丘疹或脓疱,以后局部淋巴结肿大,伴发热、不适等全身症状。
随着宠物的增多,猫抓病也越来越多。
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者20例,男13例,女7例;年龄4~52岁,平均118岁。
10岁以下13例(667%)。
17例有被猫抓伤或咬伤史,其余3例均有养猫史,但无明确抓咬伤史。
临床表现:csd的潜伏期不等,平均10天左右。
早期在被猫抓伤部位发生结痂性丘疹、红肿或结节,1例发生水疱,2例在双手背发生多形红斑,自觉剧痒。
皮损约2周左右消退,不留瘢痕。
20例患者中不同程度发热7例(35%),4例患者有全身不适,食欲不振,恶心等症状。
淋巴结表现:抓伤后约10天左右,伤肢近端相应的淋巴回流部位出现单个或多个淋巴结肿大,质地较硬,伴明显压痛。
淋巴结肿大20例(100%)。
其中颌下8例(40%);腋下8例(40%);腹股沟
2例10%);锁骨上2例(10%)。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100×109/l5例(222%),esr均≥25mm/小时。
余各项正常。
抽取淋巴结内容物抗酸染色(—)。
csd组织病理学改变:局灶性肉芽肿,微脓疡,周围有上皮样细胞和少量的langhans巨细胞排列呈木栅状或小簇状排列,并伴有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
csd的诊断标准:综合参考国外资料[1],符合以下4项中的3项指标者,即可确诊csd。
①有与猫或狗密切接触史,且有被抓、添、咬破皮肤史;②猫抓病皮肤抗原试验阳性或特异性抗体检测阳性;③其他原因引起淋巴结肿大的实验室检查阴性;④淋巴结组织活检提示坏死性、肉芽肿性病变,饱和嗜银染色找到多形革兰阴性小杆菌及典型的猫抓病组织病理学特点。
但由于个体抵抗力不同,
临床上典型的csd比较少见。
结果
经口服抗生素及对症治疗,全部患者均获痊愈,随访无复发。
误诊情况:误诊为化脓性淋巴结炎11例55%),淋巴结核3例(15%),肉样瘤病2例(10%),多形红斑2例(10%),腮腺炎1例(5%)转移癌1(5%)。
误诊时间29~89天,平均60天。
讨论
csd的病因及发病机制:csd是一种以增生性肉芽肿及化脓性淋巴结炎为特征的自限性感染病,其发病机制可能是通过免疫介导的
血管炎或致病毒素的释放而导致发病。
csd的流行病学:在危险因素方面有猫家庭比无猫家庭发生csd 的危险性高7倍,拥有一个跳蚤的小猫比只有跳蚤的家庭发生csd 的危险性高10倍。
在猫本身因素方面,csd的发病与猫的年龄和性别有关,主要是小猫,特别是有跳蚤或虱的小猫,而且雄猫比雌猫危险更大。
猫是本病的主要传染原,此外狗、兔、猴抓或咬伤后也
可导致此病,人与人之间不会传播,无需隔离[2]。
实验室检查:随着新的诊断技术的发展,csd皮肤测试由于存在潜在的健康隐患而逐渐被淘汰。
血清学检查是目前csd病原学诊断的主要方法,其中以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ia)首选,目前已有商品试剂盒供应,但患者对汉赛巴尔通体的igg和igm抗体反应情况不同,一些患者产生高水平的igm抗体,少数则只产生低水平的抗体。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核酸检测方法被用于汉赛巴尔通体的检测,其中聚合酶链反应
(pcr)技术由于简单、快速、敏感且能够特异扩增目的基因,与其他分子生物学技术结合,已广泛用于传染病病原的分离鉴定及分型,比较适用于常规临床检测[3],有待推广。
彩色多普勒检查:能清晰显示肿大淋巴结的形态、大小、内部回声及血流情况。
其特征:①淋巴结肿大呈多发性、融合性;②肿块边界较清晰,有厚而且毛糙的包膜;③肿块有皮质及髓质,呈靶样改变;④可见肿块内有条索状血流伸入,有的丰富似“树枝”状或“火海”状。
csd超声图像特征与结核性淋巴结炎、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的声像图有相似之处,确诊依靠病史和病理学检查。
治疗:csd作为一种自限性疾病,对无严重并发症者常不需要特殊治疗,有并发症者可以对症处理。
全身治疗,一般认为csd对四环素、红霉素、利福平等抗生素有效。
局部淋巴结波动化脓时,可以用空针抽吸。
症状严重者,长期不愈的淋巴结可以手术切除。
本
组20例患者经口服抗生素及对症治疗,全部患者均获痊愈。
csd的误诊原因:①对csd认识不足,难以诊断;②对病史掌握不全面,尤其是遗漏了猫等动物的接触和抓或咬伤史,导致误诊;
③表现不典型或有典型表现而无猫接触史,csd皮内试验抗原制作不易标准化而未被公认,淋巴结活检标本的病理学诊断虽具有特征性,但不具有特异性而不能确诊;④部分抗生素有效使肿大的淋巴结暂时缩小而被误诊,⑤诊断疾病的习惯思维,只考虑到了常见病、多发病而误诊为颈部转移癌1例。
思考:要提高对csd的认识,发现颌面颈部淋巴结肿大的患者,要重视病史采集。
局部表浅淋巴结肿大不能用淋巴结炎解释,并伴有其他临床症状时,要详细询问近期有无猫犬抓、咬伤等密切接触史,仔细检查全身皮肤有无损伤,如有,要考虑csd的可能。
对既往有抗生素使用史、淋巴结仍肿大且无法明确诊断者,主张行肿大淋巴结切除病理学检查,及时明确诊断,积极治疗。
参考文献
1bassjw,vincentjm,
personda.theexpandingspectrumofbartonellainfection:ⅱ.cat —scratchdisease[j].pediarrinfectdisj,1997,16(2):163.
2陈健,孙乐栋,周再高,等.猫抓病40例临床分析.中国麻风
皮肤病杂志,2003,19:450.
3栗冬梅,俞东征.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诊断巴尔通体感染[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4,25(7):602—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