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左心衰院前急救与转运流程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性左心衰院前急救与转运流程Fra Baidu bibliotek
(作者: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邮编:___________)
【摘要】目的探讨建立急性左心衰院前急救与转运流程。方法通过院前指导、病情评估、镇静、吸氧、建立静脉给药通路、病情监测、心理护理、安全转运等急救。结果本组62例病人,59例成功救治和转运,死亡3例,抢救成功率96.2%。结论实施院前急救措施,安全转运、提高抢救成功率。
①根据血压及心电图情况,按医嘱使用吗啡3~10㎎静脉注射。血压正常的患者,首选静脉缓慢注射小剂量吗啡不仅可使患者镇静,减少躁动,减轻心脏负担,同时具有舒张小血管功能而减轻心脏的负荷。患者气促烦躁、大汗,给予及时用药症状很快得以控制。②速尿20~40㎎静脉注射:适用于双肺闻及大量水泡音的患者。速尿具有利尿、静脉扩张的作用,有利于肺水肿缓解。③用洋地黄0.2~0.4㎎缓慢静脉注射,可增加心肌收缩力,减慢心室率,有利于缓解肺水肿,改善症状。目前仍是治疗心衰的主要药物,特别适合快速房颤伴心衰患者。④硝酸甘油10㎎静脉滴注,于冠心病心衰者早期使用。心衰合并心绞痛时应用硝酸甘可减轻心肌缺血,增加心肌收缩力。⑤氨茶碱0.25静脉注射:双肺哮鸣音多者使用。
2.3现场急救
2.3.1快速病情评估
到达现场根据患者有慢性心衰病史(冠心、高心、肺心病等)。患者突发呼吸困难,呼吸急速,端坐体位,呼吸三凹征,冷汗淋漓,紫绀,或咳粉红色泡沫痰,烦躁不安有濒死感;听诊双肺布满湿音或哮鸣音,心尖闻及舒张期奔马率等即可诊断。
2.3.2吸氧、取正确体位
立即给患者取端坐位,注意安全防止坠床。给予高流量鼻导管吸氧(6~8L/min),湿化瓶内加50%酒精可降低肺泡内泡沫表面张力使其破裂、消失,增加气体交换面积。患者两腿下垂以减少静脉回心血量,减少其体力消耗和减轻心脏负荷。保持呼吸道通畅,观察患者咳嗽、痰液的性质和量,协助患者咳嗽排痰,必要时吸痰。
【关键词】急性心衰院前急救护理与转运
急性左心衰竭是指由于心脏病变引起左心室排血量显著急剧减少,导致组织、器官灌注不足和急性肺淤血的综合症,以急性肺水肿为主要表现,发病急、变化快、如不及时抢救常危及生命。采取正确有效的院前救治措施,及时安全转运,可降低病死率,改善愈后。现将救治回顾性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我院急诊科2010年1~12月院前救治急性左心衰患者62例,男40例,女22例,年龄25~79岁,患者家属拨打“120”呼救。发病时间:10~25min,典型症状45例,不典型症状17例。其中冠心病29例,高血压21例(并存糖尿病5例),风湿性心瓣膜病(二尖瓣狭窄并二尖瓣关闭不全)11例。诱因:肺部感染27例,过度劳累16例,情绪激动10例,其他9例。
3.3途中监护
途中加强监护,维持治疗的氧管、输液管、监护仪导线的畅通,观察并记录尿量,抢救急性左心衰患者,利尿药是治疗的三大基石之一[5]。尿量的多少可为医生应用利尿药的剂量提供依据。途中密切观察病情并详细记录,做好预见性抢救的准备,如途中患者出现猝死,应立即停车实施心肺复苏、除颤、气管插管等抢救措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5实施预见性抢救护理
急性心衰患者院前救治阶段病情不稳定,护士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注意典型或不典型的症状、体征及动态变化,做好预见性的护理和抢救准备,特别是老年急性心衰患者,因其多脏器功能退化,易合并多种疾病,如脑、肺、肾功能的衰竭,增加抢救难度。护士在积极配合抢救的同时要注意监测生命体征及尿量。部分老年人左心衰表现不典型,以意识障碍,淡漠甚至昏迷为主要表现,易造成误诊[2]。观察现场抢救前后的用药变化、有无药物中毒指征以及呼吸、心率、血压、心功能指征[3]等,是决定能否转运回医院及实施后续治疗的重要保障。
2院前急救护理
2.1呼救指导
接到“120”指令后,立即指导病人或家属自救:指导患者立即停止活动,保持情绪稳定,平躺或半卧位,如家庭备有硝酸甘油或救心丸立即含服,备有氧气立即给吸氧,有呕吐将头偏向一侧,并告知医护人员很快赶到,使病人保持心理平静。
2.2快速反应
出诊医护人员接到呼救3分钟内出车,5公里内急救半径救护车必须在13分钟内赶到现场。
2.3.6做好心理护理
因急性左心衰起病急,患者常因严重的呼吸困难而烦躁不安,出现焦虑或恐惧、严重躁动、濒危感。而窒息感和胸部压迫感加重患者恐惧,使心率加快、血压增高,心肌耗氧量增加,导致机体缺氧状况加重。心理护理的重点首先是解除患者的恐惧心理及濒危感,以减轻心脏负荷[4]。急救人员应保持镇静,用关切的语言安慰病人及家属,消除紧张恐惧心理,产生温暖和安全感,利用非语言行为:快速敏捷反应、熟练急救技能使病人产生心理慰籍和信任,有利于患者病情稳定,积极配合治疗。抢救老年急性左心衰患者时,针对其易产生孤独感心理,应以鼓励、关心、爱护、解释为主,消除因疾病造成的心理压力。
2.3.3建立静脉通道
到达急救现场后护士立即采用静脉留置针,连接三通管建立静脉通道。按医嘱给予强心、利尿、镇静、止痛、扩张血管药物及激素等治疗措施,并密切观察病人面色、心率、心律、血压、尿量、神志变化,并详细记录,严格控制输液速度30~40gtt/min,避免输液速度过快加重心肺负担,使病情加重。
2.3.4药物治疗[1]
3安全转运
3.1转运指征
病情稍稳定后方可转送。尽管现场的人力、物力有限,医护人员对病情要有正确的估计,选择适当时机转运,避免顾此失彼,病情稳定时应及时转运回院治疗,以提高抢救成功率。
3.2规避转运风险
转运前必须让病人或家属在转运知情同意书上签字。医护人员应将转运的风险告知家属,履行转运手续方能转运。注意搬运及转运时的安全:包括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①目前我国8层以下的楼房没有配备电梯,旧式建筑物楼梯狭小,担架长等因数增加了将病人从高楼层经楼梯搬运下楼的困难和危险,如果医务人员参与搬运因体力不支会造成和患者一起跌落的危险,这是目前临床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难题也是急需解决的问题。②救护车转运过程中应给患者取安全卧位系上安全带,妥善固定担架车避免滑动和摇晃,拉上窗帘使光线柔和,减少刺激,告知司机开车尽量减少震动和颠簸。
(作者: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邮编:___________)
【摘要】目的探讨建立急性左心衰院前急救与转运流程。方法通过院前指导、病情评估、镇静、吸氧、建立静脉给药通路、病情监测、心理护理、安全转运等急救。结果本组62例病人,59例成功救治和转运,死亡3例,抢救成功率96.2%。结论实施院前急救措施,安全转运、提高抢救成功率。
①根据血压及心电图情况,按医嘱使用吗啡3~10㎎静脉注射。血压正常的患者,首选静脉缓慢注射小剂量吗啡不仅可使患者镇静,减少躁动,减轻心脏负担,同时具有舒张小血管功能而减轻心脏的负荷。患者气促烦躁、大汗,给予及时用药症状很快得以控制。②速尿20~40㎎静脉注射:适用于双肺闻及大量水泡音的患者。速尿具有利尿、静脉扩张的作用,有利于肺水肿缓解。③用洋地黄0.2~0.4㎎缓慢静脉注射,可增加心肌收缩力,减慢心室率,有利于缓解肺水肿,改善症状。目前仍是治疗心衰的主要药物,特别适合快速房颤伴心衰患者。④硝酸甘油10㎎静脉滴注,于冠心病心衰者早期使用。心衰合并心绞痛时应用硝酸甘可减轻心肌缺血,增加心肌收缩力。⑤氨茶碱0.25静脉注射:双肺哮鸣音多者使用。
2.3现场急救
2.3.1快速病情评估
到达现场根据患者有慢性心衰病史(冠心、高心、肺心病等)。患者突发呼吸困难,呼吸急速,端坐体位,呼吸三凹征,冷汗淋漓,紫绀,或咳粉红色泡沫痰,烦躁不安有濒死感;听诊双肺布满湿音或哮鸣音,心尖闻及舒张期奔马率等即可诊断。
2.3.2吸氧、取正确体位
立即给患者取端坐位,注意安全防止坠床。给予高流量鼻导管吸氧(6~8L/min),湿化瓶内加50%酒精可降低肺泡内泡沫表面张力使其破裂、消失,增加气体交换面积。患者两腿下垂以减少静脉回心血量,减少其体力消耗和减轻心脏负荷。保持呼吸道通畅,观察患者咳嗽、痰液的性质和量,协助患者咳嗽排痰,必要时吸痰。
【关键词】急性心衰院前急救护理与转运
急性左心衰竭是指由于心脏病变引起左心室排血量显著急剧减少,导致组织、器官灌注不足和急性肺淤血的综合症,以急性肺水肿为主要表现,发病急、变化快、如不及时抢救常危及生命。采取正确有效的院前救治措施,及时安全转运,可降低病死率,改善愈后。现将救治回顾性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我院急诊科2010年1~12月院前救治急性左心衰患者62例,男40例,女22例,年龄25~79岁,患者家属拨打“120”呼救。发病时间:10~25min,典型症状45例,不典型症状17例。其中冠心病29例,高血压21例(并存糖尿病5例),风湿性心瓣膜病(二尖瓣狭窄并二尖瓣关闭不全)11例。诱因:肺部感染27例,过度劳累16例,情绪激动10例,其他9例。
3.3途中监护
途中加强监护,维持治疗的氧管、输液管、监护仪导线的畅通,观察并记录尿量,抢救急性左心衰患者,利尿药是治疗的三大基石之一[5]。尿量的多少可为医生应用利尿药的剂量提供依据。途中密切观察病情并详细记录,做好预见性抢救的准备,如途中患者出现猝死,应立即停车实施心肺复苏、除颤、气管插管等抢救措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5实施预见性抢救护理
急性心衰患者院前救治阶段病情不稳定,护士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注意典型或不典型的症状、体征及动态变化,做好预见性的护理和抢救准备,特别是老年急性心衰患者,因其多脏器功能退化,易合并多种疾病,如脑、肺、肾功能的衰竭,增加抢救难度。护士在积极配合抢救的同时要注意监测生命体征及尿量。部分老年人左心衰表现不典型,以意识障碍,淡漠甚至昏迷为主要表现,易造成误诊[2]。观察现场抢救前后的用药变化、有无药物中毒指征以及呼吸、心率、血压、心功能指征[3]等,是决定能否转运回医院及实施后续治疗的重要保障。
2院前急救护理
2.1呼救指导
接到“120”指令后,立即指导病人或家属自救:指导患者立即停止活动,保持情绪稳定,平躺或半卧位,如家庭备有硝酸甘油或救心丸立即含服,备有氧气立即给吸氧,有呕吐将头偏向一侧,并告知医护人员很快赶到,使病人保持心理平静。
2.2快速反应
出诊医护人员接到呼救3分钟内出车,5公里内急救半径救护车必须在13分钟内赶到现场。
2.3.6做好心理护理
因急性左心衰起病急,患者常因严重的呼吸困难而烦躁不安,出现焦虑或恐惧、严重躁动、濒危感。而窒息感和胸部压迫感加重患者恐惧,使心率加快、血压增高,心肌耗氧量增加,导致机体缺氧状况加重。心理护理的重点首先是解除患者的恐惧心理及濒危感,以减轻心脏负荷[4]。急救人员应保持镇静,用关切的语言安慰病人及家属,消除紧张恐惧心理,产生温暖和安全感,利用非语言行为:快速敏捷反应、熟练急救技能使病人产生心理慰籍和信任,有利于患者病情稳定,积极配合治疗。抢救老年急性左心衰患者时,针对其易产生孤独感心理,应以鼓励、关心、爱护、解释为主,消除因疾病造成的心理压力。
2.3.3建立静脉通道
到达急救现场后护士立即采用静脉留置针,连接三通管建立静脉通道。按医嘱给予强心、利尿、镇静、止痛、扩张血管药物及激素等治疗措施,并密切观察病人面色、心率、心律、血压、尿量、神志变化,并详细记录,严格控制输液速度30~40gtt/min,避免输液速度过快加重心肺负担,使病情加重。
2.3.4药物治疗[1]
3安全转运
3.1转运指征
病情稍稳定后方可转送。尽管现场的人力、物力有限,医护人员对病情要有正确的估计,选择适当时机转运,避免顾此失彼,病情稳定时应及时转运回院治疗,以提高抢救成功率。
3.2规避转运风险
转运前必须让病人或家属在转运知情同意书上签字。医护人员应将转运的风险告知家属,履行转运手续方能转运。注意搬运及转运时的安全:包括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①目前我国8层以下的楼房没有配备电梯,旧式建筑物楼梯狭小,担架长等因数增加了将病人从高楼层经楼梯搬运下楼的困难和危险,如果医务人员参与搬运因体力不支会造成和患者一起跌落的危险,这是目前临床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难题也是急需解决的问题。②救护车转运过程中应给患者取安全卧位系上安全带,妥善固定担架车避免滑动和摇晃,拉上窗帘使光线柔和,减少刺激,告知司机开车尽量减少震动和颠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