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深化经济责任审计的探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形势下深化经济责任审计的探讨
摘要:经济责任审计是适应经济形势发展要求而产生的新的审计监督机制。

文章论述了经济责任审计对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剖析了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就如何深化经济责任审计做了几个方面的探讨。

关键词:经济责任;审计质量;工作环境;公告制度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3(2013)03-0153-02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在国家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政府管理模式创新的大环境下,内涵更加丰富,立意更加深远,经济责任审计将承担起更大的历史使命。

该规定的提出,是对中国审计发展方向的前瞻性定位,对促进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科学发展、预防和惩治腐败体系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下,各级审计机关应利用好经济责任审计这个载体,强化经济监督职能,切实提升审计的影响力,充分发挥经济社会健康运行的“免疫系统”功能。

一、新形势下实施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意义
在新的经济形势下,经济责任审计不仅要维护财经秩序做经济管理的参谋,更肩负着建设廉洁政府、构建和谐社会
的重任。

首先,实施经济责任审计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

经济责
任审计是顺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对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经济责任审计将审计的范围扩展到领导干部的经济政策的制定、重大经济事项的决策、重大经济指标的完成、工程建设领域的合法性等方面,引导领导干部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科学规划工作,促进经济社会有质有量、又好又快的发展。

其次,实施经济责任审计是维护国家经济秩序的重要手段。

经济责任审计以财政财务收支为基础,以规范个人履行经济责任为重点,以维护国家经济秩序为目标。

重点关注经济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通过成果的有效利用,在机制、体制、制度等宏观层面提出对策。

通过完善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的考核,利于领导干部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利于我国经济、政治体制改革和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是建设廉政、节约、和谐社会的有效措施。

再次,实施经济责任审计是促进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重要措施。

在内部制约机制失效的前提下,仅仅依靠领导干部道德层面上的约束是完全不够的。

经济责任审计将领导干部守法、守纪、尽责、勤政情况作为审计重点,审计期间覆盖了领导干部的整个任职期间,促使领导干部增强遵纪守法意识和自我约束能力,加强对单位的内部管理的重视程度,正确行使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

经济责任审计可以有效地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从机制上、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

二、现行经济责任审计中存在的问题
(一)“先离后审”的存在审计效果被削弱
实际工作中,“先离后审”“先任后审”的现象普遍存在,离任与离任审计不相联系的局面经常出现。

这完全违背了经济责任审计的初衷,削弱了审计的监督和评价效果,严重地损害了审计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二)对经济责任理解不一审计思路模糊
经济活动涉及的范围广,对经济责任涵义的理解见仁见智,理解上的分歧必然导致实践中的混乱。

审计工作在一定程度上主要依赖于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

这种带有主观性的判断有悖于客观公正的原则,无形中影响了审计的准确性。

对于评价的标准、评价体系的设计及审计评价范围,基层单位还处于摸索阶段。

(三)审计结果利用不充分审计效果无法保证
经济责任审计的功能就是防范个性的、偶然的案件发展成为普遍的、共性的事项。

现阶段的经济责任审计主要是就事论事,结果利用的不充分,审计效果得不到保证,没有有效的发挥“免疫系统”的预防性功能。

三、新形势下深化经济责任审计的具体对策
(一)高度重视优化工作环境
新形势下的审计工作,已将重点从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转变到推进法治、维护民生、推动改革和促进发展等方面来。

经济责任审计对权力的制约和对决策的监督,在这方面显现的尤为突出。

同时经济责任审计是发扬党内民主、加强党外监督的重要监督手段,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保障。

各级政府应当对经济责任审计有高度的重视,将经济责任审计放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来抓,加强对审计工作的领导,创造良好的审计工作环境。

支持审计机关和审计工作人员依法履行职责,要在体制、机制上给予有力的支持,保障审计工作的有效开展。

审计人员才能做
(二)科学立项提高审计质量
科学地确定审计项目,可以有效的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按照领导干部所在岗位重要性、经济责任大小、单位业务性质、掌管财政资金和国有资产数量多少等因素,对审计对象实行分类管理,确定重点审计对象和一般审计对象。

并将经济责任审计与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事项统筹安排,避免重
复审计。

在科学立项的基础上要做好审前调查工作。

经济责任审计较传统的财务审计政策性更强、范围更广、涉及事项更复杂,更能为上一层机关提供决策依据。

由于各被审计单位的性质不同,经济责任审计的侧重点和方向也不同。

在现场审计前需对被审计单位及个人有一个全面的了解,确认审计重点,为编制科学的实施方案打基础。

经济责任审计是全面审计,在审计范围、审计方式、审计重点等方面要细化审计实施方案,强化实施方案的可操作性。

(三)阳光审计探索公告制度
由于审计的局限性,工作中不可能做到全面、细致,需要动用广大群众的力量参与到对领导干部的审计工作中去。

将行政权力置于
阳光之下,做到审计监督与社会监督有机的结合,注重维护社会公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增强审计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领导干部财产申报制度在廉政方面的监督作用越来越小,究其原因主要是对申报结果的不公开,只能作为一种内部监督机制而无法形成强有力的外部监督。

如果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履行情况进行有效的监督,必须按照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要求探索和推行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公告制度。

只有将审计结果进行公告才能发挥公众的监督作用,形成强有力的威慑,最大限度地发挥经济责任审计的作用。

(四)关口前移加强任中审计
离任审计事实上是一种事后行为,这种审计方式导致审计的预警功能差,难以防患于未然。

在坚持离任审计的同时,要逐步增加任中审计的比重,有效地实现审计关口前移,形成审计完整的经济责任审计体系,对高危领域的主要领导干部任中审计要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

在新的经济形势下领导干部调动比较频繁,必须将审计关口前移,提高任中审计的比重,促使领导干部及时发现问题、改正错误,变事后监督为事前监督,减少和避免小问题酿成严重后果,从源头遏制腐败,充分发挥经济责任审计的“免疫系统”作用。

(五)客观评价明晰功过是非
对被审计的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方面做出一个全面的评价,是经济责任审计的重点。

审计评价的最终目的是分清经济责任,评价是否中肯、意见是否公允,直接影响到组织部门对被审计对象的选
拔和任用。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不能超越审计职能范围,不能对被审计者经济责任以外的事项进行评价,评价时引用的法规、制度要适当,要有事实依据。

评价中要着重区分好以下几方面的责任:一是区分清楚个人责任和集体单位责任,对于因重大决策而导致的严重后果,要区分清楚是个人决策还是集体决策造成的。

二是区分清楚任期责任和前期责任,区分清楚造成后果的决策是哪一任做出的,前后任的责任不能相互推诿。

三是区分清楚直接责任和主管责任,领导干部直接违反国家财经法规的行为、失职、渎职等行为均应界定为领导干部的直接责任。

若领导干部没有尽其领导或管理责任时,下属部门或单位出现了问题,应界定为领导干部的主管责任。

对于难以评价的要充分地进行说明,不能敷衍了事,盲目评价。

(六)善于总结强化结果运用
审计个体只是一种手段,从机制体制上提出对策才是审计的本质。

审计中发现的普遍性、倾向性问题,从善于从宏观的角度进行纵向和横向的分析提炼,从健全制度、理顺机制、完善体制的高度提出审计建议,并运用到更高层面的决策中去。

通过总结机制体制中存在的问题,着力探索解决问题的长效机制,建立健全对领导干部的权利制约和监督机制,用完善的制度来规范领导干部的从政行为。

同时,加强相关部门间沟通合作,形成监管合力。

新的经济形势赋予了经济责任审计新的内涵。

对领导干部经济活
动的效益、效果、效率的审计,体现了中央对社会管理的自我监管,对政府权力的自我约束。

经济责任审计要充分发挥宏观经济管理和宏观经济监督的作用,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s].2010.
[2] 经济责任审计理论与实务[m].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6.
[3] 呼婷婷.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管理[j].财会研究,2009,(2).
[4] 谢志华.审计职业判断、审计风险与审计责任[j].审计研究,200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