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病基本知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骨病基本知识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吉林福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营销企划中心
二OO七年
第二部分:骨病基本知识
1、骨病总括
骨病是多种骨与关节病的一个总称。

它主要包括骨质疏松、关节炎、脊柱炎、骨质增生、颈椎病、腰椎病、坐骨神经痛、肩周炎等多种急慢性颈肩腰腿疼痛疾病,是中老年人的多发疾病。

2、什么是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组织显微结构受损,骨矿成分和骨基质等比例地不断减少,骨质变薄,骨小梁数量减少,骨脆性增加和骨折危险度升高的一种全身骨代谢障碍的疾病。

骨质疏松症一般分两大类,即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和继发性骨质疏松症。

退行性骨质疏松症又可分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和老年性骨质疏松症。

老年人患病率男性为%,女性为%。

3、骨质疏松症状
(1)疼痛。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症症,以腰背痛多见,占疼痛患者中的70%-80%。

疼痛沿脊柱向两侧扩散,仰卧或坐位时疼痛减轻,直立时后伸或久立、久坐时疼痛加剧,日间疼痛轻,夜间和清晨醒来时加重,弯腰、肌肉运动、咳嗽、大便用力时加重。

一般骨量丢失12%以上时即可出现骨痛。

老年骨质疏松症时,椎体骨小梁萎缩,数量减少,椎体压缩变形,脊柱前屈,腰疹肌为了纠正脊柱前屈,加倍收缩,肌肉疲劳甚至痉挛,产生疼痛。

新近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亦可产生急性疼痛,相应部位的脊柱棘突可有强烈压痛及叩击痛,一般2-3周后可逐渐减轻,部分患者可呈慢性腰痛。

若压迫相应的脊神经可产生四肢放射痛、双下肢感觉运动障碍、肋间神经痛、胸骨后疼痛类似心绞痛,也可出现上腹痛类似急腹症。

若压迫脊髓、马尾还中影响膀胱、直肠功能。

(2)身长缩短、驼背。

多在疼痛后出现。

脊椎椎体前部几乎多为松质骨组成,而且此部位是身体的支柱,负重量大,尤其第11、12胸椎及第3腰椎,负荷量更大,容易压缩变形,使脊椎前倾,背曲加剧,形成驼背,随着年龄增长,骨质疏松加重,驼背曲度加大,致使膝关节挛拘显着。

每人有
24节椎体,正常人每一椎体高度约2cm左右,老年人骨质疏松时椎体压缩,每椎体缩短2mm左右,身长平均缩短3-6cm。

(3)骨折。

这是退行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

(4)呼吸功能下降。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脊椎后弯,胸廓畸形,可使肺活量和最大换气量显着减少,患者往往可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

4、什么原因引起骨质疏松
引起中老年人骨质丢失的因素是十分复杂的,近年来研究认为与下列因素密切相关。

(1)中、老年人性激素分泌减少是导致骨质疏松的重要原因之一。

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致使骨吸收增加已是公认的事实。

(2)随年龄的增长,钙调节激素的分泌失调致使骨代谢紊乱。

(3)老年人由于牙齿脱落及消化功能降低,骨纳差,进良少,多有营养缺乏,致使蛋白质,钙,磷、维生素及微量元素摄入不足。

(4)随着年龄的增长,户外运动减少也是老年人易患骨质疏松症的重要原因。

(5)近年来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表明骨疏松症与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变异有密切关系。

5、什么是关节炎
关节炎是一种慢性病,它的种类有100多种,其中许多种关节炎会影响不同年龄的人,既使儿童也不能幸免。

其特点是膝关节、髋关节、指关节、足踝关节、脊椎、肩关节等出现疼痛、炎症和僵直。

最常见的关节炎是骨关节炎,这是一种退化性疾病,起因是关节软骨功能变化,从而引起疼痛、功能丧失。

(1)类风湿关节炎它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是由于免疫系统功能紊乱导致关节滑膜炎症的结果。

滑膜炎持久反复发作,可导致关节内软骨和骨的破坏、关节功能障碍 ,甚至残废。

血管炎病变累及全身各个器官,故本病又称为类风湿病。

类风湿性关节炎 ,早期表现不典型,仅有关节酸痛、胀痛,随着病情的发展 ,逐渐出现关节疼痛加剧及关节畸形、功能障碍,导致残废,甚至发展至类风湿关节炎性肺纤维化、心脏病并引起死亡。

本病是造成我国人群丧失劳动力与致残的主要病因之一。

(2)增生性关节炎也称骨性关节炎、肥大性或退行性关节炎,临床以休息痛、关节肿胀、关节活动受限及畸形为主要症状,是中老年人及重体力劳
动者的常见病。

其特征是关节软骨发生原发性或继发性退行性变,并在关节边缘有骨赘形成。

病理变化以软骨变性及软骨下骨病变为主。

增生性关节炎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我们这里重点介绍原发性。

增生性关节炎多发于负重较大,活动较多的关节,如颈椎、腰椎、膝、髋等大关节。

增生性关节炎就其临床特点,与中医之痹证相似,临床治疗多以“痹证”
着手。

(3)急性化脓性关节炎为化脓性细菌引起的关节急性炎症。

血源性者在儿童发生较多,受累的多为单一的肢体大关节,如髋关节,膝关节及肘关节等。

如为火器损伤,则根据受伤部位而定,一般膝,肘关节发生率较高。

(4)痛风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

突出特点是高尿酸血症和结缔组织结构(特别是软骨、滑膜)的尿酸钠晶体沉着。

原发者多,少数病人由于代谢性疾病如次别嘌呤-咖啡因酶(enzymehypox-anthineguanine)、磷酸核糖基转移糖(phosphoribosyl-transferase)缺乏时产生的高尿酸血症称为继发性痛风。

6、什么是强直性脊柱炎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慢性、进行性和炎性疾病。

病变部位主要在骶髂关节、脊柱、脊柱旁软组织及四肢关节。

病理改变为椎间盘纤维环和纤维环附近结缔组织的骨化,椎间动关节和四肢关节滑膜的炎症和增生。

7、什么是骨质增生
骨质增生是指椎骨边缘或关节边缘、关节面及骨突处骨小梁增多和骨密度增高。

因有时其形状象口唇或象鸟嘴,故叫做唇状突起或骨赘,也叫骨刺。

现代医学称为增生性骨关节病。

是骨科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

8、颈椎病与颈椎骨质增生有何异同点
(1) 相同点:颈椎病和颈椎骨质增生都属于颈部疾患,二者有着密切的关系,
当颈椎骨质增生的部分刺激或压迫神经根、颈部脊髓、椎动脉或
交感神经而引起一系列症状时,即为颈椎病。

而当各种因素使颈
脊柱内力和外力的平衡失调,颈椎因力学代偿也可发生增生。

(2) 不同点:颈椎病又叫颈椎关节综合征,是由于颈椎间盘退行性变性,周围
骨质、小关节及软组织发生一系列病理改变,压迫或刺激颈神经
根、脊髓、椎动脉等组织而产生的一组临床综合病症。

轻者头、
颈、肩臂麻木痛,重者可致肢体酸软乏力,甚至二便失禁、瘫
痪。

颈椎骨质增生是一种状态,表现为颈椎在生长、发育及其完成功能的过程中,某些部分失去正常的形态,出现异常。

骨质增生的形式多种多样,因所在
部位不同而各有其不同表现。

增生程度轻或骨质增生不在关键部位时可没有症状或症状轻微。

总之,颈椎病是一个大概念,它包括颈部椎间盘病变、小关节紊乱、软组织损伤、骨质增生等一系列病变。

而颈椎骨质增生只是颈椎病变的一种状态,当骨质增生轻微或不在关键部位时可不出现症状。

但颈椎病和颈椎骨质增生二者关系又是密切的,有着相互包容相互影响的关系,所以临床上一些治疗颈椎病和颈椎骨质增生的方法可以互相通用。

9、骨质增生都是病吗
单纯的骨质增生只是人体的一种保护性的生理反应,即是人体自卫、代偿、再生、修复和重建的正常功能,通常不属于疾病的范畴。

而只有在具有骨质增生的同时,又有相应的临床症状或体征,如伴随出现腰部的疼痛,活动障碍等,才能被称作骨质增生症或骨性关节病,有人为腰椎的骨质增生进行统计,发现20岁以下者无增生,21-30岁者为%,31-40岁者为%,41-50岁为%,51-60岁为%,而60岁以上者为%,说明腰椎的骨质增生是随年龄而增加的,且为人体的一个必然的生理反应。

所以,骨质增生并不一定都是病。

10、什么是颈椎病
颈椎病是由于颈椎间盘退行性变、颈椎骨质增生所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的综合征。

颈椎病可分为颈型、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和其他型,临床常表现为颈、肩臂、肩胛上背及胸前区疼痛,臂手麻木,肌肉萎缩,甚至四肢瘫痪。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为多。

该病具有发病率高,治疗时间长,治疗后极易复发等特点。

颈椎病是多种疾病的根源,其退行性病变是一个长期、缓慢的过程,并非一日之寒。

11、颈椎病致病原因
颈椎病的病理生理过程相当复杂。

其发病因素多种多样。

但下列因素在颈椎病的产生和复发中起着重要作用:
1)年龄因素:就像一台机器一样,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各部件的磨损也日益增加,颈椎同样会产生各种退行性变化,而椎间盘的退行性变化是颈椎病发生发展中最基本和最关键的基础。

另外,小关节和各种韧带的退变也有重要的作用。

2)慢性劳损:是指各种超过正常范围的过度活动带来的损伤,如不良的睡眠、枕头的高度不当或垫的部位不妥,反复落枕者患病率也较高。

另外,工作姿势不当,尤其是长期低头工作者颈椎病发病率特高。

再者,有些不适当的体育锻炼也会增加发病率,如不得法的倒立、翻筋斗等。

3)外伤:在颈椎退变、失稳的基础上,头颈部的外伤更易诱发颈椎病的产生与复发。

病人往往在轻微外伤后突然发病,而且症状往往较重,合并骨折、脱位者则给治疗增加困难。

4)咽喉部炎症:当咽喉部或颈部有急性或慢性炎症时。

因周围组织的炎性水肿,很容易诱发颈椎病症状出现,或使病情加重。

5)发育性椎管狭窄:椎管狭窄者更易于发生颈椎病,而且预后也相对较差。

6)颈椎的先天性畸形:各种先天性畸形,如先天性椎体融合、颅底凹陷等情况都易于诱导颈椎病的发生。

7)代谢因素:由于各种原因所造成人体代谢失常者,特别是钙、磷代谢和激素代谢失调者,往往容易产生颈椎病。

8)精神因素:从临床实践中发现,情绪不好往往使颈椎病加重,而颈椎病加重或发作时,病人的情绪往往更不好,很容易激动和发脾气,颈椎病的症状也更为严重。

9)环境因素、气候潮湿、寒冷。

12、颈椎骨、关节及主要循环动脉的正常解剖结构
一、椎骨
椎骨的一般形态
椎骨由前方的椎体和后方的椎弓组成。

椎体和椎弓围成椎孔,各椎骨的椎孔连接起来(椎体之间,椎弓之间分别借软骨和韧带封闭),构成容纳脊髓的椎管。

椎体呈短圆柱状,椎弓呈弓形,由一对椎弓根和一对椎弓板构成,椎弓根是椎弓连于椎体的缩窄部分,根的上下缘各有一个切迹叫椎上切亦和椎下切迹,相邻椎骨的上下切迹围成椎间孔,有脊神经通过。

椎弓根后方的骨板为椎弓板,两侧的椎弓板在中线结合构成棘突,在正中线上突向后方或后下方。

横突、由椎弓根和椎弓板相接处伸向两侧,上关节突、下关节突,为椎弓根和椎弓板连接处分别伸向上方和下方的各一对突起,各关节突都有关节面,下位椎骨的上关节突和上位椎骨的下关节突组成关节突关节。

(一)颈椎
椎体小,呈椭圆形。

椎孔较大,呈三角形,横突有孔称横突孔,有椎动、静脉通过,第七颈椎的棘突特长,可在皮下摸到,故称隆椎,常做为计数棘突的标志。

第一颈椎又名寰椎,呈环状,无椎体,棘突和
关节突,由前、后方和两个侧块构成,前弓短、后
弓长。

前弓后面与第二颈椎的齿突相关节。

侧块的
上关节面与枕骨髁相关节,下关节面与第二颈椎的
上关节面相关节。

椎间盘
第二颈椎又名枢椎,其特点为自椎体向上伸出一指状突起,称为齿突,与寰椎前弓后面相关节。

二、椎骨的连接
(一) 椎体间的连接
相邻椎体之间借椎间盘,前纵韧带和后纵韧带连接。

1、椎间盘
相邻两椎体间借椎间盘牢固相连。

椎间盘
由内外两部分构成:外部为纤维环,由多层纤
维软骨环组成,坚韧而有弹性;内部为髓核,
为富有弹性的胶状物质。

椎间盘除连接椎体
外,还可承受压力,吸收震荡,减缓冲击以保
护脑。

此外,它还有利于脊柱向各方运动。


年人可由于各种原因使纤维环破裂,以致髓核
突出,形成椎间盘脱出症压迫脊髓或神经根。

2、前纵韧带
为全身最长的韧带,起自枕骨,沿椎体前
面向下至骶骨,与椎间盘及椎体前缘牢固相
连,有限制脊柱过度伸展和防止椎间盘向前突出的作用。

3、后纵韧带
位于椎体后面,细长而坚韧,有限制脊柱过分前屈和防止椎间盘向后突出的作用。

(二)椎弓间的连接
1、黄韧带:连结相邻的椎弓板
2、棘上韧带:呈细带状,附于各椎骨棘突的尖
端,至颈部增宽,呈矢状位的膜状结构,称项
韧带。

3、棘间韧带:位于相邻棘突之间。

(三)关节突关节
是由邻位椎骨的上下关节突构成的关节,允
许两椎骨之间有少量运动。

(四)寰枕关节和寰枢关节
1、寰枕关节 由两侧枕髁与寰椎上关节面构成的
关节,可使头作屈俯,伸仰,侧屈和环转运
动。

2、寰枢关节包三个关节,即两侧的寰枢外侧关节和中间的寰枢正中关节,可使
头旋转。

此外,齿突后方有坚韧的寰椎横韧带,有限制齿突向后方移动的作用。

三、脊柱的整体表现及其运动
脊柱由全部椎骨、骶骨和尾骨以及其间的骨连结构成,形成头颅的支柱,躯干的中轴,并参与胸腔,腹腔及盆腔后壁的构成。

脊柱内有椎管,容纳脊髓。

成人脊柱约长70厘米,女性及老年人略短。

从侧方观察脊柱,可见颈、胸、腰骶4个弯曲,其中颈曲和腰曲突向前,胸曲骶曲突向后。

脊柱的弯曲使脊柱更具弹性,可减轻震荡并与维持人体的重心有关。

脊柱侧面,相邻上下两椎弓之间,有脊神经和血管通过的椎间孔。

颈部椎间盘的总高度约为颈部脊柱高度的1/5—1/4,颈椎间盘的前部较后部高。

从而使颈部脊柱具有前凸曲度,纤维环位于椎间盘的周缘部,由纤维软骨构成。

纤维环前后部的浅层纤维与前、后纵韧带分别融合在一起,纤维环的前部较后部为厚,髓核的位置偏于后方,临近窄而薄弱的后纵韧带,这是椎间盘向后突出的因素,当颈椎间盘发生变性突出,或椎体后缘骨质增生,均可直接压迫脊髓,而产生下肢麻木,头
重脚轻甚至肢体瘫痪等症状。

脊柱可作屈、伸、侧屈,旋转
和环转。

每对关节运动的范围虽很
小,但各椎骨这间活动的总和使脊
柱的运动范围变得很大。

在医学上,关节活动范围称为关节活动度,颈椎的屈伸活动主要由第2至第7颈椎完成。

一般而言,颈椎的前屈、后伸,左右侧屈,
左右旋转各为45°。

(附图)
正常脊柱各段因人体生理需要,均具有一定的变曲弧
度,称为生理曲度。

胸段和骶段凸向后方,在婴儿出生后即
存在,称为原发曲度,颈段和腰段凸向前方,往往是当幼儿
能抬头及站立时才逐渐形成,称为继发曲度。

颈椎的生理曲
度主要是颈4、颈5椎间盘前厚后薄造成颈椎中段有一向前
突出的弧度。

测量颈椎生理曲度的方法为沿齿状突后上缘开始向下,连每一椎体后缘成一弧线,再由齿状突后上缘至第7颈椎椎体后下缘作一直线,弧线的最高点至直线的最大距离为颈椎生理曲度的数值,正常范围大约在12±5mm范围内。

颈椎生理曲度的存在,是为了增加
颈椎的弹性,减轻和缘冲外力的振荡,
防止对脊髓和大脑的损伤,在长期不良
姿势和椎间盘髓核脱水、退变时,颈椎
的前凸可以逐渐消失,颈椎前凸曲线甚
至可变直或反张弯曲。

成为颈椎病X线
上较为重要的诊断依据之一。

(附图)
脊柱可作屈、伸、侧屈,旋转和环
转。

每对关节运动的范围虽很小,但各
椎骨之间活动的总和使脊柱的运动范围
变得很大。

四、椎动脉
是锁骨下动脉的最大的一个分支,在前斜角肌内侧起自锁骨下动脉的上缘,向上行穿上6个颈椎横突孔,经枕骨大孔入颅腔,左、右椎动脉汇合成一条基底动脉,主要营养脑。

(附图)
五、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以及与它们相连的脑神经和脊神经组成。

神经系统接受体内,外各种刺激,引起各种反应。

一方面协调机体内部器官,系统的活动,使其成为一个完整的有机体,另一方面,调整机体与外界环境保持平衡。

因此,神经系统在机体内起主导调节作用。

(一)神经系统的分布
神经系统在形态和功能上是一个完整的、不可分割的统一体。

按其所在的位置和功能,可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

前者包括脑和脊髓;后者包括12对脑神经和31对脊神经,周围神经系统,按其分布状况,又可分为躯体神经和内脏神经。

躯体神经支配体表,骨、骨连结和骨骼肌,内脏神经支配内脏、心血管、平滑肌和腺体。

躯体神经和内脏神经中均含有感觉和运动两种纤维。

感觉纤维或称传入纤维,把神经冲动从周围传向中枢,运动纤维也叫传出纤维,将神经冲动从中枢传向周围,内脏神经又称自主神经,根据功能的不同,又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二)脊神经
是借助与脊髓相连的前根和后根在椎间孔处合并合成,前根为运动根,发自脊髓灰质的前角,侧角、骶副交感核内的运动神经元。

后根为感觉根,来自脊神经节内的假单极神经元的中枢支。

脊神经节为后根在椎间孔处的椭圆形膨大,由假单极神经元的胞体所
组成,此神经元的周围支分布于躯体和内脏。

脊神经共31对:颈神经8对,胸神经12对,脑神经5对,骶神经5对,尾神经1对。

其中1-7颈神经在同序数颈椎上方的椎间孔穿出,第8颈神经于第7颈椎和第一胸椎之间的椎间孔穿出。

胸神经和腰神经都在同序数椎骨下方的椎间孔穿出。

在椎间孔处,前方是椎间盘和椎体,后方是黄韧带和关节突。

这些结构的病变容易引起椎间孔狭窄,压迫脊神经,产生相应部位的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

脊神经是混合神经,每对脊神经均含有四种功能不同的纤维成份(附图)
①躯体感觉纤维,分布于皮肤、骨骼肌,腱和关节;②内脏感觉纤
维,分布于内脏、心血管和腺体;③躯体运动纤维,支配骨骼肌;④内脏运动纤维,支配平滑肌,心肌和腺体。

粗短的脊神经干,出椎间孔后,立即分为4支:前支、后支、脊膜支和交通支(见上图)脊神经前支最为粗大,分布于颈、胸、腹,会阴和四肢的肌内与皮肤。

除第2-11胸神经前支仍保持明显的节段性外,其余脊神经前支均相互交织成丛,由丛再分支分布。

依据丛所在的部位不同,计有颈丛、臂丛、脑丛和骶丛。

脊神经后支多数较为细小,分布有明显的节段性,发出后向后穿椎骨横突间隙,分布于项、背和腰骶部的深层肌与皮肤。

其中,第2颈神经后支的内侧支较粗大,称枕大神经,发布于顶枕部皮肤。

第1-3腰神经后支的外侧支称臀上皮神经,分布于臀上区的皮肤。

第1-3骶神经后支的外侧支称臀内侧皮神经,分布臀内侧区皮肤。

臀上皮神经和臀内侧皮神经的病变,可致腰腿疼痛。

脊膜支极为细小,经椎间孔返回椎管,分布于脊髓的被膜。

交通支也细小分支,连接在前支起始部和交感干神经节之间。

1、颈丛
颈丛由第1-4颈神经的前支构成(附图),位于胸锁乳突肌上部的深面,中斜角肌和肩胛提肌的前方,颈丛的分布有皮支和肌支。

(1)皮支:颈丛的各皮支均在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附近,穿出颈深筋膜浅层,至浅筋膜内,分为数支。

主要皮支有:
①枕小神经(C2)沿胸
锁乳突肌后缘上升,分布于
枕部及耳郭背面上部的皮
肤。

②耳大神经(C2-3)于
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穿出
后,向前上方斜越该肌表
面,分布于耳郭,肋腺表面
及乳突表面的皮肤。

③颈横神经(C2-3)向
前内横越胸锁乳突肌的表
面,分布于颈前部皮肤。

④锁骨上神经(C3-4)
行向外下方,分成内侧,中间,外侧三组,越过锁骨成面,分布于颈下部侧面,肩部和胸壁上部的皮肤。

(2)肌支
肌支有多条分支,其中以膈神经(C3-5)最为重要,膈神经为混合神经,先在前斜角肌上端外侧,继而经其前方下降,至其内侧,穿过锁骨下动、静脉之间,经胸廓上口入胸腔。

然后经肺根前方,伴心膈动脉下行于纤维心包和纵隔胸膜,至隔的中心腱,分布于膈、心包及胸膜,右膈神经除分布于膈的右侧半外,还分布于肝、胆囊表面的腹膜。

膈神经损伤可致膈肌瘫痪,腹式呼吸减弱或消失,严重者有窒息感。

颈丛的其他细小肌支,有的构成颈袢,支配颈深肌群和舌内下肌群。

2、臂丛
右臂丛 前臂内侧皮
臂内侧皮神腋动脉 胸小肌 肋间臂神经 胸外侧神经 胸内侧神经 锁骨下动脉 肩胛背神经 前斜角肌 组成和位置 臂丛由第5-8颈神经前支和第1胸神经前支的大部分组成,它们在斜角肌间隙及其外侧,呈现复杂的编织与分支,最后在腋动脉的外侧、内侧及后方,分别形成三条粗大的神经束:臂丛外侧束、内侧束和后束。

臂丛于斜角肌间隙内位于锁骨下动脉的上方,向外下经锁骨后方延伸到腋窝内。

在锁骨中点的后方(或上方)可行锁骨上臂丛阻滞麻醉,因为臂丛在此处较为
集中,
并且表
浅。

2、主要
分支
(1) 胸

神经
(C5-7):于锁骨上方,起
自神经根,沿前锯肌外侧
面下降,支配该肌。

(2) 胸背神经(C6-8)起自后束,沿肩胛骨外侧缘伴同名血管下降,支配背
阔肌。

在乳腺癌根治术中清除局部淋巴结时,应注意保护这两条神经。

(3) 肌皮神经(C5-7):发自外侧束,向外下穿过喙肱肌,在肱二头和肱肌
之间下降,沿途发肌支支配上述三肌,其终支在肱二头肌腱外侧,肘关节稍上方浅出,延续为前臂外侧皮神经,分布于前臂外侧的皮肤。

(4) 正中神经(C6-T1):由来自外侧束的外侧根和内侧束的内侧根,在腋动
脉的外侧合并而成。

在臂中分此神经越过肱动脉浅面,至其尺侧,下行抵时窝,穿过旋前圆肌,继在指浅、深屈肌之间下降,于桡腕关节上方,位于掌长肌腱和桡侧腕屈肌腱之间,此时位置最浅,向下通过腕管,于掌腱膜的深面到达手掌,分成三条终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