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跋姓氏渊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拓跋姓氏渊源
拓跋姓
一、姓氏源流
拓跋(Tuòbá)姓源出有二:
1、出自鲜卑族拓跋(又称托跋)部,为黄帝后裔有拓跋氏。

相传黄帝娶妻嫘祖,生子昌意。

昌意娶蜀山之女昌仆,生高阳氏颛顼。

昌意的小儿子悃被封在北土(即今中国北部地区)。

黄帝以土德之瑞称王。

鲜卑族谓“土”为“拓”,谓“后”为“跋”,故以“拓跋”为姓,称拓跋氏,意即黄帝德后代。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改革时,率王族改为元姓,其王族之外德拓跋氏遂成为庶姓,仍为拓跋氏,不与皇室同族。

2、出自李姓所改。

西汉时,有李姓者改为拓跋氏。

拓跋氏始祖:拓跋力微。

拓跋氏寻宗溯源,黄帝有4妃,他有25子,其中12个儿子继承父姓——姓姬,另外13个儿子改为姬姓以外的姓。

元妃西陵氏,为西陵氏女,号嫘祖,生子三人:昌意、玄嚣、龙苗。

西陵氏所生长子昌意,降居(指由帝子下降为诸侯)若水,生子三人:长子名乾荒,乾荒生颛顼(高阳氏,后为五帝之一);次子名安,居西土,其后裔为李氏;三子名悃,迁居北土,其后裔为拓跋氏,即后来北朝的鲜卑族。

据《魏书·序纪》记载,拓跋氏历史的序幕是从拓跋毛开始的。

他为“远近所推,统国三十六,大姓九十九,威振北方,莫不率服”。

所谓统国三十六,大姓九十九,大约都是一个氏族部落联盟中的氏族部落。

拓跋毛后,五传到了拓跋推寅时候,正值东汉初年,拓跋氏开始从原来的居地向南移动。

“南迁大泽,方千余里,厥土昏冥沮洳”。

七传到了拓跋邻,以所在地荒遐,又谋南迁,因年老,传位于子拓跋诘汾,帅部南移。

“山谷高深,九难八阻,于是欲止。

有神兽,其形似马,其声类牛,先行导引,历年乃出,始居匈奴之故地。

”神兽之说,是拓跋氏早期的神话传说。

拓跋诘汾死,子拓跋力微立。

在《魏书·序纪》里,拓跋力微被称为始祖,他在位五十八年,活了一百零四岁。

在拓跋氏历史上,力微是有贡献的,因此他被称为始祖。

二、迁徙分布
拓跋姓在大陆和台湾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

据《魏书·官氏志》记载:“黄帝子昌意少子悃,受封北土,黄帝以土得王,北俗谓土为拓,谓后为跋,故以拓跋氏。

后孝文帝改为元氏。

自是拓跋降为庶姓。

”另《北史·魏本纪》、《通志·氏族略》上也有同样的记载。

由此可知,北魏的拓跋氏的得姓历史至今已有1600多年。

鲜卑族的拓跋部在今西北部的内蒙古等地建立代国,后为前秦苻坚所灭。

淝水之战后,拓跋珪于公元386年重建代国称王,同年改国号为魏,史称北魏。

先建都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后孝文帝迁都洛阳。

统治区
域北至蒙古高原,西至新疆东部,东至辽西,南至淮河、秦岭为界。

共历17帝,171年。

拓跋姓望居颍川郡(战国时秦国置郡,相当于现在河南省禹州一带地区)、雁门郡(战国时赵国置郡,相当于现在山西省代县一带地区)。

三、历史名人
拓跋珪:北魏道武帝(371-409),北魏(386-556)王朝的建立者,386-409 年在位。

鲜卑族拓跋部人。

先世曾建立代国,为符坚所灭。

淝水战后,他乘机复国,初称代,不久改称魏。

皇始二年(397年)攻破后燕都城中山(今河北省定县),拥有黄河以北地区,成南北朝对峙之势。

次年建都平城(今山西省大同)。

他使鲜卑人分地定居,从事耕种;任用汉族地主官僚,加速鲜卑社会发展。

晚年政事苛暴,为次子拓跋绍杀死。

拓跋嗣:北魏明元帝(392-423),409-423年在位。

在位15年,礼爱儒生,好学史传,采集经史,隆基固本,内和外辑,可以称得上是北魏开国以来的一位仁厚的守成之主。

对内巩固王朝统治,对外趁刘裕病死时进攻宋国,费了不少气力,取得了河南一些地方,在付出相当的代价后,算得上是取得了南北朝战争的第一次胜利。

由于长途攻战劳顿,拓跋嗣回到平成就病死了。

可以说他是北魏重要的但又是过渡性的皇帝。

终年32岁。

拓跋焘:北魏太武帝(408-452),423-452年在位。

字佛貍。

鲜卑族拓跋部人。

北魏明元帝拓跋嗣长子。

北魏太常七年(422年)四月被封为泰平王,旋立为皇太子。

次年十一月即皇帝位,任用崔浩等汉族士人为谋臣,纳其谋略,整顿内政,屯田练武,增强国力;把握作战时机,依靠鲜卑骑兵,先后攻灭夏、北燕、北凉,破柔然,击敕勒,袭山胡,降鄯善,逐吐谷浑,攻取南朝宋之虎牢(今河南省荥阳西北汜水镇西)、滑台(今滑县东)等地,统一了中国北方。

在历次战争中,拓跋焘常亲自率军出征,决策雄断,部署周密,讲究战法,临阵勇猛,多获胜利。

正平二年二月,被中常侍宗爱谋杀。

拓跋宏:北魏孝文帝(471-499),即拓跋宏,亦即元宏,北魏皇帝。

即位时仅五岁,太皇太后冯氏当国。

太和十四年(490年)冯太后死,始亲政。

亲政后,进一步推行改革:太和十七年(493年)孝文帝从平城(今山西省大同)迁都洛阳;后又改鲜卑姓氏为汉姓,藉以改变鲜卑风俗、语言、服饰;此外又鼓励鲜卑和汉族通婚;评定士族门第,加强鲜卑贵族和汉人士族的联合统治;参照南朝典章制度,制定官制朝仪。

孝文帝的改革,对各族人民的融合和各族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沈太和二十年正月初三(496年2月2日)孝文帝命鲜卑贵族改用汉姓。

他说:魏的祖先出于
黄帝,以土德王。

“夫上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

”故改姓元。

拓跋丕:后魏乐平王,因功拜东骑大将军。

鲜卑宗室中,德高望众的元老贵族,长孝文帝四辈,为四朝老臣。

拓跋平原:后魏齐州刺史,以功拜镇南将军。

孝文帝时,有妖人刘举,自称天子,拓跋平原亲自讨斩之。

拓跋可悉陵:后魏中军都督。

他十七岁随太武帝狩猎时,遇一猛虎,空手搏杀之献给太武帝。

四、郡望堂号
1、郡望
颍川郡:秦灭韩,以所得韩地置颍川郡,在今河南省中部,治阳翟(今禹州市)。

东魏迁治颍阴(后为长社,即今许昌)。

隋唐亦为颍川郡。

雁门郡:战国时赵国置郡,相当于现在山西省代县一带。

此后多以雁门为郡、道、县建制戍守。

雁门关之称,始自唐初。

因北方突厥崛起,屡有内犯,唐驻军于雁门山,于制高点铁裹门设关城,戍卒防守。

2、堂号(缺)
【拓跋姓典故、趣事】
〖黄帝与拓跋氏〗
北魏拓跋氏为是黄帝之后,在《魏书》和《北史·魏书》都写得很清楚。

《北史·魏本纪第一》即写:“魏之先出自黄帝轩辕氏,黄帝之子曰昌意,昌意之少子受封北国,有大鲜卑山,因以为号。

”还说:“黄帝以土德王,北俗谓土为托,谓后为跋,故以为氏。


我国历史上,少数民族均为黄帝后裔。

1935年于右任先生写:“汉族固为其苗裔,而西藏族之羌,回族之安息,苗黎族之禹号,蒙古族之匈奴,东胡之鲜卑。

金人之祖且为黄帝之子清,满清则金人之后也。


黄帝,传说中我们的始祖,是原始氏族向奴隶制演变的反映。

他发明舟车衣裳等等生存必需的文明——所以称轩辕氏。

尤其施行德政,任用贤能,成了儒家理想政治。

这圣德的光被,影响到少数民族,成为我国文明的共主。

北魏王朝的建立者鲜卑拓跋氏原居于东北大兴安岭,后逐渐南下,为氏族游牧民族。

到了北魏王朝的创始人太祖道武帝拓跋珪进入中原,深感猎射游牧的缺陷。

到了燕赵地区,更留心先进的中华封建农业文化,对以黄帝修德振兵治五气,艺五种,抚万民更十分敬奉。

所以拓跋珪广求中原士大夫,《北史》说他“初拓中原,留心慰纳,诸士夫诣军门者,无少长皆引入”。

于三八六年建立魏国,建都平城(今山西省大同),更建宗庙,立社稷,典官制,协音乐,平五权,较五量,定五度等等。

其中拓跋珪在平定慕容宝时征聘得到冀州的俊才,少号神童的崔宏。

崔宏对总机要,草创制度。

崔宏常对拓跋珪讲古人制作之体以及往代废兴之由。

拓跋珪十分欢喜。

崔宏更奏请从土德,服色尚黄,数用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