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达岭十三陵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修编(2007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七条 功能分区 规划将八达岭-十三陵风景名胜区分为五大类功能区,分别是核心景区、一般观赏游 览区、景观培育与恢复区、环境协调区、综合管理与旅游服务区。
第十八条 核心景区 主要以人文景观为主,包括八达岭长城景区、居庸关长城景区、十三陵景区、银山塔 林景区,总面积 178.00 平方公里。该区域应以保护世界级风景名胜资源为主要管理 内容,主要开展以文化景观和山水环境为主要内容的观光游览活动,禁止进行一切不 必要的建设开发。
第十一条 分级分类评价 八达岭-十三陵风景名胜区共有 144 处景源,分属两大类六中类、二十三小类。通过 对 144 处景源的逐一评价,八达岭-十三陵风景名胜区内拥有特级景源 19 处,一级景 源 24 处,二级景源 37 处,三级景源 48 处,四级景源 16 处。 八达岭-十三陵风景名胜区景源等级表
第六条 修编重点 1、 规划范围调整 2、 按照《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 50298—1999)》要求补充完善规划内容 3、 划定核心景区 4、 调整完善风景名胜区对内对外道路交通系统 5、 协调好风景名胜区规划与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文物保护规划、交通规划、 环境保护规划等各类相关规划的关系。 6、 协调景观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与风景名胜区内“三农”问题的关系,创造和谐 社会
①八达岭长城景区:面积 55.00 平方公里,位于风景名胜区西部,西至帮水峪村 东侧山脊线、八达岭镇中心区界及八达岭镇镇域西边界;南至八达岭镇镇域南边界; 东至八达岭长城东侧山脊线;北至以长城 3000 米控制线为基准线的山脊线、路以及 现状建设区边界线的围合线(风景名胜区西北边界线)。
②居庸关长城景区:面积 36.02 平方公里,位于八达岭长城景区东南,西至居庸 关以北关沟西侧距关沟约 2000 米的大致与关沟平行的山脊线与居庸关以南关沟西侧 距关沟约 1000 米的大致与关沟平行的山脊线的连接线(风景名胜区西边界线);北至 昌平区界;东至关沟以东约 2000-3000 米山脊线;南至南口古城及关沟南部山区与平 原区的分界线。
东至昌平区兴寿镇花果山村、海子村界;西到八达岭镇域西边界及镇中心规划建 设区界、居庸关以南关沟西侧距关沟约 1000 米的大致与关沟平行的山脊线、居庸关 以北关沟西侧距关沟约 2000 米的大致与关沟平行的山脊线的连接线;北至由昌平区 北边界、延庆县八达岭镇东北界、以长城 3000 米控制线为基准线的山脊线、路以及 现状建设区边界线的围合线;南到由延庆县八达岭镇南边界、昌平区城关街道办事处 龙、虎山以南的铁路以北 100 米、新城规划北部建设用地界、虎峪沟和清华 200 号北 边界的连接线。 2、核心景区范围
总则
第一条 八达岭-十三陵风景名胜区位于北京市,是 1982 年 11 月经国务院批准的第一 批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
第二条 八达岭-十三陵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是以一九九二年经国务院批准的《八达岭 —十三陵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为基础,在《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 年)》、 《风景名胜区条例》(国发[2006]474 号)以及《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 指导下编制而成的规划文件,在八达岭—十三陵风景名胜区的保护、规划、建设、管 理中具有法规性。风景名胜区规划范围内的任何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经批准的风景名 胜区规划,服从规划管理。因特殊原因需要对本规划内容进行局部更改时,必须按照 《风景名胜区条例》规定的法定程序报批,经审批通过方可更改。
38 景 ( 11 ) 庆 陵 庆陵监(13)德陵
( 12 ) 德 陵 监 ( 14 ) 悼 陵 监 ( 13 ) 思 陵 (15)东井(16) (14)神路 西井(17)万娘坟
(18)神宗五妃坟 (19)世宗三妃坟 (20)王承恩墓
合计
19
24
37
48
16
144
第十二条 综合评价 风景名胜区内的人文景源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远远高于自然景源,整个风景名胜区的 特级景源全部为人文景观,主要为胜迹,具有深厚的历史人文内涵。自然景源虽然也 拥有一定数量,且自然环境优良,但价值相对一般,主要以地景、生景、水景为主。
(6)野生猕猴桃林 韩友谊林(4)
古槐树
(1)弹琴峡
(1)金鱼池(2)羊 (1)滴水壶
水
(2)九龙池
尾巴湖瀑布(3)通 瀑布
6
景
天池
人
(1)大延圣寺塔 (1)中国长城博物馆(2) (1)长城碑林(2) (1)碑林
群
城隍庙(3)城隍庙(4) 弥勒听琴(3)烈士
文建
(2)人字形铁路 十三陵水库(5)人工天 墓(4)探戈坞(5)
6
第十五条 常住人口规模 规划严格控制风景名胜区内的人口增长,为符合风景名胜区规划要求有必要外迁部分 居民人口,其中核心景区内的居民点除具有一定历史价值而现状保留的村庄外应全部 迁出,风景名胜区内常住人口到 2020 年应控制在 1.2 万人以内。
第四章 功能分区与规划布局
第十六条 空间结构 八达岭-十三陵风景名胜区呈“带状与掌状相结合”的空间结构。带状是指以八达岭 长城世界文化遗产为核心的风景名胜区西部地区。主要包括了南口古城遗址、居庸关、 上关遗址、关沟沿线自然景观、水关长城、八达岭长城、八达岭国家森林公园、残长 城和土边长城及岔道古城等景区景点。掌状是指以十三陵世界文化遗产为核心的风景 名胜区东部地区。主要包括十三陵陵寝和银山塔林人文景观及虎峪、沟崖、双龙山、 碓臼峪、大岭沟、蟒山等自然景观。 八达岭-十三陵风景名胜区的保护、利用、建设、管理应该依据此整体空间结构进行 整体控制。
第三条 本次规划的八达岭-十三陵风景名胜区面积为 326.37 平方公里,外围保护地 带面积为 141.38 平方公里。
第四条 本次规划的规划年限为 2007 年至 2020 年,其中近期到 2010 年,远期到 2020 年。
1
第五条 本次规划的指导思想是坚持“科学规划、统一管理、严格保护、永续利用” 的方针,遵循遗产本体与环境风貌整体保护、资源利用服从资源保护、服务功能与游 览功能配套、发展规模与资源容量协调、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等原则。
第一章 风景名胜区范围与性质
第八条 规划范围 本规划确定八达岭-十三陵风景名胜区范围西包括关沟、西北包括长城及石峡古堡,
2
北包括土边长城及岔道古城、碓臼峪,东包括银山塔林及铁壁银山,南包括龙、虎山 等景观资源集中的区域,总面积 326.37 平方公里。规划确定的核心景区具体范围包 括八达岭长城景区、居庸关长城景区,十三陵景区、银山塔林景区,总面积 178 平方 公里。规划在风景名胜区范围以外划定的外围保护地带面积为 141.38 平方公里。 风景名胜区具体范围及各核心景区范围分别如下: 1、 风景名胜区范围
第七条 规划目标 1、通过规划和科学合理的措施,保护好遗产本体及其整体环境风貌和历史文化信息, 达到保护遗产的真实性、完整性、可读性、可持续性和有限利用性的目标。 2、通过对各类自然资源的保护、恢复及配置,强化内外环境之间的协调互利以及整 体发展的平衡有序,实现良好的自然景观环境,构筑北京西北方向绿色生态屏障。 3、充分发挥景区弘扬民族文化、中外文化交流、游览观光、休闲娱乐、历史教育和 科学普及的综合功能, 确定符合资源承载力的人口规模与环境容量;组织和谐的游 览活动,促进景区可持续发展,把八达岭—十三陵风景名胜区建设成文化遗产环境完 整、人文与自然和谐、景观优美、安全环保,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世界文化遗产保 护地”和自然与文化游览胜地。
地
将台(9)琢磨顶(10) (6)佛崖(7)
31
景
百仙洞(11)天桥石 母子情(8)
自
洞(12)佛爷龛(13) 天狗望月
琴曲迎宾(14)高峡
然
平流(15)金峡盛景
(16)龙潭幽谷
景
(17)红叶坡
源生
(1)丁香仙子岭
(1)鸟鸣林(2)绚 (1)森林课 彩林(3)黑松林(4) (2)拓展训
景
酸枣岭(5)杏花坡 练林(3)中 11
第三章 景区容量与游人规模
第十三条 景区容量 经采用线路法、面积法、卡口法相结合的方法测算,八达岭-十三陵风景名胜区日最 高游人量应控制在 5.33 万人以内,年游人量应控制在 1600 万人次以内。
第十四条 游人规模 根据八达岭-十三陵风景名胜区游人规模预测,八达岭-十三陵风景名胜区的游人规模 近期到 2010 年为 1400 万人次,远期保持稳定不再增长,仍为 1400 万人次。考虑到 八达岭-十三陵风景名胜区的旅游接待将主要依托北京市区,规划确定风景名胜区外 的旅游服务基地及旅游村内的旅游接待床位应控制在 2000 床以内。
③十三陵景区:面积 83.32 平方公里,位于风景名胜区中部,以陵寝为中心,其 范围大致与原陵墙一致,南部入口处适当扩大至风景名胜区南边界。
④银山塔林景区:面积 3.61 平方公里,位于风景名胜区东部,以古墓塔、寺庙 遗址为中心,向外延伸至塔林分布区景观面的山脊线。 3、 外围保护地带
面积 141.38 平方公里,西侧将八达岭镇位于风景名胜区以外其余用地及河北省 临近长城约 1000 米左右以长城西侧现状路为界的部分用地纳入保护地带。南部沿南
《八达岭—十三陵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修编(2007 年-2020 年)》 规划文本
八达岭-十三陵风景名胜区是经国务院批准的第一批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 区内拥有两处世界文化遗产地,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但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原有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已经不能适应新的发展要求,当地经济发展、农民生产、生 活与景区保护之间的矛盾日见突出。在此背景下,为更好的保护风景资源、使得风景 名胜区的保护与城市发展相协调,我院按照建设部相关要求,在《北京城市总体规划 2004-2020 年》的指导下,对 1992 年经国务院批准的《八达岭—十三陵风景名胜区 总体规划》进行修编。
16
筑
池
斗姥宫(6)碧霞宫
景
(7)玉虚观(8)虎
峪水(9)蟒山大佛
源
(1)八达岭 (1)岔道城
(1)南口古城(2)分界 (1)好汉碑(2)六 (1)赤壁
长城(2)水 (2)云台
碑(3)天险石刻(4)詹 郎影(3)五郎像(4) (2)里桃园
关长城(3)
天佑铜像及墓(5)石佛 古砖窑(5)采石场 抗战遗迹
第二章 风景资源评价结论
第十条 总体评价 具有两处世界文化遗产即:长城与自然山体、城堡与山体沟谷融为一体而形成的古代 军事防御体系;明十三陵的建筑物、水系、背景山体、及开敞空间等形成人文与自然 完美结合的文化自然景观。其生态优良、自然环境良好,完全具备国家级风景资源条 件。可概括为:长城雄关、皇家陵寝;山水相依,世界瑰宝。
3
口镇现状道路至八达岭高速公路至政府街,过东沙河一直沿规划路向东至京通铁路。 东部沿风景名胜区范围以外一重山脊线由南向北接昌平与怀柔区界,将长陵镇位于风 景名胜区范围外的村庄纳入外围保护地带。
第九条 性质 八达岭-十三陵风景名胜区是以独特的长城和皇家陵寝为主景、文物古迹与自然风光 完美结合为特色、具有历史文化展示、自然景观游览功能的世界文化遗产级综合性国 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土边长城(4)
寺(6)上关城(7)观城 遗址(6)闯王破关
残长城(5)
台(8)石峡古堡(9)五 处(7)佛像石刻(8)
胜 居庸关长城 迹
孔桥(10)古练兵场(11) 泮宫(9)瑞峰庵(10) 42
七孔桥(12)中山口(13) 古刹遗址
东山口(14)上口(15)
下口(16)碓石口(17)
燕子口(18)德胜口(19)
景源类 型 大中 类类
景点级别 特级
一级
二级
三级
小 计 四级
4
(1)望京石(2)居庸叠 (1)金牛洞(2)五 (1)磨刀石
翠(3)南口剖面(4)十 桂头(3)猴面壁(4) (2)卧虎石
三陵剖面(5)铁壁银山 红叶岭(5)凤凰墩 (3)指天石
(6)双龙山
(6)乌龟石(7)仙 (4)点将石
枕石(8)穆桂英点 (5)烈女峰
西山口(20)榨子口(21)
老君口(22)帮水峪城堡
5
(1)长陵(2) (1)石牌坊(2) (1)八达岭烈士陵(2) (1)白凤冢 献陵(3)景 大红门(3)长陵 贤妃坟(3)世宗妃太子 陵(4)裕陵 监(4)献陵监(5) 坟 (5)茂陵(6) 景陵监(6)裕陵 泰陵(7)康 监(7)茂陵监(8) 陵(8)永陵 泰陵监(9)康陵 ( 9 ) 昭 陵 监 ( 10 ) 永 陵 监 园 ( 10 ) 定 陵 (11)昭陵监(12)
第十八条 核心景区 主要以人文景观为主,包括八达岭长城景区、居庸关长城景区、十三陵景区、银山塔 林景区,总面积 178.00 平方公里。该区域应以保护世界级风景名胜资源为主要管理 内容,主要开展以文化景观和山水环境为主要内容的观光游览活动,禁止进行一切不 必要的建设开发。
第十一条 分级分类评价 八达岭-十三陵风景名胜区共有 144 处景源,分属两大类六中类、二十三小类。通过 对 144 处景源的逐一评价,八达岭-十三陵风景名胜区内拥有特级景源 19 处,一级景 源 24 处,二级景源 37 处,三级景源 48 处,四级景源 16 处。 八达岭-十三陵风景名胜区景源等级表
第六条 修编重点 1、 规划范围调整 2、 按照《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 50298—1999)》要求补充完善规划内容 3、 划定核心景区 4、 调整完善风景名胜区对内对外道路交通系统 5、 协调好风景名胜区规划与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文物保护规划、交通规划、 环境保护规划等各类相关规划的关系。 6、 协调景观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与风景名胜区内“三农”问题的关系,创造和谐 社会
①八达岭长城景区:面积 55.00 平方公里,位于风景名胜区西部,西至帮水峪村 东侧山脊线、八达岭镇中心区界及八达岭镇镇域西边界;南至八达岭镇镇域南边界; 东至八达岭长城东侧山脊线;北至以长城 3000 米控制线为基准线的山脊线、路以及 现状建设区边界线的围合线(风景名胜区西北边界线)。
②居庸关长城景区:面积 36.02 平方公里,位于八达岭长城景区东南,西至居庸 关以北关沟西侧距关沟约 2000 米的大致与关沟平行的山脊线与居庸关以南关沟西侧 距关沟约 1000 米的大致与关沟平行的山脊线的连接线(风景名胜区西边界线);北至 昌平区界;东至关沟以东约 2000-3000 米山脊线;南至南口古城及关沟南部山区与平 原区的分界线。
东至昌平区兴寿镇花果山村、海子村界;西到八达岭镇域西边界及镇中心规划建 设区界、居庸关以南关沟西侧距关沟约 1000 米的大致与关沟平行的山脊线、居庸关 以北关沟西侧距关沟约 2000 米的大致与关沟平行的山脊线的连接线;北至由昌平区 北边界、延庆县八达岭镇东北界、以长城 3000 米控制线为基准线的山脊线、路以及 现状建设区边界线的围合线;南到由延庆县八达岭镇南边界、昌平区城关街道办事处 龙、虎山以南的铁路以北 100 米、新城规划北部建设用地界、虎峪沟和清华 200 号北 边界的连接线。 2、核心景区范围
总则
第一条 八达岭-十三陵风景名胜区位于北京市,是 1982 年 11 月经国务院批准的第一 批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
第二条 八达岭-十三陵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是以一九九二年经国务院批准的《八达岭 —十三陵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为基础,在《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 年)》、 《风景名胜区条例》(国发[2006]474 号)以及《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 指导下编制而成的规划文件,在八达岭—十三陵风景名胜区的保护、规划、建设、管 理中具有法规性。风景名胜区规划范围内的任何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经批准的风景名 胜区规划,服从规划管理。因特殊原因需要对本规划内容进行局部更改时,必须按照 《风景名胜区条例》规定的法定程序报批,经审批通过方可更改。
38 景 ( 11 ) 庆 陵 庆陵监(13)德陵
( 12 ) 德 陵 监 ( 14 ) 悼 陵 监 ( 13 ) 思 陵 (15)东井(16) (14)神路 西井(17)万娘坟
(18)神宗五妃坟 (19)世宗三妃坟 (20)王承恩墓
合计
19
24
37
48
16
144
第十二条 综合评价 风景名胜区内的人文景源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远远高于自然景源,整个风景名胜区的 特级景源全部为人文景观,主要为胜迹,具有深厚的历史人文内涵。自然景源虽然也 拥有一定数量,且自然环境优良,但价值相对一般,主要以地景、生景、水景为主。
(6)野生猕猴桃林 韩友谊林(4)
古槐树
(1)弹琴峡
(1)金鱼池(2)羊 (1)滴水壶
水
(2)九龙池
尾巴湖瀑布(3)通 瀑布
6
景
天池
人
(1)大延圣寺塔 (1)中国长城博物馆(2) (1)长城碑林(2) (1)碑林
群
城隍庙(3)城隍庙(4) 弥勒听琴(3)烈士
文建
(2)人字形铁路 十三陵水库(5)人工天 墓(4)探戈坞(5)
6
第十五条 常住人口规模 规划严格控制风景名胜区内的人口增长,为符合风景名胜区规划要求有必要外迁部分 居民人口,其中核心景区内的居民点除具有一定历史价值而现状保留的村庄外应全部 迁出,风景名胜区内常住人口到 2020 年应控制在 1.2 万人以内。
第四章 功能分区与规划布局
第十六条 空间结构 八达岭-十三陵风景名胜区呈“带状与掌状相结合”的空间结构。带状是指以八达岭 长城世界文化遗产为核心的风景名胜区西部地区。主要包括了南口古城遗址、居庸关、 上关遗址、关沟沿线自然景观、水关长城、八达岭长城、八达岭国家森林公园、残长 城和土边长城及岔道古城等景区景点。掌状是指以十三陵世界文化遗产为核心的风景 名胜区东部地区。主要包括十三陵陵寝和银山塔林人文景观及虎峪、沟崖、双龙山、 碓臼峪、大岭沟、蟒山等自然景观。 八达岭-十三陵风景名胜区的保护、利用、建设、管理应该依据此整体空间结构进行 整体控制。
第三条 本次规划的八达岭-十三陵风景名胜区面积为 326.37 平方公里,外围保护地 带面积为 141.38 平方公里。
第四条 本次规划的规划年限为 2007 年至 2020 年,其中近期到 2010 年,远期到 2020 年。
1
第五条 本次规划的指导思想是坚持“科学规划、统一管理、严格保护、永续利用” 的方针,遵循遗产本体与环境风貌整体保护、资源利用服从资源保护、服务功能与游 览功能配套、发展规模与资源容量协调、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等原则。
第一章 风景名胜区范围与性质
第八条 规划范围 本规划确定八达岭-十三陵风景名胜区范围西包括关沟、西北包括长城及石峡古堡,
2
北包括土边长城及岔道古城、碓臼峪,东包括银山塔林及铁壁银山,南包括龙、虎山 等景观资源集中的区域,总面积 326.37 平方公里。规划确定的核心景区具体范围包 括八达岭长城景区、居庸关长城景区,十三陵景区、银山塔林景区,总面积 178 平方 公里。规划在风景名胜区范围以外划定的外围保护地带面积为 141.38 平方公里。 风景名胜区具体范围及各核心景区范围分别如下: 1、 风景名胜区范围
第七条 规划目标 1、通过规划和科学合理的措施,保护好遗产本体及其整体环境风貌和历史文化信息, 达到保护遗产的真实性、完整性、可读性、可持续性和有限利用性的目标。 2、通过对各类自然资源的保护、恢复及配置,强化内外环境之间的协调互利以及整 体发展的平衡有序,实现良好的自然景观环境,构筑北京西北方向绿色生态屏障。 3、充分发挥景区弘扬民族文化、中外文化交流、游览观光、休闲娱乐、历史教育和 科学普及的综合功能, 确定符合资源承载力的人口规模与环境容量;组织和谐的游 览活动,促进景区可持续发展,把八达岭—十三陵风景名胜区建设成文化遗产环境完 整、人文与自然和谐、景观优美、安全环保,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世界文化遗产保 护地”和自然与文化游览胜地。
地
将台(9)琢磨顶(10) (6)佛崖(7)
31
景
百仙洞(11)天桥石 母子情(8)
自
洞(12)佛爷龛(13) 天狗望月
琴曲迎宾(14)高峡
然
平流(15)金峡盛景
(16)龙潭幽谷
景
(17)红叶坡
源生
(1)丁香仙子岭
(1)鸟鸣林(2)绚 (1)森林课 彩林(3)黑松林(4) (2)拓展训
景
酸枣岭(5)杏花坡 练林(3)中 11
第三章 景区容量与游人规模
第十三条 景区容量 经采用线路法、面积法、卡口法相结合的方法测算,八达岭-十三陵风景名胜区日最 高游人量应控制在 5.33 万人以内,年游人量应控制在 1600 万人次以内。
第十四条 游人规模 根据八达岭-十三陵风景名胜区游人规模预测,八达岭-十三陵风景名胜区的游人规模 近期到 2010 年为 1400 万人次,远期保持稳定不再增长,仍为 1400 万人次。考虑到 八达岭-十三陵风景名胜区的旅游接待将主要依托北京市区,规划确定风景名胜区外 的旅游服务基地及旅游村内的旅游接待床位应控制在 2000 床以内。
③十三陵景区:面积 83.32 平方公里,位于风景名胜区中部,以陵寝为中心,其 范围大致与原陵墙一致,南部入口处适当扩大至风景名胜区南边界。
④银山塔林景区:面积 3.61 平方公里,位于风景名胜区东部,以古墓塔、寺庙 遗址为中心,向外延伸至塔林分布区景观面的山脊线。 3、 外围保护地带
面积 141.38 平方公里,西侧将八达岭镇位于风景名胜区以外其余用地及河北省 临近长城约 1000 米左右以长城西侧现状路为界的部分用地纳入保护地带。南部沿南
《八达岭—十三陵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修编(2007 年-2020 年)》 规划文本
八达岭-十三陵风景名胜区是经国务院批准的第一批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 区内拥有两处世界文化遗产地,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但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原有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已经不能适应新的发展要求,当地经济发展、农民生产、生 活与景区保护之间的矛盾日见突出。在此背景下,为更好的保护风景资源、使得风景 名胜区的保护与城市发展相协调,我院按照建设部相关要求,在《北京城市总体规划 2004-2020 年》的指导下,对 1992 年经国务院批准的《八达岭—十三陵风景名胜区 总体规划》进行修编。
16
筑
池
斗姥宫(6)碧霞宫
景
(7)玉虚观(8)虎
峪水(9)蟒山大佛
源
(1)八达岭 (1)岔道城
(1)南口古城(2)分界 (1)好汉碑(2)六 (1)赤壁
长城(2)水 (2)云台
碑(3)天险石刻(4)詹 郎影(3)五郎像(4) (2)里桃园
关长城(3)
天佑铜像及墓(5)石佛 古砖窑(5)采石场 抗战遗迹
第二章 风景资源评价结论
第十条 总体评价 具有两处世界文化遗产即:长城与自然山体、城堡与山体沟谷融为一体而形成的古代 军事防御体系;明十三陵的建筑物、水系、背景山体、及开敞空间等形成人文与自然 完美结合的文化自然景观。其生态优良、自然环境良好,完全具备国家级风景资源条 件。可概括为:长城雄关、皇家陵寝;山水相依,世界瑰宝。
3
口镇现状道路至八达岭高速公路至政府街,过东沙河一直沿规划路向东至京通铁路。 东部沿风景名胜区范围以外一重山脊线由南向北接昌平与怀柔区界,将长陵镇位于风 景名胜区范围外的村庄纳入外围保护地带。
第九条 性质 八达岭-十三陵风景名胜区是以独特的长城和皇家陵寝为主景、文物古迹与自然风光 完美结合为特色、具有历史文化展示、自然景观游览功能的世界文化遗产级综合性国 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土边长城(4)
寺(6)上关城(7)观城 遗址(6)闯王破关
残长城(5)
台(8)石峡古堡(9)五 处(7)佛像石刻(8)
胜 居庸关长城 迹
孔桥(10)古练兵场(11) 泮宫(9)瑞峰庵(10) 42
七孔桥(12)中山口(13) 古刹遗址
东山口(14)上口(15)
下口(16)碓石口(17)
燕子口(18)德胜口(19)
景源类 型 大中 类类
景点级别 特级
一级
二级
三级
小 计 四级
4
(1)望京石(2)居庸叠 (1)金牛洞(2)五 (1)磨刀石
翠(3)南口剖面(4)十 桂头(3)猴面壁(4) (2)卧虎石
三陵剖面(5)铁壁银山 红叶岭(5)凤凰墩 (3)指天石
(6)双龙山
(6)乌龟石(7)仙 (4)点将石
枕石(8)穆桂英点 (5)烈女峰
西山口(20)榨子口(21)
老君口(22)帮水峪城堡
5
(1)长陵(2) (1)石牌坊(2) (1)八达岭烈士陵(2) (1)白凤冢 献陵(3)景 大红门(3)长陵 贤妃坟(3)世宗妃太子 陵(4)裕陵 监(4)献陵监(5) 坟 (5)茂陵(6) 景陵监(6)裕陵 泰陵(7)康 监(7)茂陵监(8) 陵(8)永陵 泰陵监(9)康陵 ( 9 ) 昭 陵 监 ( 10 ) 永 陵 监 园 ( 10 ) 定 陵 (11)昭陵监(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