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后的世界经济危机与战争危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冷战后的世界经济危机与战争危机
编者按:
王宏伟编写
当前,以日本、美国为代表的全球资本主义衰退仍在深化,这是20世纪70年代初以来资本主义长波危机的新发展。
从那时起,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增速大大低于战后黄金时期,而且生产能力一直过剩o.其后由于有苏联崩溃、资本全球化、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等因素的有利影响,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有一些扩张。
但是由于这轮扩张的主导模式是新自由主义的,是通过扩大对全球劳工和第三世界的剥削来增大利润空间的,因此虽然有新技术、新市场,却没有大规模的新需求,世界资本主义仍没有摆脱这一次长波危机,其发展和演化将直接关系到世界局势的变化。
为此本刊将陆续推出一批关注资本主义危机问题的文章,本期先推出3篇如下。
澳大利亚社会主义平等党总书记尼克·比姆斯于2002年1月16日在悉尼进行了一次题为《世界经济危机:1991—2001》的演讲,分析了1991年苏联崩溃后,资本主义如何在经历短时期扩张后再次步入危机。
这一危机正从边缘逐渐扩至中心如美、日等国家,这种危机的深化导致美国日益倾向于采取单边主义和对外战争。
现根据世界社会主义网站http://www.WSWS.org所发表的该演讲文本,将其主要内容介绍如下。
美国领导的三次战争
1990一1991年的海湾战争为美国提供了一个向全球炫耀军事实力的机会,这比“解放”科威特本身更加重要。
1999年5月,我们发表题为《列强、石油和黄金》的声明,指出美国对南斯拉夫战争的根本目的在于争夺前苏联控制下的空间并攫取那里的资源。
“世界上尚未开采的最大的石油储藏地是靠近里海的前苏联各个共和国,包括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
资本主义列强正在瓜分那里的资源,并将其用于复兴军国主义、镇压当地反抗者的新的征服战争以及帝国主义之间愈演愈烈的冲突。
”这是理解美国对外政策中穷兵黩武倾向的关键。
目前的阿富汗战争,是在“9·11”事件之前就蓄谋已久了的。
恐怖袭击只不过是为美国政府发动战争制造了一个借口。
2002年1月7日的《悉尼先驱早报》称,美军在过去的十年里一直在磨刀霍霍。
即使“9·11”事件不发生,美国也会在适当的时机发动阿富汗战争。
罕见的十年经济增长周期
美国和世界的经济衰退开始于2001年3月上旬,距离上次衰退正好lO年,这个10年增长期具有某些罕见的特征。
虽然这10年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年均增长率为3.1%,但人均增
长率不足l%。
所谓的“新经济”不过是一个被大肆宣传的骗局。
从整个周期上看,3.1%的GDP增长率远远低于50年代和60年代。
仅略微快于70年代的经济增长。
在西方7国中,仅美、英两国1993—1998年间的经济增长速度快于1983—1993年时期,而且所有的西方七国的经济增长速度都显著慢于1964—1973年世界经济增长速度。
从生活水平上看,在世界人口中,最富有的20%占有全球GDP总量的86%,而最贫穷的20%仅仅占有全球GDP的1%,中间60%的人口占有余下的13%。
世界上最阔绰的三大富翁的个人财产超过了48个穷国的GDP之和。
收入的两极分化同样出现在富国内部,尤其是美国和英国。
现在,世界上穷人的收入状况并不强于1820年的水平。
在20世纪90年代,美国债务、尤其是外债的迅猛增长,明显超出战后所有经济周期。
2000年末,美国对其他国家净债务为2.19万亿美元。
2001年末,净债务达到2.60万亿美元,占其GDP的22%。
这意味着,美国吸纳了世界总储蓄的2/3,将世界其他地方的资本源源不断地吸入本国。
这势必产生经济紧张,因为美国吸纳的资本不能被世界其他国家用于促进经济增长。
与此同时,美国国内债务也增长起来。
在最近几年里,美国的储蓄率甚至变为负数。
将美国与世界资本主义体系的经济增长、金融资本增长进行比较,我们就会发现90年代这一经济周期一个重要特征,即虚拟资本增长和实际GDP的增长相差甚远。
金融资本可以从纯粹的金融交易中获利。
只要相应资本不断地流入金融市场,这一过程就可以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
但金融资本最终必须从工人阶级身上榨取一定比例的剩余价值。
换言之,为了保持金融体系的稳定,实体经济必须以一定的速度迅速膨胀以满足虚拟资本的要求。
然而,实际情况恰恰与此相反:公司越来越依赖于金融交易去维持自己的利润。
自从80年代以来,不断上升的投资回报来源于资本收益即相关有价证券市值的上涨,而不是赢利即利息加上再投资的利润。
世界资本主义金融大厦在90年代越来越呈现一个倒金宇塔结构。
庞大的虚拟资本建立在远不成}匕例的剩余价值的基础上。
具有内在的不稳定性。
利润的驱使使投资基金迅速地从一个市场转向另一个市场,在过去十年里已成为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明显标志的金融风暴就源于此。
从欧洲汇率机制的崩溃
到美国的金融泡沫
20世纪90年代的第一次重要的危机是1992年欧洲汇率机制(ERM)的崩溃。
由于套利基金的大规模投机,英镑退出ERM,结果斯堪的纳维亚国家银行体系的利率在一夜间突然提升到100%以上。
紧接着是1994年末墨西哥比索的暴跌以及1995年初美国对墨西哥500亿美元的紧急经济援助。
实际上,这是对投资于墨西哥债券的美国金融利益的援助。
不久是日美经济关系的危机。
1995年4月,美元破天荒地贬值到79日元兑换1美元。
与1991年初相比,日元对美元的比价已经上涨60%,与1994年初相比也上涨了30%。
日元升值给出口依赖型的日本经济带来了灾难。
尽管克林顿政府对日本实行极具侵略性的政策,但它也不敢忽视日元升值、美元贬值所带来的后果。
如果持续跌落的美元引发日本的金融危机,日本的资金就会迅速从美国金融市场撤出,导致美国利率的上升和经济的衰退。
而此时的美国刚从1990m1991年的经济衰退中和持续数年的低增长中恢复
过来。
1995年4月,日美签订了一项旨在降低日元币值、提升美元币值的协议。
从近期看,这项协议避免了美元一日元金融危机;从长期看,它也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直至2000年4月,美元的升值一直维系着美国的金融泡沫。
美元和美国资产的升值导致世界其他地方的流动资本大量流入美国。
债务的增长、股票市场的上扬以及美元的升值之间是有着直接的联系的。
的确,它们共同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使得美国的金融泡沫越来越大。
由于美元升值的吸引,大量资本流人,支撑着债务的增长。
这些债务主要是用于购买股票。
股票市场价格的上扬吸引了更多的资本流入美国以获取金融投资的高回报。
而回报率的高低是由资产的升值所决定的,这是金融泡沫的经典形式。
“亚洲奇迹”
美元币值的变化还造成了其他的后果。
随着1985年广场协议的签订和日元的升值,“东亚虎”(韩国、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以及菲律宾)成为日本投资的重点。
90年代初,因为国内经济增长缓慢,美国为寻求新的利润来源,不断将资金投向这些国家。
所谓的“亚洲奇迹”就是大量流入的资金以及试图利用该地区廉价劳动力而投资建厂的公司共同作用的结果。
此后,东亚地区在世界经济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
1990—1997年问,该地区吸纳了全球新增投资的2/3和世界GDP总值的近50%。
因此,东亚对美欧经济的刺激作用也与日俱增。
到1996年末,印尼、马来西亚和泰国得到的外商私人资本额分别为179亿美元、160亿美元和147亿美元,占世界第三、第四和第六。
“亚洲奇迹”建立在两个基础之上:一是该地区在出口市场上的竞争力;二是外国资本的持续流人。
1995年的美元和日元汇率调整协议对这两个基础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因为东亚各国的货币与美元直接挂钩。
1994年,随着人民币贬值,中国成为各国投资商和海外生产商所青睐的目标。
与美元的脱钩虽然会降低出口商品的价格,但也会导致对东驱投资资金的削减。
对投资商而言,相对于美元的货币稳定是东亚地区的主要吸引力之一。
1996年,该地区的出口增长开始下降,债务问题日益严重。
1997年,由于泰铢的贬值和泰国房地产业的崩溃引发了东亚金融危机。
从1994到1996年,四个受危机影响最大的国家的资本流入量由400亿美元增加至930亿美元。
在1997年,从这四个国家中净流出的资本却高达120亿美元。
美国的衰退和资本的过度积累
美联储通过对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紧急援助而实施的干预措施避免了银行和金融体系的“系统性崩溃”。
但这也带来了其他后果。
利率的降低使美国金融泡沫进一步增大,2000年4月达到顶峰。
一年之后,美国经济陷入了衰退。
此次衰退不同于以往的最显着特征是:它不是因美联储提高利率以应对通货膨胀而引起的。
而是由于股票市场繁荣崩溃之后出现的投资下降造成的。
2001年,美联储连续11次降息依然不能扭转颓势,人们害怕美国经济陷入与日本同样的状况,即货币政策因通货紧缩而无能为力。
而通货紧缩的条件又是资本过度积累的外在表现。
早在1999年2月,英国《经济学家》杂志就警告说:“由于生产能力过
大”,世界“充斥着计算机芯片、钢铁、汽车、纺织品和化工产品的过剩生产能力”。
世界工业生产能力与消费能力之间的巨大差距已接近30年代以来的最高水平。
同年6月,国际清算银行的年度报告说:“很多国家和部门的过剩生产能力将继续成为对金融稳定的严重威胁。
如果不能有序地削减过剩的生产能力,资本的回报率将继续走低,并将对消费信心和投资支出造成持久性的影响。
”这次衰退不是向更稳定的世界经济形势过渡,而是肇始于90年代初的不平衡状况不断发展的最终表现。
这.10年的显著特征是:军国主义日益抬头、全球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不平衡加剧。
两者之间存在着割舍不断的联系。
我们把1870—1913年称作全球化的第一阶段,它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作为终结;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到现在,这是全球化的第二阶段,全球化的第二阶段进一步加剧了世界经济和单一民族国家体系之间的矛盾:它不仅为新的战争时代开辟了道路,也为社会主义革命的发展创造了客观条件。
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原有的界线正在被全部淡化。
不管总部位于哪里,现代的跨国公司都被卷进了一场争夺世界市场统治权的生死搏斗中。
民族国家作为彼此竞争的民族资本家集团争夺世界霸权的政治军事工具,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战后秩序的崩溃
1944年,布雷顿森林会议确立了战后秩序,即新的金融和货币机制0布雷顿森林体系是在美国霸权下建立的,旨在使美国资本主义获益,但它仍然考虑了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需要。
这不是一个“零和游戏”,美国的“得”并非以其他大国的“失”为代价。
它建立的一系列经济和政治机制是为了确保资本主义总体扩张。
,其次,战后秩序对金融资本进行了限制。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设计者认识到,必须重塑一个切实可行的国际贸易框架,曾经在20年代通行的高关税壁垒和竞争性贬值必须被取消。
金融资本的流动应该被严格地加以限制,否则会造成货币之间的不平衡、进而导致关税壁垒及其他限制,国家政府的经济计划也将遭到破坏。
资本主义经济扩张的基础主要是以美元为形式的国际流通的增长,美元储备数量的不断增多意味着金本位必然被破坏。
在60年代,美国国内的美元J'b流增加是巨额军费支出和美国投资于迅速发展的欧洲经济的必然结果。
美国解决日益发展的危机的惟一办法是:减少在海外的开支、首先是军事开支,强制国内经济衰退以削减进口、扩大出口。
也就是说,维持布雷顿森林体系将意味着削弱美国在国际上的地位。
此外,制造国内衰退将激起工人阶级的反抗,而当时越南战争已造成了越来越严重的政治危机。
美国最终只好放弃了布雷顿森林体系。
一旦布雷顿森林体系这一固定货币关系体系被废除,金融资本这个妖怪就从瓶子里跑了出来。
因为对资本流动的控制难以为继,不考虑金融市场的情况而孤立地执行国家经济计划变得困难重重。
转向军国主义
20世纪70年代初,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使人类进入了一个全球经济动荡的年代。
它是全球资本主义秩序历史演进中的一个转折点。
1972—1973年的快速通货膨胀很快就导致了1974—1975年的经济衰退。
这次衰退是深刻的结构性变化的结果。
70年代后半期以“滞胀”为特征,
高失业率与不断加剧的通货膨胀并存。
滞胀宣布了“凯恩斯主义药方”的失效。
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增加政府支出似乎使经济问题的严峻性有增无减,因为问题的根源在于生产体系的结构之中。
卡特当局没有能够成功地促进经济增长,导致了美元危机。
1978--1979年,美元暴跌。
美元危机刺激了美国政策的转变。
1979年,保罗·沃克尔被任命为美联储主席。
他通过削减货币供应、提高利率来遏止通货膨胀,代表了金融资本彻底改变美国经济的要求。
英国撒切尔夫人保守党政府也如法炮制。
抛弃凯恩斯改良主义、以金融资本的自由市场方案取而代之,这在国际上的反映就是转向更加具有侵略性的政策。
美国对阿富汗问题的干涉就是这一转变的开始。
在布热津斯基的煽动下,卡特政府对阿富汗反共的伊斯兰武装力量给予了秘密援助。
美国入侵格林纳达、英国发动马岛战争,这些都是其进一步走向军国主义的证明。
对苏联,它们一贯奉行颠覆政策。
里根政府启动了重整军备计划,目的就是向苏联政府施加压力。
1985年,里根政府的军事预算空前之多,以至于超过了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时期。
美国也对欧洲施加军事压力,在欧洲大陆上部署巡航导弹,以防止欧洲和苏联的接近。
1982年债务危机的爆发,使欠发达国家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
通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美国对各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国家发展政策发起进攻。
IMF的“结构调整”计划要求开放市场、削减政府开支、货币贬值、为世界市场生产经济作物、放松政府管制。
苏东剧变后,美国外交政策的核心是确保任何大国或大国集团都不会对美国的全球霸权提出挑战。
1990年,美国抓住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的机会在海湾地区建立了军事霸权,向所有潜在的对手炫耀了美国的军事能力。
在轰炸南斯拉夫的行动中,美国的战争意图昭然若揭:在自由市场原则的基础上,扫清妨碍世界经济重组的一切障碍。
正如托马斯·弗里德曼所说:“没有看不见的拳头,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是不会起作用的。
没有麦克唐纳·道格拉斯(军用飞机制造商。
——编者注),麦当劳的生意是不会红火的。
”
日趋严重的单边主义
冷战结束后,从美国发动的三次大规模局部战争来看,其单边主义倾向越发明显。
海湾战争在某种程度上还是在联合国的框架内进行的。
科索沃战争是借助于北约的名义发动的。
而在阿富汗战争中,美国则是甩开英国等盟国单干。
回顾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来的25年,贯穿美国政策的主线就是:确保国家利益、放弃对资本主义经济总体上的长期管理。
虽然西方大国都经历了整整10年金融风暴的冲击,但它们离达成一个全球金融管制协议的目标更远了。
在过去的10年里,主导性金融大国对世界其他国家产生了依赖。
二战结束时,美国是世界资本的主要提供者。
现在,它每天需要10亿美元的资本流人才能维持现状。
这将在未来某一时刻引起与其他大国的冲突。
在20世纪70年代,为赢得对欧洲和日本的优势,美国抛开布雷顿森林体系,推行自由市场政策。
这在保持了美国的相对优势的同时,也使美国不得不服从于世界金融市场的力量。
换言之,美国要保持霸权地位,就摆脱不了全球资本主义经济的所有矛盾。
这将导致快速的、急剧的经济、政治变迁。
●
(责任编辑刘元琪)
冷战后的世界经济危机与战争危机
作者:王宏伟
作者单位:
刊名:
国外理论动态
英文刊名:FOREIGN THEORETICAL TRENDS
年,卷(期):2002,""(9)
引用次数:0次
本文链接:/Periodical_gwlldt200209002.aspx
下载时间:2010年5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