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视角下日语翻译专业教学体系构建策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视角下

日语翻译专业教学体系构建策略

吴震【摘要】当前,翻译人才尤其是非通用语种的翻译人才是市场所急需的,但非通用语

种各专业学生入学时多为零起点。为探索一条适合非通用语种翻译人才的培养模式,本

文基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视角下,对日语翻译专业教学体系构建策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核心能力翻译专业实践教学

基金项目:西安翻译学院2018年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职业核心能力下的日语

翻译教学研究》(项目编号:J18B02)成果之一;西安翻译学院项目《一流专业建设项目——

日语专业》(项目编号:X-YLJS201701)。

一带一路背景下,市场对非通用语种翻译人才的需求量大增,但非通用语种各专业学生入学时多为零起点。因此,要培养具备翻译从业资格与能力的人才,并不能一味借鉴英语翻译专业的经验。那么,零起点的学生如何在有限的课时里,最大限度将翻译课堂学习与实践操作结合起来,努力使自身成为具备翻译职业核心能力的人才,是包括日语专业在内的非通用语种面临的统一问题。

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视角下

日语翻译专业教学体系构建现状

目前,国内高校对技能型、应用型翻译人才的培养研究多基于英语翻译本科专业,例如沈丽君的《地方高校应用型转变背景下翻译本科专业实践教学质量提升路径》、孙文缘、戴聪腾的《校企合作下的技能型、应用型翻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等。而包括日语在内的非通用语种与英语专业最大的不同在于零起点教学,且翻译教学资源、实践机会等均无法与英语专业相比。要把零起点的日语本科专业学生培养成为符合市场要求、能够为地方经济服务的翻译人才,需要借鉴英语翻译专业人才培养的经验,更需要探索一条结合本专业实际情况的新路。翻译职业核心能力是衡量外语专业毕业生是否具备翻译资格的重要指标之一,但立足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外语教学研究并不多,如吴亚琴的《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视角下的高职商务英语教学改革探索》、徐宁的《基于核心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英语多维互动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其研究对象均为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目前,将翻译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与日语翻译教学相结合的研究还是空白。

日语翻译职业核心能力分析

新国标中,日语专业翻译类课程有《中日笔译理论与实践Ⅰ》《中日笔译理论与实践Ⅱ》《中日口译理论与实践Ⅰ》《中日口译理论与实践Ⅱ》,这些均为日语专业核心课程。可见,日语专业学生的翻译(口、笔译)能力是外语综合能力的体现,是提高日语专业学生应用能力的重要环节。因此,学生学习翻译课程时,外语水平要低于英语专业学生,且非通用语种的翻译教学资源有限,学生的实践机会也较少。在有限的条件下,要把零起点的日语本科专业学生培养成符合市场要求、能够为地方经济服务

的翻译人才,围绕翻译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构建教学体系,无疑是一条值得探索之路。

目前,国内对翻译职业核心能力具体内容尚无定论,但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简称CATTI)大纲对各语种、各级别有具体规定。我们以日语二级笔译、口译资格考试大纲为例,探究专业翻译应具备怎样的职业核心能力。在CATTI官网上,《日语笔译二级考试大纲》中的基本要求为:1.掌握12000个以上日语单词及相应的语法知识;2.了解中国和日本的文化背景知识及相应的国际知识;3.有良好的中日双语表达能力;4.能够翻译中等难度文章,把握文章主旨,译文忠于原文的事实和细节,并能体现原文风格。《日语口译二级考试大纲》中的基本要求为:1.掌握12000个以上日语单词及相应的语法知识;2.了解中国和日本的文化背景知识及相应的国际知识;3.能够胜任中等难度的交替传译工作。由此可以看出,不论是口译还是笔译,基本要求的前两条是完全一致的。第一条要求的是词汇量及语法能力,即外语的理解、运用能力。笔译要求的是阅读理解与写作能力,口译要求的是听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再加上必须具备的汉语(母语)理解和口语表达能力,专业翻译的职业核心能力应该是双语运用能力。第二条要求属于非语言能力,但这种非语言能力直接影响着译者的双语运用能力及翻译效率。翻译需要的非语言能力除了上述双语文化背景知识外,还应包括跨文化交际能力。因为译者只有具备良好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才能将两国文化背景知识融入翻译之中,才能准确了解客户需求、分析受众的接受能力、审美意识和文化习惯等。除了上述两点要求之外,要顺利完成一项笔译、口译工作,译者还需要掌握一定的笔译、口译专业知识和技巧及团队合作能力等。因此,高校应从加强校企合作、培养“双师型”师资队伍、加强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等方面着手,构建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日语翻译专业教学体系。

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视角下

日语翻译专业教学体系构建策略

1.加强校企合作

与英语专业不同,日语专业学生入学时几乎都是零起点,经过两年的语言基础学习后,绝大多数学生还无法熟练自如地运用日语,即使经过三年翻译课程的学习,也很难成为一个合格的

56

2019-2陕西教育(高教)

职业翻译人才,也就很难获得实践机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翻译水平及语言水平的提升,这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要想解决这个问题,高校需要为学生创造一定的实践机会,实践包括校内综合实训和校外实训实习两个方面。“校内综合实训主要包括专业实训、翻译项目管理等,校外实训实习包括专业认知实习、顶岗实习、毕业实习等。”校内综合实训要求教师具有丰富的翻译实践经验,校外实训实习则需要学校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让学生进入企业参与实训实习。还可以通过选派专业教师挂职锻炼、邀请企业相关人员参与课程设置等,发挥高校和企业各自的优势,促进产学研结合。

2.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

翻译课作为专业核心课程,其改革要以提高应用性、培养学生翻译实践能力为目标。要培养学生的翻译实践能力,教师自身也必须有实践经验,但现实是很多从事翻译教学的教师既无译著也无任何现场口译经验。这既有教师自身的主观原因,又有学校没有提供政策支持的客观原因。例如,很多高校教师都是研究生或博士生毕业后直接从事教学工作,平时工作繁忙无暇从事翻译实践等。教师可以通过企业挂职锻炼、参加翻译师资培训、考取翻译职业资格证书等提高自身素质。笔者认为师资队伍建设应分为两类,一是把外贸企业一线从事翻译的专家请进来,二是把学校的翻译教师派出去,通过二者有机结合逐步建立“双师型”人才队伍。

3.加强职业核心能力培养

(1)将跨文化交际能力融入翻译教学,能够解决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不足、主动性不强的问题。中日跨文化交际能力主要包括中日两国的文化知识、跨文化交流技能、跨文化认知技能和意识。目前,从日语专业课程设置来看,只有《日本概况》《跨文化交际》与此相关。虽然通过这两门课程学生能够了解日本社会文化的各个方面,以及中日跨文化交际的概念和基本方法,但由于受课程学时及自身主观能动性等限制,学生会出现对中日两国文化差异了解不够深入、跨文化交流主动性不强、交流技能欠缺等问题。因此,在小语种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融入跨文化交际方面的知识和技巧,设置中外文化对比环节和内容,使大学生了解不同的文化知识,并掌握跨文化交际的基本能力。翻译教学中,要让学生了解文化因素对翻译的影响,并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基本技能,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而是需要从学生入校开始时,就给他们灌输跨文化交际的意识,训练其跨文化交际的技能。在大学一年级和二年级的语言基础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只关注语言本身,还应引导学生关注语言背后的文化现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文化背景知识的能力,只有做好了这些,才能为翻译课程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将翻译教学充分融入日语专业本科教学的全过程。对于零起点的日语专业学生来说,其应该尽早在基础知识学习阶段树立翻译意识。目前,在基础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把翻译作为检验学生单词、语法掌握程度或文章理解程度的一种手段。这本身并非不可,但应该指出的是译文的标准并不等同于翻译教学中译文的标准,这一点笔者在长期的翻译教学中深有体会。

一个放在精读课上可以认为是对的译文,到了翻译课上便是误译,但由于学生已习惯了精读课的译文标准,往往就很难找出误译的原因所在。每次笔者都要花费大量的课堂时间,让学生认识错误所在,从而逐渐适应翻译标准。

翻译课程教学不应是教师单方面讲授,而应是师生互动,甚至是让学生掌握课堂的主动权。笔者目前已在笔译课堂上进行了翻转课堂教学实践,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今后可进一步开展互动式教学,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在口译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真实的模拟情境开展互动式教学。在培养学生口译技巧的同时,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与应变能力。目前,口译教材十分单一,缺乏实效性、实用性和现场感,教师可以寻找口译现场音频、视频资料,建立口译资料库。另外,笔者所在的学校目前虽然在翻译教学中进行了考试改革,但评价体系仍然比较单一,无法全面正确地评估学生学习情况及有的放矢地进行调整。因此,建立健全口、笔译能力综合评价体系是当务之急。

参与学科竞赛是学生将所学翻译理论转化为翻译实践并增强自信的一个重要方式。目前,日语翻译类竞赛有陕西省大学生日语翻译竞赛、全国日语口译比赛、“人民中国”杯日语国际翻译大赛等。参加此类竞赛有助于学生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实践能力,增强学习动力;也有助于教师了解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因此,应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类学科竞赛,以赛促学,以赛促教。

结语

对于零起点的日语翻译专业学生来说,教师应从基础阶段开始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基本翻译意识,在翻译课程教学中注重实践教学和互动式教学,建立行之有效的校企合作模式,加强师资建设,从而达到培养具有职业核心能力的日语翻译人才。

参考文献:

[1]沈丽君:《地方高校应用型转变背景下翻译本科专业实践教学质量提升路径》,《长春工程学院学报》2017年第4期,第143-145页。

[2]吴震:《应用型日语本科专业翻译课程改革模式研究》,《文学教育》2018年第3期,第130-131页。

[3]孙文缘、戴聪腾:《校企合作下的技能型、应用型翻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上海翻译》2016年第3期,第72-76页。

[4]何加红:《“一带一路”背景下高校翻译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现状与培养策略》,《外语教育与翻译发展创新研究》2018年第7卷第6期,第259-262页。

[5]吴亚琴:《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视角下的高职商务英语教学改革探索》,《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年第3期,第37-38页。

[6]徐宁:《基于核心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英语多维互动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第6期,第109-110页。

作者单位:西安翻译学院陕西西安

57

2019-2

陕西教育(高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