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美国企业并购发展历程及其财务应对措施--以石油大亨皮肯斯恶意收购海湾石油公司为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财务管理
浅析美国企业并购发展历程及其财务应对措施
以石油大亨皮肯斯恶意收购海湾石油公司为例
金睿雯
(安徽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安徽
蚌埠)

要:企业兼并与收购是企业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的手段之一,通过兼并与收购将两个弱势企
业联合起来,或者一个名企并购一个实力比较弱的企业,以达到增强自己实力的效果。

本文首先阐述企业并购的发展与利弊,后通过托马斯
布恩
皮肯斯收购海湾石油公司为例分析并购这种行为对
公司乃至整个行业的影响以及面对这种恶意收购的财务应对措施。

关键词:美国企业并购;石油并购;财务应对措施美国历史上曾发生过五次的并购浪潮,每次都发生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对于美国现代产业发展都起到了奠定作用,为美国当今经济格局的形成也起到了推动作用。

在第四次浪潮中,美国石油大亨托马斯布恩
皮肯斯用一种恶意收购方
法失
败收购了美
国六大石油公司的海湾石油公司,那么对于这种恶意收购的手段,我们应该以何种态度对待,公司应该以怎样的财务管理姿态应对。

本文将在下文进行分析和阐述。

一、美国企业并购的发展历程
1.1879
1904年
这一时期的企业并购主要以横向并购为主,即两个或以上生产相同产品的企业之间的并购行为,这一阶段的并购发生在1883年的经济危机之后,美国铁路行业疲软,银行和投资者纷纷抛售铁路股份,因此在这一阶段,与铁路相关的金属、交通运输等制造行业的并购格外明显与突出,这次的并购活动对于美国之后铁路部门的发展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使得铁路公司不再以地域为单位而是以整个国家为发展市场。

2.19161929年
第二次并购狂潮出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本土不是主战场因此并没有受到重创,这也为并购的兴起提供的必要条件,这次的并购主要以纵向为主,也就是在生产过程中有相互联系、协同生产的企业之间的并购行为。

由于美国反托拉斯法的不断完善,这一阶段的横向并购相对减少,而这一阶段中,银行融资为并购行为提供了不少帮助,但银行同时也是第二次并购结束的导火线之一。

3.19651969年
在这一阶段中,美国20世纪60年代的管理学科得到充分发展,财务管理人才的不断涌现为并购行为的发生提供了人力资源,与此同时市盈率法成为并购行为中的一个重要标杆,市盈率越高,说明短线投资的
风险和回报就越高。

在这一阶段中,股票市场上普遍市盈率比较高,说明投资者对预期的回报抱有乐观态度。

从国外背景来说美国处
于世界第
一强国的位置上,布雷顿森林体系将美元和黄金挂钩,因此极大促进了美国科技工业的发展。

4.19811989年
在这一阶段中,杠杆并购占有较大比重,所谓杠杆并购就是指收购者用自己很少的本钱为基础,然后从投资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筹集、借贷大量、足够的资金进行收购活动,收购后公司的收入刚好支付因收购而产生的高比例负债,这样能达到以很少的资金赚取高额利润的目的。

同时在这一阶段中恶意收购初露端倪,下文将引用托马斯
布恩
皮肯斯恶意收购海湾
石油公司的例子分析这种收购行为的影响。

这是美国战后发展的又一个小浪潮,并且跨国收购逐渐兴起,具有代表性的事例就是英国石油公司收购美国标准石油公司。

5.19922000年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想在并购狂潮中分一杯羹,因此在这一阶段中,跨国并购空前兴盛,并且集中在互联网,传媒等新兴行业,同时也出现了传统行业与新行业的交互融合。

通过美国历史上的五次并购浪潮可以看出,随着时间的推移,全球一体化的趋势愈发明显,任何企业要想长久的发展下去必须强强联手,这样才能经受住市场的筛选,立于不败之地。

二、企业并购的影响
1.对行业的影响
企业的出发点总是为了自身的发展,因此动机有以下几点:一是规模效应。

大部分的并购都是强强联手,或者说是至少有一方占上风,那么两个公司合并在一起一定程度上会减少公司的生产成本,与此同时,
双方的人力物力资源可以共享,扩大双方影响力,从而达到扩大销售、增加产量的效果;二是协同效益。

所谓的协同效益就是1+1>2,两个公司的影响力会比任何一个单独的公司要大;三是管理成本降低。

一些经济学家认为企业并购的最主要目的就在于提高管理效率,若一个公司的管理效率高于另一个公司,如果这两个企业进行并购,那么无疑会提高另一个公司的管理效率,最终将会带动整个行业管理效率的提高;四是市场势力理论。

经济学家Meeks提出企业并购的目的在于扩大市场份额,抢占市场先机,从而达到控制市场的效果。

综合以上几点动机来看,企业并购对整个行业来说是起到一定积极推动作用的,通过企业间的兼并活动既可以提高几个企业之间的整体素质和效率,也可以筛除掉不符合时代潮流的企业,优化产业整体素质。

2.对其他方面的影响
并购这种行为是整合社会资源的一种方式,也是市场资源分配的一种手段,起到了优胜劣汰的作用。

从法律的角度来说,通过失败的收购案例或者恶意收购的案例可以发现法律的不完善,比如美国第一次并购狂潮的原因之一就是由于反托拉斯法的不完善,导致这一阶段的横向并购格外突出,让市场处于垄断状态,不利于其他企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在接下来的第二次并购浪潮中,美国国会就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反托拉斯法,横向并购的比例就开始明显下降。

从文化角度来说,两个或以上的企业并购是企业文化的一种交流互动,这在跨国并购中体现得尤为明显,当今社会不再是独立个体,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并购这种行为也不再是单纯的经济行为,它也需要考虑到不同文化、不同种族的影响,因此并购有利于不同国家之间文化的碰撞与融合。

从社会角度来说,并购这种经济行为对财务管理人才的需求非常大,因此它推动了各国商业文明的发展,大学纷纷建立商学院,重视商业人才的培养以及社会财务管理人员素质的管理,因此有利于整个社会职业道德的树立。

三、以托马斯布恩皮肯斯为例的石油恶意收购案例分析
托马斯布恩皮肯斯在刚开始进军石油业的时候只是一个充满野心的石油勘探员,在东拼西凑了2500美元之后与其他两位合伙人创立了石油勘探有限公司并且出任主席。

在敏锐的判断力和决策力的帮衬下,皮肯斯的公司开始扩张业务,不仅限于出售油田信息,他将公司的股票放到了尚未成熟的证券市场中并大赚了一笔,如果说这次的收入大部分是运气的话,不可否认的是皮肯斯对市场的认知和眼光是可圈可点的。

但是他的野心远远不止如此,在一系列有成功有失败的并购后,皮肯斯将眼光瞄准了当时美国六大石油公司的海湾石油公司,年收入高达300亿美元,但是皮肯斯却在这辉煌背后发现了海湾石油公司的管理漏洞。

当时的海湾石油公司将大量的人力物力投放在石油的勘探上,这需要长期的时间成本,然而从1983年开始,石油价格一路走低,海湾石油公司根本经不起这种消耗。

并且海湾石油公司的董事会不理智的向银行大举借款试图弥补低迷的股价而不是并购其他小石油公司来挽救颓势。

在这种管理混乱的背景下
,皮肯斯向股东提出他的想法公司应多注重股东的利益,而不是将
钱投入无止境的石油勘探中,并提议建立信托公司,海湾石油公司的股票持有者都可以通过这个信托公司得到有价证券,所得收益与海湾石油公司的收益脱钩,而是由信托公司直接分配给每位股票持有者,将不再经海湾石油公司之手。

出于个人利益考虑,海湾石油公司内部开始出现分歧,有人抵制有人支持,在这关键时刻皮肯斯又放出烟雾弹,在没经过董事会同意的情况下提出要收购海湾石油公司的股份,为了避免公司的支离破碎,董事会不得不让股票涨价,通过这种手段,皮肯斯所持有的股票帮助他获利7.6亿美元。

恶意收购一定程度上可以使传统的投资格局发生改变,并且催生新的行业秩序,完善法律。

但是总体上来说这种钻法律空子的做法是不值得提倡的,因此,针对恶意收购,本文提出如下财务管理方式来应对。

(1)增加公司章程中的驱鲨剂条款。

例如一年只能更换一定名额的股东,这样一方面可以增加对方公司收购的时间成本,一方面也可以为本方争取到应对时间。

再比如规定股东任职资格,为对方公司的人员挑选设置障碍。

(2)提高收购成本。

在公司章程中规定,在任期期满之前因被收购等原因解雇员工,要给予员工一定的经济赔偿,这样就加了收购方的成本。

(3)毒丸计划。

规定在收购过程中可以低价购买对方企业的股票,或者收购后老员工将会获得新公司双倍的股权,因此一旦公司被收购,对方公司的话语权也将被稀释。

(4)交叉持股。

公司与另一家企业达成友好合作协议,当一方被恶意收购时,另一方立即控股对方,给予保护,等收购失败后再回复原状。

四、结束语
本文从美国历史上的五次并购狂潮入手,分析了并购发生的历史背景及必要条件,阐明了并购行为对企业社会、文化、法律等产生的深远影响。

接下来用托马斯布恩皮肯斯对美国海湾石油公司的(转87页)
比率、现金比率和现金流动负债比率逐年降低。

这说明了美邦的短期偿债能力不强。

且其2015年经营活动流量净额为负,难以保证企业能按期偿还债务。

从美邦逐年攀升的资产负债率以及逐年下降的利息保障倍数和现金流量利息保障倍数逐年下降,这表明美邦的长期偿债能力较弱。

第二,营运能力分析,存货周转率一直在降低,但都大于企业设定的标准值3,存货周转天数相应增加。

这种变动说明公司业务规模增大后导致库存基数的增大。

总之,美邦服饰对资产进行经营的效率低下,存货堆积现象严重导致美邦的经营压力较大。

三、上海美特斯邦威股份有限公司加强存货规划和管理的政策建议
1.协调好直营店与加盟店的利益关系
根据每月或者年度销售业绩进行差异化管理。

销售额排名靠前的店面可以优先享有提前销售新款的特权,以此作为一项激励举措去促进各店面的营业销售力度。

其次,加盟商与直营店的商品在一定时间、一定范围内的销售价格需要保持在合理的比例区间内。

切勿过低折扣销售,给消费者以品牌廉价的误导。

2.合理利用电子商务,创新销售模式
借鉴历年转型失
败的经验与教训,合
理利用好互联网+服装产业的优势,打破陈规固定的店面销售模式,构建顺畅的销售渠道,完备管理信息系统、物流仓储体系等。

在销售模式上不断创新,优化发展设计,真正打造适合大众、适应潮流的服装品牌。

3.加强供应链管理
根据服装产业的特性,以零售商为驱动源,根据市场需求量调节生产供给,采取精细化、规模化的供应链管理模式。

以减少成本、降低库存为目标,注重供应链结构的简洁,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增加客户价值。

为防止服装行业的上游和下游的挤压,对企业提出的要求是加强对市场需求的反应速度,避免信息不对称使得供应链被动拉长的恶劣现象。

最终达到供应链上中下游各部门充分发挥自己的核心竞争优势,信息共享的理想局面。

4.改进营运资金管理与存货管理
治理层通过对历年产品的销售量及当前服装企业的市场趋势进行统筹探究与分析后引入资金的使用成本进行考虑,完善相关控制制度,优化营运资金结构,力求各部分达到均衡状态。

对美邦公司的存货运用ABC 分类管理法进行分类后,对不同分类层次的存货进行优化组合与合理配置,使存货管理各业务环节合理有序进行。

四、结语
存货的管理与控制也是连接产品和销售两个环节的桥梁,其水平的高低会影响到企业盈利能力,进而直接影响到企业资金的利用效率。

目前,服装行业正在推动存货管理与控制在企业转型过程中的全面应用,存货作为管理会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规划存货将大大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推动企业财务管理转型升级,因此会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接受和应用。

近年来,受国际市场经济波动和新兴电子商务等模式进入的双重影响,加之服装行业存货流动性强,管理困难等因素。

国内大部分服饰企业被挤压的库存比较多。

因而,加强对存货的有效管理和控制成为降低公司经营风险,规范公司经营,促进公司财务向经营管理型、财务控制型和服务型转变的重要保障。

基于以上分析再结合美邦不断转型却依旧采用低级促销在线上处理库存,在去库存问题上没能抓住关键这一现实,本文将美邦服饰公司作为研究对象,以存货管理的相关理论知识作为指导,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并以存货管理的视角作为出发点,来研究美邦服饰目前所存在的一些问题,研究结论对服装(饰)行业具有普适性价值。

参考文献
1.郭悦涵.浅谈供应链背景下传统库存管理方式存在的问题.经营管理者,
20162.马法尧.基于BP 神经网络模型与ARMA 模型的库存预测比较.统计与决策,
2014.3.郝晓旭,李向波.敏捷供应链库存管理绩效评价研究.东南大学学报,
2014.(责任编辑:刘海琳)
(接85页)恶意收购案例说明并购中的一种特殊并购对公司的影响,以及财务管理人员如何应对这种恶意收购行为。

参考文献
1.段爱群.跨国并购中的会计处理与税收筹划.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12.2.刘燕.基于科学发展观的企业文化建设思考.企业经济,
2010,34(13). 3.汤晓华,陈宜.如何防范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商业会计,
2009,23(19).4.王太顺.企业并购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及控制途径.财会经纬,
2008,14(10).(责任编辑:刘海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