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发式教学模式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启发式教学模式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杨华敏
四川省双流县中学
[摘要] 启发式教学模式(heuristic teaching)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据学习过程的客观规律,引导学生主动、积极、自觉地掌握知识的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模式是对现行的授受式教学模式在目标、内容、形式及手段上的改进,但它并非是一种机械式的课堂教学模式,而是一种基本的教学思维模式。
在教学中要发挥出这种教学模式的优越性,就要求课的导入要奇,设疑要巧,点拨要准,总结要精。
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使整个教学活动呈现出以学生的主体活动为主线,以教师主导为辅线的动态过程。
[关键词] 启发式教学模式化学教学导入奇设疑巧点拨准总结精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学理论或教学思想指导下,通过教学实践抽象概括而形成的一种教学策略体系。
教学模式不同于一般具体的教学方式,它强调整体性、程序性,但也并非一成不变的。
培养和提高人的素质是教育教学的目标。
启发式教学模式是以素质教育目标为基础,推导出相应的教学内容设计和教学结构、过程、方法设定的有机整体。
启发式教学模式是自古以来各国、各个时代的教育实践证明的基本教学模式。
简要地说,启发式教学模式就是教师不直接地把现成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自己独立地去发现相应的结果的教学模式。
启发式教学模式也充分体现了发展性原则,它是学生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发挥主动性、创造性的基本模式之一。
近几年来,我在化学教学实践中为全面提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了启发式教学模式的整体实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大致可分为四个层次,现就一些感悟简述如下:
一、导入要奇——兴趣性。
夸美纽斯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光明的教学途径之一。
”教师通过创设一定的学习环境,揭示该课知识的社会实践意义,以唤起学生的学习欲望。
这一阶段可直接作为新课导入,也可以设计在新课导入和进入新知识学习之间的过渡。
这是启发式教学必不可少的重要一步,因为它直接牵动着学生发现、探索问题的兴趣。
如果教师通过导课能够创设一种有趣的思维意境,从而刺激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无疑会使教学事半功倍。
对于化学的教学,可以用实验的方法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兴趣。
学生掌握化学知识要经历“感性-理性-应用”的科学认识过程。
中学化学教学大纲指出:“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初步掌握一些常用的化学实验技能,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
例如,在讲《盐类的水解》时,先出示一瓶无色溶液,向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让学生猜测溶质是什么。
然后告诉学生溶质是盐碳酸钠,由此提出盐溶液也能显示出酸碱性。
接着,通过实验验证醋酸钠溶液、氯化铵溶液、硫酸铝溶液和氯化钠溶液的酸碱性,并提出问题:(1)各种盐溶液中有哪些微粒?(2)这些微粒对水的电离平衡有什么影响?(3)盐溶液为什么会显酸性或碱性?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自己去认识、分析、概括评价一下,这样一定能激发学生的思维主动性。
这一阶段,从教育教学目标上,否定了以传授知识为目标的注入式教学,变教师讲授知识为学生探求知识,把教学的基点定
位在发展思维和培养能力方面。
从教学内容上讲,教师创设的情境和显现的内容,必须和教学的重点内容相关联,但最好不要是结论性的答案,而是在基本结论的一定范围内,留有余地,以便充分发展学生探索问题的能力。
从教学结构上讲,这一阶段以学生观察、联想活动为主,教师通过媒体显示或实物显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奋点。
二、巧设疑问——思维性。
古希腊教育家亚里斯多德讲过一段名言:“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
课堂上教师的提问应该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设疑应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先感知后概括,亦即从实验事实入手,去归纳概括某种结论或道理,以实现学生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
分别和HCl、NaOH反应的实验,然后例如:在讲授氢氧化铝的两性知识时,教师可以先演示Al(OH)
3
既能和盐酸反应又能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盐和水呢?氢氧化钠究竟是酸还是碱呢?设疑:为什么Al(OH)
3
接下来可以让学生自己阅读教材去解决问题。
这样,学生的兴趣能较好地得到激发,并促使学生去认真地研读教材。
启发式教学模式以发展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为目的,传授知识仅仅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一个过程。
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是课堂教学的轴心,在教学结构上,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形成一种合作关系,既可以是师生之间的个别或群体讨论与对话,又可以表现为学生之间的个别或群体讨论与对话。
这一过程是启发式教学模式的灵魂,教师要尽可能地有意制造认知过程中的障碍,如提供正反两方面的立论,故意误导等,从而使学生在迂回曲折、历经坎坷的多向思维之后,获取知识。
在教学技巧上,教师要尊重持不同观点或者是错误观点的学生,要保护好学生的积极性。
启发式教学模式是对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模式在目标、内容、形式及手段上的根本否定和变革,但它并非是一种机械式的课堂教学模式,而是一种基本的教学思维模式。
谈话法、讨论法、图示法、愉快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各种具体的教学方法的有机融合,将使这种教学模式更加充实和丰满。
整个教学活动呈现出以学生的主体活动为主线,以教师主导为辅线的动态构成。
三、点拨知识——科学性。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化学学科不再是厚重的书本,更多的要求学生的自我链接和撑握简扼明了的学习知识,因此精讲点拨就显得尤其重要。
通过精要、生动的讲解,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引导学生逐步接近知识结构。
但同时要注意的是教师必须把主要的精力放在捕捉学生学习的障碍和思维的灵感方面,并及时开导点拨。
而不能一味地以自我意识去教导,而要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动机,让学生沿着思维的阶梯,确保学生能在教师有效的引导下,自觉地发现知识、掌握知识,从而调动他们潜在的勇气、胆识,培养他们的能力。
例如:在讲授浓硫酸的性质时,通过实验事实和学生的讨论已经总结出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脱水性和强氧化性,这时教师可以借助浓硫酸与蔗糖的“黑面包”实验总结浓硫酸的性质:吸水放热,脱水变黑,氧化起泡。
通过明显的实验现象和精简的语言总结加深学生对浓硫酸性质的记忆和理解,深化知识,实现教学目的。
在这一教学阶段,教师处于主导角色的位置。
因此,教师应注重授课的教学思路,确立重备课,活课堂的教学思路。
而且化学是一科与生活紧密相关的一门学科,因此,上课前应广泛搜集现实生活中的各种资料与教材相结合,设定课堂中使用的媒体和教学方法,并使之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
四、小结精简——逻辑性。
在经过前三个阶段的教学过程之后,教师要抓住学生急于鉴别自己探索结果的心理,回到主导地位中去,剖析错漏,归纳、推导出正确的结论,具体、准确、系统地讲述知识内涵和构成。
化学课的小结,也是启发式教学模式的一个重要环节。
这一过程带有总结的性质,与传统教学总
结不同的是,教师不是对自己的分段讲述进行自我总结,而是在学生自我发展的基础上,通过疏理学生认识结果,推导出结论。
是学生由形象思维能力向抽象思维能力的迈进。
由于学生思维主动性的贯穿和渗透,其教学结构表现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能动作用实现了有机的统一。
如在进行《碱金属元素》的教学时,通过总结碱金属结构相似表现出性质相似的特点,使学生认识到物质结构与性质的关系,使学生可以类比金属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来掌握碱金属元素的共性,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总之,在化学教学的整个过程都可以贯穿启发式教学模式,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但启发式教学模式不能取代现在普遍使用的授受式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中将启发式教学模式和授受式教学模式结合使用,教学效果会更好。
参考文献
[1]付海伦,启发式教学运用中的误区及解决策略,《教育理论与实践》,1995年第2期。
[2]张庆林,《元认知发展与主体教育》,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3]J.N.French&e.Rhoder Teaching Thinking Skills:Theory and Practice New York:Garland:1992。
[4]吴立岗,《教学的原理模式和活动》,广西教育出版社: 2001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