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国地市级医院现状的思考和发展思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前中国地市级医院现状的思考和发展思路

广东省江门市人民医院方胜

2009年04月13日11:28 来源:人民网-卫生频道

【字号大中小】打印留言论坛网摘手机点评纠错

E-mail推荐:

提交

摘要:简要分析不发达地区一三甲地市级医院和发达地区一二甲地市级医院

的现状,提出作为地市级医院发展落后的主要原因是国家投入不足,医疗行业定位不明,而医院内部管理缺乏创新、医疗行为没有完全遵循循证医学、人性化服务。建议推行循证医学模式,地市级医院发展策略是技术专科化、专业化;服务精品化、人性化;标准数字化、国际化;经营品牌化、高效化;管理系统化、科

学化;发展社会化、集约化。

一、地市级医院现状的个体缩影

(一)广东省江门市人民医院现状

江门市人民医院是一所“二甲”医院,始建于1946年,至1991年发展到总病床数520张。1997年业务收入0.8亿元,2000年业务收入亿元。由于医院房屋陈旧、设备老化,2002~2006年间,实际住院病人380~420余人/每天,最高不超过450人,年收入在 1.45亿元上下徘徊。甚至在2005年~2006年收入下降6~10%以上。虽然工作量每年有约10%的增长,但收入下降,职工福利越来越差,积极性普遍不高。2007~2008年医院经过新大楼和部分新设备投入使用、

专科细化、就医流程改变,住院病人达560~698人,工作量每年增加35%以上,业务收入增长20%~30%,支出增长20%~30%,2008年医院收入 2.3178亿。医院资金周转仍存在困难,职工凝聚力和对本职工作的热爱受到冲击。医务人员大多只管治疗,人性化服务难以体现。医疗技术除心血管内科(省特色专科)较突出外,基本医疗水平仅在“二甲”医院水平。人才、设备、经济管理、技术水平等

均与较发达地市级医院水平完全不相称。这与医院沿袭的管理方式有关,也与国家政策有关。

(二)湖北省黄石市中心医院现状

湖北省黄石市中心医院是一所“三甲”医院,同样也是地市级医院。曾作为

国家卫生体制改革的试点医院。医院病房大楼修建很好,医疗设备也不错,每年医院病床使用率在110~130%之间波动。2000年~2003年整个医院因为公费医疗改成医疗保险,原有市财政应支付的7800余万元和各单位应付4700余万元全成为“死账”。医院为改善就医环境和医疗设备,只能银行贷款近2亿,所有债务只能大部分由职工承担,小部分传递给病人。黄石市财政当时对医院的投入每

年低于100万元,而各种罚款在120万以上,医院生存环境是非常恶劣的。据说,2005年卫生厅在管理年中还要求CT费只收150元/例,MRI 150元/例,这

些设备成本均在1000万元以上。这样下去,设备成本是不可能回收的。国家不

投入,医疗环境极差,医务人员工作压力极高,职工只能选择逃离。武汉部分老

教授感言:下辈子宁可做兽医,也不做人医。

我是一个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的专家,1984年8月~2003年5月在湖北黄石市中心医院工作。2003年我才离开湖北省,调到广东省。就我本人的经历而言,2000年11月~2003年5月之间总是身感疲倦,压力导致我辞职离开了黄石市。在这两年余的时间里,我在行政上分管医院医务科、护理部、公费医疗、医保、院内感染、信息科、保健科。而在神经外科临床上,我又是科室副主任,长

期带领一个临床组直接参与病人的诊疗活动。由于我是技术专家,病人非常欢迎。我这一组(科内分3组)工作量占全科51~58%,承担科内许多重大手术。在

两年多时间里,我发表专业论著10篇,5篇是中华系列杂志;主持完成湖北省

级科研课题2项,其中一项获得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行政上也是因为我是所谓技术权威,非常熟悉医疗过程,也受科主任、护士长的欢迎。导致我平均每天

工作10~12小时以上。我辞职4次,均得不到上级的批准,干活又得不到公正

的回报。当时的院长、副院长分别年薪8~10万、6万,科主任是全科平均奖的2倍以上,而我在行政上是科级,全院平均奖的 1.5倍。神经外科是全市重点科,奖金也高。我又是所谓行政人员,在全院拿行政奖金,一年在医院所有的收入不超过2.3万。我在黄石工作所获得的科技进步奖从来就没有分过一分钱,全被主任拿走吃饭。我作为所谓中青专家,虽然全省、全市小有“名气”,但也不能直

接对着干,只有逃离这种不公平的地方,另选相对公平的位置。

二、医院现状的部分原因分析和存在的最大缺陷

(一)国家卫生保障体系不健全

自改革开放开始,卫生行业就提出改革,但实际上起步是最晚的。医院的公益性应该由国家保障系统所体现,但至今为止,国家保障体系极不完善。2006年上半年,全国参保人数仅占全国人口的17%左右。国家投入不足,医保体系内部措施、制度等也不完善,导致全国大多数城市医疗保险资金入不敷出,也就形成了保障资金有限条件下的医疗保险运行局面是:口号上是推广普及,实际情况是有限的局部推广。“低成本,广覆盖”成为有限资金被少数人利用,对医院不利,对国家财政也不利,对不发达地区经济不利,老百姓并不一定享受实惠,仅

仅对部分特权阶层有利。

医院的业务收入主要来自病人的支付,保险资金其次,民间捐助很少,而国家投入更少,仅占1~2%。如果扣除国家财政的各种税收、罚款等,可以说国家

除了对地市级医院的各种规范、指导外,在经济上没有投入。地市级医院的生存和发展只能依靠医院本身,通过提供给病人服务,努力解除病人的疾苦,才能获得经济收入,维护医院的生存与发展。

(二)医院生存的社会环境恶化

医院生存的大环境是非常恶劣的,这不仅是因为经济、人才、设备、收入等

方面原因,而且是主观意识形态失误所导致的各种因素的综合。中国古代有“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的说法,“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人与人之间平等、

互信。如今在国外,以及中国的台湾、香港、澳门也一样,医疗行业被视为崇高、神圣的事业。可在现在的中国大陆,病人普遍到医院都有一种被欺骗、被宰的感觉。医务人员普遍得不到信任,甚至不如文革时期的“黑五类”、“臭老九”。“臭老九”至少还有一种有知识的感觉,即使是“反动派”,但最少被认为有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