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大名曲欣赏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曲《十面埋伏》赏析1

姓名:杨波学号:20121121238 系院:政管系思政二班摘要:中国艺术门类众多且博大精深,而作为其中之一的音乐,同样以一种独特的魅力给人们带来听觉、感觉和视觉上的陶冶,在人们身体、心理和人格塑造方面都有深刻的影响。大型琵琶曲《十面埋伏》是琵琶武曲2的顶峰之作,它结构完整,气势雄伟激昂,艺术形象鲜明,用音乐叙事的手法完美地表现了名闻古今的楚汉之战,琵琶的演奏手法在此曲中得到了淋漓尽致地发挥,那激动人心的旋律令听者无不热血沸腾、振奋不已。至今在各种类型的音乐会中,《十面埋伏》都是最受欢迎的琵琶曲之一。在为迎接香港回归而举行的大型文艺晚会《回归颂》中演奏的选段,展示了这首古典的不朽的魅力。

关键词:中国名曲;琵琶;音乐赏析

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通过特定的音响结构实现思想和感情表现与交流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形式;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人类文化的一种重要形态和载体,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

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和创造,是人类基本素质和能力的一种反映。而欣赏音乐是一种审美活动,它用音乐本身的力量,使欣赏者置身于音响美和旋律美的天地中,获得审美愉悦体验。音乐这一审美功能,能有效地培养我们对音乐美的理解、感受、鉴赏、创造等能力因此,我们应该学会欣赏音乐,接受音乐给我们的洗礼和陶冶。

一、作品及创作背景简介:

《十面埋伏》描述的是公元前202年项羽和刘邦双方在厮杀的一场战争。刘邦用韩信为大将,以三十万汉军的优势把十万楚军紧紧包围在垓下楚营内。被困的楚军则思乡心切,斗志瓦解,纷纷逃散,项羽身边仅剩下千余人,于是决定黎明突围,返回江东。最后逃到乌江边,只剩他一人一骑,自感无颜见江东父老,自刎而死的故事。

《十面埋伏》是蓍名琵琶传统大套武曲,曲谱最早见于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华秋萍的《琵琶谱》,而在此谱之前,只有描绘同样题材的《楚汉》。明代王猷定《汤琵琶传》中,记有被时人称为“汤琵琶”的汤应曾弹奏《楚汉》时的情景:“当其两军决战时,声动天地,瓦屋若飞坠。徐而察之,有金声、鼓声、剑弩声、人马辟易声,俄而无声,久之有怨而难明者,为楚歌声;凄而壮者,为项王悲歌慷慨之声、别姬声。陷大泽有追骑声,至乌江有项王自刎声,余骑蹂践争项王声。使闻者始而奋,既而恐,终而涕泣之无从也。”从这段描述可看出,汤应曾弹奏的《楚汉》与《十面埋伏》在情节及主题上一致,由此可见早在16世纪之前,此曲已在民间流传。《楚汉》在明代嘉靖、万历前后流行一时,深受琵琶演奏家的喜爱。自公元1818年华秋萍编的《琵琶谱》问世以来,其后各个琵琶谱集都载有《十面》乐谱。各个版本在分段与分段标目都有所不同:《华氏谱》称《十面》,由直隶王君锡传谱,凡十三段;《李氏谱》名《淮阴平楚》,隋秦汉子作;金山周瑞清厚卿校,凡十八段;《养正轩谱》称《十面》,

1中国十大古典名曲《高山流水》、《梅花三弄》、《春江花月夜》、《汉宫秋月》、《阳春白雪》、《渔樵问答》、《胡笳十八拍》、《广陵散》、《平沙落雁》、《十面埋伏》。

2琵琶曲分为两个大类,即文曲与武曲。这主要是按照精神气质上的区别来划分的,类似阳刚之美与奶柔之美之分。《十面》属于武曲代表性作品。

一名《淮阴平楚》,凡十八段;《瀛州古调》名《十面埋伏》,凡十段。《十面埋伏》可以说是把古代琵琶表演艺术发挥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创造了单个乐器的独奏形式表现波澜壮阔的史诗场面(而现代,这往往需要大乐队式的交响曲体裁方能得以完成),直到今天《十面埋伏》依然是琵琶演奏艺术领域最具代表性的传统名作。

二、作品分析:

琵琶曲《十面埋伏》出色地运用音乐手段表现了这场古代战争的激烈战况,是一幅生动感人的古战场音画。《十面埋伏》采用了我国传统的大型套曲结构的形式。现流行的全曲共有十三个小段落,每段冠以概括性很强的标题。这些标题是:一、列营;

二、吹打;三、点将;四、排阵;五、走队;六、埋伏;七、鸡鸣山小战;八、九里山大战;九、项王败阵;十、乌江自刎;十一、众军奏凯;十二、诸将争功;十三、得胜回营。

(一)、第一部分写汉军战前的演习,点将、列阵,大战前的准备。着重表现威武雄壮的汉军阵容。音乐昂扬有力,伴有鼓声、号角声,鼓声由慢逐渐加快,营造出大战之前剑拔管张的紧张气氛。

该共包括前五个小段“列营”实际上是全曲的引子。节奏比较自由而富于变化,开始就使用“轮拂”手法先声夺人,渲染了强烈的战争气氛。铿锵有力的节奏犹如扣人心弦的战鼓声,激昂高亢的长音好象震憾山谷的号角声,形象地描绘了战场特有的鼓角音响。此后用种种表现手法表现人声鼎沸、擂鼓三通、军炮齐鸣、铁骑奔驰等壮观场面,恰如其分地概括了古代战场紧紧张激烈的典型环境。“吹打”是全曲中唯一的旋律性较强、抒情气息浓郁的段落。琵琶用轮指奏出的长音,模拟了古代管乐器演奏的行进曲音调。这段间乐极象古代行军时笙管齐鸣的壮丽场面,刻画了纪律严明的汉军浩浩荡荡、由远而近、阔步前进的形象。这段音乐在乐曲艺术形象的塑造上具有高屋建瓴的气魄。“点将”、“排阵”、“走队”三个段落在实际演奏中是有所变化和取舍的。它们的相同特点是节奏整齐紧凑,音调跳跃富于弹性,表现了刘邦汉军战斗前的高昂的士气,操练中队形变换的迅速和士兵步伐矫健的形象。乐曲有条不紊的结构安排,使得情绪的发展步步进逼,为过渡到激战场面作了充分的铺垫。

(二)、第二部分写楚汉短兵相接、刀光剑影的交战场面。它是乐曲的主体部分,音乐多变,节奏急促,在演奏上连续运用了弹、扫、轮、绞、滚、煞等手法,以描写激烈的撕杀、拼搏,惊天动地、动人心弦。

第二部分包括六、七、八三个小段落。“埋伏”这段音乐和它描绘的意境都很有特色,它利用一张一弛的节奏音型加以模进发展的旋律,造成了一种紧张、恐怖的气氛。它给人以一种夜幕笼罩下伏兵四起,神出鬼没地逼近楚军的阴森的感觉。“鸡鸣山小战”中琵琶运用了特有的“刹弦”技巧,形象地表现了双方短兵相接小规模战斗的情景。刹弦发出的声响不是纯乐音,而是一种含有金属声响的效果,犹如刀枪剑戟互相撞击。逐渐加快的速度和旋律的上下行模进,使情绪更为紧张。“九里山大战”是整个乐曲的最高潮。这段音乐家中运用了多种琵琶技巧手法描绘了千军万马声嘶力竭的呐喊和刀光剑影惊天动地的激战。琵琶对喧嚣激烈战斗音响模拟十分出色,使人仿佛身临其境,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整个乐曲描绘楚汉两军的冲突,发展至此,胜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