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音乐节目体裁“音乐电视”的产生、发展及趋势

第152期名家会客厅: 电视音乐节目体裁“音乐电视”的产生、发展及趋势

2014年5月13日下午3点,重庆大学研究生院308国际会议厅迎来了第152期名家会客厅主讲嘉宾——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何晓兵教授。何教授用他幽默诙谐而又不失严谨的语言风格,从“音乐电视”这一重要艺术形式的产生出发,结合实际片例的观看,为我们详解了音乐学层面上的“音乐电视”的演变过程,给观众带来了一场美妙的视听盛宴。





音乐电视诞生的文化与技术背景

任何艺术形式的出现都伴随着一定的时代文化背景,音乐电视(英文缩写:MV)作为电视文艺中一种重要的、充分发挥了电视表现功能的艺术形式自然也不例外。讲座伊始,何教授首先向观众们简述了MV诞生的文化背景。他指出,节奏布鲁斯和摇滚乐是导致MV产生的音乐体裁。其中,节奏布鲁斯是发源于美国黑人音乐的一种节奏感极强的爵士乐,而摇滚乐则产生于节奏布鲁斯。

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黑人的“民权运动”以及欧洲青年的“个性解放运动”造成了欧洲和美国社会的持续动荡,而摇滚乐则成为青年一代反对战争、兵役法、种族歧视的舆论宣传工具。讲座中,何教授播放了“甲壳虫”乐队的访美纪录短片。这个以英国摇滚乐歌手约翰?列侬为核心的乐队在美国的成功演出,使得摇滚乐成为欧美文化圈中,青年受众人数最多的流行音乐体裁,这也为摇滚乐的商业化奠定了一个规模庞大的消费基础。

在MV出现之前,早已有先行者进行了探索与实践。早在十九世纪,“视觉音乐感念”就已被提出,人们希望将视觉图像与音乐结合起来,形成与音乐相关的、能够被视听感官同时感知的综合信息。十九世纪二十年代,德国动画师和奥斯卡?费斯琴格运用动画片与管弦乐队的演奏结合,设置了一系列动画音乐短片,这可以被看做是MV的雏形之一。1941年,美国出现了一种名为“The Panoram Soundie”的带视像的自动点唱机。这种落地式自动点唱机除了播放音乐之外,还可以通过屏幕放映视频片段。作为一种娱乐设备,这种点唱机在当时美国的很多酒吧和俱乐部内非常受欢迎,更为重要的是,这种新式机器引发了人们对“用眼睛看音乐”的想象。



MV的诞生

接下来,何教授引出了讲座的重点内容——MV的诞生。1975年,由四个男孩在英国伦敦组成的“女王”乐队出版了其第三章专辑《歌剧院的一夜》。为了这张专辑的促销,其中的一首歌曲《波西米亚狂想曲》被制作成电视音乐录像片(music video)在电视上播放。这是历史上第一部真正的电视音乐录像片。《波西米亚狂想曲》录

像片的播出,使得这首歌曲创造了连续9周占据英国流行音乐排行榜榜首的记录,同时也让这首歌成为英国有史以来销量最大的单曲之一。可以说,电视音乐录像片使得音乐商品迅速成为了一种威力无穷的促销利器。

1983年秋,美国天才歌手迈克?杰克逊为摆脱其“少年歌星”的形象,同时也为推广灵歌和流行音乐,在唱片公司的策划下,推出了名为《恐怖之夜》的歌曲专辑。为了对这张唱片进行电视广告促销,音响商斥资百万美元拍摄了《恐怖之夜》的MV版本。尽管这个MV版本沿袭了恐怖电影的叙事思路和表演风格,但它对“梦境”的营造、对心理蒙太奇手段的着重应用、对歌唱者的多重角色快速转换以及“碎片式”的情景拼贴手法,比较完整地奠定了MV的基本技术和风格特征,并使MV这一崭新的电视节目体裁,与电影故事片、电视剧以及其他电视节目体裁,在叙述方式和艺术风格上拉开了距离。



MV的画面艺术特征

临近讲座尾声,何教授用了两个MV为我们介绍了MV的画面风格特征。其中一个名为《All is full of love》,该MV描绘了一个梦幻、神秘、空灵的类似“机器人诊所”的超现实空间;另外一个名为《Africa shox》,该MV在画面上大量使用计算机特技,塑造出人体不断损毁的过程,这一视觉效果很难用传统的摄制和编辑技术予以实现。在MV作品中运用计算机技术将会使MV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相信艺术与技术的完美结合将会给观众与听众带来更加奇妙的视听体验。

本次讲座持续了大约一个半小时,何教授精彩的演讲让我们了解到了MV的产生以及发展过程,同时也让我们进一步领略了MV的艺术之美。演讲完毕,观众掌声响彻全场,经久不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