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与思相结合才能轻松阅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与思相结合才能轻松阅读-中学语文论文
读与思相结合才能轻松阅读
邵政权
教学生阅读就是要他们学会读书,读书要先读文本,训练学生阅读理解技能和语言文字基本功的依据是文本。离开了文本,阅读训练便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因此,无论什么阅读方法,都必须以文本为本,并将此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来全面把握,综合理解。有的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放弃文本,而围绕着从文本中抽出的三五个问题打转转,虽然偶尔也能读点文本,但却是七零八碎点缀式的,学生无法整体感知和综合理解。这样的教法是不能提高学生综合性阅读能力的。
首先,教师要让学生读。给学生时间,让他们读书。
要想学好阅读,必须坚持以阅读文本为本,而不能以阅读思考题为本。学生阅读理解的基本方法和途径是“读”,做阅读更应该坚持以“读”为主。“读”是“思”的凭借,是“悟”的前提,是“写”的基础。多读能迅速有效地培养语感,多读能促进对课文内容的深透理解,多读有利于识记生字、释词析句,多读可以领悟谴词用语之妙,学习布局谋篇之法。我在实际教学中要求学生不管是文本还是阅读题都要渎三遍以上。这样才能读懂文章的意思,作者的构思。所以在教学中,教师不应该是一味的讲和问,而是引导学生多读书,指导学生读好书,学生不应该是一味地听和答,而是要多读勤思,熟读精思。
学生在预习课文时教师要规定学生自主阅读,每一个学生的阅读都是通过自己的大脑,运用一定的读书方法和思维方法,独立地学习课文,理解内容,获取知识并形成技能。训练学生读书,首先要解决学生学习的主动权问题。统得过死,教得过细,求稳怕乱是无法训练到位的。因此,课堂上,教师要毫不吝啬地把学
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要敢于留给学生较为充裕的读书时间。磨刀才不费砍柴工。由于学生阅读水平的差异和课文难异程度的不同,学生每学习一篇课文,在阅读理解方面总会遇到一些疑难问题。教师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尽量自己弄通弄懂,并且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要善于进行恰到好处的提示,善于引发学生的思维,要想方设法让学生享受到“顿悟”的喜悦。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准确把握并及时沟通学生的思路,让学生之间产生阅读理解的感觉。如在检查阅读效果时,当学生对某一个阅读问题作出解答后,教师可以进一步追问:“你是怎么看出来的?”“能谈谈你是怎么理解的吗?”这类追问能够让学生充分展示各自的思维过程,不仅便于教师清楚地了解学生的思路,及时反馈信息,调整教路,更重要的是能够让其他同学从发言者的解答中受到启示,得到裨益,使更多的学生“豁然开朗”,从而学到阅读分析的正确思维方法。
其次,教师要教学生读。
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将阅读过程中如何操作的有关知识和实现操作所需要的一般程序、基本方法和有关技巧教给学生,使学生对于阅读理解的操作过程做到心中有数。教师还要训练学生在掌握关键性操作要领的基础上,讲究操作的灵活性,使学生能够根据不同的文章选用不同的学法,主动地把握理解的异同。学法指导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讲究科学注重渗透,要引导学生在阅读理解的过程中巧妙地渗透学法,让学生在读懂课文的同时自然领悟并牢固掌握。
第三,教师要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让学生学会思考。
当然学好阅读不但要读,更要思考。阅读过程是阅读个体的感悟和体验建构的过程,是一种再创造,它带有强烈的个性特征。文本总是存在着某些“空白”和“不确定性”,因而读者阅读鉴赏过程中有着充分的能动性,存在着自由发挥
的极大空间;由于学生的立场观点、思想感情、生活经验、文化修养、艺术趣味不同,对作品的理解和鉴赏也不同,存在着主观的差异;其面对文本所使用的方法和表现出的兴趣与深度等也都因人而异,其鉴赏过程和结果也是千差万别的。西方谚语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国古人也有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说法。新课标也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如何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张扬个性、完善人格、塑造人文精神呢?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让学生学会思考。
我国传统的“师道尊严”的观念,往往是教师居高临下,我教你学、我说你听的单向传递造成了师生之间的不平等性和情感、心理上的距离感。这种师生角色地位的恒定化,桎梏了学生的个性,束缚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极大地影响了教学效果的提高。现代教育观念和教学实践强调教师要以民主的作风对待学生。正如语文新课标所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因此,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实施民主教学,做学生“主体的守护者”,呵护学生的个性,让学生敢想、敢说、敢为,促使学生可持续发展。如一位教师教学《变色龙》一课,刚讨论完警官奥楚蔑洛夫的性格特征。有学生举手发言:“我觉得警官奥楚蔑洛夫并没有断错案,赫留金才是罪有应得。”老师在对学生的提问作了肯定和鼓励后问:“你这么说的依据是什么?”学生说:“开始时,小狗一副的可怜相;而赫留金却得意洋洋,完全没有受了害的感觉。俄认为他想嫁祸小狗以获得一笔赔偿费。”这个发言轰动了教室,极大地激发了全班同学探索的好奇心。教师因势发问:“对于这位同学的说法,大家有什么补充或不同的意见吗?”学
生们纷纷搜寻文中相关内容,不久便有多名学生举手。有的说警官奥楚蔑洛夫后来也说,狗那么小,够不着赫留金。最后,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奥楚蔑洛夫断案的依据始终是狗的主人,而非事实,足见其性格特征。
由此可见,教师在课堂上应当变支配者为引路人,应当改变过去那种居高临下的姿态,放下身段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在平等互助的气氛中与学生研究探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只有真正的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建立起来了,才有课堂上的师生间情与情的相融、心与心的相通、教与学的相长、师与生的互促,学生的主体意识、主体精神和个性特长才会形成。也只有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的创新意识才能受到激励,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得到发展。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还要注意一些方法。
1、要能在读第一遍的时候迅速掌握文本内容。
一篇文章的内容是丰富多样的,是摇曳多姿的。基于这一点,我们可以在让学生整体感知文本时,让学生先交流对文本内容把握情况。如莫怀戚《散步》是一篇玲珑剔透、秀美隽永、蕴藉丰富的精美散文。讲的是一家人祖孙三代,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和和美美,相亲相爱的故事。读这篇文章的历程,是人的心灵在亲情、人性、生命这三点构成的轨迹上的一次愉悦而高尚的旅行。学生在散读这一流程后,获得美好的阅读印象,完成对课文的整体感知。有的学生在交流中,谈到了一家人互相包容、互相体谅的精神,谈到了可贵的亲情、温馨的气氛,谈到了尊老爱幼的美德,谈到了春天美丽的景色、生命的气息。
2、学会赏析文本语言。
汉语言是世界上最美丽、最丰富、最细腻、最富有人情味的语言,可说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