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第2课时

合集下载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第2课时认识人民币(2)教案新人教版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第2课时认识人民币(2)教案新人教版

第2课时认识人民币(2)教材第54页的内容。

1.认识较大面值的人民币: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

2.通过“换币”的教学活动让学生理解5元、10元可以换几张1元;20元、50元、100元可以换几张10元的等价兑换货币等。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推理能力及合作精神。

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和节约用钱的教育。

重点:认识较大面值的人民币。

难点:大面值人民币之间的等价兑换。

教材情境图制成的课件、人民币。

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人民币,你会认这些人民币吗?教师出示人民币,请学生认。

师:今天我们还要来进一步认识人民币,看看同学们会不会用人民币。

(板书课题)1.课件出示全套人民币,特征辨认。

师:这些人民币你们都认识吗?(出示面值大于1元的人民币)师:(拿出装着人民币的篮子)那好,老师来考考你们,(举起一张5元的纸币)这张人民币的面值是多少?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呢?生:5元。

生:上面写着数字“5”。

(回答不确切,结合其他特征说明)师:可能是5角、5分啊。

(启发补充,还要看单位)师:对,有“伍圆”的字样。

(每说出一个就把方法归纳出来)师:辨别(认识)人民币,咱们可以看字样、颜色、图案。

师:这一张呢?(举起新版100元)生:有毛主席的就是100元。

(教师注意纠正)师:(举起新版50元)这一张也有毛主席啊,也是100元吗?生:不是,是50元,因为它是绿色的,写着“伍拾圆”……师:对了,同学们说得很好,认识人民币可从图案、字样、颜色、数、大小等方面进行观察。

那么,关键是看什么呢?(用手指着,结合人民币小结每一种方法) 2.认识其他的人民币。

(1)小组认识活动。

师:同学们表现得都很好,我要请小组长考考大家。

首先请小组长把信封里的人民币全倒出来,考考你的小伙伴:你们知道是多少钱吗?从哪儿看出来的?答对了就放回信封里面,比一比哪个小组的同学最先把所有的人民币都认完。

各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开始活动,教师下组巡视,调控活动方法,适当给予赞扬鼓励。

六年级上册数学课件-第五单元第二课时 圆的周长 人教版(共26张PPT)

六年级上册数学课件-第五单元第二课时 圆的周长 人教版(共26张PPT)

4㎝
C正:4×4=16(㎝)
答:正方形的周长更长。
课外拓展
约1500年前,中国有一位伟大的 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祖冲之。他计算出 圆周率应在3.1415926 和3.1415927 之间,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 值计算精确到7 位小数的人。他的这 项伟大成就比国外数学家得出这样精 确数值的时间,至少要早一千年。
第5单元 圆
第2课时 圆的周长
情境导入
圆桌和菜板都有点开裂, 需要在它们的边缘箍上 一圈铁皮。
分别需要多长 的铁皮啊?
同学们,你们有办 法解决吗?
探索新知
可以用什么方法来测量圆的周长呢?
二、滚动法
探索新知
探索新知
探索新知
答:这辆自行车后轮转一圈,大约可以走2.
1415926 和3.
这辆自行车后轮转一圈,大约可以走多远?小明家离学校1km,后轮转480圈够吗?
0
1
2
3
探索新知
0
1
2
3
探索新知
0
1
2
3
探索新知
0
1
2
3
探索新知
这辆自行车后轮轮胎的半径大约33cm。
后轮转480圈不够。
他计算出圆周率应在3.
1 km=1000 m
圆桌和菜板都有点开裂,需要在它们的边缘箍上一圈铁皮。
答:这辆自行车后轮转一圈,大约可以走2.
如果用C表示圆的周长,就有:
1415926 和3.
4.71÷3.14=1.5(m) 答:这个圆桌面的直径是1.5 m。
拓展练习
1、把一块边长是10分米的正方形铁片,剪成一个最大的
圆形,这个圆的周长是( 31.4分米)。 d=10 C=3.14×10=31.4分米

(教案)第五单元分米和毫米第2课时(1)-二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

(教案)第五单元分米和毫米第2课时(1)-二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

教案第五单元分米和毫米第2课时(1)二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分米和毫米的概念,掌握分米和毫米的换算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分米和毫米进行测量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分米和毫米的定义2. 分米和毫米的换算关系3. 运用分米和毫米进行测量4. 解决实际问题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分米和毫米的概念及其换算关系,运用分米和毫米进行测量。

2. 教学难点:分米和毫米的换算,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分米尺、毫米尺、PPT课件2. 学具:直尺、铅笔、橡皮、练习本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课件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长度测量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进行长度测量。

2. 新课导入:介绍分米和毫米的定义,以及分米和毫米的换算关系。

3.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测量练习,培养学生运用分米和毫米进行测量的能力。

4. 巩固提高:通过PPT课件展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6.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分米和毫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第五单元分米和毫米第2课时(1)2. 板书内容:(1)分米和毫米的定义(2)分米和毫米的换算关系(3)运用分米和毫米进行测量(4)解决实际问题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完成练习册上有关分米和毫米的练习题。

2. 提高题:结合实际情境,运用分米和毫米进行测量,并解决相关问题。

八、课后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2.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3.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4. 加强对学生作业的检查与指导,确保学生掌握所学知识。

5. 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充实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第五单元 课题2 化学方程式(第二课时)九年级上册化学人教版

第五单元 课题2 化学方程式(第二课时)九年级上册化学人教版

点燃
C + O2
CO2

2 C + O2 点燃 2 CO
察 法
通电
2 H2O
2 H2 + O2↑
这种方法对一些简单的方程式很有效,凑数进行配平。
最小公倍数法 化学方程式中两边原子个数差异 较大时,可以采用最小公倍数法 配平。使式子两边原子的数目相 等,再观察配平。
最小公倍数法
点燃
P + O2
P2O5
2Hg+O2↑ ,该反
(2) 燃 料 丙 烷 (C3H8) 完 全 燃 烧 , 生 成 二 氧 化 碳 和 水 : __C_3_H__8+_5_O__2__点__燃___3_C_O__2+_4__H_2_O___。
课堂小结
化学方 程式的
配平
配平原理 配平方法
观察法 最小公倍数法
奇数配偶法 设1法
随堂练习
典例1 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
(1) 4 CO+
1
高温 Fe3O4 ═══
3
Fe+
4
CO2
(2)
2
点燃 CH3OH+ 3 O2 ═══
2
CO2+ 4 H2O
(3) 2 Al+ 6 HCl═══ 2 AlCl3+ 3 H2↑
典例2 根据信息写出化学方程式,并回答问题。
(1)氧化汞受热分解: 2HgO 应的基本类型是__分__解__反__应____。
新知探究 知识点 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1.化学方程式的配平的概述 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是指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
学式前面配上适当的化学计量数,使式子两边各元素 原子的数目相等。

六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第5单元第二课时《圆的认识(2)》教案

六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第5单元第二课时《圆的认识(2)》教案

六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第5单元第二课时《圆的认识(2)》教案一. 教材分析《圆的认识(2)》是六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第五单元第二课时的一节课程。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进一步深化学生对圆的认识,主要包括圆的周长和圆的面积的计算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对圆的特征有更深入的了解,并能运用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他们对圆的基本概念和特征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着理解上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过程,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对数学产生兴趣,并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2.难点:理解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原理,并能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2.动手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通过实践体验,加深对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方法的理解。

3.小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圆的模型、圆规、直尺、剪刀等。

2.教学素材: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的相关例题和练习题。

3.教学环境:教室布置成数学实验室,以便于学生进行动手操作和交流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一个生活情境,如车轮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引发学生对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最新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习作例文与习作》(第二课时)教案及反思

最新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习作例文与习作》(第二课时)教案及反思

最新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习作例文与习作》(第二课时)教案及反思【教学目标】1.自主阅读习作例文,借助旁批了解作者是如何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

2.能围绕一个意思选择不同的事例或从不同的方面写,能将重要的部分写详细、写具体。

3.与同伴交换习作,针对是否写清中心意思相互评价、修改习作。

【教学重难点】1.结合习作例文,学习围绕中心安排材料的方法。

2.将本单元的“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习作例文”与“习作”结合起来学习。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能围绕一个意思选择不同的事例或从不同方面写,将重要部分写详细、写具体。

2.修改习作。

【教学过程】一、激发写作热情。

同学们,成长的经历是多姿多彩的。

有快乐,有忧伤,有幸福,有烦恼……那就拿起我们手中的笔把生活中的事情写下来吧!二、动笔写作,交流分享。

1.明白习作要求,巧妙联结,开阔思路。

(1)要求学生把“初试身手”中的一些题目浓缩成一个字,这个字既是题目,也是中心。

示例:好斗的公鸡(勇、傲) 弟弟变了(变)闲不住的奶奶(忙) 忙碌的早晨(忙)欢声笑语满校园(乐) 那些温暖的时光(暖)(2)玩词语游戏:默契大比拼。

教师准备:纸盒,里面写有字的纸团。

(字不要过难,参考课本上给出的汉字)游戏规则:两名同学一组。

一名同学从盒子中抽出一个字,根据这个字想出一个成语,另一名同学则根据成语说出是什么,与该字意思相近也对。

在规定时间内猜对字数最多的那组获胜。

示例:生1抽中“乐”,说成语:笑逐颜开。

生2猜字:乐。

生1抽中“忙”,说成语:焦头烂额。

生2猜字:忙。

(3)游戏结束,结合课本中给出的汉字,思考:看到这些字,你想到了什么?任选一个汉字拟一个提纲,安排材料。

预设:学生使用自己在“初试身手”中所写的材料也行,可以将其概括为一个汉字,再仔细读一读,完善材料。

不过教师要鼓励学生选择另外的汉字来进行选材训练。

(4)以某个汉字为例,分别展示围绕中心意思从不同方面和选择不同的事例该如何写,让学生了解到同一个题目有两种不同的写法。

四年级上册数学课件-第五单元第二课时 垂线的画法 人教版(共13张PPT)

四年级上册数学课件-第五单元第二课时 垂线的画法 人教版(共13张PPT)
测量跳远成绩时,应该怎样测量?
测量跳远成绩时,应该怎样测量?
先过A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再填空。 分别过A点画BC的垂线
你怎能样画 画出已互知相直垂线直的的垂两线条?(直线1吗)?边线重合 (2)点点重合 (3)画垂线 (4)标直角符号
第5单元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基础训练
怎样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画垂线的方法是在边线重合的基础上平移找点, 然后沿另一条直角边画。
第5单元 平行四边形 和梯形
第2课时 垂线的画法
活动导入
拿一张正方形的纸对折两次,使两条折痕互相垂直。
相交成直角
探索新知
你能画出互相垂直的两条直线吗?
二、探究发现
探索新知 拿一张正方形的纸对折两次,使两条折痕互相垂直。
测量跳远成绩时,应该怎样测量? 先过A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再填空。 分别过A点画BC的垂线 第2课时 垂线的画法 第2课时 垂线的画法 画垂线的方法是在边线重合的基础上平移找点, 先过A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再填空。 你能画出互相垂直的两条直线吗? 测量跳远成绩时,应该怎样测量? 测量跳远成绩时,应该怎样测量? 你能画出互相垂直的两条直线吗? 过直线上(或外)一点画一条直线的垂线,只能 画垂线就是要保证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 第5单元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第2课时 垂线的画法
二、探究发现 探索新知
二、探究发现 探索新知
画垂线就是要保证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
探索新知 拿先一过张 A点正画方已形知的直纸线对的折垂两线次,,再使填两空条。折痕互相垂过直直。 线上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
第2课时 垂线的画法 第2课时 垂线的画法 拿一张正方形的纸对折两次,使两条折痕互相垂直。
先过A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再填空。 先过A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再填空。 第2课时 垂线的画法 画垂线就是要保证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

第五单元第2课时

第五单元第2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尼罗河主题曲》
教学目标
1、欣赏人声与电子合成器《尼罗河主题曲》。

2、与埃及、尼罗河有关的音乐文化知识。

教学过程:
(一)欣赏人声与电子合成器《尼罗河主题曲》
1、听用常规乐器和电子合成器演奏的两段音乐,分辨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2、简介电子合成器。

3、第一遍欣赏人声与电子合成器《尼罗河主题曲》,有什么感受?
4、哼唱主题A。

5、第二遍欣赏全曲,进一步记忆主题A旋律。

(二)了解有关埃及和尼罗河的音乐文化知识。

1、由教师或学生介绍有关埃及或尼罗河的知识
2、欣赏埃及的民间音乐。

(三)第三遍欣赏全曲,启发学生谈谈欣赏了乐曲后体会。

(四)板书设计:尼罗河主题曲
(五)课后小结
反思:认识了电子合成器,熟悉了它的音色,了解了一些与埃及、尼罗河有关的音乐文化知识。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 小数乘法和除法第2课时 小数点右移的规律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 小数乘法和除法第2课时  小数点右移的规律
每千克玉米中蛋白质的含量是多少克? 0.081千克 =( 81 )克 ×1000(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
下面是几种食品每千克中蛋白质的含量。
每千克牛奶中蛋白质的含量是多少克? 0.03千克 =( 30 )克 小数位数不 够用0补足。 ×1000(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
• 将高级单位的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数的 时候,要乘它们之间的进率。
0.452×( 100 )=45.2 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
8.009×( 10 )=80.09 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
0.258×( 1000 )=258 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
0.07×( 100 )=7 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
0.036×( 1000)=36 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
(教材P58 T6 )
3. 0.91米=(91 )厘米 0.03平方米=( 3 )平方分米 0.24升=( 240 )毫升 0.65吨=( 650 )千克
5.04×10= 50.4 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5.04×100= 504
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
5.04×1000=5040 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
5.04×10000=50400 小数点向 右移动四位。
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所有的小数都有这样的规律吗?
小组活动 1.任意写几个小数,分别乘10、100、1000,观察 小数点位置的变化情况与我们猜想的是否一样。 2.在小组里交流自己举例验证的情况。
每千克黄豆中蛋白质的含量是多少克?填一填。
0.351千克= (
)克
你是怎样想的?与同学交流。
0.351千克= ( 351 )克
1千克=1000克,可以用乘法计算。 0.351×1000 =351(克)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第二课时《等量关系》课件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第二课时《等量关系》课件
他们还找出了这样的等量关系,你能看懂吗?
二、巩固练习
1.什么时候相等?你能说出等量关系吗?
100克+1个樱桃的质量=1个苹果的质量
二、巩固练习
2.请你表示下列数量间的等量关系。
1个苹果的质量+1个梨的质量=300克
二、巩固练习
2.请你表示下列数量间的等量关系。
1个鸡蛋的质量×2=100克
二、巩固练习
第 五 单 元 认识方程 第 2 课时 等量关系
一、学习新课
说一说,什么时候相等?
一、学习新课
请你表示出妹妹的身高与姚明、笑笑身高的 关系。
妹妹 姚明 笑笑
妹妹 妹妹
20厘 妹妹 米
一、学习新课
请你表示出妹妹的身高与姚明、笑笑身高的 关系。
妹妹身高×2=姚明身高 妹妹身高+20厘米=笑笑身高
一、学习新课
2.请你表示下列数量间的等量关系。
1本的价格×3=15.6元
二、巩固练习
3.长方形的长、宽、周长、面积分别用 a,b,C,S 表示,你能写出哪些等量关系?
C=(a b) 2 S=a b
1.老师引导学生归纳本课知识点。 2.师生共同反思学习心得。
教科书本课课后习题第一题。完 成后同桌之间相互订正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课《确定位置》说课课件附板书含反思及课堂练习和答案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课《确定位置》说课课件附板书含反思及课堂练习和答案

(三)、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生活中还有什么地方用到数对?用数对 可以解决生活中哪些问题?
七、课堂练习 1.说出自己座位的前面、后面、左面、右面相邻的分别是谁。
2. 读教材第63页的第2问。 分析与解答:淘气在第2组第4排,可以用数对(2,4)表示,发现表示组的数在前面,表 示排的数在后面,由图可知笑笑在第1组第1排,所以用数对表示为( )。 3. 通过预习,我知道了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应先写( ),后写( ),不能调换 位置,两个数之间用( )号隔开。 4. 根据数对说出相应的实际位置。如某个同学在(5,6)这个位置,他的实际位置是 班级中第( )组第( )排的位置。
(二)、探究新知 1.明确行、列的意义。 师:同学们所说的“排”,在数学上竖排叫“列”,横排叫“行”。 在数“列”的时候,习惯上按从左往右数的顺序,依次为第1列、第2列……数“ 行”的时候,习惯上按从前往后数的顺序,依次为第1行、第2行……通常情况下, 描述物体位置时先说列,再说行。 师:现在你能说出班长的位置吗? 学生思考后小组交流,并汇报。 预设:学生在说“前后”也就是行的时候不会有问题,在说列的时候会有问题,左 右——是站在什么位置来确定的。
3.在方格纸上,根据数对确定位置。展示方格图。(将圆点连起来, 成为方格图)
介绍方格图:标注方格图上的列和行,使学生明白,横为行竖为列,列与行的 起点为0。谈话:我们把每个同学看作一个点,连起来就成为方格图,在方格图 上标出淘气的位置和其他同学的位置:奇思(4,3),妙想(1,4)。
4.试一试(教材第64页“试一试”)。师:请你用数对表示棋子 移动的位置。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并汇报。 (1,6)→(3,6)→(6,6)→(6,5)→(6,1)师:视察数对的变化,你有什么发 现?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用字母表示数》第2课课件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用字母表示数》第2课课件
3.(2)一个长方形的长是8 cm,宽是5 cm,它
的面积和周长各是多少?
S=ab
C = 2(a+b)
=8×5
=2×(8+5)
=40(cm2)
=2×13
=26(cm)
答:它的面积是40平方厘米,周长是26厘米。
(教材P57 练习十二T12)
4.填表并解答问题。
工作效率 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
(个/分) 分
第五单元 简易方程
第2课时 用字母表示数(2)01 新课导入 02 新知探究 03 课堂小结 04 拓展延伸
01 Part/
新课导入
说一说,下面的式子都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32+28=28+32
加法交换律
(32+55)+45=32+(55+45) 加法结合律
(2)用v表示速度,t表示时间,s表示路程。 s= vt
(3)如果每分钟行260m,骑行30分,骑行的路程 是多少米? s=vt=260×30=7800(m) 答:路程是7800米。
(教材P57 练习十二T10)
3.(1)用字母表示长方形的面积和周长公式。
b S= ab
a
C= 2(a+b)
(教材P57 练习十二T10)
乘法分配律
用字母表示
a+b=b+a (a+b)+c=a+(b+c)
a×b=b×a (a×b)×c=a×(b×c)
(a+b)×c= a×c+b×c
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字母 中间的乘号可以记作“·”, 也可以省略不写。
a×b=b×a
可以写成a·b =b·a或ab= ba
用字母表示运算律,简明易记,便于应用。
25×34=34×25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 第2课时画垂线人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 第2课时画垂线人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第2课时画垂线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垂线的定义和性质,并能运用垂线进行实际问题的解决。

2.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垂线的定义和性质2. 画垂线的方法和步骤3. 垂线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垂线的定义和性质,画垂线的方法和步骤。

2. 教学难点:垂线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和引导学生回顾以前学过的知识,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新课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垂线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垂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垂线的定义和性质详细讲解垂线的定义和性质,让学生理解垂线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垂线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4. 画垂线的方法和步骤讲解画垂线的方法和步骤,让学生掌握画垂线的技巧,并能够独立完成画垂线的任务。

5. 垂线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通过实例讲解垂线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让学生了解垂线的重要性,并能够运用垂线解决实际问题。

6. 练习与讨论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鼓励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7.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并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与垂线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3. 学生反馈: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资源1. 教材: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材2. 辅助材料:垂线模型、图片等3. 教学工具:黑板、粉笔、直尺等七、教学时间1课时八、教学建议1.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垂线的概念和性质。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圆的面积》课时2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圆的面积》课时2
2、圆的面积S=πr²。
练习十五3、4题
3.14×3²=28.26(m²)
答:能浇灌28.26平方米的农田。
1
(2)量得圆形羊圈的周长是125.6m。这个羊圈的面积 是多少平方米? 先求出圆形羊圈的半径
再求出羊圈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125.6÷3.14=40(m) 40÷2=20(m) 3.14×20²=1256(平方米)
答:这个羊圈的面积是1256平方米。
7.已知正方形的面积是100平方厘米,求圆的面积。 假设正方形的边长为a, 那么a²=100平方厘米 圆的半径就是a,半径的 平方也就是100平方厘米。
圆的面积=3.14×100=314(平方厘米)
同学们,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1、圆的周长C=2πr,圆的直径d=r×2。 圆的半径r=d÷2
37.68÷200=0.1884(米) 0.1884米=18.84厘米 18.84÷3.14=6(厘米) 6÷2=3(厘米)
答:木棒横截面的半径是3厘米。
4.在一张长7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纸上剪一 个最大的圆,圆的面积是多少?
圆的直径最 长是4厘米。
4÷2=2(m) 3.14×2²=12.56(m²)
圆的面积
第 2 课时
人教版 数学 六年级 上册
怎样计算 一个圆的 面积呢?

圆的面积计算的公式:
S=πr²
圆形草坪的直径是20m,每平方米草皮8元。铺 满草皮需要多少钱?
你会解决这个问题吗?
圆形草坪的直径是20m,每平方米草皮8元。铺 满草皮需要多少钱?
先求出圆形草坪的面积
再求出铺满草皮需要多少钱
2.轧路机前轮直径 1.2米,每分钟滚动6周。1小时 能前进多少米?
3.14×1.2=3.768(米) 3.768×6=22.608(米) 1小时=60分钟 22.608×60=1356.48(米)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第2课时 画垂线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第2课时 画垂线

1234、、、手两沿并握手着画斜配另上边 合 一垂,条直使沿直符三直角号角线边尺平画的移一一三条条角 直尺直线,角。 边使与另直一条线直重角合边靠近指定点
你能借助以上画垂线的方法 过直线上一点画垂线吗?
1.三角尺平移时,和已知直线重合的直角边不能 发生倾斜、错位。
2.为了确保准确度,放置三角尺时尽量靠近已知 直线上的点。
线上的已知点( 重合 )。 (3)沿三角尺的另一条直角边画一条( 直线 )。 (4)标出( 垂直符号 )。
知识点 2 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2.分别过下面的点,画出相应直线的垂线,并填一填。 我发现:过直线上(或外)一点 画已知直线的垂线,可以 画( 一 )条。 画图略
知识点 3 在点子图中画平行线和垂线
RJ 四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第2课时 画垂线
课前预习
第一步 旧知回顾 b
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
直线相交成直角,就说这 a 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垂足 垂 线
垂 线
第二步 新知引入
怎样过直线上点画垂线呢?打开书 第58页,看看书中是怎样画的。
方法一:
第三步 精读教材
方法二:
自己试着画一 画,然后在书 中找一找是怎 样画的,有几
自己试着用总结出 来的方法画一画吧!
第四步 我的收获
今天,你收获了什么? 我知道了怎样过直线上(外)一点画已 知直线的垂线。
平移三角尺时不要发生错位呦!。
第五步 小试牛刀
试着完成课本第 58页的做一做。
5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第2课时 画垂线
RJ 四年级上册
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 直线相交成直角,就说这 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a
作 业 请完成教材第62页练习十第8题、第9题。

四年级上册数学课件 第5单元 第2课时 苏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课件   第5单元 第2课时   苏教版

到9时水位下降了12厘米, 到11时水位下降了24厘 米......
同学们说一说,你是怎样理解表中信息 的?
照这样的速度,要使水位下降120厘米,一共要放水 多少小时?
9:00-7:00=2(小时) 12÷2=6(厘米) 120÷6=20(小时) 答:一共要放水20小时。
三、巩固练习
1、 我买3本笔记本,用去 18元
数学四年级
上册
第五单元
解决问题的策略
第2课时 倍分问题
一、情景导入
1 1、春江小学三年级有3个班,四年级有2个班,五年级有
4个班。(先整理题中的 条件,再解答)
五年级每 班42人
三年级每 班45人
四年级每 班48人
(1)三年级和四年级一共有多少人?
45×3+48×2=231(人)
答:三年级和四年级一共有231人
(2)四年级比五年级少多少人?
52×4-48×2=112(人)
答:四年级比五年级少112人
2、江老师买2件长袖衬衫一共用去270元,买3件短袖衬衫一 共用去180元。一件长袖衬衫比一件短袖衬衫贵多少元?
270÷2-180÷3 =135-60 =75(元)
答:一件长袖衬衫比一件短袖衬衫贵多75元
二、探究新知
2 一座水库某天从7:00起开始放水。水库管理员每2小
时观测一次水位下降情况,下面是他的观测记录。
时间
与7:00比水位 下降/CM
9:00 121ຫໍສະໝຸດ :00 2413:00 36
15:00 45
观察以上表格第2行数据相邻两数的差,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每次观测的时间都间 隔2小时
从表中可以看出,每2 小时下降12厘米
我买5本

五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第五单元《习作:形形色色的人》第二课时教案

五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第五单元《习作:形形色色的人》第二课时教案

五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第五单元《习作:形形色色的人》第二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习习作《形形色色的人》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描写事物的能力,提高写作水平。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世界的独特观察和理解,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教导学生如何观察生活中不同的人物特征,帮助他们描绘不同类型的人物。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观察到的特点生动地表达在文字中,提升写作表达能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利用图片或小故事引导学生思考人物的特点和形象,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

2.讲解技巧和方法•介绍如何观察人物特征,包括外貌、性格、行为等方面的特点。

•引导学生如何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人物形象,让人物更加鲜明。

•示范写作,通过实例讲解如何展示人物形象。

3.练习•让学生观察身边的人物,选择一个特点进行描写。

•学生进行写作练习,着重表现所选人物的特征,力求生动、形象。

4.分享和讨论•学生互相交流作品,分享自己的描写和感受。

•教师点评学生的作品,提出改进建议,鼓励学生继续努力提高写作水平。

四、课堂作业•完成习作《形形色色的人》,注意生动地描写所选人物的特点。

五、教学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通过观察和描写人物特征,培养了自己的写作能力,提高了对生活的敏感度和观察力。

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继续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习惯,引导他们多思考、多观察,从而不断提高写作水平。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计划,希望通过这节课的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让他们在描写人物形象方面有所提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