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公共政策学简答题全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政策学简答题
1、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本质属性与基本功能:
(1)基本特征:阶级性、目标性、强制性、相对稳定性
①阶级性:是公共政策的本质特征,一定的公共政策总是要为一定的统治阶级的利益
服务的,超阶级的公共政策是不存在的。
②目标性:在公共政策中,目标集中体现了社会成员的需要和利益追求。
③强制性:公共政策作为社会公共权威所选择或制定的一种行为规范和行为准则,有
其合法性基础并且具有权威性,因而它对于社会成员特别是目标团体具有
约束力和强制力。
④相对稳定性:只有保持政策一定的稳定性,才能有利于特定社会问题的最终解决和
公共政策目标的实现。但是其稳定性又是相对的,需要根据具体事实进行
调整。
(2)本质属性:公共性是公共政策运行的出发点和归宿,是评判一切公共政策的基准性价值,成为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理念和核心精神。
①阶级性和社会性:这两方面是紧密相联的,是阶级性和社会性的统一
②超前性
③系统性:即公共政策往往不是孤立的,它们应是一个政策体系,这个政策体系是一个整体
④合法性:这是极其重要的政治要求。
(3)基本功能:指公共政策在社会公共事务管理中的功效与作用。从其对社会
所起到的基本积极作用来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分配社会资源;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发展。
2、公共政策学产生的背景:
公共政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产生于美国的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公共政策作
为一门学科而出现,既是当代世
界中社会、经济和政治快速发展的必然要求,也与战后美国特殊的社会状况密切
相关。虽然导致公共政策学科产
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其中更直接的原因则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社会问题的压力;政府管理的需要;政治科学的发展;其他学科的发展。
4、经验决策模型的基本观点:
政策制定的实际过程并非完全是一个理性过程,而是对以往政策行为不断补充和修正的过程。政策制定只能根据以往的经验,在现有的政策基础上实现渐进变迁。决策者要依据现有方案,通过与以往政策的比较,考虑不断变化的环境需要,对以往政策进行局部的、小范围的调适,逐渐把一项旧的政策转变成一项新的政策。
①决策者不必企图调查与评估全面的政策方案,其只要着重于那些与现存政策只具有渐进性的差异者就可以了。
②决策者只要考虑几个有限的政策方案就行。
③决策者对每个方案,只评估几个可能产生的重要后果而已。
④决策者所面对的问题,一直在重新的界定。渐进主义斟酌目的与手段之间的调适,其结果使得问题较易处理。
⑤社会问题没有单一的解决方案,而是透过分析与评估的过程,永无休止地对所面对的问题,提出一系列的指正。
⑥渐进决策是补救性的,其适应于减轻现行的具体的社会问题,但较少着重于将来社会目标的增进。
5、传统公共政策过程模型的成就与局限:
(1)过程模型的主要贡献
首先,过程模型简化了复杂的政策过程。
其次,过程模型带来了众多关于公共政策过程各阶段研究的成果,加深了人们对政策过程的认识,丰富了政策科学理论和公共政策分析的方法。
第三,过程模型为全面了解现实的政策运行提供了一种有用的概念框架,尤其是它与常识相一致,易于被接受、把握和运用于实践之中。
第四,对于政策过程的强调,使研究不再严格地依附政治科学中逐渐增多的公共行政和制度的研究,以及在经济学偏好中的准市场研究。
(2)对过程模型的主要批评
第一,“阶段模型并非真正是一个因果关系模型”,也就是说,它并不适合预测,或者甚至指示一个阶段怎样导致另一个阶段。
第二,“阶段模型并没有为经验假设检验提供一个明确的基础”,因此,它不适于证实、改善和虚构。
第三,“阶段隐谕法会经受条文主义和自上而下关注等困扰”。
第四,“启发法的阶段在构建一系列的阶段时存在描述不严谨的问题”。
第五,“阶段隐谕法不适当地将政策周期强调为暂时的分析单元。”换句话说,它忽视了政府间关系系统的概念。
6、公共政策系统模型的基本内容与评价:
(1)基本内容:
伊斯顿认为,政治系统的政治决定源于环境的要求与支持,而公共政策的制定正是政治系统对要求和支持的反应。公共政策作用于环境,而环境又会对政治系统提出新的要求与支持,政治系统必须对此作出反应。……因此,公共政策实质上就是政治系统与其环境中的诸多因素相互作用的一种反映。同时,公共政策制定系统与环境的作用,是一个互为影响的动态过程,在两者的循环中产生公共政策。(2)评价:
积极评价:
1)强调了公共政策过程各个环节的相互作用。
2)强调了环境对于公共政策制定的重要影响。
3)强调了公共政策制定是一个完整的动态过程。
系统模型受到的批评:
1)伊斯顿对于政治系统的理论概括,看成是对实际政治系统运作方式的准确描述是错误的。
2)它强调转换过程和决策黑箱的重要性,但是与要求和支持的详尽分析相比,对转换过程的关注相对较少。
3)系统尤其是在黑箱中过程发生的方式,可能本身就是政治行动的目的。
7、公共政策方案规划的基本原则:
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所遵循的基本原则:p116-120
(1)目标性原则:
(2)明确性原则:
(3)统筹兼顾原则:
(4)预测原则:
(5)评估原则:
(6)合法性原则:
(7)集体决策原则:
(8)连续性原则:
(9)信息原则:
(10)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
(11)可行性原则:
(12)择优原则:
8、社会经济状况对公共政策的影响:p70
(1)公共政策的经济环境要素是指制定与实施某一项具体政策时,可能面对的和能够加以利用的总的经济状态。它包括整个世界经济的格局与运行状态,一国或一个地区经济体制、经济结构、经济发展速度、经济总量的总和。
(2)社会经济状况或发展水平是公共政策的最重要的依据。政府要想制订出合理的政策方案,并使它取得预期效果,首要的和根本的原则是从本国或本地的实际情况尤其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出发。任何超越或落后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政策最终注定是要失败的。这主要是因为:
第一,经济环境因素是制定、实施公共政策的基本出发点;
第二,经济实力是政策制定和实施的基本物质条件;
第三,经济环境会影响公共政策的经济目标和方向;
第四,社会物质经济利益的分配调节,是一定历史时期政策体系,特别是大量经济社会政策得以确定的主要依据。
9、当下中国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的阻滞性因素:
巴拉克和巴拉兹将扼阻性决策定义为:“当意图改变既得利益者之分配,以及社群中之特权者时,可能在手段尚未提出之前即遭受阻碍或被隐藏,或是在进入相关决策过程之前加以封杀,甚至在上述方法皆失败时,可以在政策过程之决策执行阶段加以破坏。”——James P lester, Joseph Stewart. JR. 《公共政策——演进研究途径》
当前我国政策执行阻滞主要有以下五种表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