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高三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省高三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 单选题 (共25题;共50分)
1. (2分) (2019高一上·祁县期中) 西周政治里有着浓厚的贵族色彩,形成了“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
这表明( )
A . 周天子通过垄断神权以强化王权
B . 周天子掌握了高度集中的政治权力
C . 西周分封制以宗法制为核心
D . 西周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制度
2. (2分) (2020高一下·襄阳月考) 古代国家把从事工商业的市民编入一种特殊的户口,即“市籍”。
西汉征发徭役时,先征发有“市籍”的人,然后征发父祖之代有“市籍”的人,最后征发无“市籍”的农民。
这表明,西汉时期( )
A . 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B . 抑制商帮的形成
C . 市民社会地位最低
D . 商业地位无足轻重
3. (2分) 《水浒传》中写到枢密使童贯率领八十万大军去梁山泊镇压宋江起义军,中了埋伏,只身逃回汴京。
由此可反映出宋代枢密院的职能是掌管( )
A . 军政
B . 民政
C . 行政
D . 财政
4. (2分) (2017高二下·浙江月考) 阅读下列根据《中国古代职官》编制的表格,对表格内容带来影响分析正确的是( ) A . 巩固了封建统治 B . 扭转了传统等级观念
C . 严重摧残了人才
D . 提高了官员文化素质
5. (2分) (2020高二下·邹城月考) 钱穆认为,中国过去的政治纵然要说它是专制,也不能不认为还是一种比较合理的开明的专制。
它也自有制度,自有法律,并不全由皇帝一人的意志来决定一切。
最能够佐证上述观点的是( )
A . 秦朝创立皇帝制
时期 两宋
明清
比例
50%以上的进士 43%的进士 任官前出身
平民
贫寒家庭
B . 汉代内外朝制度
C . 唐朝三省六部制
D . 清朝设立军机处
6. (2分) (2015高一上·株洲期中) 《明史》记载“居正为政,以尊主权……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
……诏尽削居正官秩,夺前所赐玺书、四代诰命,以罪状示天下”。
内阁首辅张居正的生前死后的不同状况折射出()
A . 内阁职权大小取决于皇帝的旨意
B . 内阁成为法定的中央决策机构
C . 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一度激化
D . 六部正式成为内阁的下属机构
7. (2分) (2018高一上·会泽月考) 反映我国君主专制制度发展趋势的排列正确的是()
①参知政事的设置
②丞相制度的废除
③军机处的设立
④三省六部制的创立
A . ①②③④
B . ④②③①
C . ②④①③
D . ④①②③
8. (2分)希腊民主制和罗马法共同的本质特点是()
A . 都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 . 都极力维护奴隶制
C . 都特别保护男子的政治权利
D . 外邦人均无政治权利
9. (2分) (2020高三上·南阳月考) 公元前5世纪的时候,古希腊的城邦通常被座城墙围绕,市内有一个被称为“卫城”的地方。
在卫城上耸立着各种神庙祭坛、公共纪念物,有很多廊柱店铺、法庭,以及给城邦众神的各种供奉司。
这说明“卫城”是()
A . 培养集体意识的场所
B . 城邦的政治中心
C . 保卫城邦的前沿阵地
D . 公民的理想国度
10. (2分)德国法学家耶林格认为,“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第三次则以法律。
”古代罗马之所以能以法律征服世界,主要是因为罗马法中蕴涵着如下观念()
A . 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B . 以牙还牙,以眼还眼
C . 人人平等,公正至上
D . 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11. (2分)德国法学家耶林说:“罗马帝国三次征服世界……只有法律是征服世界最为持久的征服。
”在“征服世界”的法律中,古罗马最早颁行的是
A . 《十二铜表法》
B . 公民法
C . 万民法
D . 习惯法
12. (2分)读表1,表中内容反映出英国民主政治发展的特点是()
表1 英国议会改革的历史进程表
A . 主要以和平的方式扩大民主
B . 代议制民主呈现渐进性发展
C . 选举权逐步转移到社会下层
D . 男女选民获得同等政治权力
13. (2分) (2020高三下·信阳月考) 1787年美国宪法原文中并没有使用“奴隶”或“奴隶制”这样的词,凡是涉及奴隶的地方,宪法使用“所有其他人口““服劳役的人”“现在某些州存在这样的人口”。
但是,宪法中又有“五分之三条款”“逃奴条款”和“奴隶贸易条款”,这些条款()
A . 旨在消除南北方的矛盾
B . 宣扬了美国优先的思想
C . 说明宪法条文的倾向性
D . 默认了奴隶制的合法性
14. (2分) (2020高三上·浙江月考) 某宪法赋予总统有较长任期,并拥有任命文武官员、缔结条约、实行大赦等极大行政权,但总统提出的法案都必须经过政府部门部长的签字,而部长则对立法机构(参议院)负责。
据此判断,该宪法是()
A . 奠定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法律基础
B . 近代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
C . 是保皇派和共和派相互妥协的产物
D . 确立了德意志帝国的基本原则
15. (2分) (2017高一上·湖南期中) 德国1871年宪法规定“在联邦议会中只要14票反对就能阻止对宪法的修改”。
当时普鲁士王国占17票,其他各邦最多6票,多数邦只有1票。
此规定反映出()
A . 普鲁士在联邦中享有特殊地位
B . 军国主义色彩浓厚
C . 联邦议会由民主选举产生
D . 专制主义色彩浓厚
16. (2分) (2020高一下·安阳月考)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出现变动。
近代民族工业兴起于()
A . 19世纪40年代
B . 19世纪60年代
C . 19世纪90年代
D . 20世纪初
17. (2分) (2019高三上·成都期中) 1876年,中日就中朝关系展开论争,森有礼与李鸿章对答记录节选如下:
综合两则对答可知()
A . 宗藩关系之争是甲午战争的诱因
B . 日本运用万国公法挑战朝贡体系
C . 清廷运用条约体系维护宗藩关系
D . 中日利益冲突的实质是观念对立
18. (2分) (2019高二上·延安期中) 最早从理论上提出、最早从理论上否定、最早在实践上完成否定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分别是()
①韩非子②黄宗羲③毛泽东④孙中山
A . ①③②
B . ①②④
C . ①②③
D . ①③④
19. (2分) (2017高一上·赣州期中) 美国记者斯坦因在《红色中国的挑战》写道:“第一,这里没有厌战情绪,只有开路先锋者的社会的坚持的战斗热情;第二,不依赖外来援助;……第四,延安的领袖了解国民党和国民党区域的情形,似乎比重庆了解延安及其区域要多。
”据所学知识可知,该文写于()
A . 北伐战争时期
B . 十年内战时期
C . 抗日战争时期
D . 解放战争时期
20. (2分) (2017高一上·通许期中) 重庆市渝中区中山四路65号的桂园是重庆市历史文物保护单位,1945年10月10日,一个使国民党如果再次发生内战,就会在全国和全世界面前输了理的协定在此签订,它是()
A . 《双十协定》
B . 《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C . 《共同纲领》
D . 《国共停战协定》
21. (2分) (2020高三上·浙江月考) 博物馆是一个城市乃至一个国家的文化符号,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1947年,马克思的故居被辟为博物馆,其中一个展室的主题为“转折点1848年”。
将1848年作为马克思思想的“转折点”,是因为在那一年马克思()
A . 完成了两个伟大发现
B . 从革命民主主义者转为共产主义者
C . 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
D . 与恩格斯从此开始了共同的战斗历程
22. (2分)关于新中国干部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照搬了苏联的制度
B . 借鉴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经验
C .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干部”的含义有天壤之别
D . 改革开放后发生了质的变化
23. (2分) (2020高一下·海口开学考) 下列两图代表着中国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成功范例。
它践行的是()
A . 政治协商制度
B . “九二共识”
C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 . “一国两制”构想
24. (2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包含4个“互”字、1个“共”字,既代表了亚洲国家对国际关系的新期待,也体现了各国权利、义务、责任相统一的国际法治精神。
1953年代表中国首次提出该原则的是()
A . 毛泽东
B . 周恩来
C . 朱德
D . 刘少奇
25. (2分) (2020高二下·绍兴月考) 1954年,中印双发签署协定,第一次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完整写入外交文件。
1955年万隆会议促进世界和平与合作的宣言中包含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全部内容。
据材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影响进一步扩大的主要原因是该原则()
A . 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B . 推动亚非国家掀起民族独立浪潮
C . 促进了亚非不同制度国家的平等合作
D . 使中国迎来了第二次外交高潮
二、材料分析题 (共2题;共25分)
26. (15分) (2019高一上·阜新期中)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关于永乐帝迁都之举,后人不断地提出自己的解释。
丘濬说朱棣“自北平(即北京)入正大统,遂建都于此”。
袁表说:“天地间之形势大抵无如燕京。
”郑晓说:“京畿负重山,面平陆地,饶鱼盐谷马果窳之利,又转漕东南,财货骈集,天险地利,足制诸胡。
”
——摘编自朱子彦《论永乐帝迁都北京》
材料二:(康有为认为)燕京作为帝都已历660年之久,当初选择燕京是因为它“握辽漠华夏之中,便于驾驭”。
然而现在已时过境迁,辽蒙已同内地。
京城也已失可扼守之隘,列强欲以武力相胁迫,扬帆即可入津沽。
况且现处海通之世,各国皆争海利,都城靠海便于与各国往来。
所以康有为提议迁都至沪苏一带。
——摘编自倪侃《迁都定天下之本——康有为迁都思想述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永乐帝迁都北京的主要原因,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迁都的主要因素,并谈谈你对康有为迁都主张的认识。
27. (10分) (2020高三上·睢县月考)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尽管在表面上西方社会不同政治力量的思想和政策对立十分激烈,但在实际的政策上,某种纯粹的思想在现实政治中的体现越来越少,甚至根本就不存在。
正如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罗尔斯在《正义论》中所说,在多元社会的环境里,任何一种完备性学说都不可能得到所有人的认可。
所以,在现代西方民主政制的多数政治原则下,现实的政治必须要有妥协。
否则,资本主义的民主制就难以与其多元主义的理念共存。
——晓林著《当代西方多元主义理论和政治现象评析》
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有关史实,对材料中的核心观点进行探讨。
(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严密。
)
三、论述题 (共1题;共5分)
28. (5分) (2018高一上·齐齐哈尔期末) 百余年来,中国经历了从沉沦到复兴的艰辛历程。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1840年爆发的中英战争,中国研究者一般称之为“鸦片战争”,国外学术界在评论这场战争时,有的把它说成是单纯的“通商战争”,是为了打破中国对外贸易的限制。
材料二:《日本的今昔》
此画登在邵桓秋《抗建通俗面刊》上,左图的桑叶是中国,蚕是日本。
上图的鸡是中国,毛虫是日本。
注:《抗建通俗面刊》是抗战时期重庆出版的刊物
材料三:
(1)以上对1840年爆发的中英战争的哪一命名更准确地说明了战争的性质? 结合所学知识,对你的观点进
行论证。
(2)结合史实,为材料二中的图片撰写说明(包括两幅图的寓意、“今昔”变化原因等)。
(3)结合上面材料和图片,试述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外交建树,并分析取得这些成就的原因。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 (共25题;共50分)
答案:1-1、
考点:
解析:
答案:2-1、
考点:
解析:
答案:3-1、
考点:
解析:
答案:4-1、
考点:
解析:
答案:5-1、考点:
解析:
答案:6-1、考点:
解析:
答案:7-1、考点:
解析:
答案:8-1、考点:
解析:
答案:9-1、考点:
解析:
答案:10-1、考点:
解析:
答案:11-1、考点:
解析:
答案:12-1、考点:
解析:
答案:13-1、考点:
解析:
答案:14-1、
考点:
解析:
答案:15-1、考点:
解析:
答案:16-1、考点:
解析:
答案:17-1、考点:
解析:
答案:18-1、考点:
解析:
答案:19-1、考点:
解析:
答案:20-1、考点:
解析:
答案:21-1、考点:
解析:
答案:22-1、考点:
解析:
答案:23-1、考点:
解析:
答案:24-1、
考点:
解析:
答案:25-1、
考点:
解析:
二、材料分析题 (共2题;共25分)答案:26-1、
答案:26-2、
考点:
解析:
答案:27-1、
考点:
解析:
三、论述题 (共1题;共5分)答案:28-1、
答案:28-2、
答案:28-3、
考点: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