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信贷复习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贷的定义:

1、信用-借贷行为;

2、银行信用-银行存贷款等信用业务活动的总称;

3、银行贷款-以银行为主体的货币资金贷放行为。

银行信贷:银行信贷是指以银行等金融机构为中介、以社会公众为服务对象,以还本付息为条件,出借的货币资金使用权的营业活动。其三层含义:1、以银行为中介,界定了信用形式及其发展阶段。有别于商业信用、国家信用、民间信用、消费信用、高利贷信用等。

2、以偿还计息为条件,是指借贷必须是有条件的,必须设定还本付息的前提。

3、货币借贷指借贷的标的是货币,不搞实物借贷。

银行信贷管理和银行经营管理的关系

联系:贷款业务是商业银行的基本业务,信贷管理属于银行经营管理的范畴;

区别:研究对象和内容有独立性。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是以研究银行自身资产负债配置的“流动性、安全性、盈利性”目标为对象,以资产负债管理、计划和决策管理、市场营销管理、财务管理的理论、机制和业务技术为主要内容的学科。银行信贷管理是研究银行与企业、居民的信贷关系,重在发现市场、研制产品、营销贷款、创造收益,切入点是企业居民的资金循环、融资结构、财务收支。

商业银行的市场结构及其特征

由于各类商业银行的组织模式、管理体制和和地域分布不同,使得当前中国商业银行的市场结构具有垄断性与竞争性并存、聚集性和短缺性并存的显著特征。

四大商业银行纵横交错,遍布全国各地,在市场份额上都处于绝对垄断地位。

按经济原则设置机构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在华外资银行则聚集于大中城市,处于竞争剧烈的市场争夺,表现出高度的聚集性。

地方城市商业银行和合作金融机构规模小,资金力量不足,缺乏向县域经济和农业经济提供有效金融服务的能力,形成金融供给的短缺性。

信贷资金是指银行以信用方式聚集和运用的货币资金,或者说是银行信贷行为的货币表现,是银行信贷管理的客体。

信贷资金有两个特点:一是两权分离(使用权和所有权),二是必须归还。

信贷资金的来源结构和渠道

信贷资金的来源主要是吸收存款、发行债券、向中央银行借款等。

信贷资金来源渠道:1.各项存款(包括:1、企业存款2、居民储蓄存款3、农业存款4、其他存款)2.债券筹资(发行金融债券、卖出回购债券、有价证券回购业务)3.向中央银行借款信贷资金运用渠道:1.各项贷款(短期贷款、中期流动资金贷款、中长期贷款)2.债券投资6.3.缴存准备金存款4.存放同业和拆借同业5.代理业务6、本外币库存:包括“库存现金”和“外汇占款”

银行系统“存差”并不是资金的闲置

银行系统资金运作的基本结构是:各类贷款、有价证券投资和外汇储备三大项。

“存差”意味着商业银行其他非贷款资产的增加。“超贷”意味这商业银行减少了非贷款资产。

银行机构的信贷收支包括两部分业务收支:

一是存贷款业务收支(简称信贷收支Ⅰ)

二是存贷款业务以外的资产负债业务收支(简称信贷收支Ⅱ)

这两部分业务的资金在营运中是相互联通的,存>贷形成的“存差”通过信贷收支Ⅱ使用出去;“存差”资金不会也不可能闲置在银行机构内部。

作用:银行“存差”是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的重要基础

信贷资金循环周转过程

信贷资金运动的一般规律:

商业银行在信贷资金循环周转中处于中介地位,从资金盈余部门吸收存款,向资金短缺部门发放贷款,根据贷款合约到期收回贷款本息,支付存款本息,实现储蓄向投资转化过程,完成信贷资金的一次循环。循环周而复始,构成信贷资金的周转。

信贷资金循环周转过程是一种三重支付、三重归流的活动

信贷资金循环周转的特殊性

特殊的信用主体:银行集债权人、债务人于一身,以双重身份出现,既承担债务义务,又享有债权的权利。

特殊的资金来源:信贷资金来源的90%以上都是借来的资金。

特殊的信用创造:贷款在转账支付机制作用下可以转化为存款,成为发放贷款的新来源,创造新的信贷资金来源。

特殊的交易工具:各类帐户、票据、支付凭证、创新工具等,银行信用支付工具具有代替现金流通的功能。

信贷管理三原则: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

1、安全性——风险防范(1)信用风险——必须面对的最主要风险(2)市场风险(3)操作风险——直接与银行的贷款管理机制有关

2、流动性是指资产在没有损失的前提下变现的能力。一般来说,变现能力强(即损失小)说明流动性高,相反则说明流动性低。

3盈利性

银行利润来源:存贷利差、中间业务收入和投资收益。

银行的经营目标:利润最大化

银行要处理好远期利益与长期利益,银行利益和国家利益、直接利益与间接利益的关系。★三者的有机配合、协调统一

1 三者的矛盾和冲突P49

2 解决办法:在维持安全性和流动性的基础上,尽可能地实现盈利最大化。

先注重的是安全性和收益性,而可把流动性放在最后。

贷款的种类和特征

(一)贷款种类

按贷款保障程度(贷款方式)划分:信用贷款、担保类贷款、抵押贷款、质押贷款、担保贷款、票据贴现

按贷款用途划分:工商流动资金贷款、固定资产贷款、不动产贷款、农业贷款、消费者贷款、金融机构贷款、

按利率计价方式划分:固定利率贷款、浮动利率贷款、

按贷款期限划分:短期贷款、中期贷款、长期贷款、

按风险承担主体不同划分:零售贷款、委托贷款、特定贷款

贷款特征:1、贷款是借贷资金所有权和使用权的暂时分离;2、贷款交易具有典型的“信息不对称”特性,普遍存在着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3、利率在贷款供求调节中存在局限性。

贷款授权授信管理体制

1996年11月11日,中国各商业银行实行《商业银行授权授信管理暂行办法》。

(一)集中授权管理

授权管理是指商业银行的总行逐级将贷款发放的权利分配给下级行的一种管理制度。

通过授权管理,可以提高贷款的审批效率,有效分配金融资源。

商业银行上级行对下级行的授权大小的影响因素:分支机构业务负债状况和业务风险状况、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控制能力、分支机构的经营环境

(二)统一授信管理

授信管理,是商业银行对客户提供信用额度的一种制度,是商业银行对客户分配资源的实现形式,表示商业银行对客户承担风险程度的极限。

统一授信,是指银行作为一个整体,集中统一地识别、管理客户的整体信用风险,统一地向客户提供具体授信支持,并集中管理、控制具体授信业务风险。

★授信额度只是最高限额,不是必达额度。

审贷分离和分级审批

1、审贷分离:贷款调查人员负责调查评估,审查人员负责贷款风险的审查,贷款的发放人员负责贷款的检查和清收,审、贷、查三分离的制度。

2、分级审批:指贷款人根据业务量大小、管理水平和贷款风险度确定各级分支机构的审批权限,超过审批权限的贷款,应当报上级审批的制度。

3、实行审贷分离和分级审批管理时应处理好的两方面的关系:

(1)控制风险和提高效率的关系

(2)合规经营与开拓市场的关系

实行贷款管理责任制的原则:1、贯彻一级法人思想、2、坚持权、责相统一的原则、3、坚持审贷分离和集体审批原则

商业银行存款的种类(详见课本66页)

按存款对象划分的存款种类:单位存款、个人存款。

按存款稳定性划分的存款种类:定期存款、活期存款、定活两便存款。

按存款货币形式划分的存款种类:人民币存款、外币存款。

按存款衍生关系划分的存款种类:原始存款、派生存款。

存款保险制度

1、存款保险制度是建立一个保险机构,各存款机构作为投保人向保险机构交纳保费,当投保人面临危机或经营破产时,保险机构根据情况采取不同的处置措施如流动性支持、兼并重组和清算赔偿,以化解金融风险或防止风险蔓延。

2、存款保险制度的作用

可以保护存款公众的合法利益,增强社会公众对银行体系的信心。

可以减轻政府和中央银行在银行倒闭中所承担的风险。

可以协助金融监管当局事先防止银行风险,提高金融体系的稳定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