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置入术的护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颈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置入术的护理
发表时间:2010-07-13T08:49:49.45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0年第6期供稿作者:徐红辛玉英
[导读] 脑卒中是导致死亡的第三大原因,其致残率高,患病后直接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
徐红辛玉英(辽宁省大连市中心医院辽宁大连 116033)
【中图分类号】R47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 (2010)06-0214-01
脑卒中是导致死亡的第三大原因,其致残率高,患病后直接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在脑卒中的患者中,有20~25%是由颈动脉疾病引起。颈动脉狭窄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和缺血性脑卒中(CS)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治疗TIA和CS可有效预防脑卒中,降低致残率和病死率。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具有创伤小、安全、并发症少等优点,在临床得到广泛开展。我科自2007年~2009年共为64例患者行颈动脉内支架置入术,通过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配合及术后密切的病情观察和精心护理,收到良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患者年龄62~85岁,男43例,女21例,有高血压病史者56例,合并糖尿病者28例,实验室检查血脂代谢均为异常。 1.2 方法经股动脉穿刺后引入导丝、导管,血管造影评估颈动脉狭窄程度和责任血管,确定后,应用脑保护装置,再将支架置入狭窄的颈动脉,再次造影评价支架置入的效果。
2 结果
64例患者手术均成功,术后神经功能缺损明显改善。术后出现心率、血压下降2例,穿刺部位血肿1例,肢体运动功能改善不明显1例,未发生严重的并发症,无死亡病例。
3 护理
3.1 术前护理
3.1.1术前3~5天常规口服阿司匹林100mg/d,氯比格雷75mg/d。
3.1.2 协助患者完善各项检查。
3.1.3 积极治疗原发病。控制血压、血糖在理想范围。
3.1.4 心理护理: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成功的病例和手术的相关知识,使患者能够保持稳定的情绪并积极配合治疗。
3.1.5 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如神志、瞳孔、语言、肌力等情况,以便术后进行对比。
3.1.6 术前一日行会阴部备皮并保证患者充足的睡眠。
3.1.7 术前12小时禁食、水,术晨不禁药(降糖药除外)。
3.1.8 术晨行留置导尿,血压高或情绪紧张的患者可在麻醉后再行导尿。
3.2 术中护理
3.2.1 配合麻醉师行静脉全麻。
3.2.2严密监测病人的血压、心率和脉搏、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并于手术开始前常规配好阿托品、尼莫通等备用。
术中心率下降是颈动脉支架置入术中最常见的并发症,因球囊扩张刺激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所致。因此,术前必须了解患者的心脏功能情况,特别应注意窦性心动过缓的患者。若心功能正常的患者,术中心率下降程度不大,可不予处理,一般数分钟后可自行缓解。当心率下降至50次/分时应给予阿托品静脉推注。
术中应用尼莫通微量泵静脉泵入以严格控制血压。血压应为基础水平的3/4或2/3数值,血压过低会引起脑供血不足,过高将增加脑出血的风险。
3.2.3 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吸引装置应处于功能状态。
3.2.4遵医嘱术中规范化给药,达到全身肝素化。术者动作轻柔等规范化操作可有效减少术中栓子脱落。
3.3 术后护理
3.3.1 按全麻术后护理常规进行护理。
3.3.2 继续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尤其是血压、心率。遵医嘱调整用药剂量,一般血压维持在110~140/60~80mmHg,心率60~80 次/分。
3.3.3 评估术后患者的神经功能情况,并与术前对比。
3.3.4 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过度灌注性脑出血是颈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多见于术后2~3小时,表现为患者突然昏迷,预后很差。
穿刺部位血肿是血管内穿刺插管最常见的并发症。我们常规于术后第二天拔除动脉鞘管,需要患者制动及卧床休息时间均延长24小时。因此需要加强宣教,向患者和陪护人员说明保持平卧位和穿刺侧肢体制动的重要性,可有效减少穿刺部位血肿的发生。对不能配合者,应采取约束带约束等措施。
4 讨论
颈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是一种新开展的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方法,创伤小、并发症少,通过术前的充分准备、术中严密观察和术后的精心护理,能有效的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