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计算机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在计算机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德育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着主导性作用。

一般人认为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思想品德老师和班主任的事,跟信息技术老师毫无关系。

但事实上,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不断改进提高和计算机互联网络的迅猛发展,使人们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方式和能力发生了质的飞跃的同时,一些不良现象和不道德的行为在互联网上传播,如暴力、色情、信息垃圾、恶意侵犯他人隐私…… ,所有这些,都对当前学校的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如何培养未来信息社会的合格公民,使他们具有健康的信息意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能够在信息的汪洋大海中正确把握人生的方向,形成良好的信息技术道德,把他们的才能和智慧应用在各种事业的发展上,是每一个信息技术教育者需要思考的问题。

因此,在计算机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是非常必要的,同时,这也是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目的之一。

一、培养学生上计算机课的良好习惯
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事例:刚上完课的机房桌椅乱摆,桌面上或隐蔽处常见有杂物、书本和笔;正在运行的电脑显示器已关闭了。

出现这样一些问题的关键是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所谓习惯,就是指由重复和练习巩固下来并完全变为某种动作的需要,它是个人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好习惯终身受益,学生时期是养成良好习惯的黄金时期,我们应该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在上机实践过程中,注意这个问题,教育学生要爱护计算机设备,强调操作时应注意的事项。

同时,要教育学生遵守机房各项规则,帮助学生养成爱护机房设备、遵守机房规则的好习惯。

首先,要加强学习习惯教育,要使学生明白,良好的习惯(爱护机房设备、遵守机房规则……)不仅是个性心理品质的良好反映,也会使他们终身受益。

可从三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第一方面是必须严格要求学生正确使用机房的计算机设备,譬如如何开关计算机,如何进入及正确退出应用程序等等,
比如,在介绍有关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时候,要特别强调在Windows中关机的步骤,即屏幕上出现如下信息“你可以安全地关闭计算机”时,才能关闭电源,而不能直接关闭电源,并且使他们了解为什么要这样做的原因:延长计算机的使用寿命,保护计算机内数据的安全。

这一方面教师必须作强制性的严格要求,以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三方面是强调学生不得任意更改计算机上的软件程序,要让学生知道,任意更改非自己的计算机程序是不道德的的行为。

第三方面是必须严格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禁止学生在机房内乱扔纸片、乱放书本文具等行为,禁止学生在机房内吃东西等等,其必要性和重要性不言而喻。

其次,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对于学生来说,教师不仅应该是知识渊博的智者,而且应该是道德修养的榜样,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每位教师,不管你是否自觉,本身就是学生的一本活的德育教材。

所以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即教师在课堂示范教学和上机指导过程中,也应有良好的习惯。

而教师师表美的作用,从德育角度讲,至少有三:能够发挥德育主体的德育潜能;能够促进学生的榜样学习;能够改善道德教育效能。

比如,把用户文件建立在所用系统软件的子目录下就是一种不好的习惯。

如果教师在课堂演示的时候,特别是在保存或另存为文件的时候,注意这个问题,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把用户文件分门别类地存放的良好习惯。

反之,如果教师不注意这个问题,由于学生的模仿心理很强,学生就会照猫画虎,影响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甚至可能使学生也养成了类似的不良习惯。

所以,作为教师,应该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这样才能有助于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

此外,培养方法也要得当,即要注意常规与有意识训练相结合。

良好的习惯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养成,也可以靠有意识的训练来培养。

同时,根据习惯形成的特点,既要注意从早抓起,防微杜渐,高度警惕任何不良习惯的滋长,把它消灭在萌芽状态,又要注意从点滴做起,持之以恒,日积月累,坚持到底。

二、寓计算机道德行为教育于计算机课堂教学。

比如,在课堂上讲到《计算机的发展》时,可通过介绍我国在计算机事业上取得的巨大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再例如,教材有《信息安全》的教学内容,这是教学内容结合对学生进行计算机道德行为教育的好材料,可用以教育学生认识“计算机安全问题的重要意义”,了解“计算机犯罪”的含义,通过实例使学生明白:计算机病毒一旦爆发,将会对人类社会产生巨大的危害。

它会破坏计算机的数据信息,损坏计算机的硬件,造成系统崩溃,甚至使Internet瘫痪。

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和工作中,对于保障计算机安全,防止和制止计算机犯罪引起足够的重视。

又如,在讲完程序设计的教学内容进行复习小结时,直接说明或通过提问题方式,再一次向学生指出以前所学的计算机病毒是人编制的程序,这个程序严重损害了人们的利益。

因此,程序的编制者已构成了犯罪的行为,应受到法律的制裁。

我们今天学习编制程序,是为了明天更好地利用计算机创造财富、改造社会,绝不应该做出不道德甚至犯罪的行为。

三、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社会发展到今天,处于知识爆炸的时代,对交际能力的要求更是有增无减。

要想获得成功,不依靠集体的力量和智慧,运用联合效应,是不可想象的。

所以,作为一名学生,要想取得成功,就要学会善于与人合作,要能组织、协调各种力量。

因此在计算机教学活动中,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与人共事的协作精神,比如,在教学内容告一段落时,给学生布置有一定难度的任务,要求在一定的期限内完成,然后组织交流、讨论,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任务可以是收集有关计算机发展、应用的资料,总结某一软件的使用方法,编排一份班级小报,解决其它学科的问题等。

任务应该有趣味性、难度适宜、有利于计算机的学习使用。

当然有的活动可由教师根据学生的掌握计算机的程度搭配分组,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总之,在中学信息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是一项长期的、反复的、循序渐进的工作。

教育家赫尔巴特说:“教书如果没进行德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了手段的目的。

”。

在计算机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让学生感到不是在接受说教的、生硬的教育,只是在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中,拓展了自己的视野,开阔了自己的胸怀而已。

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科特长,深入挖掘教材的德育内涵和搜集德育素材,加强自身的修养,在教学过程中有机地进行德育渗透教育,才能完成新时代赋予每一个教师的使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