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四边形》单元教学设计

《平行四边形》单元教学设计
《平行四边形》单元教学设计

《平行四边形》单元教学设计

课题§3.1.1 平行四边形(一)第1课时共1课时目标

1.经历探索、猜想、证明的过程,进一步发展推理论证水平.

2.能够用综合法证明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定理.

3.体会证明过程中所使用的归纳、类比、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

重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定理的证明.

难点探索、寻求性质定理的证明过程.

教具准备多媒体辅助,直尺施教时间年月日教学过程:

一、巧设现实情景,引入新课

任意作一个四边形,依次连接它四边的中点,你能得到一个怎样的四边形?

结论对所有的四边形都成立吗?任意的一个四边形,依次连接其四边的中点,所得到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对于所有的四边形,此结论都成立.为什么呢?你能用推理的方法说明它吗?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来学习第三章.

实际上,利用前面学过的公理和定理,我们能够证明很多与四边形相关的结论.今天我们就来证明特殊的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二、讲授新课

(1)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它既是性质,又是判定.

平行四边形除了具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这个特殊性质外,还有什么特殊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平行四边形的邻角互补.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

(2)证明“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已知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求证:AB=CD,BC=DA.

(3)证明: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

如图,已知在梯形ABCD中,AD//BC,AB=DC.求证:∠B=∠C,∠A=∠D.

等腰梯形的性质定理: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

∵在梯形ABCD中,AD//BC,AB=DC,

∴∠B=∠C,∠A=∠D.

(4)逆命题是: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已知在梯形ABCD中,AD//BC,∠B=∠C求证:AB=CD.

等腰梯形的判定定理: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三、课堂练习

(一)课本P74,随堂练习1、2

1.证明;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如下图,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求证:OA =OC,OB=OD.

2.证明: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

如图,已知l1//l2,AB、CD是l1、l2之间的任意平行线段.求证:AB=CD.

(二)看课本P72~P74,然后小结.

四、课时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利用前面学过的公理和定理来证明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定理及等腰梯形的性质定理、判定定理.

五、课后作业

(一)课本P74习题3.1 1、2

(二)预习内容:课本P75~P76.

§3.1.1 平行四边形(一)

一、定理: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图及证明过程)

二、证明: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

相等.

三、课堂练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题§3.1.2 平行四边形(二)第1课时共1课时

教学

目标

1.推理论证水平的培养;

2.能够用综合法证明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

3.体会在证明过程中所使用的类比、转化、归纳等数学思想方法.

重点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

难点探索、寻找判定定理.

教具准备多媒体辅助、直尺施教时间年月日教学过程:

一、巧设现实情景,引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研究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定理.下面我们来做一练习以复习上节课的知识.

如上图;(1)若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则∠A=______,∠B______;

(2)若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则AB=______,BC=______;

(3)若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则AB______CD;

(4)若平行ABCD的对角线AC、BD交于点O,则OA=______,OB=______.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

二、讲授新课

(1)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定理的逆命题都是准确的.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

定理: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定理: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定理: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定理: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求证:如图中的四边形MNOP是平行四边形.

三、课堂练习

(一)课本P76随堂练习2、3.

2.如下图,已知在□ABCD中,BF=DE.

求证:四边形AFCE是平行四边形.

3.如图,已知在□ABCD中,∠ABC的平分线与AD相交

于点P.

求证:PD+CD=BC.

(二)看课本P75~P76,然后小结.

四、课时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探讨并证明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课本以“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和“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这两个定理为主,以其他两个为辅,但我们都要掌握,并且在解题过程中应灵活应用.

五、课堂作业

课本P77 习题3.2 2

板书设计

§3.1.2 平行四边形(二)

一、猜想:

二、做一做

三、课堂练习

四、课时小结

五、课后作业

教学反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题§3.1.3 平行四边形(三)第1课时共1课时教学

目标

1.了解三角形的中位线的定义.

2.会证明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重点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证明.

难点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证明.

教具准备多媒体辅助、直尺施教时间年月日教学过程:

一、巧设现实情景,引入新课

任意作一个四边形.依次连接它各边的中点,这时我们得到一个怎样的四边形呢?顺次连接不同的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到的均是平行四边形.这种神奇的结论与三角形中的一条重要线段相关,这就是三角形的中位线.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三角形的中位线及其性质.

二、讲授新课

(1)三角形的中位线:连接三角形两边的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

求证: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如下图,已知DE是△ABC的中位线.求证:DE//BC,DE=

2

1BC.

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应用时书写:∵DE是△ABC的中位线,

∴DE//BC,DE=

2

1BC.

(2)做一做:如下图,任意作一个四边形,并将其四边的中点依次连接起来,得到一个新的四边形,这个新四边形的形状有什么特征?请你证明你的结论,并与同伴实行交流.

三、课堂练习

(一)课本P80随堂练习1

如图,A、B两地被池溏隔开,在没有任何测量工具的情况下,小明通过下面的方法估测出了A、B间的距离:先在AB外选一点C,然后步测出AC、BC的中点M、N,并测出了MN的长,由此他就知道了A、B间的距离.你能说说其中的道理吗?

答:因为MN是△ABC的中位线,所以:MN=

2

1AB,即AB=2MN.(二)读一读,P81“比赛的名次”.

四、课时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探讨了三角形的中位线的定义及其性质.

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

∵点D、E分别是AB、AC的中点,

∴DE//BC,DE=

2

1BC.

五、课后作业

课本P83习题3.3 1、2、3、4

§3.1.3 平行四边形(三)

一、三角形的中位线:连接三角形两边的

中点的线段.

二、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

三、做一做

四、课堂练习

五、课时小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 题 §3.2.1 特殊平行四边形(一) 第1课时 共1课时

教 学 目 标 1.能用综合法来证明矩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以及相关结论. 2.能使用矩形的性质实行简单的证明与计算. 重 点 矩形的性质的证明.

难 点

矩形的性质的证明以及它与平行四边形的从属关系.

教具准备 多媒体辅助、直尺

施教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过程:

一、巧设现实情境,引入新课

上两节课我们探讨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定理及判定定理.下面我们来共同回忆总结:对边平行,对边相等,对角相等,邻角互补,对角线互相平分;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两组对边分别相等,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两组对角分别相等,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了解了平行四边形后,特殊的平行四边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吗?能用一张图来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吗?可用下图来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二、讲授新课

1.前面我们已探讨过矩形的性质,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矩形的对角线相等.那你能证明它们吗?

已知四边形ABCD 是矩形.求证:∠A =∠B =∠C =∠D =90°.

已知矩形ABCD ,求证:AC =DB .

定理: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2.如图,设矩形的对角线AC 与BD 的交点为E ,那么BE 是Rt △ABC 中一条怎样的特殊线段?它与AC 有什么大小关系?为什么?

推论: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如图,已知BE是Rt△ABC的斜边AC上的中线.

求证:BE=

2

1AC.

直接应用:∵BE是Rt△ABC的AC上的中线,

∴BE=

2

1AC.(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3.例题:如图,矩形ABCD的两条对角线相交于点O,已知∠AOD=120°,AB=2.5cm.求矩形对角线的长.

小明认为,这个题还能够这样想:

∠AOD=120°→∠AOB=60°→OA=OB=AB→AC=20A=2×2.5=5(cm).

你能帮小明写出完整的解题过程吗?

三、课堂练习

(一)课本P84随堂练习1

1.证明: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四、课时小结

矩形的性质,现在来归纳:

五、课后作业

课本P85随堂练习1

课本P86,习题3.4 2、3

§3.2.1 特殊平行四边形(一)

1.文氏图(四边形的关系)

2.定理: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定理: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3.议一议:推论: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

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4.例题:5.课堂练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题§3.2.2 特殊平行四边形(二)第1课时共1课时

教学

目标

1.菱形的性质定理的证明.

2.菱形的判定定理的证明.

3.正方形的性质及判定定理的证明.

重点菱形的性质及判定定理的证明.

难点菱形的性质及判定定理的证明.

教具准备多媒体辅助、直尺施教时间年月日教学过程:

一、巧设现实情境,引入新课

我们曾在前面探讨过另一种特殊的平行四边形——菱形.大家还记得它吗?

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因为菱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所以它不但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所有性质,而且具有它本身独特的性质.即对边平行,四条边都相等,对角相等,对角线互相平分、垂直,并且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菱形既是中心对称图形,又是轴对称图形.

二、讲授新课

因为菱形是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所以根据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的性质.能够得到:菱形的四条边相等.

1.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是菱形,

求证:AB=BC=CD=DA.

2.如图:已知在菱形ABCD中,对角线AC和BD相交于点O,

求证:AC⊥BD,AC平分∠BAD和∠BCDBD平分∠ABC和∠ADC.

3.如图,四边形ABCD是边长为13cm的菱形,其中对角线BD长10cm,

求:(1)对角线AC的长度;(2)菱形ABCD的面积.

推论:菱形的面积等于它的两条对角线长的积的一半.

如果菱形的两条对角线长分别是a、b,则菱形的面积为S=

2

1a·b.4.已知菱形的两条对角线长分别是6cm和8cm,求菱形的周长和面积.

定理: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已知:在□ABCD中,对角线AC⊥BD.

求证:□ABCD是菱形.

定理: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四边形是菱形.

三、课堂练习:课本P88,随堂练习1.

1.证明: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如图,已知在四边形ABCD中,AB=BC=CD=DA

求证:四边形ABCD是菱形.

四、课时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证明了菱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

注意:菱形的一条对角线把菱形分成两个全等的等腰三角形;菱形的两条对角线把菱形分成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所以,相关菱形的问题,往往可转化为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的问题来解决.要学会这种“转化”的思想方法.

五、课后作业

(一)课本P88习题3.5 1、2、3.

(二)总结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及判定定理.

§3.2.2 特殊平行四边形(二)

1.菱形定义

菱形性质

2.例题:

3.菱形的判定定理

4.课堂练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题§3.2.3 特殊平行四边形(三)第1课时共1课时教学

目标

1.能进一步理解掌握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定理、判定定理.

2.进一步体会证明的必要性以及计算与证明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重点特殊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的灵活应用.难点特殊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的灵活应用.教具准备多媒体、直尺施教时间年月日教学过程:

一、巧设现实情境,引入新课

通过前几节内容的学习,我们进一步理解了平行四边形及特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

二、讲授新课

(1)想一想:依次连接任意四边形各边的中点能够得到一个平行四边形.那么,依次连接正方形各边的中点.(如图)能得到—个怎样的图形呢?先猜一猜,再证明.

想一想议一议

依次连结正方形各边的中点得到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这个题是先证明了四边形A1B1C1D1的四条边相等,即是菱形,然后又证明了这个四边形的一个角是直角,即有一个角为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从而得证四边形A1B1C1D1是正方形.

证明四边形A1B1C1D1的四条边相等时,能够用三角形全等,也能够用中位线的性质定理和正方形的性质来证明.要灵活应用这些性质

(2)议一议

(1)依次连结菱形或矩形四边的中点能得到一个什么图形?先猜一猜,再证明.

(2)依次连接平行四边形四边的中点呢?依次连结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到的

新四边形的形状与哪些线段相关?有怎样的关系.

(3)已知在菱形ABCD中,点A1、B1、C1、D1分别是菱形四条边的中点,

求证:四边形A1B1C1D1是矩形.

用类比的方法,证明了连结平行四边形及特殊平行四边形各边中点得到的图形,那么大家能否得出一个一般性的结沦,即依次连结四边形各边小点所得的新四边形的形状与哪些线段相关?有怎样的关系?

只要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那么连接这个四边形各边的中点所得到的图形就是矩形.

(4)做一做

ABCDXA表示一条环形高速公路,X表示一座水库,B、C表示两个大市镇.已知ABCD是一个正方形,XAD是一个等边三角形,假设政府要铺没两条输水管XB 和XC,从水库向B、C两个市镇供水,那么这两条水管的夹角(即∠BXC)是多少度?(图见课本)

三、课堂练习

(一)课本P90,随堂练习1.

(二)看课本P89~P90,然后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应用了本章的主要定理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大家应掌握本章的主要定理及推论并会灵活应用.

四、课后作业

(一)课本P91习题3.6 1、2.

(二)总结本章的知识点.

§3.2.3 特殊平行四边形(三)

1.依次连结任意四边形各边的中点能够

得到一个平行四边形.

2.议一议

3.做一做:

4.课堂练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题回顾与思考(一)第1课时共1课时

教学目标1.通过回顾与思考.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推理论证水平.

2.通过回顾与思考,使学生能进一步掌握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和正方形等相关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并会灵活应用.

重点探索证明的思路与方法.

难点对所学的公理、定理的灵活应用.

教具准备多媒体辅助、直尺施教时间年月日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本章的内容已经全部学完,这节课我们来实行复习回顾.

二、回顾与思考

分小组讨论

1.说说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之间的关系.

2.“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与“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的证明过程有什么联系?

矩形、菱形、正方形都是平行四边形.但它们都是有特

殊性质的平行四边形,正方形不但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而

已是邻边相等的特殊矩形,也是有一个角为直角的特殊菱

形.它们的包含关系如图:

在命题的探索和证明过程中,蕴涵着一些数学思想方法.如:归纳、类比、转化等.

1.性质结构;

2.判定结构

“矩形、菱形、正方形都是平行四边形,但它们都是有特殊条件的平行四边形.正方形是邻边相等的特殊矩形,也是有一个角是直角的特殊菱形.所以我们能够用矩形、菱形的性质来研究正方形的相关问题.”

回答下列问题:

①将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填入它们所包含的关系中.如下图.

②要证明一个四边形是正方形,能够先证明四边形是矩形,再证明这个矩形

的_______相等;或先证明四边形是菱形,再证明这个菱形有一个角是_________;

③如下图,某同学根据菱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出对角线长为a的正方形面

积是

2

1a2,对此结论,你认为是否准确,若准确,给予证明,若不准确,举一个反例说明.

三、课堂练习

1.如图,在△ABC中,AB=AC,D是BC的中点,DE

⊥AB,DF⊥AC,垂足分别是E、F求证:(1)△BDE≌△

CDF;(2)∠A=90°时,四边形AEDF是正方形.

四、课时小结

本节课我们重点复习了本章所学的内容.在这个章里,不但要理清特殊四边形之间的关系,还要会用几何推理来证明一些问题,而且还要体会数学思想方法在几何证明中的应用.

五、课后作业

(一)课本P92复习题A组,1~9.

(二)复习总结《证明》(一)、(二)、(三)的知识内容,并梳理知识体系.

(三)完成一份小结,用白己的语言梳理本章的内容.

回顾与思考(一)

1.问题串

2.练习

3.课时小结

4.课后作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平行四边形教案

平行四边形的判别 系院:xxx 班级:数学与应用数学xxx班姓名:xxx 学号:xxx

下面的图片中,有你熟悉的哪些图形? (设计意图: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

平行四边形的判别 一教材分析 二学情分析 三教法及学法分析 四教学过程分析 五课堂评价 教材分析之:地位与作用 1. 是平行线和全等三角形知识的应用和延伸。 2.对其它特殊四边形的判定具有指导意义,为学习其它特殊四边形的判定定理奠定基础。 3.这节课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对于加强学生逻辑推理能力和思维的严密性有积极意义。 教材分析之:重点与难点 1.重点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的探索过程 2.难点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的得出及灵活应用。 3.关键 通过问题情境的设计,课堂实验研讨,引导学生发现,分析并解决问题。

教材分析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并能运用定理解决问题。方法与过程: 探索组成平行四边形的方法,由此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体验教学活动充满着探索性和挑战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经过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有团结协作和互助的集体主义精神。 制定目标依据 依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实际,制定了上述教学目标,课程标准中特别指出不同的知识学习在发展人得各种能力方面有所侧重,本节内容的特点决定了动手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以及发展学生合情推理能力方面有独特优势。 学情分析 1.学生已经学习了初中阶段包括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判定在内的绝大 多数几何概念及定理。 2.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已经逐步形成。 3.对新鲜的知识充满了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望。 学法分析 1,指导学生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明白数学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2,指导学生通过类比、猜想、推理等进行数学研究。 3,明白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的重要方式。

《平行四边形的认识》说课稿

《平行四边形的认识》说课稿 《平行四边形的认识》一课学生已经学习过有关四边形的知识,已初步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对平行四边形也有了初步的认识,认识了平行与垂直。下面是WTT为你整理了“《平行四边形的认识》说课稿”,希望能帮助到您。 《平行四边形的认识》说课稿(1) 一、说教材 (一)、说课内容: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43~45页。 (二)、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特征,以及初步认识平行和相交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并掌握其特征。通过这节课深入的学习,使学生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平行四边行面积计算打下基础。教材中第一个例题,首先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找出一些常见物体上的平行四边形,再要求学生根据个人的生活经验举例,充分感知平行四边形;接着让学生做出一个平行四边形并相互交流,初步感受平行四边形的基本特征。在此基础上,抽象出平行四边形的图形让学生认识,引导学生探索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基本特征。第二个例题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并揭示高和底的意义。“试一试”让学生

动手测量几个平行四边形指定底边上的高及相应的底,进一步感受高与底的意义。 (三)、说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及其特征。 (2)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会画高。 (3)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口表达,动脑思考等方式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学习经验,学会用不同方法做出一个平行四边形,会在方格纸上画平行四边形,能正确判断一个平面图形是不是平行四边形,能测量或画出平行四边形的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感受图形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进一步发展对“空间与图形”的学习兴趣,在探索中感受成功的乐趣。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认识平行四边形;利用材料做平行四边形并发现其特征;能测量或画出平行四边形的高。 教学难点:是学生在做平行四边形的过程中体会其特征。 (五)、说教具和学具准备

小学数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案

小学数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案 - 教学内容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教材第80页的内容,第81页例1和第82页练习十五第1、2题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探索、理解和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会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使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比较等活动,初步认识转化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概括、推导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三、重点难点 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四、教具准备 每名学生一个平行四边形纸片和一把剪刀。 五、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79页,仔细观察,看看你发现了哪些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 2、我们学过了平行四边形,它有哪些特征?怎样画平行四边形的高?拿出你手中的平行四边形,标出它的底,并画出这条底边上的高。 3、刚才我们看到79页主题图中教室门前的两个花坛,一个是长方形的,一个是平行四边形的,你知道哪个花坛的面积大吗? 4、要想知道哪个花坛的面积大,必须知道这两个花坛各是多少再进行比较。我们已经知道了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复习已学过的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平行四边形底和高的对应关系,为下面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做铺垫。) (二) 教学实施 1、用数方格的方法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1) 我们在研究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时用过数方格的方法来计算面积的大小,现在请同学们也用这种方法算一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请打开课本第80页,看中间的方格图,每个方格表示1㎡,不满一个格的都按半格计算。请同学们数出数据,填在右下面的表中。 (2) 比较 提问:观察表格中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 本文来自于淘-课件网: 平行四边形底高面积 6424 长方形长宽高 6424 同桌互相讨论,得出结论:平行四边形的底与长方形的长,平行四边形的高与长方形的宽,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长方形的面积,分别相等,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它的底乘高,这个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 (3) 小结 从上面的研究我们知道,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可以用数方格的方法求出来,但数起来比较 1 / 3

基于信息技术的单元教学设计-精选教育文档

基于信息技术的单元教学设计 1教学内容及目标1.1教学内容的阐述接发车作业为《车站信号及维修》课程中实操项目之一。本设计内容重点为熟练地接发列车作业,难点在于严格规范的操作,同时课堂应具备以下特点:①操作性课程需要演练环境;②需要学生小组合作;③学生间需要交流经验;④评价要客观;⑤课后需要巩固练习。传统教学中教师针对书上内容满堂灌,让学生凭空想象操作过程;学生间没有交流,只有无操作性的小组;评价采用理论课评价方式:考勤、表现、作业等,流于形式;课后练习更是空白。对此,本设计充分利用学校校园网络作为平台,建立教学资源库,结合实训室设备、录播系统、视频等信息化手段,很好地解决了传统教学中的难题。 1.2教学目标的设置 知识与技能目标:①理解接发车作业操作标准;②掌握接发车作业的操作方法,这是教学的重点。 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够根据接发车作业的操作标准完成接发车作业,这也是教学的难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增强安全意识,养成认真、负责、严格的学习作风;②学后自测,自主学习,培养自主学习能力;③小组互评环节,培养客观公正的态度。 2教学过程的设计 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以模拟实践为载体,任务驱动为主线,利用行车调度综合实训室、网络、视频等信息技术,将2课时的教学任务设计为8个过程环节。 2.1课题引入 在有山有水的实训室中,人操作,车能动,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问动车如何跑起来,围绕这个主题,借助实训室软件及沙盘系统,学生两人一组,使用一台计算机操作一个车站,以“玩”的形式开展探究的学习,解决学生面对学习的心理负担,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条件。

2.2知识构建 本设计借助校园网络平台,教师展示学生学习成果,满足学生的心理成就感,引导学生归纳出本次课的知识点,达到了优良的学习效果。借助校园网络平台教学资源库形式,便于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整合,也有利于教师快速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2.3视频观看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的操作规范吗?现场的工作人员是如何操作的呢?为学生播放接发车标准规范视频,引导学生模拟操作。 2.4操作训练 规范的接发车作业是本次教学的难点,充分利用实训室设备解决演练环境的问题。同时利用实训室内录播系统对学生操作进行记录,便于教师了解整个实训室学生的操作情况。另外通过录播系统学生可随时观看自己的操作过程,及时纠正不规范的操作。 2.5评价环节 评价在操作型的课堂中,往往流于形式,而借助实训室录播系统,学生观看各车站小组的操作视频,以此为依据结合评价标准开展自评、互评。使过程性评价更合理,让学生“听得见,看得见”自己和小组的表现。观看录播视频让学生充分了解自己、了解同学,取长补短;通过评价机制,培养学生客观公正的态度。 2.6知识测试 传统教学中采用纸质测试题,不能及时反映学生的掌握情况。本设计借助校园网络平台进行网络自测,很好地解决了该难题,便于教师快速了解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以便采取相应措施。 2.7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有两方面内容:交流体会、布置作业

平行四边形单元教学设计

19.1.1 平行四边形及其性质(一)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概念 2.平行四边形对边平行且相等 3.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邻角互补的性质. 能力目标 会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解决简单计算问题,并会进行有关的论证. 情感态度目标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逻辑推理能力. 二、重点 1.平行四边形的定义, 2.平行四边形对角、对边相等的性质,邻角互补的性质,以及性质的应用. 三、难点 1、运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 2、难点的突破方法: 本节的主要内容是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和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对角相等的性质.这一节是全章的重点之一,学好本节可为学好全章打下基础. 学习这一节的基础知识是平行线性质、全等三角形和四边形,课堂上可引导学生回忆有关知识. 四、例题的意图分析 例1是教材P93的例1,它是平行四边形性质的实际应用,题目比较简单,其目的就是让学生能运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进行有关的计算,讲课时,可以让学生来解答.例2是补充的一道几何证明题,即让学生学会运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进行有关的论证,又让学生从较简单的几何论证开始,提高学生的推理论证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学会演绎几何论证的方法.此题应让学生自己进行推理论证. 五、课堂引入 1.我们一起来观察下图中的竹篱笆格子和汽车的防护链,想一想它们是什么几何图形的形象? 平行四边形是我们常见的图形,你还能举出平行四边形在生活中应用的例子吗? 你能总结出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吗? (1)定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表示:平行四边形用符号“”来表示. 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DC,AD∥BC,那么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平 行四边形ABCD记作“ ABCD”,读作“平行四边形ABCD”. ①∵AB//DC ,AD//BC,∴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判定); ②∵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B//DC,AD//BC(性质). 注意:平行四边形中对边是指无公共点的边,对角是指不相邻的角,邻边是指有公共端点的边,邻角是指有一条公共边的两个角.而三角形对边是指一个角的对边,对角是指一条边的对角.(教学时要结合图形,让学生认识清楚) 2.【探究】平行四边形是一种特殊的四边形,它除具有四边形的性质和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外,还有什么特殊的性质呢?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 让学生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定义画一个一个平行四边形,观察这个四边形,它除具有四边形的性质和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外以,它的边和角之间有什么关系?度量一下,是不是和你猜想的一致? (1)由定义知道,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知,在平行四边形中,相邻的角互为补角. (相邻的角指四边形中有一条公共边的两个角.注意和第一 章的邻角相区别.教学时结合图形使学生分辨清楚.) (2)猜想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对角相等. 下面证明这个结论的正确性. 已知:如图ABCD, 求证:AB=CD,CB=AD,∠B=∠D,∠BAD=∠BCD. 分析:作ABCD的对角线AC,它将平行四边形分成△ABC和△CDA,证明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即可得到结论. (作对角线是解决四边形问题常用的辅助线,通过作对角线,可以把未知问题转化为已知的关于三角形的问题.) 证明:连接AC, ∵AB∥CD,AD∥BC, ∴∠1=∠3,∠2=∠4. 又AC=CA, ∴△ABC≌△CDA (ASA). ∴AB=CD,CB=AD,∠B=∠D. 又∠1+∠4=∠2+∠3, ∴∠BAD=∠BCD. 由此得到:

特殊平行四边形说课稿

《§3.2.1特殊平行四边形》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数学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特殊平行四边形》第一课时。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分析、教学程序和设计说明四个方面谈一下我对本节课的理解。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主要研究的是矩形的概念、性质和判定。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相关知识,及图形变换(对称、平移、旋转)等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本章的学习重点。同时矩形不仅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又是后面学习正方形的基础,因此,本节知识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学情分析 初三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已经具备一定的观察、猜想、归纳和推理能力。此外,学生在小学已学过有关长方形的相关知识,且掌握了探究平行四边形定义、性质和判定的一般思路和方法。这些都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目标分析 根据以上教材分析,结合课程标准,我制定了以下四维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掌握矩形的概念、性质和判定,理解矩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区别和联系. 数学思考:经历观察、探究、实验、猜想、说理验证等数学活动,发展合情推理能力,体会类比转化、数形结合的思想。

问题解决:会初步运用矩形的性质和判定来解决有关问题.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与合作交流的意识。 4.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以上教材分析,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为: 教学重点:矩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的探究与应用。 教学难点:矩形判定方法的探究与应用。 二、教法与学法分析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真正变成学习的主人。我采取了以下教法和学法。 1.教法选择:以学生主动参与为前提,采用开放式、探究式教学方式展开教学。 2.学法指导:以学习小组为载体,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互助。 三、教学程序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为了贴近现实生活,把抽象问题具体化。所以我设计了欣赏图片这一环节。 (一)欣赏对比,引入课题 首先,通过让学生欣赏一组生活中熟悉的矩形图片,体会矩形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在欣赏图片的同时,并借机提出以下问题:(1)图片中有你熟悉的几何图形吗?从而引出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 (二)操作体验,探究新知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

江苏初中信息技术上册(123单元)教案

课题:信息与信息技术(第1单元第1节第1课时)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列举身边的各种信息,体会信息的含义;通过实验总结信息的基本特征。 (2)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史,领会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过程与方法: (1)通过三个探究实验,理解信息的含义和特点。 (2)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需要利用信息和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能通过问题分析确定信息需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信息技术蕴含的文化内涵,形成和保持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创新与行为:加深对信息与信息技术的理解,关注与日常生活和学习密切相关的信息技术新发展,并积极利用信息技术支持其他学科的学习。 教学方法:体验学习、游戏学习、探究学习、实验学习。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教师展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活动的有关图片,请学生回答看到每一幅图片想到了什么。 ●新课讲授: 教师:这些图片向我们传达了某种信息。所谓信息,是指数据、消息所包含的内容和意义。人们生活在充满信息的世界里,每时每刻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 下面我们通过一个鉴别实验,体会在生活中是如何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 实践学习一:准备甲、乙、丙三个相同的透明玻璃杯,分别装有酒、酱油和盐水三种不同液体,杯子上都没有贴标签。根据液体发出的某些信息,鉴别酒、酱油和盐水,请说出你的鉴别方法并记录操作过程。 学生:回答问题并填表。 教师:可见,不同的事物所包含的信息是不同的。人们可以通过自己的感觉器官,利用耳闻、目睹、鼻嗅、口尝、触摸等方式直接获取外界的信息,根据颜色、气味等各种不同特征来鉴别事物。但是人类的感官功能是有限的,对于感官无法直接看到、听到、摸到的事物,如何获取信息呢? 学生:(发明工具、仪器来延伸感官,提高收集信息的能力) 教师:请举例说明。 学生:显微镜、电话、网络…… 教师:各种传播媒体的运用,使人类收集信息的能力突破时空限制,如广播、电话等相当于听觉的延伸;摄像机、照相机相当于视觉的延伸;电影、电视相当于视觉、听觉的延伸;网络更是创造了一个全新的信息空间,使人体会到“信息就在指尖上”的神奇。正因为如此,信息的来源很多,获取信息的途径也很多,让我们通过下面的探究活动,体会信息来源的多样性,以及如何科学地选择获取途径。 探究学习:假如我们想知道室外的气温,有多少种途径呢?它们各自的操作步骤又是什么?所获取的气温精确度如何?

平行四边形教学设计

平行四边形面积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创设情境。 (1)呈现教材第86页单元主题图。(PPT课件演示) 教师:同学们快瞧!放学啦,在校园门口,都看到了哪些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你会计算它的面积么? 预设学生回答: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那你能用字母表示么? 师:同学们真棒! 请大家再看校园门口的这两个花坛,分别是什么图形?哪一个大呢?要比较花坛的大小,其实就是比较它们的什么?你会算哪个花坛的面积?怎样计算?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板书课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师:怎么样才能知道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呢?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在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时我们用过什么方法,谁还记得? 生:数格子的方法(数单位面积) 师:好,现在咱们把图形分别放在方格子上,PPT一个方格代表1 m,不满一格的都按半格计算。 请同学们先独立数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的面积,再和同桌互相交流。 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数的? 预设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方法一:从左往右数,每行6个,有4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24平方米; 方法二:先数整格有20个,再数半格有8个,相当于4个整格,合起来一共是24平方米。 长方形的面积:长6米,宽4米,面积是6×4=24(平方米)。 教师小结:虽然大家数的方法不一样,但同学们都是在用面积单位进行测量。怎样过渡到填表: 填写表格。 ①师生共同完成表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多少?它的底和高分别是多少?长方形呢?(PPT课件演示) ②引导学生观察:观察这个表格,你发现了什么? ③交流回报,小结:有的同学发现了,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与长方形的长相等,平行四边形的高和长方形的宽相等,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长方形的面积相等。还有的同学发现,这个平行四边形底乘以高正好等于它的面积,由此猜测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最新平行四边形说课稿完整版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下面我对本课题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第九册第五单元多边形面积的计算第一小节的内容。几何知识的初步认识贯穿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是按由易到难的顺序呈现的。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长方形面积的计算,理解平行四边形特征及其高和底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而且,这部分知识的学习会为学生学习后面的三角形,梯形等平面图形的面积奠定良好的基础。由此可见,本节课是促进学生空间观念发展,扎实其几何知识学习的重要环节。在整个教材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说学情 五年级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但受年龄的限制,他们的空间想象力还不够丰富,对图形的转化、公式的推导会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本节课的学习就要让学生充分利用好已有知识和经验,调动他们多种感官全面参与新知的发生发展和形成的过程。在不断的探索活动中,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地进行操作与观察,才能进一步理解平面图形之间的变换关系,发展空间观念。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及教材的特点,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标准,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动手实践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会运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利用方格纸和割补、拼摆等方法来进行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渗透转化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探索的精神,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说教学重难点 本着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并会应用。 教学难点: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课题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从学法上 谈谈。 五,说教法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以及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我打算主要采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交流的学习方式,通过课件演示和实践操作,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实验得出结论,体现了教学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 六,说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培养学生初步感知和运用转化的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操作、概括等行为来解决新问题,通过一系列活动,培养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能力,使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逐步提高,教会学生学习。 下面我具体来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七,说教学过程 为凸显本节课的设计理念、切实高效完成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

优质课教案《平行四边形的认识》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平行四边形的认识》 黄岗镇罗楼小学梁坤 一、教学目标 1、在联系生活实际和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认识平行四边形,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基本特征。 2、认识平行四边形的高,明白高与底的对应关系,能测量和画出平行四边形的高。 3、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及特性。 教学难点:画平行四边形的高,明白底和高的对应关系。 三、教学方法 教法:通过教师引导、启发,引导学生理解和总结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及特征。 学法: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动手操作等结合的方法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及平行四边形的特性。 四、教学准备 课件、平行四边形纸片、三角板等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生活中你见过平行四边形吗?在哪见过,能给大家说一说吗? ①学生尝试举例。 ②教师课件出示生活中与平行四边形有关的实例。 2、课件出示不同的平行四边形,让同学们仔细观察。

师:同学们你能说说你知道平行四边形的什么知识?(指名学生) 3、揭题、导入 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深入研究平行四边形,板书课题 (二)合作交流、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小组活动,探究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1)出示学具(两个平行四边形、学生用三角板、直尺、量角器等) 师:刚才有的同学已经谈到了平行四边形的相关知识,那现在我们分小组仔细观察,看看你还发现了平行四边形的什么知识?然后把你的发现写下来。(看一看哪个小组最认真、完成的最快、发现的最多?) (2)学生小组合作,利用三角板、直尺等学具研究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3)小组汇报: 预设: 量一量:发现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相等、对角相等。 画一画:分别在对边之间画垂线段,经过测量发现垂线段的长度都一样。说明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平行。 (4)在汇报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总结并适时板书在黑板上。 2、抽象概括平行四边形的定义。 (1)学生尝试概括平行四边形的定义。 师:平行四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如果请你说一说什么是平行四边形,你想怎么说?你们先四人一组互相说一说,推荐一个你们组认为说的最好的,到前面来说给大家听,让大家一听就能明白是平行四边形。 (2)师总结并板书在黑板上。

平行四边形教案

第十九章平行四边形 19.2 平行四边形及其性质(一)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和平行四边形对边、对角相等的性质. 2.会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解决简单的平行四边形的计算问题,并会进行有关的论证. 3.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逻辑推理能力. 二、重点、难点 1.重点: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平行四边形对角、对边相等的性质,以及性质的应用. 2.难点:运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 三、课堂引入 1.我们一起来观察下图中的竹篱笆格子和汽车的防护链,想一想它们是什么几何图形的形象? 平行四边形是我们常见的图形,你还能举出平行四边形在生活中应用的例子吗? 你能总结出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吗? (1)定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表示:平行四边形用符号“”来表示. 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DC,AD∥BC,那么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ABCD记作“ ABCD”,读作“平行四边形ABCD”. ①∵AB//DC ,AD//BC,∴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判定); ②∵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B//DC,AD//BC(性质). 注意:平行四边形中对边是指无公共点的边,对角是指不相邻的角,邻边是指有公共端点的边,邻角是指有一条公共边的两个角.而三角形对边是指一个角的对边,对角是指一条边的对角.2.【探究】平行四边形是一种特殊的四边形,它除具有四边形的性质和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外,还有什么特殊的性质呢?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 让学生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定义画一个一个平行四边形,观察这个四边形,它除具有四边形的性质和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外以,它的边和角之间有什么关系?度量一下,是不是和你猜想的一致? (1)由定义知道,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知,在平行四边形中,相邻的角互为补角. (2)猜想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对角相等. 下面证明这个结论的正确性. 已知:如图ABCD, 求证:AB=CD,CB=AD,∠B=∠D,∠BAD=∠BCD. 证明:连接AC, ∵AB∥CD,AD∥BC, ∴∠1=∠3,∠2=∠4.

信息技术单元教学设计修改版

课题:小学信息技术四年级下册《争当小编辑》单元教学设计 设计人:九江镇南畔华光小学 一、学情分析:通过三年级与四年级上学期的学习,学生们掌握了一定的电脑基础知识,对windows的基本操作已有所掌握,学会了输入中英文字,会网上搜索等,为本单元学习的开展提供了基础。本单元的学习是这学期的开学第一单元,也是对word的初步认识,对电子报刊的初步认识,幸好,在三年级下学期,学生们已接触过windows的写字板,并会用写字板制作简单的旅游海报,在此基础上,学生对报刊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且由于有写字板知识为基础,学生对WORD的学习也不难接受,且在四年级上学期学生曾制作旅游海报,学生们曾试过在网上查找图片,所以,为这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二、教材分析 1、本单元的地位和作用 学生是在具备简单的文字处理能力并能够利用计算机来制作一些简单的电子作品的基础上开展本单元的学习。本单元将会让学生认识到一位新朋友——“Word”,初步体验到这位新朋友给它们带来的新惊喜,学会利用它来修饰和排版文章,对图片进行简单的处理等操作,充分感受这个文字处理软件的优越性。通过与“写字板”的对比,发现各种软件间相互的共性。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学会了Word的一些基本操作,为展开下一单元的报刊制作活动作好铺垫。 2、教学安排 第一课时:第15课:《应聘小编辑》40分钟完成。 第二课时:第16课:《“打扮”文章》40分钟完成。 第三课时:第17课:《给文章加插图》40分钟完成。 第四课时:第18课:《处理文章中的插图》40分钟完成。 3、单元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⑴了解Word的窗口组成。 ⑵学会利用Word打开和保存文档。 ⑶学会文字的修饰和排版。 ⑷学会设置文章的分栏。 ⑸学会设置文章的段落格式。 ⑹学会插入图片及设置图片的文字环绕方式。 ⑺掌握利用图片工具栏简单处理图片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⑴通过自主探究学习掌握Word各个工具栏的使用方法。 ⑵能学以致用,将所学知识综合运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相互帮助的精神。

特殊平行四边形教案

18.2.1 矩形(一) 一、教学目标: 1.掌握矩形的概念和性质,理解矩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区别与联系. 2.会初步运用矩形的概念和性质来解决有关问题. 3.渗透运动联系、从量变到质变的观点. 二、重点、难点 1.重点:矩形的性质. 2.难点:矩形的性质的灵活应用. 课堂引入 1.展示生活中一些平行四边形的实际应用图片(推拉门,活动衣架,篱笆、井架等),想一想:这里面应用了平行四边形的什么性质? 2.思考:拿一个活动的平行四边形教具,轻轻拉动一个点,观察不管怎么拉,它还是一个平行四边形吗?为什么?(动画演示拉动过程如图) 3.再次演示平行四边形的移动过程,当移动到一个角是直角时停止,让学生观察这是什么图形?(小学学过的长方形)引出本课题及矩形定义. 矩形定义: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矩形(通常也叫长方形). 矩形性质1 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矩形性质2 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如图,在矩形ABCD 中,AC 、BD 相交于点O ,由性质2有AO=BO=CO=DO= 2 1AC=21BD .因此可以得到直角三角形的一个性质: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例习题分析 例1 已知:如图,矩形ABCD 的两条对角线相交于点O ,∠AOB=60°,AB=4cm ,求矩形对角线的长. 解:∵ 四边形ABCD 是矩形, ∴ AC 与BD 相等且互相平分. ∴ OA=OB . 又 ∠AOB=60°, ∴ △OAB 是等边三角形. ∴ 矩形的对角线长AC=BD = 2OA=2×4=8(cm ). 例2(补充)已知:如图 ,矩形 ABCD ,AB 长8 cm ,对角线比AD 边长4 cm .求AD 的长及点A 到BD 的距离AE 的长.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说课稿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说课稿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本节课为北师大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一节的内容.下面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分析,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等方面加以说明。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平行四边形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平面图形,它作为最基本的几何图形,为“空间与图形”领域中研究的主要对象。本节课既是平行线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等知识的延续和深化,也是后续学习矩形、菱形、正方形等知识的坚实基础,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还为证明两条线段相等、两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提供了新的方法和依据,拓宽了学生的解题思路。 2.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的要求和本书内容的特点,我从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三个方面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掌握平行四边形有关概念和性质。 (2)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对角相等的性质。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动手操作实践的过程中,探索发现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2)知道解决平行四边形问题的基本思想是化为三角形问题来解决,渗透转化思想。 (3)通过探索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培养学生简单的推理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与态度目标: (1)探索平行四边形性质的过程中,感受几何图形中呈现的数学美。(2)在进行探索的活动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交流的习惯。 3.教学重、难点 本课重点:探索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本课难点:通过操作、思考、升化、归纳出结论 二、学情分析 学生知识技能基础:学生在小学已经学习过平行四边形,对平行四边形有直观的感知和认识。学生活动经验基础:在掌握平行线和相交线有关几何事实的过程中,学生已经初步经历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过程,获得了一定的探索图形性质的活动经验;同时,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也经历了很多合作过程,具有了一定的学习经验,具备了一定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三、教法分析 根据本节课的教材内容特点,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采用观察发现法为主,多媒体演示法为辅。教学中,设计

教案设计:小学数学平行四边形教案

小学数学平行四边形教案[ 20 -20 学年度第学期 ] 任教学科: 任教年级: 授课教师: XXXX实验学校

小学数学平行四边形教案 温馨提示:该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以课时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具体的安排和设计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是经过周密考虑,精心设计而确定下来,体现着很强的计划性.本文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小学数学平行四边形是一个重点课程, 数学老师要提前编写教案, 上课的时候才会讲的更好。今天笔者就与大家分享小学数学平行四边形教案, 仅供大家参考! 小学数学平行四边形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直观地认识平行四边形 学会从各种平面图或实物中辨认平行四边形 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 空间观念和动手能力。 2、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在观察、操作、合作交流中探索新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及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直观的认识平行四边形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直观感知抽象出平行四边形。 [教学关键] 在教学过程中, 尽可能为学生提供观察、操作的机会, 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 使学生的感性认识升华为理性认识。 [教学方法] 演示法、观察法、操作法等。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可拉动的长方形框架、钉子板, 方格纸 [学具准备] 可拉动的长方形框架, 一张长方形的纸。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游戏引入(出示课件) 以“七个小矮人”中的开心果讲游戏规则, 老师先发一些基本图形给学生, 有三角形、圆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等, 叫到什么图形的时候, 大一部分同学就起立把图形举高让大家看, 最后, 只剩下平行四边形没有叫着,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一种新的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的认识》教学设计

平行四边形的认识 教学内容:国标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43~45页,平行四边形的认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认识平行四边形,知道它的基本特征,能正确判断平行四边形;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能正确测量和画出它的高。 2、使学生在观察、操作、比较、判断等活动中,经历探索平行四边形的基本特征的过程,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体会平行四边形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数学应用意识,增强认识平面图形的兴趣。 课前准备:每个学生用4根空心小棒串一个平行四边形、一副三角尺、直尺、铅笔、剪刀;教师为每个学生准备一张平行四边形纸片(不一定相同);教师准备四副纸质三角尺。 教学过程: 1、探索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师:请大家拿出用小棒串的平行四边形,用手固定住形状。 (1)任意取四根小棒都能围成平行四边形吗? (2)指一指长度相等的两根分别放在什么位置?其他同学也是这样做的吗? (3)(出示画好的平行四边形)为了方便,我们把这样的两条边称为对边,请指一指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 (4)取出平行四边形纸片。平行四边形的对边除了长度相等,还有什么特征?先猜一猜,再用工具检测。 (5)平行四边形的对边有什么特征?(平行且相等) (6)完成44页想想做做第1题。 2、平行四边形的高 (1)你能量出平行四边形一组对边之间的距离吗?怎样量?为什么要量垂直线段的长度?教师演示:

这一组对边之间的距离就是上面这条边所指的高刻度吗?(没有从0刻度开始) (2)为了度量方便,我们通常先画出一条垂直线段,再进行度量。请大家在你的平行四边形中画出一条这样的垂直线段,并量出它的长度。 (3)像这样的垂直线段叫做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高,和它垂直的那条边叫做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教师标出高和底)和你的同桌指一指你的平行四边形的高和底,并量出底的长度。 (4)教师将三角尺平移到几个不同的位置问:高画在这些地方可以吗?这个平行四边形可以画多少条高呢? (5)再将三角尺平移成下面这样问:这样画高可以吗?为什么?应该怎样画高? (6)如果以另一组对边为底,你能画出它的高吗?在这个平行四边形纸片的反面画一画,并量出底和高分别是多少。完成后同桌相互检查。 (7)平行四边形有几组不同的底和高? (8)完成课本45页想想做做第5题。(根据给定的底画高) 3、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的关系 (1)用你的一副三角尺拼一拼,看能不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2)同桌合作拼平行四边形。什么样的两个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3)四人小组合作拼一个更大的平行四边形。 让拼好的学生把自己拼的用纸贴在黑板上:

平行四边形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平行四边形及其性质”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七年级第二学期第十七章的内容,是论证线段相等、角相等和两直线平行的依据之一,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它是本节的重点,又是本章的重点。学习它不仅是对已学的平行线、三角形等知识的综合运用和深化,更是下一步研究特殊平行四边形和有关定理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本节课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2、教学内容的确定 按教材编排,平行四边形性质共分两课时完成,我对本节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重新组合。第一课时重点是安排学生探究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及性质,并初步运用这些性质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这样做的目的是:用“猜想——实验——验证”的方法探索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这样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也使以后进一步研究其它特殊四边形的性质时,水到渠成,学生易于接受。同时更能培养学生主动探求知识的精神和思维的条理性。 3、教学目标: 根据大纲要求,结合教材特点,我认为本节课应达到以下几个目标: (1)使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及性质,并初步运用这些性质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 (2) 在充分让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中,渗透“猜想——实验——验证”的学习方法,注意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概括以及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培养学生严谨科学的学习态度,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并对学生进行由一般到特殊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 4、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和性质。难点是探索性质、寻求解题思路。

二、教法: 由于本校学生学习基础相对较薄弱,为使几何课上得有趣、生动、高效,结合本节课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采用大胆猜想,实验验证为主,直观演示、设疑诱导为辅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设置带有启发性和思考性的问题,创设问题情景,诱导学生思考、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问题的积极状态,使获取新知识水到渠成。 考虑到如何更直观、形象地突破教学重、难点,增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采用了电脑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 三、学法: 叶圣陶说“教是为了不教”,也就是我们传授给学生的不只是知识内容,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一些数学的学习方法。 在学习平行四边形概念过程中,让学生认识事物总是互相联系的,应该做到温故而知新。而通过“平行四边形性质”的结论探索,让学生认识事物的结论必须通过大胆猜测、判断和归纳。在分析理解性质的证明过程时,加强师生的双边活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例题、练习,让学生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教学程序 1、复习旧知 (1)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判断下图是否是平行四边形: 请你用手中的三角尺验证。 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激励学生主动参与,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为发现新知识做准备。 (2)结合图形,用符号语言表示平行四边形的定义

小学四年级平行四边形教案

平行四边形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可以充分的理解平信封四边形的概念及其特征,在理解的同时学会画平行四边形的高。 (2)使学生区分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并理解他们的关系。 (3)进一步提高学生观察比较能力和做图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和特征,学会画平行四边形的高。 教学难点:理解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关系。 教学准备:配套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1)复习准备我们已经学过几种图形了,下面大家来看一下这几种图形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呢? 在他们明确这些图形都是由四条线段围成的基础之上概括出:由四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是四边形。 判断下面三组直线中,哪几组是平行线

提问学生让学生来回答。 然后让学生想象如果把他们结合到一起会怎样呢?既平行又是四条边组成的图形是什么图形呢? (2)生活导入教师提问学生生活中有哪些图形是平行四边形呢? 让学生通过生活中实物的举例进一步了解四边形。我们已经初 步认识了平行四边形,那么什么叫平行四边形?它有什么特性 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课上所要研究的问题。(板书课题:平行 四边形) (3学习新课 1 首先出示一组平行四边形。问他们都有什么特征?然后指名 几个学生用直尺到黑板上测量,看每个图形的对边怎样。 2 然后提问,你认为什么叫平行四边形呢?说完进行小组讨论, 问他们讨论的结果,然后让道黑板上进行测量的同学说测量结 果,从而引出平行四边形的确切定义。 3 教师总结对,只要四边形的每组对边分别平行就能确定它的 两组对边相等,因此我们可以推理出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是“两 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 4 平行四边形的特性同学们已经学过三角形,三角形具有稳定 性,那么平行四边形有什么特性呢?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案例

学科领域:(在相关的学科复选框内打勾) √ 思想品德 √ 音乐 化学 √ 信息技术教育 语文 √ 美术 生物 劳动与技术教育 数学 外语 历史 其他: 体育 物理 地理 √ 研究性学习 社区服务 社会实践

激发兴趣分组、分层自学管理文件与文件夹 1、文件夹的新建与重命名 请自学这部分教材然后思考: (1)如何新建文件夹 (2)如何在D盘上建立以自己姓 名命名的文件夹 巡视观察,解决个别问题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情况布置不同层 次的任务,要求学生自主学生,突出 以学生主体,教师为主体双主教学策 略。 分组完成任务 以四人为一组,分层自学、相互讨论, 并上机操作,发现问题,及时提出, 共同解决问题。 归纳总结对学生的总结给予表扬,同时找学生 演示文件夹建立方法 操作时注意:重名名操作时两次单击 和双击的区别,重命名前先切换汉字 输入法,然后再输入文件夹名字。 设计意图:给学生充分展示自己学习 成果,使同学有一种成功感。 每组的代表演示操作并总结: (1)选定D盘打开它。 (2)单击“文件”菜单,新建文件夹 或者空白区点击右键选择新建文件 夹 (3)选择输入法,输入自己的姓名 注:当文件名输入错误时可选择右键 重命名即可 激发兴趣分组、分层自学2、文件的复制和选定 问题引入: 1、如何把这些图片动画放到自己的 电脑上? 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文件, 并将他们复制到自己的文件夹中。 2、如何一次选择多个文件? 巡视,并解决个别问题。 对同学不断给予鼓励。 设计意图:在学习计算机操作的同 时,加强与多学科的整合,提高学生 综合素质。 四人为一组,分层自学、相互讨论, 并上机操作 积极在书中寻找答案,最后将文件复 制到自己新建的文件夹中。这样同学 掌握了文件(夹)的选定和复制操作, 逐步理解计算机管理文件的方法。 归纳总结对学生的总结给予表扬,同时找学生 演示文件复制和选定的方法 操作时注意:选择多个连续的文件和 不连续的文件的方法有什么不同 设计意图:给学生充分展示自己学习 成果,使同学有一种成功感。 每组的代表演示操作并总结: (1)选定第一个文件。 (2)按住CTRL键或SHIFT键选择其他 文件 (3)在选定区域内点击右键选择复制 命令,到目的地选择粘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