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三峡区域城际旅游发展初探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江三峡区域城际旅游发展初探

摘要:本文在对城际旅游发展的背景及其概念阐述的基础上,分析了长江三峡区域城际旅游发展实施的基础条件,探讨了长江三峡区域城际旅游发展的空间组织模式,并就促进三峡区域城际旅游发展的战略措施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长江三峡区域;城际旅游;发展

2003年,以国家旅游局牵头由国务院三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务院西部开发办、交通部、水利部等六部委共同组织编制了《长江三峡区域旅游发展规划》(下称《规划》)。《规划》的编制出台标志着长江三峡作为中国面向国际的知名旅游目的地也是中国对外

旅游拳头产品的建设已经上升到了国家战略的阶段。为此建立一种适宜三峡长远发展的模式被提到了学界的日程之中。目前旅游学界有关长江三峡旅游发展的模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峡文化与旅游业的互动 [1]、三峡旅游空间开发模式 [2]、结合生态学理论的共生发展模式[3]、区域联合开发模式[4]等方面。其中,从区域联合角度的发展模式研究,更多的把关注的重点放在上一级政府对旅游自上而下的宏观统筹管理上,如汪宇明(2002)提出了核心边缘理论,指出核心与边缘地区是一种平等竞争、优势互补、合作互赢的空间关系,发展核心,带动边缘,是区域旅游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吕军、刘承良(2005)针对不同行政区空间毗邻旅游区主导旅游资源相似和差异的特点,提出了主导旅游资源相异的“整合”和相似的

“竞合”的“整合—竞合”模式,张立明(2005)指出湖北旅游业的空间发展模式应该走区域一体化战略模式,通过点状开发、线状开发和网状开发,组成点—轴—网的网络式联合体,构建以武汉为中心的三大局域网络。这些由省级或者更高一级政府机构所推动的发展模式被作为一种主要的开发长江三峡旅游的模式被绝大多数的学者所认同与采纳。随着国家和湖北、重庆两省市政府对长江三峡旅游的推动,三峡所在的区县(市)一级政府也以发展旅游作为县域经济发展重点,积极开发旅游资源。虽然,在三峡旅游发展中各级政府积极性高,但也存在各自为政,尤其是区县(市)政府,缺乏相互间的合作,这与三峡旅游区域一体化发展模式不符,也不利于三峡旅游的发展。本文就三峡旅游发展中地方政府如何进行合作,共同推动旅游发展问题,借鉴当前正在兴起的城际旅游开发中所取得的成果与经验,对长江三峡区域城际旅游发展进行初步探讨。

一、城际旅游产生的背景及内涵

(一)城际旅游产生的背景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加速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尤其是高等级公路、高速铁路等建设,使城际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城市联动促进区域发展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空间模式,这一变化也为我国旅游发展创造了新的条件。2007年由重庆市渝中区与成都市武侯区为了响应重庆市委、市政府“共建成渝经济协调大

区,互动两地城乡统筹发展”的工作要求,在促进两地旅游发展方面提出了城际旅游的新的合作方式,于2007年率先在中外旅游业界提出了城际旅游的概念。2009年3月在重庆来自全国19个省(市、自治区)的159个联盟会员单位发布了《城际旅游重庆宣言》,城际旅游得到了全国各地的响应和理论界的关注。

(二)城际旅游的内涵

“城际旅游”名词在相关旅游问题研究的文献中就已出现,但之前对其概念未见有明确的定义。对城际旅游进行明确定义的是在《重庆市渝中区人民政府关于邀请贵单位协办并参加2009中国重庆城际旅游交易会的函》中,其定义为:“城际旅游是一种全新的城市旅游营销方式。它凭借城市自身具有的积聚和辐射功能,依托城市之间方便快捷的信息和交通条件,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开展各种旅游活动,来实现区域内旅游资源和旅游要素的优化配置,形成互为旅游目的地、客源地、集散地、区域旅游服务中心的格局,从而带动城市间流通、商贸、文化、信息等方面的交流与互动,逐步实现‘城市友好、市民亲善、文化尊重、产业互动’的价值追求,最终达成加快和促进区域旅游业及相关产业发展的目的。”魏小安教授于2010年对城际旅游的内涵进行了归纳:城际旅游是以城区旅游为核心,以乡村为延伸,以城市之间互动和联动为目标的旅游方式、运行方式和营销方式。

由此看出,城际旅游是一种新型的旅游发展方式,是在城镇化

发展背景下,凭借城市自身功能和城际间的交通信息条件,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开展各种旅游活动,实现区域内旅游资源和旅游要素的优化配置,以加快和促进区域旅游业及相关产业发展为目标的旅游方式、运行方式和营销方式。城际旅游的理念是旅游、和平、世界,城际互动发展。目标是城市友好,市民亲善,文化尊重,产业互动。口号是健康旅行生活,城际旅游精彩人生。城际旅游是对区域旅游发展的一种创新,有其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将城际旅游的思想、理念植入到长江三峡旅游发展中来,无疑是对长江三峡旅游发展在理论和实践上的一次尝试与摸索。

二、长江三峡区域城际旅游的基础条件

(一)交通高速化

旅游业作为一项可进入性导向的产业,其发展直接依赖交通网络的完善。而城际旅游的实施更是以城际间方便、快捷的交通为其条件。所以,近年来我国在交通建设方面的大踏步前进,高速公路、高铁的发展,加之航空业的高端补充,为城际旅游创造了重要的条件。

长江三峡所在省市湖北省和重庆市将构建区域内外交通网作为重点,大力推进交通建设,使长江三峡区域交通高速化正在逐步实现。重庆市提出了“畅通重庆”,打造西部交通枢纽的总目标:到2012年实现高速公路市内4小时通达,周边省会城市8小时通达;2015年实现铁路周边省会4小时通达,长三角、珠三角、东南亚8

小时通达。长江黄金水道成为西部内陆出海主通道。江北机场成为国际性空港。湖北省则以推进湖北交通跨越式发展、构建全国重要综合交通运输枢纽为目标,到2015年,力争实现100%的县市通高速公路,100%的县市通国道,100%的县级以上城市通一级以上公路,100%的建制乡镇通国省道及二级以上公路,100%的行政村通沥青(水泥)路;武汉城市圈各县市实现15分钟上高速公路,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基本实现30分钟上高速公路;实现铁、水、公、空、管等运输方式高效衔接,内河航运在综合运输体系中的地位显著提升。近年来,随着两省市交通建设的快速发展,三峡区域及其周边旅游节点的各级县城的道路都在延伸,其旅游线路不再是单一的河道,而是由河道向岸上景点区域的陆路延伸,外部三高联动,景区间水路陆路联伸,从而使得三峡旅游交通成网格化扩展,为实施城际旅游提供了坚实的交通保证。

(二)城乡旅游资源的开发

长江三峡除了其独特的三峡旅游资源吸引国内游客外,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推进,长江三峡沿线城镇建设快速发展,一些突出当地风貌和移民新城特色的城镇矗立于三峡两岸,宜昌、万州、涪陵等位于三峡库区的城市,凭借其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正在向生态旅游城市迈进。同时,三峡区域各区县依托当地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大力开发旅游景区和发展乡村旅游,使长江三峡旅游由线向面展开。长江三峡城乡旅游资源的开发,使各级旅游节点逐步形成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