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舞蹈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舞蹈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延安市洛川县交口河镇中心小学
姓名:杨茜
幼儿舞蹈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摘要:随着幼儿审美教育的不断发展与完善,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要寓教育于美的享受之中,要以形成完整和谐发展的人格为审美教育的最终目标。
笔者通过在实践中对幼儿舞蹈教学中审美教育的不断探索与总结,结合本文分析了当前幼儿舞蹈审美教育的现状,进而提出相应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幼儿舞蹈;审美教育;教学方法
在学前教育中,作为幼儿审美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舞蹈极具艺术审美的传达着人们思想。
在音乐、节奏、灯光、道具、服装等的衬托下,舞蹈尽显其无法阻挡的魅力。
在这样美好的情形下,幼儿的思维活跃,注意力高度集中,他们张开想象的翅膀自山翱翔,舞蹈以其自身的灵动、鲜活而能够在潜移默化之中悄无声息的让幼儿受到审美教育与美的熏陶。
本文笔者结合自身感受,探讨幼儿舞蹈教学中的审美教育策略。
一、幼儿舞蹈审美教育的现状
现阶段幼儿舞蹈教学越来越受到广大家长和教师的关注与重视,但在舞蹈教学实施过程中还存在很多显而易见的问题。
首先,对幼儿舞蹈审美教育的认识不够,许多家长和教师受传统思想的影响,认为舞蹈只是幼儿为适应社会和更好的发展自我而需掌握的一种技能;其次,审美教育不同于学科教育,不能够以益智为出发点去开展,不然则容易忽略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从而忽略了对幼儿想象力、创造力等的培养,而不注重幼儿的审美感受,这是一些幼儿舞蹈教育中的错误倾向。
此外,在幼儿舞蹈教学中过于注重作品自身的涵义的传授与挖掘,不注重作品的审美价值;只注重知识的逻辑关系,不注重幼儿的接受能力;只注重传授知
识,不注重引起幼儿的兴趣,这些都让幼儿舞蹈教育成为轻视过程,看重结果的教育,违背了幼儿舞蹈教育的初衷。
二、幼儿审美感受的特点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艺术领域中指出:幼儿的审美感受是指幼儿被周围环境或生活中美的事物为或艺术品所吸引,从感受出发,以想象为主要方式,以情感的激发为主要特征的一种艺术表现能力。
幼儿的这种审美感受包括两个部分:一是指幼儿以自己的方式感受到的情感表现性,这种情感表现性并不是对象客体自身所具有的,而是幼儿与审美对象相互作用中,对象的形式特点与幼儿的情感达到交融时心理所产生的情感对应物。
审美感受的另一含义是指欣赏主体在欣赏过程中达到一种审美愉悦。
这种愉悦是他们把自己情感、意志、思想等投射到文本上的结果。
幼儿审美感受到这一特点要求我们要寓教育于美的享受之中,始终把对幼儿个性、情感的尊重放在首位,强调在幼儿精神获得满足和愉悦的同时,培养其对美的感受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以形成完整和谐发展的人格为终极目标。
三、幼儿舞蹈教学中审美教育的策略
1、保护幼儿喜爱舞蹈的天性,激发他们学习舞蹈的兴趣
好动是孩子的天性,研究表明,人类在胎儿期时就会随着音乐翻动身体。
学前期的幼儿对舞蹈有着更加强烈的兴趣和欲望,他们会随着不同风格节奏的音乐舞动出不同风格的舞蹈,他们手舞足蹈,能准确的把握节奏的快慢,并能及时调整动作,在迥然不同的音乐间转变动作,来表达他们对音乐的感知。
舞蹈是孩子的天性,我们在幼儿舞蹈教学实践中应深刻认识到这一点,在此基础上去激发他们的舞蹈天赋和对舞蹈的兴趣。
如:在舞蹈教学中,教师在面对《开门红》这种难度较大的手帕舞教学时,可在教完转手帕的基本动作的基础上,多次播放该音乐,让孩子双手拿手帕自由
舞动。
每播放一遍音乐,教师可从所有孩子的动作中挑选出能较好表达音乐的几个动作与幼儿一起商量对其稍加修饰,以使其适应全班幼儿的水平。
以此种方法完成整个舞蹈动作的编排。
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幼儿变换队形、交流感情,使幼儿自由大胆的表达《开门红》热闹、欢快的气氛。
从幼儿而来的舞蹈更利于他们理解和接受,不仅激发了幼儿学习舞蹈的兴趣,还培养了他们的创造性。
幼儿在轻松、愉悦、自由的气氛中尽情的感受美、表达美和创造美。
2、在舞蹈教学过程中注重审美教育过程,关注幼儿的情感交流
幼儿舞蹈教育中的审美教育重在情感的交流与熏陶。
为此,教师应当为幼儿营造舒适、轻松的环境,让幼儿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在一些游戏、交流、表演的活动过程中,不知不觉的受到美的熏陶。
若不注重过程,而只注重结果,过多的去强调技能的训练,则可能会让幼儿感到索然无味。
如:幼儿日常在学习较为规范的考级舞蹈时,教师可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对其进行适当改编,加大幼儿在舞蹈时的合作与交流,增加其乐趣性和表演性,使舞蹈更具情感色彩。
引导幼儿在舞蹈中体会一种和谐、愉快的伙伴关系,并在舞蹈中体会与小伙伴合作所带来的神奇的、美好的表达效果。
3、在舞蹈中渗透民族民间舞蹈,挖掘我国民族民间舞蹈中的审美价值
民族民间舞蹈不仅传承民族文化,而且成为了发扬优秀民族文化、展示民族独特审美风格的平台。
中国民族民间文化的形成、发展、演变与中国本土的社会、文化、民风民俗的交互作用下,构成了中国特色的文化。
中国有56个民族,各个民族间的生活区域有着较大的差异,民族舞蹈的风格也不尽相同。
典型的汉族秧歌就可以按地域的不同分为三种:东北、陕北、山东秧歌。
东北秧歌表现出人们豪放的性格,以转手腕、扭腰、高抬腿等大幅度的动作著称,用夸张的艺术表现形式,来展现人们的喜怒哀乐。
陕北秧歌则以长调映衬,场面宏大、快节奏等方式展现。
抖动头部、甩动臂膀、扭动胯部、眼部活动较多。
山东秧歌主要以性
别来分类,男女的舞蹈动作具有不同的风格。
例如:男子主要展示粗犷、阳刚的豪放舞蹈;女子主要以温婉、柔韧的细腻舞蹈姿势著称。
各种民族舞蹈的服饰和妆容不尽相同,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审美欲望。
引导幼儿欣赏不同民族的舞蹈服饰有利于提高幼儿对美的欣赏能力。
民族舞蹈动作性较强,展示不同民族的舞蹈,开阔儿童的视野,有助于儿童积累审美经验,从而提供更多的模仿素材。
例如:“踮脚”是维吾尔族舞蹈中典型的动作,激发幼儿参与集体活动的激情。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民,舞蹈从劳动中来、从生活中来,表达了当地的生活特色和风俗文化。
引导幼儿接触不同的民族舞蹈,不仅可以使幼儿了解、感受并表达不同民族的风俗文化,开阔眼界促进其个性发展,还可以熏陶幼儿的爱国情怀。
4、在舞蹈教学中适当渗透体育舞蹈
拉丁舞作为国际公认的舞蹈之一有其独特的魅力,拉丁舞以夸张多彩的服饰和妆容为美。
拉丁舞不同于民族舞,它更偏重于舞者的力量美。
幼儿在四岁以上即可学习拉丁舞,将有利于幼儿的身体发育,和健康成长。
拉丁舞以双人舞为主,舞蹈动作规范细致,可充分的满足幼儿的模仿欲。
拉丁舞中五个舞种风格各异,独具特色。
其中,伦巴舞:舞曲节奏为4/4拍,步伐曼妙、缠绵,讲究身体姿态、舞态柔媚、步伐婀娜款摆,以身体的延展为美;恰恰舞:舞曲热情奔放,舞步花哨利落、步频较快、诙谐风趣;牛仔舞:舞步敏捷、跳跃、舞姿轻松、热情、欢快,是一种节奏快耗体力的物种;桑巴舞:舞姿活泼动人,动作摇曳粗狂、起伏强烈、舞步奔放、敏捷、富有强烈的感染力;斗牛舞:斗牛的舞蹈动作中,男伴是模仿斗牛士,而女伴则象征着斗牛士手中的篷。
因此,男士必须保持一种强壮英武的姿态。
舞者舞姿雄壮威武、刚劲有力、舞步奔突进发,表现出男子强壮英武和豪迈昂扬的气概。
专业拉丁舞对动作的规范性要求较高,能很好地避免和矫正孩子弯腰驼背及
喜欢抓耳挠腮等一些不良习惯。
拉丁舞音乐欢快激昂,除了对孩子有很好地塑形
效果外还能增加孩子的自信心、促进孩子社交能力的发展。
拉丁舞在学习过程中会有形式多样的比赛项目,有利于孩子的个性发展。
拉丁舞中的审美教育不仅体现在培养孩子对形体美的理解和表达;还体现在孩子对拉丁舞音乐、服饰妆容、以及对各个舞种背后文化的理解和欣赏;除此之外,笔者在长期的实践教学中发现,不少性格内向、少言寡语的孩子在学习了拉丁舞后,性格逐渐变得开朗活泼,愿意主动与人交往。
可见,拉丁舞对孩子性格的全面发展起到了很好地促进作用。
这也正体现了审美教育的最终教育目的,即产生丰富的、具有完美个性的人。
四、结语
幼儿舞蹈教学不仅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也能有效的培养幼儿的综合素质,使幼儿在学习中得到个性的发展。
舞蹈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使幼儿树立美的观
念,引导幼儿学会理解美、欣赏美、表达美、创造美,促进幼儿完美个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丛佳薇.幼儿舞蹈教学过程中的审美教育[J].艺术与体质训练.2015(20).[2]崔亚曦.幼儿舞蹈教学过程中审美教育[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9(18). [3]陈翠霞.浅谈民族民间舞蹈教育对幼儿审美能力的培养[J].教育学苑.
[4]孙丽娜.舞蹈教育对幼儿身心发展重要性之认知[J].科技展望.2016(06). [5] 滕守尧.审美心理描述[M].四川人民出版社.2008.
[6] 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