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类害虫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禾缢管蚜 分布在各麦区,在多雨潮湿麦区常为优势种之一。南方发生重。 越冬寄主:桃、李、杏、苹果、榆叶梅; 第二寄主:麦类、水稻、高粱、玉米。
wenku.baidu.com
为害症状:
初期出现黄白色斑,扩大为条状斑, 严重时全叶皱缩枯黄,植株枯死。
小麦抽穗后,群集穗部为害,使麦粒 不饱满,甚至成为白穗。
排泄蜜露,影响光合和呼吸作用
2000~6000头。 • 异色瓢虫的食量比七星瓢虫的食量大,一生总食蚜量约10000头。 • 大灰食蚜蝇幼虫总食虫量为800~1100头。 • 大草蛉一生总食蚜量为1000~4000头。 • 三突花蛛一生总食蚜量为300多头。 • 蚜茧蜂每头雌蜂寄生麦蚜48~300头。
• 春季前期以麦二叉蚜为主,抽穗前禾缢管蚜占优势,抽穗后至乳熟期麦 长管蚜为主。
1.麦长管蚜:
➢ 在我国北方麦区不能越冬,在年最冷月均温10℃以上,北纬 25°以南地带,小麦冬季可以生长,长管蚜冬季可继续为害。
➢ 北纬35°~36°边缘地带,安徽,江苏两省北部,河南、山东 南部冬季小麦基本停止生长,但麦长管蚜可以安全越冬。
麦穗金龟子、棉铃虫。 5. 地下害虫:危害麦类根系,如蛴螬、根蝽象、金针虫、蝼
蛄、地老虎等。
• 根据小麦生育期一般分为: 1. 苗期虫害:地下部虫害主要由蝼蛄、金针虫和蛴螬。地上
部有蚜虫、叶蝉及飞虱 2. 成株期虫害:害虫有麦蜘蛛、麦水蝇及麦秆蝇。 3. 穗期虫害:害虫主要有吸浆虫、麦蚜及粘虫。 4. 贮藏期虫害:麦蛾
➢ 南方无世代交替现象,终生在同科寄主上孤雌生殖,不产生性 蚜,属不全周期生活。
➢ 畏光,嗜食茎杆、叶鞘,故多分布于植株下部的叶鞘、叶背, 甚至根茎部分,数量大时,也上麦穗危害。
➢ 成、若蚜不易受惊动。
(四)发生与环境的关系
1. 作物布局: 麦蚜对不同寄主的喜好程度各有差异,而且在不同季节又有 不同的主要寄主。 麦蚜的为害程度依次为小麦、大麦、燕麦、黑麦; 麦类黄矮病的为害程度依次为燕麦、小麦、大麦、黑麦。 在秋作物中糜子的蚜害和黄矮病都严重,是重要的夏季寄主。 (黄土高原地区) 在冬、春麦混种区,由于冬麦生育期长,冬麦田是多种麦蚜 的越冬场所。
传播小麦黄矮病毒
(三)生活史和习性
• 麦蚜的生活周期可分为: 不全周期型:温暖地区 孤雌生殖 全生活周期型:北方寒冷地区 孤雌生殖 性蚜世代
• 麦蚜年发生代数,随种类和地区而异。北方地区年发生10代左右;黄河 中下游流域20代;长江流域及其以南30代。
• 越冬虫态随纬度和种类不同。
• 秋季小麦出苗后各种麦蚜都从麦田外迁入麦田繁殖为害。小麦分蘖期出 现蚜量小高峰。之后随气温下降,数量减少。返青后,麦蚜的数量逐渐 增加,小麦抽穗扬花,麦蚜繁殖极为迅速,至乳熟期达到高峰,对小麦 危害最严重。小麦乳熟期开始后,蚜虫数量减少,有翅蚜增加,在麦收 前向越夏寄主迁飞。
一、麦蚜
• 麦蚜俗称小麦腻虫、油汗、蜜虫等,属于同翅目,蚜科。
• 我国危害麦类的蚜虫主要有12种,常见的种类有4种: 麦长管蚜(Macrosiphum avenae) 麦二叉蚜(Schizaphis graminum) 禾缢管蚜(Rhopalosiphum padi) 麦无网长管蚜(Acyrthosiphon dirhodum)
2. 气候因素: (1)温度 麦长管蚜:适温范围为16~25℃,16.5~20℃为最适。8℃以下很少活动,
28℃以上发育停滞。 麦二叉蚜:最适温度为15~20℃,在平均温度5℃时开始活动。 禾缢管蚜:18~24℃为最适,8℃时开始活动。不耐低温。
日平均温度22℃时,三种蚜虫的历期都在6~9天左右。
➢ 在南方以无翅成、若蚜在麦苗基部叶鞘、心叶内或根际土 缝中越冬,生活史属不全周期型。
➢ 怕光照,喜干燥,不喜氮肥。 ➢ 喜食幼嫩组织或生长衰弱、叶色发黄的叶子,多分布在植
株下部,叶片的背面危害。小麦灌浆后,多数立即迁离麦 田。 ➢ 成、若蚜受振动时,假死坠落。
3.禾缢管蚜:
➢ 在北方寒冷地区产卵于李、桃、杏等李属植物上越冬,第二年 春天繁殖后迁飞到禾本科植物上,秋后产生性蚜,交配后在木 本植物上产卵越冬,世代交替明显,属异寄主全周期型。
➢ 全年孤雌生殖,不发生性蚜世代。 ➢ 以无翅胎生雌成蚜、若蚜在麦苗根茎交界处的表土下潜伏越冬。
➢ 喜光照,较耐潮湿和氮肥。 ➢ 多分布在植株的上部,叶片的正面危害。喜欢取食穗部,小麦
抽穗后,蚜虫数量急剧上升,并大多集中在穗部为害。 ➢ 成、若蚜受振动时易坠落逃散。
2.麦二叉蚜:
➢ 在北纬36°以北麦区,多以卵在麦枯叶、土缝内或多年生 禾本科杂草上越冬,生活史属全周期型。
3. 栽培条件:
麦蚜的数量增减与小麦播期,整地,浇水等栽培条件有密切关系。 秋季早播麦田多于晚播麦田,春季则晚播麦田重于早播麦田。 秋灌麦田轻,春灌麦田重。 耕作细致的秋灌麦田土缝少,蚜虫不易潜伏,易冻死。
4. 天敌:
常见的天敌种类在各麦区都有50种左右。 • 七星瓢虫成虫每天要吃掉蚜虫100头,最高的200头,一生总食蚜量
• 麦蚜山东省发生的有6种,其中以麦二叉蚜、麦长管蚜和 禾缢管蚜为优势种。
(一)分布与为害
1.麦长管蚜 分布在全国各产麦区,是大多数麦区的优势种之一。南方发生较重。 为害小麦、大麦,南方偶害水稻、玉米等。 前期集中在植株上部,叶片正面,后期集中在穗上刺吸,使受害株生长缓慢, 分蘖少,千粒重下降。
2.麦二叉蚜 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北各麦区,以华北、西北等地发生重。 常在植株下部,叶面背面或基部叶鞘内外刺吸。
(2)湿度 麦长管蚜:较喜湿,发生多在年降雨量500~700毫米的地区。适宜的相对
湿度:40~80%。 麦二叉蚜:最喜干旱,大发生区都在年降雨量在500毫米以下的地区。适宜
的相对湿度: 35~67%。 禾缢管蚜:最喜湿,不耐干旱,年降雨量250毫米以下的地区不造成危害。 影响湿度的是降雨,同时降雨对蚜虫还有更直接的影响。
小麦害虫
• 麦类害虫种类很多,有200多种 • 根据这些害虫的危害症状分如下几类: 1. 刺吸类:刺吸麦类叶片,如麦蚜、麦红蜘蛛、蓟马类、飞
虱、叶蝉、麦蝽类。 2. 食叶性:取食麦类叶片,如麦叶蜂、粘虫、蝗虫。 3. 蛀杆类:钻蛀麦类茎杆,如麦杆蝇类。 4. 取食籽粒类:啃食麦类的籽粒,如麦吸浆虫类、蓟马类、
wenku.baidu.com
为害症状:
初期出现黄白色斑,扩大为条状斑, 严重时全叶皱缩枯黄,植株枯死。
小麦抽穗后,群集穗部为害,使麦粒 不饱满,甚至成为白穗。
排泄蜜露,影响光合和呼吸作用
2000~6000头。 • 异色瓢虫的食量比七星瓢虫的食量大,一生总食蚜量约10000头。 • 大灰食蚜蝇幼虫总食虫量为800~1100头。 • 大草蛉一生总食蚜量为1000~4000头。 • 三突花蛛一生总食蚜量为300多头。 • 蚜茧蜂每头雌蜂寄生麦蚜48~300头。
• 春季前期以麦二叉蚜为主,抽穗前禾缢管蚜占优势,抽穗后至乳熟期麦 长管蚜为主。
1.麦长管蚜:
➢ 在我国北方麦区不能越冬,在年最冷月均温10℃以上,北纬 25°以南地带,小麦冬季可以生长,长管蚜冬季可继续为害。
➢ 北纬35°~36°边缘地带,安徽,江苏两省北部,河南、山东 南部冬季小麦基本停止生长,但麦长管蚜可以安全越冬。
麦穗金龟子、棉铃虫。 5. 地下害虫:危害麦类根系,如蛴螬、根蝽象、金针虫、蝼
蛄、地老虎等。
• 根据小麦生育期一般分为: 1. 苗期虫害:地下部虫害主要由蝼蛄、金针虫和蛴螬。地上
部有蚜虫、叶蝉及飞虱 2. 成株期虫害:害虫有麦蜘蛛、麦水蝇及麦秆蝇。 3. 穗期虫害:害虫主要有吸浆虫、麦蚜及粘虫。 4. 贮藏期虫害:麦蛾
➢ 南方无世代交替现象,终生在同科寄主上孤雌生殖,不产生性 蚜,属不全周期生活。
➢ 畏光,嗜食茎杆、叶鞘,故多分布于植株下部的叶鞘、叶背, 甚至根茎部分,数量大时,也上麦穗危害。
➢ 成、若蚜不易受惊动。
(四)发生与环境的关系
1. 作物布局: 麦蚜对不同寄主的喜好程度各有差异,而且在不同季节又有 不同的主要寄主。 麦蚜的为害程度依次为小麦、大麦、燕麦、黑麦; 麦类黄矮病的为害程度依次为燕麦、小麦、大麦、黑麦。 在秋作物中糜子的蚜害和黄矮病都严重,是重要的夏季寄主。 (黄土高原地区) 在冬、春麦混种区,由于冬麦生育期长,冬麦田是多种麦蚜 的越冬场所。
传播小麦黄矮病毒
(三)生活史和习性
• 麦蚜的生活周期可分为: 不全周期型:温暖地区 孤雌生殖 全生活周期型:北方寒冷地区 孤雌生殖 性蚜世代
• 麦蚜年发生代数,随种类和地区而异。北方地区年发生10代左右;黄河 中下游流域20代;长江流域及其以南30代。
• 越冬虫态随纬度和种类不同。
• 秋季小麦出苗后各种麦蚜都从麦田外迁入麦田繁殖为害。小麦分蘖期出 现蚜量小高峰。之后随气温下降,数量减少。返青后,麦蚜的数量逐渐 增加,小麦抽穗扬花,麦蚜繁殖极为迅速,至乳熟期达到高峰,对小麦 危害最严重。小麦乳熟期开始后,蚜虫数量减少,有翅蚜增加,在麦收 前向越夏寄主迁飞。
一、麦蚜
• 麦蚜俗称小麦腻虫、油汗、蜜虫等,属于同翅目,蚜科。
• 我国危害麦类的蚜虫主要有12种,常见的种类有4种: 麦长管蚜(Macrosiphum avenae) 麦二叉蚜(Schizaphis graminum) 禾缢管蚜(Rhopalosiphum padi) 麦无网长管蚜(Acyrthosiphon dirhodum)
2. 气候因素: (1)温度 麦长管蚜:适温范围为16~25℃,16.5~20℃为最适。8℃以下很少活动,
28℃以上发育停滞。 麦二叉蚜:最适温度为15~20℃,在平均温度5℃时开始活动。 禾缢管蚜:18~24℃为最适,8℃时开始活动。不耐低温。
日平均温度22℃时,三种蚜虫的历期都在6~9天左右。
➢ 在南方以无翅成、若蚜在麦苗基部叶鞘、心叶内或根际土 缝中越冬,生活史属不全周期型。
➢ 怕光照,喜干燥,不喜氮肥。 ➢ 喜食幼嫩组织或生长衰弱、叶色发黄的叶子,多分布在植
株下部,叶片的背面危害。小麦灌浆后,多数立即迁离麦 田。 ➢ 成、若蚜受振动时,假死坠落。
3.禾缢管蚜:
➢ 在北方寒冷地区产卵于李、桃、杏等李属植物上越冬,第二年 春天繁殖后迁飞到禾本科植物上,秋后产生性蚜,交配后在木 本植物上产卵越冬,世代交替明显,属异寄主全周期型。
➢ 全年孤雌生殖,不发生性蚜世代。 ➢ 以无翅胎生雌成蚜、若蚜在麦苗根茎交界处的表土下潜伏越冬。
➢ 喜光照,较耐潮湿和氮肥。 ➢ 多分布在植株的上部,叶片的正面危害。喜欢取食穗部,小麦
抽穗后,蚜虫数量急剧上升,并大多集中在穗部为害。 ➢ 成、若蚜受振动时易坠落逃散。
2.麦二叉蚜:
➢ 在北纬36°以北麦区,多以卵在麦枯叶、土缝内或多年生 禾本科杂草上越冬,生活史属全周期型。
3. 栽培条件:
麦蚜的数量增减与小麦播期,整地,浇水等栽培条件有密切关系。 秋季早播麦田多于晚播麦田,春季则晚播麦田重于早播麦田。 秋灌麦田轻,春灌麦田重。 耕作细致的秋灌麦田土缝少,蚜虫不易潜伏,易冻死。
4. 天敌:
常见的天敌种类在各麦区都有50种左右。 • 七星瓢虫成虫每天要吃掉蚜虫100头,最高的200头,一生总食蚜量
• 麦蚜山东省发生的有6种,其中以麦二叉蚜、麦长管蚜和 禾缢管蚜为优势种。
(一)分布与为害
1.麦长管蚜 分布在全国各产麦区,是大多数麦区的优势种之一。南方发生较重。 为害小麦、大麦,南方偶害水稻、玉米等。 前期集中在植株上部,叶片正面,后期集中在穗上刺吸,使受害株生长缓慢, 分蘖少,千粒重下降。
2.麦二叉蚜 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北各麦区,以华北、西北等地发生重。 常在植株下部,叶面背面或基部叶鞘内外刺吸。
(2)湿度 麦长管蚜:较喜湿,发生多在年降雨量500~700毫米的地区。适宜的相对
湿度:40~80%。 麦二叉蚜:最喜干旱,大发生区都在年降雨量在500毫米以下的地区。适宜
的相对湿度: 35~67%。 禾缢管蚜:最喜湿,不耐干旱,年降雨量250毫米以下的地区不造成危害。 影响湿度的是降雨,同时降雨对蚜虫还有更直接的影响。
小麦害虫
• 麦类害虫种类很多,有200多种 • 根据这些害虫的危害症状分如下几类: 1. 刺吸类:刺吸麦类叶片,如麦蚜、麦红蜘蛛、蓟马类、飞
虱、叶蝉、麦蝽类。 2. 食叶性:取食麦类叶片,如麦叶蜂、粘虫、蝗虫。 3. 蛀杆类:钻蛀麦类茎杆,如麦杆蝇类。 4. 取食籽粒类:啃食麦类的籽粒,如麦吸浆虫类、蓟马类、